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期《煮酒論英雄》:Sonus faber Serafino Tradition
最吸引又最具競爭力 – 陳海川
意式魅力、意大利工藝、意大利喇叭,首先令人想起者必定係 Sonus faber!豪得起又有充裕空間者,首選,除有限量供應、一大一小的 the Sonus faber SE17 或 EX3MA 外,亦可考慮常規供應的旗艦系 REFERENCE 三成員Aida、Lilium 或 Il Cremonese。如上述建議都未能配合你需要,不打緊!還有僅次於旗艦系,更是貫穿 Sonus faber 整部家族史的 HOMAGE 系。HOMAGE 系去年又再經歷一次進化、換屆,並正名為 HOMAGE TRADITION 系。
精華版
HOMAGE TRADITION 系先拋出兩大、小座地型號 Amati Tradition 及 Serafino Tradition、一小書架型號 Guarneri Tradition,最後再來一中置型號 Vox Tradition。先後試過 Guarneri Tradition、Amati Tradition 及 Serafino Tradition,個人認為,當中最吸引又最具競爭力的是 Serafino Tradition,因 Amati Tradition 相對較大件頭,落戶一般窩居有一定難度,而 Serafino Tradition 實際較細、視覺上更是小巧得多之同時,卻如同 Amati Tradition,屬三路半、四單元規模。亦肯定比二路書架 Guarneri Tradition 更強之餘,以佔地積計,深、闊度較連腳架的 Guarneri Tradition 各多出不到三吋。故,除非人或空間條件所限,又或特別鍾情二路小書架喇叭,否則哪來理由不揀 Serafino Tradition。
雖然 Amati Tradition、Serafino Tradition 及 Guarneri Tradition 乃同系、技術同出一轍,但表現手法、聲音特性卻不盡相同。Guarneri Tradition 具有立體又透視的高水平音場營造力,溫婉得來又激動得起,和味中無損音樂細節與棱角。Amati Tradition 則明顯傾向唯美、販賣韻味之同時,能量密度及伸展力則明顯更強,低音亦想當然以 Amati Tradition 最壯。至於 Serafino Tradition,我會說是 Guarneri Tradition 與 Amati Tradition 的精華版,既有立體又透視的高水平音場營造力,中音唯美、販賣韻味之餘,低音下潛力、能量亦不弱,於三百方呎或以下的空間中演出,肯定夠勁又深沉,能量游刃有餘!
起源
或先簡述一下 Sonus faber 名琴系列的起源,好讓一眾新知舊雨了解或重溫。名琴系列從 Guarneri Homage、Amati Homage 及 Stradivari Homage 展開。其後,Guarneri 或 Amati 亦曾有過 Memento、Evolution、Anniversario、Futura 等幾個版本。經歷大大小小演化,走到今日 Homage Tradition 一代,其變化確實係多年以來最激烈的一次!至於最新加入,即今篇主角的 Serafino,實同為意大利提琴巨匠之名,活躍於較 Amati、Guarneri 及 Stradivari 等稍稍後期的十八世紀。
是次名琴系列大變身,不單加入新成員,就是原有成員各自之變化亦相當大,承傳了上述響噹噹的提琴巨匠名號、「魯特琴」型聲箱及高級的意大利手工藝外,其他方面,跟原型或先前的幾個版本都不一樣。不單將近年 Sonus faber 在不同型號的創新技術都投入去,還帶有些更新的技術,故從技術含量或外觀變化去睇,這幾近全新的 Tradition「傳統」系列,其實相當出格!
首次統一
過去,名琴系列的造形風格並不統一,當中的最大差異者為系內體型最大,箱體更並非「魯特琴」型;而係闊大且扁身的 Stradivari Homage。現 Homage Tradition 系仍未見有 Stradivari 身影,究竟會否有其他打算、新安排、新搞作,暫未有進一步資料。至於新加入的 Serafino Tradition,沿用「魯特琴」型聲箱之同時,整個 Homage Tradition 系的外型線條、設計,表面用料、裝飾亦一致,正是名琴系列的造形風格,多年來首次統一。同樣一致者,當然還有高級的意大利手工藝。
後現代氣質
Serafino Tradition 跟同是座地的 Amati Tradition 相類似,帶幾分旗艦型號 Aida、Lilium 或 Il Cremonese 等的影子。其高級的意大利手工藝及高級品味,既內歛、亦外露,今回用作測試的一對為胡桃木索色加多重打磨拋光的華貴亮紅版本。細節上,側板及頂板上,平衡地鑲有多條電鍍黑的金屬飾線,更於鋁合金頂板上鑲嵌入跟兩弧形側板相同的靚木,頂板中央再鑲上白鋁圓框襯以黑玻璃,黑玻璃上還絲印上“Sf"商標。前障板以黑皮革包裹,結合前闊後窄兩側呈弧面的流線造形落地聲箱,若從稍高、剛見頂板的角度望去,令我聯想起著名的意大利木船殼快艇之經典模樣,後現代氣質加精緻玩味!
鋁合金骨架
可消除箱內駐波形成的「魯特琴」型聲箱依然,但形態、比例跟上幾代來得更壯。聲箱兩側由八層靚實木夾板抝成逾吋厚的弧形箱壁,弧型的箱體本已具有更能承受內壓、抗衡能量衝擊之先天優勢,再加上採用同樣厚壯的高密度粒子板,製成強又壯的前障板、內頂板、底板及內部支撐,並結合實心厚鋁合金的外頂板、外底板及坑槽式外背脊,令聲箱更能承受內壓及抵禦震盪。
整套由頂到背再到底的鋁合金結構,不單具裝飾及增重作用,亦是一套外露的骨架,得以進一步箍緊箱體,以強化結構,藉鋁合金的剛性,更能有效收集並導引聲箱上的多餘震動能量,迅速送到聲箱底下的四點式重型金屬釘腳,從而落地、消散。
其實,好一部份震動能量,亦會在動能轉熱能之間耗掉、消散,由於喇叭單元、分音器運作時所產生的工作熱力,部份亦會藉著這些大面積的金屬部件冷卻,故亦可視之為散熱器。
靜音釘尖結構
箱底下的四點式重金屬腳座,以厚重的鋁合金外底板及從四邊伸出箱底外的延伸部份為基礎,再配合重型鋁合金釘腳組成。這套重型釘腳之設計,乃承傳自 Il Cremonese 之旗艦級技術。釘腳位置伸延至聲箱之外,足以更有效抓緊地面,令喇叭企得穩穩陣陣。用以微調水平之餘,亦顧及使用之便,故於腳座的一上、一下,分設就手的鎖緊裝置與釘腳。
於釘腳其背後名為 Zero Vibration Transmission “ZVT”(零震動傳輸)的專利技術,令整座喇叭通過其靜音釘尖結構,機械性地與地板隔離。釘尖本身既能有效擋隔震動由地板走上喇叭,再加上該釘腳為金屬主體/彈性消震體/金屬尖釘的同軸結構,故更可減少震動能量滯留/寄生,就連房間聲能回輸的影響亦得以抑制,有助喇叭卸去於房間內由地板或空氣傳來的震動反饋,免擾亂喇叭的原有聲音特性。
弓與箭頭
三路半下有四單元,箱內為各單元提供獨立「廂房」,以及相應的吸音、阻尼物料,可確保各單元無交叉干擾,亦不受自身背壓聲波干擾。用以間隔獨立「廂房」的吋厚高密度粒子板,既是間隔、亦是支撐、強化鞏固箱體的重要骨幹,免除箱體結構性諧震引發箱音染問題。各路重量級用料之分音器,分別置於就近所負責之單元處,既可大大縮短分音器至單元間的路徑、以減免損耗,亦可進一步消除相互干擾。
四單元作三路半分工下,高音跟中音於 2,500Hz 分工。高音乃承傳自旗艦 Aida 的自家高音單元設計,採用 H20 XTR-04“Arrow Point"DAD(Damped Apex Dome)「箭點」頂端阻尼半球震膜單元。據廠方稱,DAD 是一種結合傳統半球與環型震膜特點於一身的高音單元。Homage Tradition 系所採用的28毫米口徑半球震膜,前端裝有狀似弓與箭頭形的金屬製導波器,並於震膜的中心點位置,箭頭背面與震膜之間,夾著一小片阻尼物,用以控制震膜的共震,令震膜崩裂頻率遠離聽頻。單元背後更參照旗艦型號 Aida、Lilium、Il Cremonese 等之設計,裝上由天然木材製成的迷宮式聲學背室,一套機械式的消除背波及諧震裝置。
三文治結構
中音及低音單元,同樣為 Sonus faber 之自家設計。2,500Hz 打下由 150 毫米口徑的中音單元 M15 XTR-04 負責,背後以強力釹磁系統驅動之超動態線性中音單元。250Hz 及 80Hz 打下,則由兩隻 W18XTR-08 低音單元分頭處理。音盆採用 180 毫米口徑的“三文治"結構(一底一面紙纖維漿夾著高科技複合泡沫內層),將輕巧、高剛性及紙盆獨有的人性化及悅耳特性結合。
中音及低音負載方面,內裡、背後採用最新的反射負載技術 Stealth Ultraflex,一套更有利於箱內空氣流暢進出之調諧管道及孔口設計。從發展 Olympica 系取得的經驗再加以改良而成,經精密計算的長條/縫隙狀調諧管道及孔口,內裡鋪上獨特的多層式阻尼物,得以有效控制空氣進出之速度,亦可減少任何因湍流引致的失真。先後証實過,無論我將大至 Amati Tradition 或小至 Guarneri Tradition 靠近背牆擺放,又或扭大音量激烈地抽擊,仍無甚低音撞聲或明顯的風噪干擾,從而確認其反射負載技術的效果確如其名:Stealth“隱形"Ultraflex“超自如"!
究竟今回怎個玩法?就是出動全套老麥去服侍 Serafino Tradition,更祭出老麥經典的膽前/膽後,即 C22 膽前加兩台 MC275 去招呼。得說明,以兩台立體聲的 MC275 去驅動,並非 Bi-Amp 雙功放分音之玩法,而係撥掣加 jumper接成單聲道,即Mono Block一台一聲道。顧名思義,MC275(2×75),於兩聲道工作模式下,輸出功率各為75瓦(4、8、16Ω),當接成並聯兩對KT88以單聲道放大後,即倍增至150瓦(4、8、16Ω)。明顯不過,這才符合Serafino Tradition在技術規格上,功放功率建議80-350瓦之需,今次於中環Hi-Fi Gallery這三百多方呎的試音室內,亦可謂恰好。
當然,豪得起的話,動用四台接成單聲道的 MC275去玩Mono Bi-Amp就更燒又更癲!若聆聽空間再大,又或想配搭簡單點的話,我建議,可轉用老麥的晶體管擴音機,例如兩聲道輸出功率各有300瓦(2、4、8Ω)的老麥旗艦合併機MA9000,絕對係進可攻、退可守的好選擇。不過,條件、空間適合又有得揀的話,個人還是傾向以膽後級驅動。
紙音盆之人性化
先前玩Guarneri Tradition或Amati Tradition的經驗如是,甚或兩年多前,玩上一版本的Amati(Amati futura)亦如是,配膽更合襯,所謂廣東俗語話齋:合晒弓尺!
音源則為MCT450 SACD / CD轉盤,附以D1100充當解碼,加上C22膽前及MC275膽後之下,播出SACD版Blue Coast Collection:The E.S.E. Sessions‧Various Artists裡的〈Looking For A Home〉,我聽到Serafino Tradition表現出如Guarneri Tradition溫婉得來又激情得起的特性,音色和味中無損音樂細節與棱角,亦感受得到主音、和音的嗓子來得率真、情感豐富。分別落在前中左的主音及後中右的和音之歌聲,以及他倆兩支音色與質感截然不同的結他,加上背後遠處拍子式的低調低音,即見立體又透視的高水平音場營造力。René Marie的《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見現場空間感,亦感覺得到即興交流的動感音樂畫面,René Marie的嗓子生鮮中見韻味、鋼琴活躍、爵士鼓猛、低音提琴見沉厚。林憶蓮《陪著我走》中的〈李香蘭〉,憶蓮的唱腔、演譯情緒,從Serafino Tradition出來,幽幽的淡淡哀愁,確實聽得人揪心。大提琴的低迴、結他的韌勁,同樣透心、牽動情緒,很大程度上來自帶紙音盆之人性化特質。
華美中見活力
再來Isabelle Faust 的《JS Bach Sonatas & Partitas》,令我聽到Serafino Tradition中至中高傾向唯美、販賣韻味,能量密度及伸展力亦強的一面,類近美而不濫情的效果。類近的特質,我在上級型號Amati Tradition身上早已領略過、享用過。Isabelle Faust的小提琴基音、諧波及堂音高度合成,再一次証明,名琴系列播提琴確有一手、有其獨到之處。Riccardo Chailly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玩《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立體又透視感強的場面不在話下,引子上的定音鼓一出,氣氛、氣勢驟現,管、弦帶幾分和味暖調中仍見細節與棱角。以流暢的動感,順暢的起承轉合去營造樂曲的高低起伏,時而沉靜、時而情緒高漲。整體最大賣點不在於爆棚力度或霸氣,而在於場面氣氛,華美中見活力與大場面氣度。
新一代名琴系列的效果,確實不能再以舊日的印象估量,因它確實完全跳出舊日Guarneri Homage、Amati Homage及Stradivari Homage的框框,進化到另一更高層次,不再單單以和味音色、韻味靚聲作招徠,大家從以上幾段提及的後現代效果中必可領略得到。雖然我一再表示,建議採取膽機配Serafino Tradition,但僅屬個人口味!最方便者是,大家可於同一場地、即中環Hi-Fi Gallery,體驗Serafino Tradition匹配膽機或大功率晶體管合併機的不同效果,故無論你本是膽機或晶體管機的好友,亦請先放低預設立場,憑感覺、對耳才入座、才決定,究竟要通過膽機抑或晶體管機去進一步了解Serafino Tradition的優點也未遲!
生於高清世代的豐厚韻味 – 陳偉昌
活在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世代,大部分人都不自覺被數字牽着走,彷彿規格決定一切,以為數據才是唯一體現「理性」的方法,而忘記了音樂是抽象的,感動也是抽象的,這些無可量化的事物,總不能排除於人類生命之外。奈何,部分人寧可相信數據,而不信任自己的耳朵、內心以及情感,可悲也。
誠然,科技發展的確促進了音響進步,以往只能靠摸索得來的經驗,現在大部分都可以從測量、分析得知,想要複製、改進亦比從前容易得多。只不過,音響不止是科學,也是藝術,如何以科學輔助藝術,達至精益求精,同時契合品牌哲學,方法之多近乎無可估量。而意大利Sonus faber亦找到了理想方向,將科技與品牌最重要的價值互相融合,後者的核心地位從未動搖過,這個核心,就是「人」。
今年五月到訪Sonus faber總部和兩家合作廠家前,已預期他們的揚聲器有不少工序需要以人手去完成,但從未想過涉及程度如此深、所需人手如此地多。
他們總部當然擁有無殘響室,亦會在一般室內空間進行測量,由研發單元到設計揚聲器,各種測量顯得非常重要。組裝工場內也有測量器材,用作品質管理。
只不過,從合作廠家製造聲箱、打磨、上蠟、拋光,到去總部工場焊接分音器、安裝單元、裝上各項零件等等,都是由熟手工匠去負責,單是聲箱表面處理,就經過噴油、四重機械打磨、三重人手打磨、人手操作的沙紙打磨機器進行一次打磨、機器上蠟、人手打蠟、人手拋光,全是人力密集的工序,而且對於技術能力要求頗高,例如為聲箱進行表面處理的技工,全部擁有二十至三十年經驗,都是老師傅。傳統工藝、人手製造、奢華,是Sonus faber品牌哲學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的Sonus faber揚聲器,皆以同一集團兩大品牌的訊源、擴音機為參考對象,包括McIntosh、Audio Research,因此這次試音以一套McIntosh器材配合Sonus faber Serafino Tradition揚聲器,正是理想方法,去追尋設計師研發時所聽到的聲音。
Serafino Tradition的聲音取向其實非常簡單,可以粗略歸納出兩個要點:一,它的頻寬符合當代音響審美觀,尤其是高音延伸、量感、銳利度與分析力,不遜於任何競爭對手,想要得到高亢又凌厲的高音,難度甚低;二,有溫度、充滿木頭質感、沉厚又飽滿的中音與低音。兩項元素似乎位於兩個極端,卻又同時存在於Serafino Tradition,而且融合得十分理想。
在Serafino Tradition身上,可以找到品牌所有標誌性設計語言,包括魯特琴形箱體、專利VoS Shape(Voice of Sonus faber)技術、裝設Arrow Point導波器的DAD高音。當Sonetto系列取代現時的入門產品線之後,上述元素將會貫穿Sonus faber所有產品,理論上連帶聲音個性亦得以統一,不同型號的聲音分別,應只剩音質以及能夠應付多大的空間。
Serafino Tradition能夠填滿近四百呎空間,尤其是低音,播放低音提琴和低音鼓時,讓揚聲器後面大片空間瞬間密不透氣,似是非常簡單又從容,毫無面紅氣喘。氣量以外,質感才是這款揚聲器最誘人之處,它能夠展現木製樂器的迷人之處,即是溫暖的木腔共鳴,這種共鳴量大、寬鬆、質感強烈,又不會蓋過其他頻段的聲音細節,你依然可以聽到不同弦樂器的弦線粗幼和定位,無論是大提琴、小提琴,還是曼陀鈴,都可以聽到清晰的琴弦位置、震動細節和直徑,中、高音的凝聚,與着重擴散的低音形成明顯對比。
不過,寬鬆、擴散只是Serafino Tradition的低音特色,起與收速度同樣快速;到了中低音,即是打心口的頻段,它仍然聚焦、具有衝擊力,Snare、Tom-tom、Low tom同樣直擊你胸口,不過你亦可以輕易從量感、鼓皮震動模式等等,將三者分辨出來,換言之這款揚聲器是結實而不死實,中低音看重彈跳多於硬朗。
男聲與木製樂器一樣厚潤,但喉音厚而清,不帶痰涎而已,口齒、咬字同樣清晰。
這次聆聽Serafino Tradition,高音表現溫暖之中偏向柔和,這應是McIntosh C22前級加一對MC275後級的作用,這對後級以單聲道放大工作下的驅動力、控制力,應是配對Serafino Tradition的下限,揚聲器絕對可以承受更大力量,以展現另一種面貌。
之前聽過McIntosh晶體管前、後級推動Sonus faber Olympica 3揚聲器,其高音凌厲之勢,以及充分地表達金屬敲擊樂器的硬朗、尖銳,令舊款Sonus faber揚聲器用家大呼新鮮刺激。就算現在以配上出名溫厚、高音甜美柔和的McIntosh C22、MC275,Sonus faber Serafino Tradition對於金屬質感的表達,以及合唱團女高音聲部升調,同樣帶一樣銳利感,量感更不遜中音。
總體而言,現時這個配搭,能夠充分重現一些沉鬱音樂的陰暗面,以及情緒重量。這種說法似乎有點抽象,不過聲音、音樂本來就難以形象化,而音響器材和樂器一樣,有着自己的個性,這並非單純的頻寬、動態,是一種感受。部分三頻平衡、高低音撐得闊的揚聲器,聲音總是帶着愉快情緒,無法重現沉鬱情感。Serafino Tradition在音色上,高、低比例是接近四與六,十分平衡,理應可以同樣展示明與暗,但事實是它對於重播沉重、不快的音樂顯得非常得心應手,更具有出色感染力,透過Serafino Tradition,不難赤裸裸地感受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鬱結、貝多芬第十四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的躁動、舒伯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的精神分裂。
活生生的美樂聽出耳油 – 何森
愛美是人的天性,意大利Sonus faber揚聲器在過去三十年來,一直是愛美的音響發燒友夢寐以求的揚聲器。香港的發燒友是在1987~88年開始認識Sonus faber。想當年的Electa Amator二路書架式揚聲器,以實木雕琢而成的頂板、側板及底板,把所有角位邊位均打磨至滑溜的弧線,合成出外型優雅的聲箱,配合那個厚雲石底板、由多塊厚實木板合成出強大承托力支柱的腳座,設計人Franco Serblin的靈感可能是來自博物館裡常見的木刻雕塑品,Electa Amator令香港一眾具品味的Hi Fi發燒友對來自意大利的Sonus faber一見鍾情,也是當年「別超」最暢銷的高級二路書架式揚聲器。Sonus faber於91年推出具皇者風範的Extrema二路全音域座地式揚聲器(附原裝6柱金屬腳架),把品牌的形象提升至一個新高峯,雷明當天(5月23日)有份在意大利出席Extrema的全球首展示範會,雷明聽後稱之為一對State of the art價位的「法拉利」級揚聲器。
三十年來,我家訪過很多Sonus faber用家,從最早期的Electa Amator、Extrema、Guarneri Homage、Amati Homage、Stradivari Homage,到近年最多玩家用的Amati Futura,我累積了不少不同配搭之下Sonus faber的音質表現。總括而言,我覺得Sonus faber揚聲器匹配真空管前、後級的音質表現最能感動我,讓我聽到悅耳動聽的歌聲、優美細膩的弦樂音色、溫暖熱情的色士風聲,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生動活潑的音樂動感。Sonus faber揚聲器從來不是搖滾樂迷的那杯茶,若有人批評Sonus faber揚聲器沒有拳拳到肉打心口的punch感,打鼓唔夠雄厚勁揪,爆炸力不強橫,低音沒有震撼力與排山倒海的氣勢,我只能說Sonus faber從來不追求上述的官能刺激感,若然閣下追求上述的官能刺激感,Sonus faber揚聲器也許未能完全滿足你的要求。
兩年半前我和多位主筆一起在大房試聽過Sonus faber Amati Futura。我先用長駐大房的Accustic Arts Drive II+DAC II MK 2分體CD組合、ModWright Instruments LS36.5DM分體前級及Hegel H30大功率(300W/8Ω×2)功放初試啼聲。上述的組合十分匹配B&W 802D3揚聲器,驅動Wilson Audio Sasha、PMC fact 12、Focal Sopra No.3及很多揚聲器都能重播出活潑生動的音樂動感;但以它們驅動Amati Futura就是不理想,Teddy Robin唱「點指兵兵」無神無氣,低音又多又濃又悶,音樂玩得不起勁,整隊band像很累,不想玩不願唱般欠缺生氣。後來改用Mark Levinson No.585合併式擴音機,聲音的平衡度與活力才回復正常狀態,全頻段的樂器比例和音樂的節奏感與動態均較用Hegel H30功放推好得多,我覺得Mark仔合併機驅動下的Amati Futura已能表現出其音樂味出眾的一面,覺得它們並非追求高清電子顯微鏡式高分析力或爆到你死我活的炫技式揚聲器,但用晶體管合併機驅動的Amati Futura始終不及我在兩位發燒友家中用全膽前、後級驅動時那樣吸引動聽。最後陳海川和我發現用ModWright LS36.5DM+一對Dignity Audio DA-08SE MK II膽後級推,才是我們聽過最好聲最動聽的Amati Futura!每聲道只用一支300B純A類單端式放大,最高輸出只得8W,已能把Amati Futura驅動至揮灑自如,音樂充滿美感與動感,既可以優美細膩,亦可以生動活潑,重播人聲與acoustic樂器最悅耳動聽,聽LP的吸引力又明顯更勝聽CD!
6月15日,我和鍾一下午到中環Hi Fi Gallery試聽本欄的主角Sonus Faber Serafino Tradition。當我推開中房的玻璃門,我看到兩件來自意大利的名琴一左一右擺放在房間裡的最有利位置,它們背後是全套McIntosh組合。知道試音是用MT 10黑膠唱盤配MP1100全膽唱頭放大器聽LP,並以復刻版C22膽前級+兩台復刻版MC275 mono單聲道功放(150W輸出)驅動,簡直喜出望外,我不僅可以全程聽LP,而且更是全膽宴,今回的試音工作,心想必定是一場精彩的音樂欣賞會。
鍾一先坐皇帝位,聽了一個半小時後,輪到我坐皇帝位聽一個半小時,整個音樂會上下半場合計三小時,我們聽了16張黑膠碟。
嚴格來說,Serafino Tradition應該擺放在約200呎的聽音空間使用,現場約300呎及裝設了大量吸音物料的試音室應該用高一級的Amati Tradition,對Serafino Tradition而言是空間明顯過大,優點是我們可以聽清楚揚聲器的一點一滴聲音,不受房間的音響模態影響其應有的音質表現。我可以想像,以一對Serafino Tradition的最佳動態對比最好聲而又最高音壓輸出的聲音,如放進一間約200呎的聽音室,整體效果表現就最完美。
聽過我帶去播的8張LP,我覺得Serafino Tradition最吸引我的,是聽歌!不論男聲或女聲,歌聲都有一種原汁原味的真實透明感,儘管不同歌手不同錄音會改變歌聲的高低音調與濃淡度,但我認為歌聲的自然度、清晰透明度、感染力、不帶音染雜質的清純質感,更勝一些比它昂貴得多的名牌揚聲器,新版C22+MC275 mono原來是如此高清生猛,柔軟度適中的歌聲能如此溫暖動人。相比之下,不少名牌揚聲器(非主動式)重播出的人聲不是過厚、過硬就是過重。三十多年前,黃金時代的譚校長、泰迪羅賓、關菊英、林子祥及夏韶聲,他/她們年青力壯時的歌聲那種神采飛揚感覺令我回味無窮,尤其是聽WEA 87年出版的《夏韶聲Collection》精選LP,「空櫈」的肉緊激情、「車站」與蘇芮合唱時加起千百擔的離愁和回憶、「啤酒罐」的人已醉而情已碎,令我更懷念三十年前的Danny Summer,他唱出了成噸重的感情,那種原始的rock味(情感上)與不食人間煙火的坦率直接赤子之心,隨着歲月的琢磨已一去不返。
在McIntosh MT 10+MP1100+C22+MC275 mono驅策下的Serafino Tradition,其歌唱技巧已直迫真人在現場發聲的效果,喜歡聽歌的黑膠發燒友不能不聽這個黃金組合。
Serafino Tradition重播弦樂群奏亦使我聽出耳油。聽Anne-Sophie Mutter在Yellow Lounge會所的現場演奏實況錄音,播LP2 Side B Bach : Concerto for 2 Violins, Strings and Basso Continuo in D minor BWV 1043,小提琴的音色如上等絲綢般滑溜、高音區通透開揚、細緻、柔美、起伏充滿活力動感,與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合奏時的和諧悅耳音色與質感,令我不禁在心中說了多次,弦樂聲真的很美!
再聽杜托指揮滿地可交響樂團演奏法耶:三角帽,音場深度驚人,女高音的歌聲從舞台後方傳出,舞台側伴着男人叫喊聲,現場感強烈。《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裡的「四季」,英國室樂團的弦樂群奏音色亦是美極了,那種滑溜又細緻的提琴聲沒有半點硬與乾,印象中從未聽過同曲目的CD可以如此具恰當的柔韌性、細緻優美與自然流暢。如不聽LP,只聽CD,你不可能聽到Serafino Tradition重播弦樂可以如此迷人!
接着,我聽了Sonny Rollins《Way Out West》這張30年前推出的再版LP。1957年的左、右分明duo mono式立體聲經典錄音,左邊Sonny Rollins吹的高音色士風靚聲到像真人企在揚聲器位置演奏般高像真度,右邊Shelly Manne的抽鼓聲與Ray Brown彈double bass雖然遠不及JBL 4343般高度傳真過癮,考慮到Serafino Tradition身上兩隻低音單元的口徑,又怎能跟4343的15吋低音比較呢?我收貨了。Serafino Tradition重播爵士音樂亦有龍精虎猛的活生感,高音通透清晰開揚、色士風聲溫暖厚潤、打鼓聲快速、結實有力,能準確重現出音樂的生命力與節奏動感。
聽人聲、小提琴,簡直令人起晒「雞皮」- 鍾一
鍾一耳朵聽著新一代Homage Tradition系列的Serafino,腦海卻不期然地聯想起Franco Serblin(1939~2013)。當然,我知道今天面前這對Serafino,設計與製作跟他完全扯不上關係,但Sonus faber這個聞名於世喇叭廠家,以及一系列精品級,採用意大利小提琴製琴大師名字而命名的經典型號,統統源於Franco Serblin。
在正式創立Sonus faber之前,Franco Serblin是一位牙醫(家中七兄弟,他排行最細,其中四個都是牙醫,在當地是有名望家族),由於對音響很有興趣,年輕時就開始自己設計喇叭。一直到1980年,他成功製造出第一件作品~The Snail,該喇叭系統包括兩隻「衛星」喇叭仔,左右懸臂張開,中間是一個超低音(直覺上今天廠方的SF16是它的縮水版),據稱總共造了十對。1983年,Franco Serblin正式創立Sonus faber,同年以一對Prava書架式喇叭打出名堂。Minima和Electa Amator在往後幾年接著推出;但最為音響界注目者,要算是1991年推出的Extrema,一個大書架喇叭,超深的聲箱,背後還加裝一隻KEF B139(大球場)單元,作passive radiator。
今天世上仍有不少玩Extrema的發燒友(啊!錯了,應說被Extrema玩到頭痛的發燒友),每天仍品嘗著濃濃的意式情懷。1993年,對Sonus faber,甚至Franco Serblin而言,是一個里程碑,一個重要的日子,首個「Homage」(致敬)系列型號Guarneri推出,以意大利小提琴製琴大師名字,去命名揚聲器,正式展開。之後Amati Homage、Stradivari Homage兩款座地型號亦陸續登場;極級精品製作工藝,無可挑剔的上漆與打磨,無論你是否音響迷,見過實物之後,都保證你會嘆為觀止!(我直情心跳加速)
每一款喇叭,從外觀造型,到聲箱容積大小,單元選擇,分音器設計,直至聲音微調,都是由Franco Serblin一手規劃,說他是音響業界其中典範,一位重要人物,鍾一絕對同意。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廠方話事人亦已改變,產品已涉足至Pagani超跑之上。另外,早前更推出全新,繼續以意大利製琴大師命名的Homage Tradition系列,由大至細,Amati、Serafino、Guarneri(另有一隻中置Vox),網上瀏覽,見外型確實美觀標緻,至於聲音表現如何?我很想知道。今天,何主編和我一起到中環HiFi Gallery,試聽Serafino。
踏入面積約三百平方尺試音室,一對Serafino正以輕音量播唱著,跑近喇叭細心打量一番,聲箱造工依然一流,上漆打磨亦漂亮到極。據廠方文字敘述,外觀上,Homage Tradition除了保留Sonus faber一貫傳統外,亦同時加入些微retro style復古風,於家居環境中擺放,增添時尚氣息。前闊後窄,兩邊側面板弧形設計,以前廠方說外形靈感源自歐洲巴洛克期間,一種叫魯特琴lute的樂器,然而,如今直接形容為承傳自製作小提琴的方式,以及意大利傳統造船精髓,因此著色上,特別設有Wenge深木色和Red紅核桃木色(亦即試音室的一對),令人聯想典雅木製船身。用家選擇Wenge深木色的話,聲箱兩側表面還會鋪上一條一條鋁金屬拉絲橫紋,勾畫出弧形箱體線條美態。前面板仍然以深色皮革鋪蓋,同樣地,造工之精細,難以言喻。Franco Serblin當天將Guarneri Homage等兩邊側板設計成弧形,不僅為了外觀,也藉著這樣非正方形的箱體,有效消除內部駐波,兼且控制諧震。
三路半設計的Serafino,採用一隻28mm絲膜半球形高音,此單元最特別地方,是絲膜中央,有一支尖錐刺穿出來,廠方稱為DAD(Damped Apex Dome);由上而下,再設計了一片細小,如一把「弓」的小金屬片,跨過整個單元,似一支箭已搭在弦上,此乃Arrow Point DAD,是Sonus faber近年沿用於多款喇叭型號上的技術,銳意控制高音的擴散角度與指向。一隻150mm的中音單元,連同剛才提及的高音,均同是釹磁體架構。對下兩隻180mm低音單元,震膜以輕質量複合式三文治結構,強調低頻能量充裕之餘,對訊號強弱變化反應敏捷。
繞到Serafino的背後,聲箱由闊兩側修窄至此,你會見到一幅從上到下,一條一條垂直鋁金屬,似擴音機的散熱系統,再細心窺探金屬條內側,有三個長形開口,查看資料,這是新Stealth Ultraflex隱形低音反射孔道出口,垂直條狀金屬有效調節並控制箱內噴射出的氣流速度,降低不規則的turbulence亂流擾動情況,減少紊亂低頻響應。這部分的設計,同時是整個聲箱的「骨架」,加強箱體結構剛性,減低諧震。
簡略報道過Serafino的一些設計特點,是時候敘述試聽過程,主編和我選擇以黑膠播唱系統為訊源。試音室準備了兩套LP「盤臂頭」,都是McIntosh產品,一個是MT10,另一個是新推出的MT2。前者推出已有十年(鍾一的評論文章刊於2008年12月號),售價較MT2昂貴不少。至於唱頭放大器和前後級,同樣是McIntosh器材,唱放是熟悉透徹的MP1100,此乃本刊試音室參考之用。前後級方面,代理特別準備一套「古董味」十足的C22+MC275 VI(當然是復刻版啦!),為增加對Serafino的驅動力,更出動到兩部MC275以mono接駁,總功率輸出達150瓦。
用McIntosh推動Sonus faber喇叭,近年聽得很多,無疑是其中絕佳的匹配(聞說亦是喇叭廠方的其中參考),今次更以一對經典寶貝C22+MC275配搭,細聲熱身階段下,我已微微感受到音樂訊號間,蘊藏著一分甜美、柔韌溫純味道。
MT10跟MT2比較,二者裝配的「臂頭」級數亦不一,老實說,聲音質素分別是明顯的,為求聽到最佳音色,傳真度更高效果,令Serafino表現更見徹底,決定以MT10作為參考訊源。到唱放上阻抗和增益設定,幾經比較,我選定1kΩ阻抗、58dB增益。
Serafino的效果表現如何?跟廿多年前舊一代Homage有什麼分別?告訴大家,如果抱著當日留給你的印象,去聆聽Serafino,你會感覺驚訝。雖則斯文淡定氣質,高雅細膩音色依然如故,但音場深闊度特性,就給人一種尤其開揚,無邊無際的感覺;而分析力則屬於無遠弗屆一類,這顯然是當代揚聲器設計家落力追求的特性。鍾一放上Argerich與Perlman合作演奏的舒曼「第一號奏鳴曲」op.105,之後再聽林子祥、夏韶聲,還有Sonny Rollins等錄音,音場細節之多真令人大開耳界,然而,讚嘆之餘,可清楚感覺到Serafino是繼續走「有文化」的路線,較為適宜重播古典、爵士以及人聲。
先說爵士樂,播放一張發燒友無人不識的Sonny Rollins「Way Out West」時,昔士風又真、音色又靚,靚到要你立即全神貫注,逐粒音符,逐個拍子去欣賞;但明顯地,Serafino重現大牛筋和套鼓的低頻,不會過度狠勁,查看它的規格資料,頻率響應最低30Hz,沒有提及衰減分貝,我認為在一般約200平方尺的家居環境中,它低頻已然讓人覺得足夠,面積再大一點的話,相信要大一號的Amati才可應付。再者,它不會故意加強低頻響應,以求取得搶耳的hi-fi感,Serafino是以自然的低頻質量,去維持中高頻的瞬變,通透度與音樂感。
事實上,音樂感一環確實是Serafino的最大特點,秉承昔日Homage一貫作風。播Argerich與Perlman合奏的舒曼奏鳴曲作品、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整個音場稍稍laid-back,弦樂音色別具感染力,令人投入,很快就去「聽音樂」,而不是去「聽hi-fi」,它性格自然流暢,而非刻意求工,也許它是當今最耐聽的座地喇叭之一。
說到Serafino播人聲,鍾一更不能不大大力推薦,簡直是我近年聽過人聲重播得最「冧」、最吸引兼具魅力,驚嘆到合不攏嘴的揚聲器。不錯,我完全不排除是跟McIntosh系統結合,而產生出的化學反應。用「耐人尋味」四個字,去形容聽夏韶聲唱「空凳」、「啤酒罐」,林子祥唱「幾段情歌」,泰迪羅賓唱「這是愛」……人聲表達,簡直令人起晒「雞皮」,加上Serafino那種獨有的實在感覺,英文稱為texture,而中文稱為質感的東西,以市場上相同體積,同級價錢競爭對手中,它一定名列前茅。
剛才說Serafino適合200平方尺左右聆聽環境使用,廠方提出擺放建議,房間的三分一位置,需較大toe-in,一對聲箱距離為180cm以上,離開背、側牆為100cm以上。但可惜香港人居住環境,人均所佔空間日益減少,聆聽面積較細,但又喜歡Serafino的音色與聲音個性,更將中頻的質感放在首要地位的話,可以考慮書架式設計的Guarneri,它靚仔程度絕不遜於Serafino或Amati。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定價:HK$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