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魔童鬧海》 – 豐富至滿瀉的影音與內容
(圖片來自宣傳海報)
文:丑奴兒
人人都話要看《哪吒2》,人人都要去看《哪吒2》嗎?結果,當然是看了。兩個半小時的動畫,絕對不沉悶。是典型內容豐富到滿瀉的動漫電影,劇情曲折起跌與豐富程度可能令部分觀眾應接不暇、影像構圖豐盛感迫爆銀幕,大概與 Marvel 電影不遑多讓吧,確是目不暇給!
電影全球上映,票房連番報捷,突破多個數字大關,受歡迎程度有目共睹。說電影畫質,動畫製作上實在難以挑剔,唯一可表達意見的是作畫風格是否能對應你的脾胃,影像的視覺動感、畫質密度、立體感,確實與荷里活出品的動畫沒有明顯距離。動畫的作畫風格、造型設計、人物角色,對西方觀眾而言,確實有不少新鮮感,如東方龍、白玉樓、古器皿衛士、千手觀音的造型,跳出了西方動畫的框框。針對華人觀眾而言,也有着將耳熟能詳的中國神話人物,如 cute 版 壽星公,呈現了一場活靈活現的體驗。無疑,影像技術再推進,與 2019 年的第一集相比,畫質又明顯進步了。
說角色造型,其實不難從風格、或方向中找到了不少親切感,例如 石磯娘娘 隱約令人聯想到《小魚仙》中的 烏蘇拉 原型,她扮演著 白雪公主 后母 的角色,玩得精警,也有不少角色造型概念源於日本動漫,如變身成少年的哪吒,可以是新版 超級撒亞人 的變奏,亦隱隱約約看到了《聖鬥士星矢》的造型痕跡。電影也可從 仙妖大戰 的場面中,隱約聯想起《魔戒》的場面設計,部分物造型以西方獸頭人身的名作為造型藍本,無疑,「獸頭人身」的政治諷刺名畫作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至於「橋」,從來也有互相參考的先例,真正原創,總是可遇不可求,而電影中的改動,可謂將古今中外的創作形態共冶一爐,在扭動變奏,不失精彩與吸引力,無疑能讓觀眾既感新鮮,又不難產生莫名的 親切 與 共鳴!
影像設計上,色彩豐富豐富斑斕,表情生動,動作鮮活靈敏,無論是內容或畫面構圖也盡力營造出停不了的豐富感。
不過,論動作設計與劇情鋪陳,其實又不會有太多的新鮮感,走的是傳統電影起承轉合的套路,當然針對年青人與小朋友而言,自然會驚喜連連!是否真正非看不可,大概要因觀眾的觀影經驗而定,實在因人而異。
華人觀眾大概對 哪吒 是轉世魔童這個傳統神話不會陌生,電影讓哪吒與龍王之子兩個零魂同體的玩法相當有趣,幽默感強;序章拿國民從前髒兮兮的惡習諷刺得淋漓盡致,足以笑破肚皮。當然,少不得頑童/魔童哪吒火爆、衝動、粗野的個性炮製笑料,亦有師徒、友情、親情等豐富元素滲透其中,令內容豐富得宛如過節熱熱鬧鬧的盆菜盛宴。
至於電影焦點、中心主旨,鮮明地點出「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政治現實與社會現實,以貌取人、以表象取人難免觸焦,當然,也是成長必經階段,無論是哪吒還是龍王之子,也必須經驗着成長之痛。筆者喜歡結局設計,年青人就是勇字當頭,「哪吒不怕海龍王,幼獅不畏虎和狼」,年青,自然有試一試改變世界的壯志豪情!
不能或缺的,當然還有豐富的音響效果,打鬥連場、飛天遁地、穿越結界,玩聲場面此起彼落,五官感受忙得不可開交,大概很難想像有觀眾認為這部動畫作品不會值回票價,奠基傳統所追求的聲、色、藝,再加上今天追求的音響效果,實在鮮見值得挑剔的弱點,僅看中國動畫電影近年的進步足與荷里活分庭抗禮,或許,是另一種值回票價!
若然談故事創意、影像型格時尚、跳出框框與時空的作畫風格與內容創作,筆者個人無疑是更喜歡 2021 年上映的《封神榜:哪吒重生》,那部動畫的反叛氣息更對筆者的脾胃!
丑奴兒 對上一篇影片評論:《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現於《Netflix》上映)4K UHD – 畫質代表作,被電單車團團圍著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