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期《煮酒論英雄》:Octave V16

青春不老的單端純A! – 陳海川

真空管單端(Single-Ended)純A類放大器絕非新鮮事物,大大話話已出現了上百年,更是元祖級的放大模式!你可以說他古老,但從另一個角度睇,百年後的今日仍未走進歷史,仍有不少發燒、精品、Hi-End、昂貴的音響產品屬真空管單端純A類放大之身,例如Audio Note、Unison Research皆為單端純A的擁護者,又如EAR最著名的合併機859或後繼的869,亦是單端純A貨色,故單端純A類必有其無可取代的地位與價值!

重點不在於儀器測度下,頻應曲線是否平直如尺?失真數字又由小數點後第幾個零開始?又或功率輸出多大?而係從人耳出發,音色是否自然、高音是否細膩順滑、中音又是否清晰之中不帶預設生硬或冷感,全頻不粗糙,更入耳且更具音樂性。當然,一直以來單端純A類放大都存在著工作溫度高、效率低的天限,故一般非並聯式單端純A放大的功率輸出,皆為幾瓦左右,十瓦、八瓦已叫高輸出,實難以應付低效率喇叭、大食喇叭。低音控制力又不及推挽放大,且輸出端出現電噪、哼聲現象的機會亦較高。

在擴音機研發及真空管運用上擁有逾四十年經驗的Octave老闆Mr. Andreas Hofmann,又豈會不知道以上種種單端純A類擴音機的利與弊。而今篇主角V16,正是就著單端純A類的優點去適當地利用,並衝著其缺點去作出針對性改良的Octave新作,於今年慕尼黑音展上首次露面,乃Octave成立以來首個單端純A類擴音機作品。

初衷

查實,早在兩年前,Octave已計劃透過行動來回應高效率喇叭回歸之勢。開初從細功率的300B擴音機入手,但首個成品卻回到他們至熟手的KT一族輸出管之上,至於單端純A 300B擴音機,或不日登場。以單端純A類為手段,現先玩出這細功率的KT 120合併機。

Octave膽機過去一直以推挽放大為主,今首次踏足單端純A領域,首要考慮的事項,就是先要釐定這新計劃的目標與產品對像、那初衷。肯定,其一是回應高效率喇叭回歸潮,其二是同步「食住」方興未艾的耳筒潮,V16合併式擴音機兼耳擴,正是在這些條件下煉成。

面對高效率喇叭,十瓦八瓦輸出功率足以應付自如。至於耳筒,雖說對功率的需索低得多,但耳筒聆聽因不受房間聲學等難以掌控的外在因素干擾,即更直接聆聽下,採用純真自然又流暢的單端純A類放大就更有利,但亦更容易聽出產品的底子。

純A不一定單端

單端必然純A,但純A不一定單端(Single-Ended),亦可以係推挽(Push-pull)。究竟單端純A類有啥好處?首先,單端純A類放大沒有正/負半波銜接失真問題。其次,單端純A類放大器的奇數諧波失真極低,人耳對於奇數諧波失真非常敏感,如奇數諧波失真高,人耳聽來即感粗糙、有損音樂性,而其他放大模式/類別的偶次諧波失真或較低,但奇數諧波失真卻較之於單端A類高。另,因單端放大模式無需倒相電路,故可免除由此而衍生的相位不對稱、相位差,此等足以引致聲音不順暢悅耳的問題。

純A類之好,在於放大工作就在真空管(或晶體管)最線性一段,波形失真極低,且其輸出的諧波成份也較為單純,聽起來更純真自然、又更流暢。但工作熱量高、效率偏低,熱轉化能量流失有近八成,故前級放大或功放上的輸入級、驅動級等,屬低電平放大部份多用上純A類。而在功放的輸出級需進行高電平放大之下,則以A/B類為主流,即使是純A類,亦以推挽模式佔大多數,鮮有單端純A類的大功率功放。

單端純A類放大器還有一大好處,就是電路相對簡單得多、電路上所需要的零件相對少得多。要知道,每一零件都有其聲音,每用多一件零件,無論是有源或無源零件,就多一種音染,多一重失真變數。另,每多一級放大,即多加一次相位失真、扭曲、渲染的機會。

V16採取單端純A類放大之餘,更無為求增大輸出功率、增加驅動力或降低輸出阻抗等,而玩雙膽並聯,每聲道一膽,以維持電路之精簡。

對策

文章一開始就提到,真空管單端純A類放大技術已有上百年歷史,隨著經驗、物料、元件的運用及製造技術的改良,在單端放大技術之應用上,當然亦見改進。就著單端放大模式常見的弱點,Octave的工程師想出了幾個對策。

針對單端純A擴音機普遍低頻偏軟,Octave特為V16自行研發,並自家繞製出造工藝精湛、特別強於磁場補償的輸出牛,令V16的功率頻帶得以於低至10Hz仍一直保持線性。再結合特定的驅動級及反饋優化,令V16的頻寬範圍拓闊至10Hz-100kHz這單端放大器的新境界。為改善揚聲器輸出中相對較高的殘留雜噪、哼聲,V16的主電源變壓牛跟輸出牛之間的擺位,有最適當的佈局之同時,亦得力於精良的電子穩定電路去再進一步消除任何雜噪或哼聲。

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溫度,V16懂得自行按負載不同喇叭(4/8Ω)或耳筒阻抗的需要,自動調整純A偏壓比例於100%及30%之間,從而降溫,並提升效率,更大大延長真空管以至V16整體之使用壽命。

兩個版本

此外,V16更備有兩個版本供選擇,一是單純的合併機兼耳擴,另一則於背板上再加入前級輸出,以供擴充成合併機加後級式的雙功放驅動設有bi-wiring輸入的揚聲器。為求另一後級跟V16之間有最合適的電平匹配,V16配備前級輸出版本還附帶一外置的電平調整器,接於V16前級輸出至外加後級之間。

交到我們手上的雖為帶前級輸出版本,但今回煮酒論V16之上,我們志在於了解它作為合併機或耳擴的基礎表現,而我的部份,則主要在本社一百四十方呎的細房中,聆聽作為合併機的V16,驅動幾款不同規模/格式喇叭的表現,除有靈敏度89dB的中小型座地喇叭PMC fact. 8外,再有靈敏度86.5dB的書架喇叭仔ProAc Tablette Anniversary。另,今回也無忘研發V16之初衷,特別找來效率甚高、靈敏度高達99dB的號角喇叭Klipsch Heresy III。除使用標準裝備KT-120外,亦同場加演換入KT-150的效果。

淒美

先聽V16推二路三單元、配備更先進傳輸線ATL低音負載的PMC fact. 8,無渣、無沙石的高音、高中音實實在在反映出單端純A膽機應有的細膩,能量密度相當高又線性,流暢如無縫銜接,甜而不膩、潤滑而不平面,林憶蓮《陪著我走》中的〈李香蘭〉,V16的單端純A膽聲,令憶蓮的韻味演譯與唱腔,入耳得來有叫人揪心的淒美,結他及大提琴線條鮮明之中,外圍聲音氣團的結像配合充裕的諧波,加上PMC fact. 8的ATL低音為大提琴帶來恰到好處的墊底,整個音樂畫面即見色彩自然、立體、悅目,聽起來份外入心。

無間斷音樂享受

在《Greatest Folk Songs of All》精選集之中,經24-bit重新製版的Simon & Garfunkel名曲〈The Sound of Silence〉,透過V16單端純A,從fact. 8出來,我聽見流暢的丘陵起伏情緒及動態變化,令我接收到那份無需吶喊、不需力歇聲嘶的滲透性激情,有態度的演譯情緒!同一精選集裡的The Brothers Four所演譯的〈Try To Remember〉,確係由聲底到諧波空氣都既滑如絲、亦如流水行雲,入耳順耳的無間斷音樂享受!

小提琴當然少不得!Isabelle Faust的《JS Bach‧Sonatas & Partitas》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細絮弱音變化豐富之小提琴音重播,亮澤而能量貫注的高音,加上細膩的中/高音,充份地表現出那份不妥協與心火。當錄音中充沛的堂音遇上V16源源的諧波,即有一份空山靈雨般的自在感覺,叫我屏息靜氣去欣賞的精緻美態!

清新可喜

轉駁ProAc Tablette Anniversary,小巧的V16襯上體積/視覺上或更匹配的書架喇叭仔,整體感覺即更精緻!但不要以為當V16換上規模細得多的書架喇叭仔後就更斯文、內歛,事實係當遇上Tablette Anniversary後,更見V16率性的一面。或因為只需照顧一3/4吋高音加一5 7/8吋中/低音,工作相對輕鬆,即可更盡情。用以欣賞林憶蓮演譯〈李香蘭〉,即更突顯那份不忿。雖然,低音襯底無可避免不及配fact. 8,但港樂大提琴首席鮑力卓的伴奏,大提琴的音色仍然如歌般動人!至於Simon & Garfunkel的〈The Sound of Silence〉及The Brothers Four所的〈Try To Remember〉,重播出一份屬於青蔥歲月的感覺,清新可喜的民歌風味!

夠聽、收貨有餘

如以KT-150代替KT-120,即為V16的能量密度、動態帶來可聞分別,當然消費亦有別。簡單形容,就是換來一份相對豪邁、肉緊的感覺!雖然我認為標準裝備KT-120下的V16,其實已經夠聽、收貨有餘。但我仍覺得有必要為多一點豪邁、肉緊而多買一對KT-150。不過,當V16遇上Klipsch Heresy III,換入KT-150後的生猛,確係沒得說!詳情,請翻到後面,交由熟悉Heresy III性格的Janet為大家介紹。想大家都認同,膽機其中一大吸引處、樂趣,就在於換膽校聲,多花一千幾百多買一對KT-150又如何?以備不同心情或音樂類型的不時需要嘛!發燒友就是一種甘於只為好聲一點點而不計較付出的生物,最緊要玩得起又玩得開心就是!

音像玲瓏浮凸,歌聲純真自然 – 何森

今回我試聽Octave V16不用號角喇叭(珍納用Klipsch Heresey III號角喇叭),我向代理一併借來一對PMC fact 8揚聲器,因為我在新漢陳列室聽過V16推fact 8,覺得它們合作愉快,播歌人聲非常純美自然鮮度高,明知V16不是聽大鑼大鼓及搖滾爵士樂,單端式三極放大功放向來最適合聽人聲及小品,而PMC fact 8亦是一款十分適合香港一般家居聆聽空間的揚聲器,效率有89 dB/W/m亦不算低,我心想Octave V16+PMC fact 8放在本刊小試音室(10呎半×15呎),應該切合很多對V16有興趣的愛樂者(非爆機一族)的使用條件,再者,我在本刊小試音室聽到的效果,理應大家都可以在新漢的中間試音室裡聽得到,問題只在於V16+fact 8的聲音有何特色,能否吸引你而已。

音源我用長駐本刊已兩年的參考CD機Electrocompaniet EMC 1 MK III SACD/CD機,取其全頻分析力、平衡度與音樂感俱佳,保證不是聲底單薄帶乾硬質感、也不是偏柔和斯文的舒服聲,聲音極之正路兼四平八穩,我們各主筆均認為它是一台「可靠」的參考用CD機。電源線用Burmester(new)接CD機,Analysis Plus新Power Oval 2接Octave V16,平衡式訊號線用Kubala Sosna Expression,喇叭線用最可靠的Audio Note Isis。

Bi-Amp 用的電平調節器,方便用家微調驅動低音單元之功放的輸入電平,取得最佳全頻平衡度。

fact 8面板只闊5吋,擺位調校toe in角度易如反掌,移前移後,左擰擰右擰擰,三兩下手勢就可以在細房擺出一個3D音場感鮮明,音像玲瓏浮凸,輪廓清晰的立體音像音響畫面,最終擺位是左、右高音單元與皇帝位耳朵位置構成一個7呎等邊三角形,左邊高音單元離後牆44吋。

RCA插頭接 V16 的 Pre-out 輸出

我是以《ESPANA》track 1的卡門組曲選段“Habanera"校聲擺位去取得上述的效果。女高音在3D音場裡正中央,以「點」音源式發聲,圍繞着她的六十多人交響樂團,大小比例正確。就像CD盒背面在錄音現場拍攝的圖片般,整個3D音場按比例縮小散佈在一對fact 8的後方,關燈聽那種錄音現場空間感之大像超越了房間的實際尺寸,現場真實感真的很好,由頭到尾聽齊四段音樂後,V16單憑此試音CD就可以「開單」!女高音如出谷黃鶯般悅耳動聽,女聲在最強音一刻仍沒有絲毫失真傾向,這肯定是單支KT120以三極式接駁單端式放大的強項,失真明顯比用一對KT120推挽式放大更低,歌聲更純更美更真實自然!聽Track 3主題曲〝Espana〞,管弦樂團的音色非常像真自然,雖然爆棚時動態對比的權威性一定不及用V110SE推那樣威猛,低頻重質下潛力佳,我收貨,已經夠聽了!我認為弦樂群奏與女高音的音色方面,V16肯定較V110SE更自然更和諧悅耳,這是V16的第二個賣點!

接着我用聽過N次的超好用試音CD《The Blue Moon Sounds Vol.2》進一步試聽V16,探索其強項與弱項。Track 1的《The Royal Ballet》選段(Coppelia. Act 1 : Prelude – Muzurka),讓V16展示出第三個賣點:翩翩起舞的活潑生猛動感!Royal Opera House Orchestra精采絕倫的演奏如遇上滋油淡定的膽機,那種活生動感便大打折扣;V16的快上快落活潑動感令這段芭蕾舞曲以神采飛揚的姿態展現出來,單端式三極放大出的弦樂音色不帶硬質感,加上音像小音場相對大的鮮明3D音場立體感,值得鼓掌畀個Like!Track 2 Frank Sinatra歌聲每個字尾音清楚到極,沒有一丁點含糊,口形小聚焦力強,不會化大成一圈,法蘭仙納杜拉的厚潤喉底聲沒有被削減。Track 3 Michael Rabin拉奏「沉思曲」,小提琴的音色優美,悅耳動聽。Track 4“Day by Day"這類鋼琴/鼓/double bass+女聲的爵士樂就並非V16的強項,因為音像尺碼不大不埋身。播古典音樂才是V16的強項。聽聽Leonid Kogan拉奏小提琴演繹「柴記小提協」這個立體聲錄音選段(Track 8),在音場正中央的小提琴尺碼小,聚焦sharp,與樂團的音像大小比例合理,小提琴快上快落的大師級運弓技巧超卓,V16如實反映出Kogan的高速肉緊表情,非常生猛,充滿動感迫力,樂團亦緊貼Kogan的速度,合成出一段令人雀躍的樂章,V16能準確捕捉音樂的活力動態,其鮮烈的小提琴聲會令其他滋油淡定的膽機或晶體管合併機對手露出馬腳。

最後,我選聽《Greatest Folk Songs of All Vol.2》孖碟CD裡百聽不厭的英文民歌,去感受V16重播男聲、女聲的效果。林子祥的《一個人》大家聽得多,但你也許未聽過Peter, Paul and Mary唱的“Mon Vrai Destin"(「一個人」改編自此曲),V16同樣展示出三人櫻桃小咀般的發音點結像力,清純美妙的歌聲,伴奏的樂器生動活潑。這兩張CD共錄有48首靚歌,模擬式錄音數碼化後的高清音質依然保留了analog錄音的純樸味道,首首動聽,V16讓我品嘗到錄音的原汁原味,使我不願按stop掣,聽完Disc 1再聽Disc 2,聽出耳油。

由於V16可不須偏bias直插KT150取代KT120使用,我當然要試試單支KT150以三極接駁放大的聲音。再聽《The Blue Moon Sounds Vol.2》全碟一次。結論是KT150的低頻驅動力明顯更強,各種大小音像明顯較KT120更厚壯,聽《Day by Day》,我更喜歡用KT150的效果,鋼琴/鼓/double bass尺碼更大,聲音更親近。人聲方面,Frank Sinatra, Belafonte的喉底聲明顯更厚壯,但口形聚焦不及KT120那樣pin point,我相信有些人會更喜歡KT120櫻桃小咀般的口形。樂器件頭感較嬌小玲瓏的KT120有更明確的針點式定位感,更有利於在小房間內聽人多勢眾的古典交響樂團!果然,聽《ESPANA》,女高音的「點」音源效果是KT120更強烈,直接令錄音場地的空間感更強,Track 3的bass drum則是KT150更厚更勁。

如作為耳擴使用,跟機的KT120應該更合適,但V16的用家買多對KT150便可一雞兩味,聽古典樂用KT120,聽流行、爵士樂用KT150,Octave設計師深思熟慮,V16的確是一款user friendly,市場上獨一無二的膽合併機。

淺廳恩物,血脈一步一步升上沸點!- 珍納

測試Klipsch Heresy III SE版之時,筆者已經預告個人心目中的最佳拍檔,Octave膽機。運氣來了,是月的「煮酒」主角,就是德國Octave V16單端式膽合併機。之前,筆者聽過Octave V80 SE,對Octave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與各位前輩級發燒友的要求可能不同,筆者比較實際,總是喜歡細細件易搬易放,最好看起來有Heritage style的系統,一次過滿足我對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需要。

有得揀

Octave V16的設計有別於廠方的傳統,塔形設計令機箱僅闊22cm,深33cm,高同樣是33cm,視覺上精緻、小巧、簡潔。V16是一台每聲道輸出8瓦@4Ω的合併機,用家可選購有一對Pre Out輸出版本加一台功放玩Bi-Amp驅動。可以選用不同型號的真空管,包括KT120、KT150、KT88、6550和EL34。我們手上可以選配KT120與KT150,真空管雖然不同,但輸出同為8瓦@4Ω。

聽起來有沒有分別?一般靈敏度90dB或以下的8Ω書架揚聲器,兩款真空管的分別可能是僅有,KT120會細緻一點。廠方表示,設計V16的目標,是讓這台小盒子驅動高靈敏度的揚聲器,換言之,匹配出名高效率的號角喇叭應該是正確方向。筆者腦海裡立即彈出了靈敏度達99dB@2.83V/1m的Klipsch Heresy III SE版,立即行動。

相比KT150,KT120的確是可以做到更幼細精美一點點,如果閣下希望選擇一款低音單元口徑較小的號角揚聲器而又希望聽幼細感,KT120相信是不錯的選擇。Heresy III SE採用12吋口徑低音單元,KT150是我不二之選,聲音的動力、能量,甚至是弱音動態,開聲,KT150無得輸!

配搭上,筆者選擇了Eletrocompaniet EMC MKIII SACD/CD機,接Burmester電源線;為Octave V16選配了Analysis Plus新Power Oval 2電源線;平衡線用Dignity Audio Bravo;喇叭線先後使用過Analysis Plus新Mash Oval 9及Dignity Audio,前者聲音能量夠強夠壯,音色較滑,動力強,亦有清美高雅之感,若然閣下選擇靈敏度較低的書架揚聲器,相信此線幫到手;後者音樂表現比較從容,樂韻佳,筆者個人口味選擇了後者。

精細 vs 動力

V16有兩對非平衡輸入,一對平衡輸入,筆者當然選擇平衡輸入。面板上,有OUT High與BIAS High兩個功能鍵。不是哪一個比哪一個好,而是因應音樂類型去選擇。交響樂、電影配樂、Band,甚至是鋼琴,筆者建議選擇OUT High加強驅動力;追求幼細情感,如樂器獨奏(鋼琴、管風琴除外)、人聲,選BIAS High,聲音更幼細,情感來得更深刻直率。

筆者是幸運的,是月先遇上702 S2嘗新英倫氣息,也嚐清甜,動聽動人。702 S2的聆聽空間要求是300呎「起錶」,揚聲器屬親民的,空間對筆者來說是奢侈了一點。擺開Octave V16+Klipsch Heresy III SE,一對喇叭的高音單元相距170cm,筆者雙耳與兩隻喇叭的高音單元各距離150cm,只需要一個淺三角形,就已得到了活力爆棚、動感高漲、細節豐富、直接衝勁、能量十足的各類型音樂演出。別忘了,聽Heresy III宜選矮身沙發聆聽,除非拆掉上傾的腳座把它們放上喇叭架。若然希望保留外型設計的經典感,就乾脆找厚書本把喇叭墊起來,低頻才可以甩箱!

直率與爆炸力

Heresy III的音響性格屬於厚滿豐潤,Octave的聲音本質擁有晶體管精雕細琢的分析力與分明富層次的動態,其個性在真空管世界中屬於冷靜理智分析力強一類,又比真正的晶體管機細滑。V16與Heresy III一如預期,一拍即合,聲音直接,亦有高速爽勁兼爆破性的能量。

不能自拔,我一口氣把《The Dark Knight》電影原聲大碟由Track 1到Track14聽過通快。首曲,一陣微弱的顫動聲音由弱至強慢慢放大,滴答聲、敲擊聲到強勁的低頻爆放出來,聲音的速度猛烈強勁,細節動態對比清晰,聲音的動感、速度、能量厚壯不帶甜味,直接無修飾的動感令我感覺到那份要扭實拳頭的張力。

身體起舞

重播交響樂,聲音直接爽快,管樂烈而不吵,銅管樂器噴放出來的動感直率,是號角喇叭的獨特優勢;樂器有細節有定位,動作精細入微。老實說,Octave是市場中極少著重分析力多於炮製美感的其中一個名牌,與Heresy III SE拍檔,為本身直率埋身的聲音呈現豐富細節之餘,添上了真空管細滑流暢的特質;為本來立體感不太鮮明的音場,呈現出舞台深度及清晰的樂器定位,也有寬闊感的舞台。除了Sir Adrian Boult於1976年Royal Albert Hall指揮演奏布拉姆斯第三交響樂及艾爾加第一交響樂,並由BBC收錄,還有《Jason Marz Live》,兩個不同的舞台,前者的細滑激昂,後者的爆烈動感,甚至有包圍實力,聲音的能量及細節放射既精細又強烈直接,身體會隨音樂擺動!

重播小提琴,聲音沒有甜美和諧感,而是一弓一箱之間的互動奏鳴,直接的動感又如近距離的Isabelle Faust演奏,動感生猛無修飾,是一種近乎無保留的體驗。抽鼓的動感結實壯碩,紙盆單元在這方面是表表者,Drum Improvisation(HKAVE 2016)鼓聲通透清明,動力扣人心弦。《The Dark Knight》的敲擊聲與鼓聲的強勁節奏,甚至能入心入肺!

重播人聲一直是Heresy III SE的強項,在V16的推手下,感情更加到位。林憶蓮演繹「李香蘭」的鬱痛與傷痕直接細膩,「殘夢」濃濃的思念,心底隱隱的痛,心有戚戚;林子祥的「愛到發燒」有充裕的㷫合合溫度,「石像」那份頂硬上的堅忍來得深刻傳神。追求聲音的細膩,別忘了切換至BIAS High模式。若然閣下更喜歡鋼琴,Mash Oval 9喇叭線的份量會叫你更加享受鋼琴的優美與份量。

極黑誘惑,超寧靜賞樂體驗 – 陳偉昌

Octave推出V16 Signal Ended,對品牌來說有兩大意義,它擁有品牌成立以來兩個第一次:第一款單端擴音機;第一款耳機放大器。Octave老闆Andreas Hofmann提到,並非所有發燒友都需要大功率擴音機,為了滿足一眾高靈敏度揚聲器玩家,尤其在亞洲市場,低功率、精緻的擴音機自有其吸引力。

最先從Hofmann口中得知他們正在研發單端型號,而且功率管是300B時,還以為這就是Octave發展單端的開始,哪知道搶閘跑出的會是採用KT120家族的V16。不過,300B愛好者不用灰心,品牌第二款單端型號,很大機會就是300B。

把注意力放回V16之上,這是小功率合併機和耳擴混合體,其實不只是高靈敏度揚聲器需要少而精的功率輸出,耳機亦然,假如面對高效率揚聲器需要從黃金第一瓦開始做起,那麼耳擴需要的,就是做好每一微瓦。耳機不但敏感,而且用家聽到的都是直接聲,所以低噪聲地台甚至比雕琢每微瓦更加重要。與晶體管相比,真空管的物理條件關係,難以做到超低噪聲,要解決管身咪高峰效應之外,線路上亦要多花心思。

V16雖然可以使用EL34、6550、KT88、K120、KT150等同一家族的真空管,不過出廠標準配置是KT120,Hofmann解釋,這是因為KT120的管身設計不像KT150那樣容易接收外來震動,雖然在揚聲器層面上,這些輕微噪聲幾無影響,不過耳機卻可以將之清楚反映,因此V16跟機膽是KT120而非KT150。

為了營造漆黑背景,Hofmann為此重新檢視每個細節,甚至為此開發出新的輸出變壓器,結果呢?在如此緊湊的機身塞進大量元件,又是真空管擴音機,但訊噪比低見-110dB/1W 8Ω,頻寬達10Hz至100kHz,難怪Hofmann表示,V16比競爭對手安靜二十倍。

解決寧靜度之外,還需要提供優質功率輸出,故此V16雖然選用五極管家族,作為功率管,不過實際只讓它們以三極方式運作,令聲音更細緻。當然,它有兩段偏壓以及輸出可以選擇,用家可因應情況調整相關設定。

近幾年,Octave似乎更積極回應市場需要,研發細功率單端型號是為其一,其二是微調聲音取向,令新近推出的型號,音色比以往溫暖。只不過V16是否走同一路線,還是要聽聲驗收。是次煮酒來到這部分,就是檢視V16耳擴能耐的部分,「檢查工具」是Sennheiser HD800S。

第一項測試是V16的6.3mm TRS單端和4-pin XLR平衡輸出介面,真的需要再比耳機單端與平衡輸出嗎?私以為還是需要再提一次,畢竟近來依然有人問「耳機的平衡輸出只是花招吧?把左、右聲道的負極分開,分別會很大嗎」,答案是「分別巨大」。兩者比較之下,平衡輸出在分離度、分析力、控制力、空間感明顯勝過單端,除非你喜歡模糊的聲音,否則平衡輸出是必用的。補充一句,若然你真的討厭細節豐富、像真的聲音,對不起,V16的6.3mm輸出亦非這類取向。

接下來要試的是兩段偏壓與輸出,在使用耳機的情況下,是否啟動「BIAS High」,分別極之輕微;反而「OUT High」開與關,分別就十分明顯,單以動態、控制力、分析力來說,不用提升輸出已非常足夠,只不過,開動「OUT High」之後,所有聲音有如重新對焦,聲音更凝聚、線條更清晰、細節更分明,而且沒有令聲音變惡、變硬朗,假如音樂品味較闊的話,這個模式值得長期啟動。

開了「OUT High」再關上「BIAS High」,使用4-pin XLR平衡輸出,這是接下來的試聽設定。Hofmann強調V16十分安靜,但到底安靜到何等程度呢?總不能看數字辨聲音吧?要從HD800S上聽到噪聲,最少要把音量開到十二點位置,音量開到一半就有噪聲?還叫安靜?不是安靜,是非常安靜!只因就算聆聽低電平的古典音樂錄音,音量扭到九點鐘,音壓經已足矣,所以正常情況下不會聽到V16發出任何噪音。

安靜,V16是名副其實地安靜,這種寧靜不但是壓低噪聲平台所致,全因為它同時濾走了所有沙石,只留下原來屬於錄音本身的訊息。耳機反應非常敏銳,尤其是帶有鑑聽背景品牌所推出的旗艦型號,假如耳擴有減少訊息量傾向,不難馬上聽出來,不過V16沒有。

掃清沙石之下,全頻都變得純粹,人聲尤其變得細緻,轉調、換氣等轉折位圓滑平順,就算欣賞多位Rapper連珠炮發,每個發音都清晰、沒有黐脷筋或是口水過多。

音色帶暖和,中音較厚,低音不會搶,聲底並不硬朗。假如Octave近年的新型號,因應市場聲音而加添柔和美感,單端系列就在同一方向上走得更深入,直接與發燒友口中所謂「傳統聲底」膽機發出挑戰;而推挽型號則依然全能,以求充分還原Octave老闆Hofmann喜歡的歌劇現場。

雖然,Hofmann已表示V16取KT120作標準配搭,而非KT150,是希望令擴音機安靜,尤其作為耳擴時,不過試音到最後,還是希望一聽它換上KT150之後,聲音表現有何變化。負責鑑聽的仍然是Sennheiser HD800S,要試的依然包括試底噪,現在扭至十至十一點鐘之間開始有噪聲浮現。的確,V16用KT120比KT150時更靜,只不過換上後者時,驅動力明顯更大,這時候,只需要用稍大於八點鐘位置已夠聲,更不需要開動「OUT High」,力量、控制力、層次感、動態就剛好超越KT120啟動「OUT High」這個設定,而聲底還是和原本一樣,但表現更加全面,適合音樂口味不限於人聲類音樂的發燒友。

總代理:新漢建業有限公司

零售參考價:HK$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