香港樂壇變色龍

文:劉志剛

香港城市室樂團(CCOHK)今個週末(又)上演《雪人》與《大熊》了,忽然想到,這個在香港運作了 25 年的藝團由一支「純古典」的室樂團,漸漸不拘一格,屢次有讓人擊節的驚喜與突破。

樂團自 1999 年由雙簧管演奏家黎燕欣(Leanne Nicholls)創立以來,已經和許多享譽國際的名家同台演出。「古典」的包括:Neville Marriner, Vladimir Ashkenazy, Sarah Chang, James Galway, Evelyn Glennie, Emma Kirkby, Thomas Allen, Michala Petri, Julian Lloyd Webber 等;「跨界」的有 Richard Galliano, Hayley Westenra, Richard Clayderman 等;以及本地流行歌星林憶蓮、李克勤、張敬軒、草蜢及張學友等。

是的:港樂與小交都有為流行歌星伴奏的經驗,然而那是很「邊緣」的;他們的本業是「純古典」。城市室樂團的進取在於肯嘗試新的,譬如,特地創作了多齣舞台音樂演出,包括《莫扎特的魔法》、《星‧巴赫》、《揭開韋華第的神秘面紗》、《波恩英雄》(當然是 Beethoven 啦)、《海頓與親王》、2017 年獲葡萄牙 YAMawards「觀眾票選獎」的音樂劇場《失蝨室樂團》、以及 2022 年獲比利時 YAMawards「觀眾票選獎」的《野地之聲》音樂劇等。今年四月我看了《鯊鯊音樂劇》,編排得像一台綜藝嘉年華那樣(除了舞者,還有雜耍藝人),目不暇給。黎燕欣是這些全新創作的 mastermind。單是「為這個世界帶來新作」這一點已經值得尊敬,再者,它們當中絶大部份都叫好叫座,有 re-run 的價值。

筆者想重提他們的兩個演出:「楊陽與 CCOHK」與「情迷探戈夜」,它們很能說明這藝團跟其他香港樂團的不同。

前者「基本上」是 CLASSICAL 音樂會,但有 add-on。孟德爾遜 Concerto For Piano & Violin MWV04 是作曲家 14 歲時寫的,已顯露出早慧之才情。當晚的演出由 featured soloist 楊陽拉小提琴,CCOHK 的首席指揮馬狄洛辛(Vahan Mardirossian)兼彈鋼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的他,遊走世界與各樂隊合作,經常一邊演奏鋼琴協奏曲,一邊坐在琴前指揮樂隊。香港觀眾不會太常遇到這個表演方式;加上這一首是 Double Concerto 哩!演譯充滿火力,有些時刻我跟自己說「可以溫婉些」,不過總體來說是叫人滿意的。單是搬演這首香港舞台上罕聞的音樂,我已經要多謝 CCOHK 了。

柯普蘭的《阿帕拉契亞之春》組曲,演得工整。之前的拉威爾 Tzigane,獨奏小提琴未進來先考驗指揮的功夫。馬狄洛辛很能掌握那些不規則的節奏形態,玩出了應該有的辛辣。楊陽的演出不負眾望,virtuosic 得「飛天遁地」般,觀眾滿意到不得了。

然而,應該有一部分人是衝著節目單裏的 楊陽 編曲與領奏的 Blackbird(披頭四金曲)與 House of the Rising Sun(本是傳統民謠,cover versions 多得很)而買票。果然,楊陽「擴充了」小提琴「功能」,除了拉,violin 也是厲害的彈撥樂器(像 Banjo 那樣玩)。加上楊陽的歌唱,令觀眾喜出望外。加奏(encore)更是高潮所在。

「情迷探戈夜」顧名思義了,featured soloists 有四位之多:兩位探戈舞蹈家,和阿根廷手風琴與鋼琴二重奏組合 Binelli-Ferman Duo。這個晚上,CCOHK 的樂手也穿上「做騷」的紅與黑禮服去演奏。Claudio Hoffman 與 Cinzia Lombardi 全力以赴,演出不但悅目還 sensual,展現了探戈精髓。演奏 bandoneón 的 Daniel Binelli 老而彌堅,手風琴的每個開合,都掀動觀眾的情緒。

這些 featured soloists 都是 Tango 範疇的高手,然而,我們的香港城市室樂團演這個範疇的音樂(有些曲子沒有舞者表演的,大家的注意力全放在 馬狄洛辛 和 樂隊 身上),入型入格,手到拿來般,我不得嘆為「聽」止!

CCOHK 活脫是犀利的變色龍。

2024 年 12 月 21 日(星期六)下午二時半 及 下午五時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是他們的「保留戲碼」《雪人》與《大熊》(Howard Blake 的音樂,同場放映影片;今次由客席指揮霍積來指)。這些年下來,香港人都知道,聖誕文娛節目,除了 HK Ballet 的《胡桃夾子》,尚有 CCOHK 的《雪人》與《大熊》 – a new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