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olden Age -活現蘇聯那些年的狂飆精神
文:劉志剛
《黃金年代》The Golden Age 是 蕭斯塔高維契 的第一部芭蕾舞劇,對 1920 年代末 歐洲 和 蘇聯 的文化和政治騷動,進行了充滿活力和尖銳的諷刺。
作曲家第一次出國旅行是前往 德國魏瑪,因為邂逅爵士樂、歌舞表演和 Kurt Weill 等年輕同時代人的音樂,他大感興奮。《黃金年代》配樂就像差利.卓別靈的喜劇驚悚片一樣精彩。
劇情:一支蘇聯足球隊去了一個腐敗的西方城市(大概是柏林)踢球,在那裡,他們接觸到了許多政治不正確的人物。比賽受操縱、場外受警察騷擾,甚至被邪惡的資產階級不公正地監禁……

在這部芭蕾舞劇的獨立場景中,場景 4 「足球比賽 」是古典音樂對 soccer 的直接描述之破天荒。蕭斯塔高維契 是一位狂熱足球迷,據說他創造了「足球是大眾的芭蕾」這句話。四樂章的管弦樂組曲 op.22a 由作曲家於 1930 年創作,最流行的是 Polka (Allegretto) 樂章,出自場景 5 – The Music Hall;作曲家於翌年將其重新運用作他的「弦樂四重奏兩首作品」中的第二首。
「慢板」以 soprano 色士風和小提琴的獨奏為特色,是組曲四樂章當中最長的一個;這可能令人有錯覺:以為「抒情性」在樂譜中有相當比重。其實,它是整齣芭蕾舞劇中唯一的此類樂章。
芭蕾舞劇《螺釘》The Bolt 講述一個發生在蘇聯工廠裡的諷刺故事:懶惰的 Lyonka 討厭工作,他與當地的牧師和反革命一起策劃破壞:將螺栓投進機器。不過他們的詭計被一群共產黨員挫敗了。

原創設計充滿活力。明亮的色塊、充滿活力的圖案和幾何線條明顯受到建構主義和蘇聯海報藝術的影響,但也有一絲未來主義色彩,甚至可能參考了 畢卡索 設計的 1917 年「立體派」芭蕾舞劇《遊行》:代表美國和日本海軍的舞者穿著滑稽的服裝。音樂是警句式的,就像當年的海報或口號。有時像漫畫一樣嘲諷、詼諧,有時像秘密傾訴般深刻、詩意和抒情。
然而,對於一個擁抱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揚棄傳統的國家來說,這種混合太「前衛」了;整齣舞劇也「太有趣」了。儘管它看似完美地講述了陰謀被英勇的工廠工人擊潰的故事,The Bolt 被認為在處理嚴肅議題時表現出危險的輕率;蕭斯塔高維契 的配樂過於接近西方舞曲,而 馬林斯基劇院 藝術總監 Lopukhov 編舞的創新智慧,則被譴責為「怪誕」。這部芭蕾只演出了一場就被叫停,Lopukhov 也遭解雇了。
在 蕭斯塔高維契 於 1936 年首次被官方吊打後,該作品與他的其他 芭蕾舞劇《清澈的溪流》和《黃金時代》一起被蘇聯當局查禁。《螺釘》直到 2005 年才再次在俄國上演。
即使舞劇遇歹運,作曲家還是從劇樂裏提取了合適的音樂,編排了個八個樂章的組曲。 音樂大量模仿現代工廠機械的旋轉和錘擊聲。英國作曲家兼播音員 Gerard McBurney 指出,令人愉悅的多彩配樂就像一部兒童卡通片,將各種嚴肅和流行音樂共野冶一爐,每一首都充滿戲劇性和戲仿(parody)。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浮誇和固執的官僚的出場 (〔波爾卡〕樂章) 。
作曲家的兒子 Maxim 的指揮,充滿了情感能量和時代精神。筆者拿 Rozhdestvensky 的《黃金時代》足本錄音(Chandos)出來聽,火力沒有 Maxim 那樣旺盛,節奏也沒有 Maxim 的緊湊。至於《螺釘》,我找來 Chailly 指揮費城樂團的 Decca 錄音(同樣是組曲版)作比較;是演錄俱佳的,不過錄音時身在莫斯科的 Maxim 更能玩出原創時代那份狂飆精神,而 Melodiya 錄音聽來更「sharp 醒」、刺激。
1953 年 12 月,蕭斯塔高維契為他 16 歲的兒子 Maxim 創作了給兩架鋼琴彈奏的《小協奏曲》 Concertino;由 Maxim 與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另一名學生翌年作首演。這是單樂章作品,以慢板開始,嚴肅的齊奏八度音與讚美詩般的段落交替著。老蕭「馬戲音樂」風格的歡快第二主題,聽起來就像是在講家庭笑話。在這兒,我們得以聆聽 蕭氏父子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