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不可能有的超級音樂會:《Rachmaninoff: Symphonic Dances, The Rock,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文|馮春木
這 CD 有三首拉赫曼尼諾夫名曲,可自製一場音樂會:開始是交響詩《岩石》,然後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用《交響舞曲》壓軸。在現實世界,要聽到 Kondrashin、Svetlanov 和 Dmitriev三位名指揮家同場演出,倒沒有可能。
這個《交響舞曲》1963 年錄音無疑是此曲最好的版本之一(其實省去「之一」也可))!它也是康德拉辛這位俄國名家指揮藝術的一個很好的範例。
康德拉辛在這裏像潑墨般奔放,卻非亂籠。大部份時間,指揮遵循樂譜上的動態指示,根據情緒的需要或加快或放鬆。他造句寬廣,有時積極地拓展音樂的極限,在壯麗、溫柔、狂野、色情、悲涼,和災難性各場面之間,自由穿梭。
第二首的結尾之呼嘯而過,筆者每次聽都倒抽一口氣。而在第三首的最後幾分鐘,積聚已久的內壓開始外洩、迸發,原始能量在向我們襲來。激情的高潮橫掃一切,彷彿整個宇宙陷入混亂中。聽罷,你發覺自己在喘氣。同時你知道:康德拉辛對整首曲子的結構始終保持著萊納/舍爾式的掌控。由於訓練有素,莫斯科愛樂樂團表現自信,是指揮意志的延伸。
這是公認的經典,扣人心弦!在這個 Obsession 版面世前自然有別的CD transfers。BMG / Melodiya 的、 Profil 的 ‘Kyrill Kondrashin Edition 1937‑1963’ 都可聽。到這個 Obsession 版面世,我拿着比來比去,結論居然是聲音各有千秋。
史雲蘭諾夫指揮的交響詩《岩石》,勝在一氣呵成,展現大師級控制力。俄羅斯國立模範交響樂團的架勢,决不輸給世上任何勁旅。
狂想曲的獨奏家多倫斯基(Sergei L. Dorensky)有介紹的需要。他是一位俄羅斯鋼琴家,曾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金斯伯格 (Grigory Ginsburg)。及後他在母校任教,培養出許多著名鋼琴家,包括盧甘斯基(Nikolai Lugansky)、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史塔克曼(Alexander Starkman)和科恩(Olga Kern)等。 對多倫斯基來說,鋼琴是「向大眾傳遞人類靈魂最親密衝動的一種工具」。多倫斯基的演奏被樂評人形容為「簡單而精彩」。他在這裡的詮釋,展現鮮明而深刻的音樂性,毫無個人主義傾向,是個動聽耐聽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