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期《煮酒論英雄》:PMC fact fenestria

聽覺之窗 – 陳海川

fenestria被PMC創辦人Peter Thomas視為,繼創業作BB5之後最重要的作品,究竟有多突出?以下就為大家剖析一下!

又如果你已玩到/玩過MB2、BB5等規模,且也曾對PMC巨柱MB2 XBD或BB5 XBD等,望柱興嘆!想升級已久卻又苦無出路,現fenestria就為你打開一扇窗,令你睇見一條精彩的出路!

抽象形態

PMC fact系之旗艦fenestria,系列名稱加上自身名號,一個頗堪玩味的組合!fact即事實,而fenestria實為拉丁文,其解釋為解剖學上,中耳及內耳之間頭骨上的Oval window「橢圓形窗口」。望見fenestria喇叭高音及中音模組,加上背後偷空了的結構、造型,不禁令我聯想起耳膜、中耳、內耳、耳蝸等構造之抽象形態!

簡單講,以上主要想帶出一個意思,fact fenestria就是「真實的聽覺之窗」。於廠方的產品發佈會上,簡報程式所播出的資料中,有一句非常有力又有意思的語句:fenestria就是Window to the inner ear!直譯就是通往內耳的窗口,即音頻進入內耳區域,傳到耳蝸及讓耳蝸神經編碼前的唯一窗口(入口)。我的理解為fenestria喇叭只求做實事、不搞花巧。他們還有另一句:To eliminate everything that isn’t music!意思係消除一切無關音樂的東西!即不帶音染、失真或雜噪,不加入自身色彩,傳神又準繩。

類似無音染、無失真、無雜噪,又或傳神、準繩等形容詞,幾乎可套用在任何音響產品上,又幾乎所有音響產品都會引用部份或全部來自我介紹。然而,今回fenestria的宣傳文字中,雖然亦包含上述的詞彙或意思,但字句上明顯用得更有心!有火!或與設計的主事人乃業界新一代不無關係。

研發部現任主管

業界新一代所指的是PMC創辦人Peter Thomas之子Oliver Thomas,亦即PMC研發部現任主管。

Oliver身為PMC創辦人之子,亦是一位工程師,但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加入PMC,而係先順著自己最感興趣的項目,即汽車研發去選擇工作。其工程學位屬汽車工程範疇,這讓他接觸到F1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相關事宜,就此被F1所迷倒,進一步將興趣化成專業。因那是汽車、工程學上的巔峰,處於整個遊戲的頂尖位置,故畢業後就加入了Red Bull Racing紅牛車隊背後的研發及技術支援公司Red Bull Advanced Technologies,專事F1賽車相關之研發工作。其實,他對各種工程學都感興趣,大學期間,就已間歇參與PMC的研發及設計工作。

不是fact 15⋯⋯20

外闖過後,Oliver終歸也回到家族公司工作。並將在汽車、賽車工程上所取得的經驗及技術,帶到音響研發上。

表面睇F1賽車跟音響工業不太相關,實則有許多重疊!兩者所牽涉到的物理、工程及數學之核心原則皆相通。電氣、機械或聲學上的數學計算亦非常相似,可供跨界別運用,更可說十八、九年前已有之,較資深的玩家或記得,首個F1賽車跨界到音響工業,更真實結合了F1賽車科技/用料的音響作品,該是TAG McLaren的F1 AvantGarde喇叭。

至於Oliver將F1賽車科技,投入到PMC喇叭身上,而又最明顯的設計,可見於兩年多前推出,Twenty系的第二代Twenty5。就是Twenty5七個型號身上都擁有的氣孔設計,專利的氣孔設計Laminair™,那個被人形容其格柵造形,仿似超跑馬沙拉蒂的鬼面罩(車頭進氣口的保護格柵)。其效益有多大,經歷過twenty到twenty5系兩代的都知道,就是整體更爽快、寧靜、透明又立體的改進。至於其技術及作用,待稍後介紹fenestria的時候再談。

其實,要數Oliver的首個重要作品,該是五年前推出,且大獲好評的fact 12。從fact 12身上仍清晰見到fact 3、8、5、10之基因,但fenestria則出現了突變,突變式進化。或是這原因,它不是fact 13、15、18、20……,而係fenestria!

突變式進化

突變不一定係好事,但突變式進化則肯定係好事,而fenestria的突變進化更是精彩到令人喝采!

一見fenestria,隨之聯想到的就是MB2 XBD或BB5 XBD等巨柱型號,但fenestria不是1三路喇叭加1低音的模組概念,而係更對稱的1加2模組概念。更重要者,fenestria雖不是PMC第一款高大的柱形作品,但研製方向上,卻是完全以家居使用的角度出發,完全脫掉了專業硬派味,跟過往的高大柱形作品,那專業而家用的跨界設計,完全是兩回事。

PMC巨柱的三路喇叭加1低音模組設計,把高音、中音單元置於高處,故不單要有足夠的聲學空間讓其一雙大口徑低音呼吸,對聽距亦有高要求。修身得多、佔地更少,本已是體貼玩家之舉,現fenestria更將高音、中音單元放到其半腰位置,離地約兩呎多,即一般人坐下的耳平高度範圍,亦即對聽距之要求隨之而友善得多!

同樣友善又體貼者還在於其高度機動化的模組架構,將聲箱、高/中音「巢」、底座,以及特別構造的外側板等主要構件,合理又聰明地化整為零,大大提高運輸及裝嵌的機動性,那怕你家住的現代豪宅大廈之升降機不特別大,大門口亦不特別開闊,甚至要上一兩層樓梯,對fenestria而言皆無甚難度!

每隻fenestria的主要構件共八件,原運輸包裝為一大木箱加一紙盒,大木箱內的四件可再分拆成兩較大、一中、一小獨立包裝盒,紙盒內則裝有四幅外側板,故運輸、上樓、入屋皆無難度。

化零為整

將整隻喇叭化整為零,既是便利運輸,其實亦是其獨特模組架構之延伸。

上、下兩大個鏡影對稱的ATL先進傳輸線負載低音模組,中間再掛著高、中音兩路單完之模組。外側各有兩件獨立且特別構造的外側板,而底座連分音器亦獨立一件。

進行安裝、組合時,先將低音模組下莊跟連帶分音器的底座接合,並裝上釘腳。然後放到事先選定的位置,進行基本擺位。兩喇叭跟聆聽點之間,以等邊三角形為佳,再以隨喇叭附上的水平儀調校好水平,以及初步設定出抝入角度。像這樣,先以喇叭下莊去調校水平及基本擺位,可避免整座重逾百七磅(80kg)的喇叭作大動作移位,以免卻浪費氣力、不必要的危險動作或意外損毀。

疊妥並鎖好低音模組上、下莊,這功夫無需工具或上螺絲,上、下莊之間設有四點式旋轉鎖緊裝置。接著的功夫,就是要將高音及中音單元模組,掛於低音模組上、下莊之間的凹位前。掛妥後的最後功夫,就是於上、下低音箱兩側,掛上四幅特別構造的外側板,基本安裝即告完成,但故事未完!

雀巢或蜂巢

上面提到,將高音及中音單元模組,「掛於」低音模組上、下莊之間,無錯!概念上的確係「掛上」。

這套高音及中音單元模組,設計者稱之為Nest「巢」,大家或可加點想像力,那順著單元裁剪的障板,加上後方偷空,只有最上、最下跟低音箱接連,就似懸掛在樹上的雀巢或蜂巢。再者,障板跟低音箱之接連,實於一上、一下利用了一套如活動鉸的特別裝置,將整件障板懸掛起,以四點機械式退耦徹底隔離,大幅縮小障板跟低音箱的直接接觸面,以隔離低音箱的震盪,免得對高音及中音單元造成干擾。而高、中音障板本身,以厚重的原件實心鋁材,經由CNC電腦數位車床精準銑製,為單元提供一個牢固又抗震的工作平台之餘,障板順著單元裁剪,大大減少障板面積,以消退因單元周邊板面反射而劣化高、中音之現象。

全新氣孔格柵

每聲道的低音箱被分成上、下兩獨立模組,劃分成兩獨立箱之下,ATL先進傳輸線負載低音箱內之的空氣活動,連帶低音的輸出將更見效率,低頻亦更線性、流暢。由於ATL設計,會令箱內連帶流過氣孔的空氣於加速及加壓下移動,故還得配合PMC的專利氣孔設計Laminair。

跟用於twenty5系的Laminair的氣孔比較,不單造型有別,更因成本許可,fenestria的用上金屬製作。

將F1一級方程式跑車及利曼原型車上擾流器的空氣動力工程科技,轉化到fenestria身上。明顯睇到,氣孔的格柵有別於twenty5系的四重正向小括號型 (((( )))),而係四重反向六角括號〕〕〕〕〔〔〔〔,兼且改以金屬製造。至於格柵的作用,就是借助空氣動力學原理去量度、計算空氣從氣孔進出的速度及流向後,經實驗得知,無適當Laminair格柵下的ATL氣孔,因中間的空氣流動速度,跟接近孔口邊的空氣流動速度不一致,互相牽扯下導致亂流、湍流,繼而引發風噪,於大音壓下,空氣大流進出下,問題最為明顯。

fenestria的〕〕〕〕〔〔〔〔格柵理順了整個氣孔的氣流,減少ATL通風口處的湍流並降低阻力,提高流動效率並消除風噪,為低頻帶來最快速的反應時間及最寬的動態範圍。ATL與Laminair的結合,令fenestria的低音來得更快、更清晰又深沉。

沒有無緣無故的⋯⋯

每聲道一上、一下兩獨立低音模組,前障板上共四隻6.5吋低音單元及兩氣孔的運作,再加上喇叭身高逾五呎半之下,若說無振盪,肯定係謊話!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出現的振盪,也沒有無緣無故消失的振盪!振盪出現後,不是待能量耗盡,自行消散;就是藉外力強行加速消耗、衰減、消散。要處理喇叭箱身上的不必要振盪,不外乎透過吸收、轉化、導引、落地去消耗。至於fenestria,則以創新的設計,以抵消方式消除不必要的振盪能量,重點就是裝在喇叭兩側,被稱為Planar wings「翼板」的裝置。

喇叭兩側各兩幅的Planar wings「翼板」,既呈弧面,亦在高、中音「巢」位置兩側裁出半圓缺口,更有不同表面處理顏色及木料可供選配(絲白漆/核挑木/石墨色楊木/老虎紋烏木),整件事即使被誤作裝飾功夫亦不為過,其實也算是其附加價值。

相反的共振

要知道,無論揚聲器聲箱的結構、重量及材質如何,都是通過其共振頻率輻射能量。PMC設計團隊為fenestria進行了大量振動相關研究,從而得出解決不必要的振盪能量所需的精確數據,並借用了建築學上,防止地震對摩天大廈造成破壞的原理。於摩天大廈頂部置一個較大的重量(可稱作調諧質量阻尼器),當建築物出現振盪時,調諧質量阻尼器會相反移動,以抵消不需要的共振,避免建築物因振動能量積聚而倒塌。通過相同的原理,fenestria兩側的「翼板」,經過精確設計,能產生跟揚聲器其餘部分組件相反的共振,從而消除了不必要的振動。正因為需要運動,故每幅「翼板」均不是緊貼聲箱側安裝,僅以上、中、下三橫行具彈性的阻抗裝置,掛在箱側。

慳家?

三路六單元格局,一高、一中、四低音!想必有人會問,別家單元作垂直啞鈴式排列的喇叭,會採取上下雙中音夾高音的全對稱陣列,何解PMC如此慳家?Peter曾親口解釋,兩隻中音夾著高音同時發聲,會產生更多亂反射。隨着聆聽者不同的聆聽高度(耳朵離地距),一上一下兩隻中音單元所發出的直射聲及反射聲到達聽者耳朵時,即會出現時相差,隨之劣化人聲結像力。

三路單元

高音 – 度身的設計,貫徹PMC傳統的半球軟膜高音,19.5 mm的SONOMEX™高音(連帶懸掛邊,實則達36 mm)。背後以釹磁鐵驅動,再附以精確繞製的純銅音圈、鋁質音圈筒及液冷。整個驅動組件設計得非常輕巧又緊湊,使之可盡量靠近中音單元安裝,盡可能接近點音源之理想。加上PMC設計的擴散格柵,有助增強高音的自然、開放,並帶來極其穩定的3D結像。額外的矽膠阻尼懸掛支架Aureole™,可確保高音單元進一步與前障板隔離,使整個單元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專注又安定地發揮。

中音 – 最得人歡心的PMC「饅頭」中音,為fenestria而設計的新型號,手工塗層、天然纖維編織的75mm軟半球振膜,附有雙重懸掛邊,手繞再經加熱固定之純銅大口徑75mm音圈,高效率的大型磁驅組件,純銅電感消減環。中央穿孔、通氣的磁驅組件及單體背板之後,設有背壓消滅阻尼物/背室,一精心設計,無平行面可構成箱內駐波的子錐形鋁合金製專用聲箱/保護罩。中音面板的形狀亦經過專門設計,具聲學惰性,與同「巢」的高音單元配合使用時,均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反射。

低音 – 6.5吋口徑平面振膜低音,有別於過去IB1、IB2之設計與用料。平面振膜以底面兩片橫向編織碳纖維,中間夾著高剛性的多細胞阻尼芯複合而成。這複合材料,由世界領先的英國賽車製造公司之材料供應商,以人手及先進的複合技術製成。輕而高剛性,亦無能量儲存、滯留。由於材料不會變形,足以配合其背後ATL先進傳輸線負載系統的極端要求,有利於產生更平坦、更準確的響應。再配合長衝程的懸掛邊、雙重純銅音圈、鋁質音圈管及大型磁驅組件,得以最大效率地移動大量空氣。

來得相當徹底

非常講究的四階分音(-24dB/octave),有著高功率承載力,極高穩定度及耐用度,全面的聲波擴散控制。單一母板的格局,大幅縮短訊號行程,並減少接線/交接等引致之損耗失真,並採用高強度、少諧振之軍用級玻璃纖維電路板。特大面積且超厚的銅跡,造就無限流訊號通道。鍍金接點,有利於交接點接觸面之平滑,提升傳導率,並確保其耐用性。全採用高規格、經嚴格篩選的元件,例如令聲音更通透的低失真無感陶瓷電阻,氣芯電感,又或低電阻電容器,以降低噪聲。然而,PMC設計者認為,選擇元件的要點除在於量度數據外,所有元件更必須經過最真實又人性的方式,即人耳聆聽去篩選,務求取得最通透、無音染的聲音。

此外,對於避震的講究確係來得相當徹底,不單只在分音器與底座之間以十點阻尼墊浮起,以隔絕任何震源所引至的Microphonic effect(麥克風效應/顫噪效應),就連分音器電路板跟聲箱之間的電路連接器,亦採用隔離式安裝支架,以阻截聲箱一邊的震動能量流入,免得污染流經分音器之訊號。

輸入裝備方面,三路分音輸入,採用度身設計的低阻抗Hex-Rhodium接線柱,以純銅為基,加上啞光的鍍銠表面處理,以取得極低電阻又非常高之傳導效能。另於接線柱兩側,各有一大個六角形旋鈕,分別為高頻或低頻的調節,各有(+/0/-)三檔可供選擇,以供不同聲學環境、配搭或口味之用。

耙梳與歸納

廠方對fenestria的重視程度,從創辦人Peter Thomas及出口部總監Miles Roberts早前亦親身到港(以及亞洲巡迴宣傳)出席新產品發布會,並發放了大量資訊,就知道他們對這專門針對家用的有史以來最高階作品有多重視!感受到父親對兒子這破格之作的認同程度有多高!

筆者翻閱了海量的資訊,經耙梳後,簡單講,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重要訊息:

一)論分析力,fenestria該已超越MB2 se、MB2 XBD se或BB5 se。

二)論身價,fenestria較MB2 XBD se或BB5 se還要高,已成為PMC無源喇叭之首,再上就已是SE系有源的BB5-A se、MB2 XBD-A se或BB5 XBD-A se。

三)論入屋條件,fenestria絕對係PMC眾高大柱型喇叭之冠。

四)fenestria以破格的設計去追求無喇叭聲、無喇叭的境界,他們那句Nothing But Music!沒甚麼,只有音樂!(註:只要播放中的是音樂!一笑!)絕非公式或信口開河式宣傳口號。

於本港那回新產品發布會上,Peter說過,Oliver花上五年去研製fenestria,而Peter自己則僅於最後階段,從三種電容中選出最合用、最傳真一款之試聽環節上,提供意見。結果兩父子之選擇不謀而合,最終令fenestria的分析力去到一個超越MB2 se的水平。據講,當放入不同牌子的電容於MB2 SE那分音器身上時,Peter發覺Mundorf電容跟其他牌子電容分別不大,但用fenestria去試聽時,他們發現,Mundorf電容與其他牌子電容分別非常明顯。由此,已根本地反映出fenestria的分析力之高及坦率。

珠玉在前

從我於新漢陳列室中的兩次試聽經驗中,我實實在在體會到fenestria的傳神、立體,加上結像之自然又實在,音場之深縱開揚,以及喇叭自身的消失感,確實係一種突變式進化。

當喇叭不帶音染、失真或雜噪,不加入自身色彩,只講求準繩、傳神地進行換能時,聽覺上,喇叭就如不存在,好處係讓我聽真錄音、演譯、音樂本身的細節,但附帶條件係坦率地反映該錄音、演譯、音樂本身的好與壞。另方面,身為無源喇叭,只是整個音響組合的其中一環,主力終端的電→聲換能,故訊源、放大器以至線材是否夠班或匹配,fenestria都會不留情面地反映。

就如我於新漢陳列室中兩次試聽fenestria之經歷,同樣係全套Burmester,同是077前級+909 MK5後級,同一堆發燒線,包括Burmester平衡線/電源線、in-akustik Referenz NF-2040 Air平衡線、The Chord Company的Sarum喇叭線。不同者是,首回以旗艦CD機069為訊源,次回則改為下一級的089。另,首回Burmester平衡線接CD機至前級,in-akustik平衡線走前級至後級,但次回卻交換了位置。

兩回之間兩個可大可小的配搭分別,引伸出fenestria不留手的辨析能力!兩回過後,雖然次回組合的表現亦有一定水準,但fenestria卻不留手地將兩回的分別拉開及展示,坦白講,次回試聽時,因腦裡滿是首回的超好印象,珠玉在前下,確實有點不是味兒!

至少有此高水準

其實,首回的超好表現,即等同那就是fenestria的起碼水準,至少有此高水準。

就以不少發燒友都會擁有的《Audio Compass‧音響羅盤2016》作準。〈藍月亮〉中的陳慧嫻口形氣團,定位明確又立體地擺在我面前,氣團大而核心細。套鼓分明又爽勁,鍵盤明快、透明,低音電結他低調之中無拖泥帶水。在〈Let’ em In〉中,Kirk Whalum的色士風爽快而感性,唱腔有味得來自在,一小段鋼琴獨奏後,音場剎那間動態式擴展的效果實在,宏闊而不浮誇。《Drums Improvisation‧即興鼓》,畫面宏大,腳鼓不論輕重都令我感到整個空間的空氣被鼓動、移動,只係幅度大小之別。其他的中鼓、小鼓、軍鼓及各式銅鈸,高低、強弱、軟硬對比立體,整套鼓高清又充滿動感地在我面前擺開。

Jacqueline du Pre拉奏〈Haydn Cello Concerto No.1〉,大提琴有質、有肉、有溫度、有線條,結像亦大小適中。Anne-Sophie Mutter玩《Massenet~Meditation‧沉思曲》,小提琴動靜之間,恰如其分地理性,亦充份地反映出小提琴音豐富的變化。大樂隊襯托下,整個空間營造出一份驅使人進入深層思考的重量,好一次精彩極的重播!《Magnificat‧聖母讚主》,實實在在地展示了配搭得宜的fenestria只有音樂、音響畫面,而沒有其他包括喇叭的能力。管風琴低調而深沉,見氣派之力量展示。絃樂線條分明而圓潤,少女合唱亮麗、清新中透出人氣。女高音獨唱加上合唱,仁慈而叫人仰視的感覺悠然而生。聲音層次立體、明確、豐富,音響畫面宏大而深度十足。豐盛、見氣派、活生的重播。

雙刃刀

聽著fenestria的最強烈感覺就是無喇叭,音響畫面超從容、開闊、自在,當中卻無喇叭身影。其次是令我無意解剖高、中、低音去審視,而係驅使一整件事去聽、全盤去享受。再者,就是率性,對於訊號進入喇叭前的正或負面影響不加掩飾。

不帶音染、失真或雜噪,不加入自身色彩,只講求準繩、傳神地進行換能的結果就如雙刃刀,可以更真、更深層地反映音樂、演譯、錄音及其他配器的優點,但也揀擇!近五十萬的消費下,要聽好聲、好音樂的話,對配器揀擇,確實合理不過嘛!

滿足發燒友所有願望,聲音千變萬化 – 何森

我先後在「新漢」大試音室聽fenestria共三次:第一次是12月1日訪問Peter Thomas,我獨自坐在皇帝位,除聽了幾段Peter自選的高清音樂檔案(來自他的手提電腦),我還用大房的Burmester 069 CD機聽了幾段《Audio Compass 2016》CD裡我在過去兩年多以來不知已聽過多少次的多種類型音樂選段。第二次是12月3日的本地音響傳媒及VIP記者招待會,雖然我的座位亦算靠近正中皇帝位,但由於房內坐/企了廿多人,3D音場裡中間位置的音像聚焦力絕對不及第一次那樣超卓,當日只聽CD及Peter私人錄製的CD-R,CD機依然用Burmester 069。第三次是12月28日,雖然是我一個人坐皇帝位聽,但069 CD機已賣掉,換上低一級的089,整體音響表現明顯不及第一、二次那麼震撼和感動,但依然可以欣賞到全套Burmester CD機及前、後級那種超卓的高清分析力、快到不得了的全頻瞬態響應、精細銳利的音像聚焦力和乾淨明快、強而有力的節奏動感。總括而言,第一次聽到的fenestria最好聲、感動指數最高、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綜合三次試聽fenestria的經驗,我對fenestria有以下的評價。

從來沒有人會投訴PMC喇叭欠缺低音,聽得最多的不滿是「低音太多或失控」,Peter Thomas向來喜歡用Bryston功放,假如你用低音肥夾重的功放或電源線、訊號線、喇叭線玩PMC喇叭,就容易出現低音太多和控制力不良等情形,我曾在「新漢」用全套Burmester聽過PMC MB2 SE,低音速度、控制力、量感、力感皆傑出,是示範級絕配。

fenestria的低音規模感相當驚人,重播的低頻越低表現就越驚人,MB2 SE的低音是來自一隻12吋低音單元,低頻從12″紙盆發出,是「點音源」效果,在聆聽室內擴散及多次來回反射;fenestria用上下各兩隻6吋半三文治平面振膜低音單元,mid-bass收放速度明顯較MB2 SE更快、質感更結實,ATL傳輸線式負載不僅增強了低頻量感,而且令延伸至極低頻的量感在房間內分佈更均勻,發音不是「點」音源,而是「線」音源,音場那種高大寬宏規模感,像聽Magnepan屏風喇叭,當然fenestria有更理想的音盆活塞動作效應,整個低頻區的一收一放速度、質感、結實度、凝聚力及線性低頻延伸力皆明顯優於大屏風喇叭。採用上下各兩隻低音單元 + ATL傳輸線式負載增強低頻下潛力與量感,令fenestria營造出的音場明顯較MB2 SE更高更闊大。我曾經是MB2的用家,fenestria的低音表現有大躍進已令我興奮雀躍,更令我驚喜震撼的是其高、中音表現已大幅拋離MB2 SE!

首日Peter Thomas使用其手提電腦播私人珍藏非賣品高清音樂檔案,讓我聽了幾首歌,其中一首是Queen主音歌手Freddie Mercury唱的“Love of my life",那種很raw很純很乾淨率直、愛至入心入肺的歌聲令我即時毛管戙,真的非常感動!唯一不習慣是幾首歌的音像偏大和傾前,不是發燒友追求的「櫻桃小咀」結像尺碼。轉聽《Audio Compass 2016》CD Track 7「聖母讚主曲」,我聽到龐大的教堂空間感,一對fenestria忽然消失了,音像的發音位置完全遠離左、右喇叭的位置。這個教堂錄音的堂音濃烈,女子合唱團深入音場後方高高在上一字橫排,中段女高音獨唱者的櫻桃小咀在合唱團正中央高企,結尾管風琴發出宏偉的超低頻延伸力驚人,整個3D音場立體感與空間感和合唱團/獨唱者的結像力實在太厲害了,我不敢相信是來自一對PMC喇叭!轉聽同碟Track 3一段即興式爵士鼓敲擊樂亦讓fenestria大展拳腳,敲打cymbal發出的明亮高音清晰幼細到不得了,由左至右大大小小每一個鼓的音像sharp到如看到般清楚,具強勁力度、明快結實的高像真度鼓聲令我心花怒放!鼓聲那種快與激極像真鼓聲,低音完全沒有丁點箱聲!

聽Track 4的「百鳥朝鳳」,一台琴音鏗鏘的大鋼琴就在音場正中間,結像聚焦力之鮮明好像讓我看到一排88個黑白相間的琴鍵,乾淨清脆結實的琴音之真實自然令我吃驚!fenestria的「懸浮式」高、中音設計把低頻干擾徹底減低至極限境界,想必就是我聽到其高、中音表現超凡脫俗,完全脫離了PMC fact系列,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完美境界的原因。

12月28日我聽第三次:我聽過男聲、女聲、合唱、電子音樂、爵士音樂、爆棚古典交響樂、Blues、Rock、民歌、老歌,甚至日本鬼太鼓座,我覺得fenestria的表現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應付自如,氣定神閒,具大將風範。

總結三次聽音經驗,我覺得fenestria是一款不帶自己聲底(音染)的高解像度闊頻帶揚聲器,全頻瞬態響應速度之快、動態範圍之闊、3D音場感之立體感、細節之豐富與還原不同錄音之準確、整體聲音之高清與快勁,可說是全套Burmester頂級CD機及前、後級放大器之一次完美示範,讓Burmester的強項盡展無遺。若然fenestria的底座正中央貼的不是PMC商標而是Burmester logo,開價賣100萬港元也完全合理。

忠於音樂,精準演繹 – 陳偉昌

近幾年,PMC研發團隊的創作力似乎源源不絕,而且幾乎每年都有重點產品,2016年是twenty5系列,2017年是cor合併機,今年則是Fact Fenestria。

還記得去年在廣州訪問PMC老闆Peter Thomas時,大家還在關注,專業系列已推出了BB6-A,會否推出民用版本呢?假如「會」的話,又有否被動版呢?

話音未落,大家已經被Fact Fenestria震懾了,似乎是告訴大家,專業與民用產品的設計風格比以往更加分明。這一着是聰明的,畢竟家用揚聲器,聲音並非全部,還需要融入家居裝潢,從而彰顯個人品味,要過得家人,又要見得朋友。

對於PMC來說,將民用產品線設計得更加漂亮,其實並不足夠。在新的外觀風格下,保留品牌一貫的監聽特質,才對得起PMC之名。

當然,Fact Fenestria現時的外觀,也許除了高瘦一項是既定框架之外,其他設計都是為了在這個框架之下,令聲音表現盡量準確,即是功能導向,而非花巧。

以下,是綜合了五月在慕尼黑音響展,以及兩次在新漢建業陳列室內的聽感。

撇除外表印象,單純地談論其聲音。Fact Fenestria帶來的最大驚訝,其實是它對器材配搭的敏感程度,實在超乎預期。PMC揚聲器向來端正直率,但Fact Fenestria的敏銳程度遠超同(家用)系前輩。如實反映器材音色,是所有PMC揚聲器的共通強項,而新型號之所以超越同儕,是取向以外,對配搭器材的級數也極為靈敏。哪怕整套系統只改動了一項器材,即是整套Burmester Reference Line器材,與單純將訊源從069換成低一級的Top Line系列089 CD機,經PMC Fact Fenestria重播出來的聲音已有強烈變化。後來,為089加上bFly墊材,變化之大實在嚇人一跳。

配器以外,它對於擺位以及座位高度,同樣非常敏感,把座位稍為移前、移後兩、三吋,或是耳朵高、低於中高音鋁板一吋,結像能力與音場表現亦有明顯變化。收窄上下擴散,是不少現代揚聲器的趨勢,能有效地減少天花與地板反射,與PMC建議揚聲器擺位要大Toe-in一樣,理由同樣是聽最多直接聲、盡量減少環境反射,把廠方不能控制的因素降至最低。

但不用擔心,Fact Fenestria雖然愈強愈強,不過器材升級可以逐步而行,只要平衡度以及推力有一定水準,就會得到不錯的活力及流暢度。至於擺位嘛,其實官方早已提供了教學,而方法與同廠其他揚聲器一樣,就是一對揚聲器與聆聽位置呈等邊三角形,然後大Toe-in,兩邊聲道的單元直線投射的交匯點,在聆聽者身後半米左右,以求聽到最多直接聲、最少空間反射。只要以此作為起點,再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個人口味作出微調,出錯機會極低。

在香港發布會上,PMC老闆準備了一張CD,內容包括Queen主音Freddie Mercury的《Killer Queen》Vocal track,以及一段沒有進行動態壓縮的Drum set solo。前者未有加入Reverb等修飾,非常原始,Fact Fenestria非常直接地展現出沒有壓縮下的人聲力量有多強,大動態起伏當然精彩,不停變換的真聲與假音、密集的抑揚,才是美妙之處。這段聲軌之所以迷人,除了沒有任何阻隔地表現了Freddie Mercury的唱功與感染力,沒有音樂襯托下,依然令人聽得熱血;亦同時令人聽到,Fact Fenestria的還原力如何出色,小大動態變化完整又自然,沒有半點刻意或是柔化,有種「本該如此」感覺。

至於那段無壓縮的Drum set solo,旨在表達Fact Fenestria的動態還原、功率承受能力,以及頻寬有多闊。這對揚聲器輕易重塑出一套實物大小的Drum set,真實大小、能量、下潛、鼓皮與鼓腔細節的Bass drum當然吸引,不過更重要是令聆聽者非常輕鬆就分得出Snare、不同大小的Toms,以及Hi-hat、各種Cymbal,無論定位還是樂器種類,都沒有任何混淆空間。從鼓聲的低音延伸、各種程序結實、彈力、衝擊力、推動空氣量,以及音域,都非常像真。高音方面,既可以清楚展示不同Cymbal的聲音特質,金屬感沒有半點虛浮,而當中又滲出Burmester獨有的銀白色光輝,顯示Fact Fenestria對音樂及系統配搭的呈現能力是何等出色。

猶記得在慕尼黑音響展的發布會上聽過這款揚聲器的示範之後,有行家表示,Fact Fenestria的低音竟然如此乾淨,比他以往接觸過的PMC揚聲器都要清晰,因此感到驚喜。誠然,這款揚聲器的低音的確乾淨,但單純的乾淨不足以帶來像真的低音還原能力,還需要向下延伸夠深、夠平順,能量要夠,收放速度要快,而且變化要夠多、夠自然,當然,更要接得上中、高音,三頻同步才不會出現怪聲。Fact Fenestria有齊以上特質,低音速度與質量並重,跟得上同樣有明顯進步的中、高音,新的發泡夾層碳纖低音單元、ATL(Advanced Transmission Line)技術,再加上Laminair整流系統,以及Planar wings(Mass Dampers)設計,這些元素加起來,才有如此效果。

有人對傳輸線有偏見,明明PMC的ATL早已解決速度與清晰度問題,但總有人用「傳輸線」或「迷宮式」三隻字去掩着耳朵。情況有點像早幾年在代理朋友聽到的一個故事,他表示曾經有發燒友到他們陳列室,對一台擴音機大表滿意,聽了接近三小時,不斷大讚好聲,到了付錢買單時,他問了一句:「這擴音機是Class A還是Class AB?」代理如實相告:「這是Class D的。」結果四川名物「變臉」瞬間上映,那會發燒友不停說「Class D總會好聲呢?一定衰聲!」堅決地自我否定,一下子就忘記先前用耳朵聽到的一切。

所以,別要被技術名詞影響聽感,雖然ATL是Fact Fenestria好聲的其中一個原因,不過你買的是「果」,「因」其實不太重要,知道就好。

同樣地,又記起有關低音速度的故事。有發燒前輩認為,大直徑低音單元,速度比細口徑低音更快,因為同一個超低音訊號,前者振幅可以少了後者,就能夠完全重播,衝程較細,速度自然更快云云。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振幅較細是優點,但振膜直徑大,質量因而變得更重,要將它的活動控制得精準、不會出現多餘震動,就更加困難。

某些品牌的解決方案是採用細直徑低音單元,不過增加其數量,以單元數量去加大振膜總面積,從而令每隻單元無需大衝程,都有質、量並重的低音重播效果。

而Fact Fenestria則有另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細直徑(6.5吋)低音,加ATL負載、Laminair整流技術,就得到高質素、量感充足的低音,而且只需四隻低音單元,理論上比那些利用單元數目去加強低音的揚聲器,更加易推。

不過,別要忘記前文提及的,Fact Fenestria雖然外型有別以前的PMC產品,不過骨子裏還是一副監聽揚聲器,而且敏銳程度高於同廠其他前輩,值得給它更好的器材配搭,它絕會是愈強愈強!

森林精靈・「她們」不和器材與錄音客套!- 珍納

在記者會中,fenestria的演出竟讓我有觸電的感覺,我不排除這回初試啼聲是因為沒有「可能會令我心動」的預設下而令我至今仍然對「她們」念念不忘。當刻,我甚至幻想,若然fenestria可以成為本社的參考揚聲器是多麼美妙之事!當天,配搭fenestria的全是Burmester系統,包括Reference Line 069 CD機、077前級與一台909 MK5立體聲後級。

想深一層,其實要好好驅動fenestria根本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用作參考揚聲器其實不算明智,然而,今天終於遇上生命中第一款真正是我夢想中要擁有的揚聲器,而且吸引力只來自聲音,並無任何外觀元素!fenestria這個名字改得確是一絕,這個拉丁文表面上似是說耳內的窗口,暗喻著喇叭的形狀色相已不存在,只餘下真實的聲音。fenestria的設計由Oliver Thomas主理,Peter Thomas擔任兒子的顧問及負責試聽部分。

fenestria的外觀對我而言並不是太吸引,卻沒有令我覺得反感(令人反感的揚聲器外形設計其實也不少),其中原因是可以看到設計全是為重播好聲音而設 ― 啞鈴式佈置,上層與下層兩個完全分離的低音箱體、傳輸線內部的路徑規劃、來自Oliver Thomas 曾為F1賽車設計減低空氣阻力的部分,Laminair由他的實戰經驗設計出極低氣流噪的低頻反射管道口,中間完全獨立出來的高音與中音箱體用金屬設計,外形一如子彈頭。兩側四塊側板協助處理諧振。設計功能的魅力,已遠超出視覺上的要求!

敏感

先後兩次到訪Richcoln試音室細嚐fenestria,同樣是Burmester訊源與前、後級,兩次聆聽的分別其實頗鮮明,原因是fenestria的敏感,由069到089、由Reference Line到Top Line,fenestria就告訴我們,它不會和器材與錄音客套,參考級與頂級的魅力就是截然不同,最後為089墊上釘腳後的水準提升,又告訴我們fenestria對器材改變的任何微調非常敏感,不是僅聽到變化,而是墊釘墊前與墊釘墊後是兩級之別,換句話說,「她們」對器材的定位、對錄音表現的實力,有如數家珍的精緻度!

自然真摯

Fenestria吸引我的,是筆者從未感受過的自然、真摯、和諧。抱歉,筆者也曾經用這些形容詞去形容過曾經測試過的高質素揚聲器,只限於經驗(到了今年,已不算太少!),這是一對真正擁抱無色、無味、無臭,藉著音響追求的每個細節,用音響的精妙讓發燒友、讓樂迷從多方面去享受、品嚐、細味音樂的樂趣!

真摯是人性、靈性與還原人聲與樂器音色的能力,當中不含粗糙、生硬、稜角、平板、泛音延伸不加色不加味不拖尾不肥不累贅,當中由兩極動態到微動態的表達、舞台立體感到人聲與樂器聲的立體感,fenestria是透過極高分析力與極低失真的重播,去還原自然通透、真摯真實情感豐富的音樂。

沒有音樂偏好

聽過了不同的錄音,聽過了不同類型的音樂古典: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交響樂、流行曲、人聲、搖滾、套鼓、電子音樂,fenestria竟然沒有對任何音樂有偏頗或偏好,完全不揀擇音樂類型,又能把好錄音的人聲與樂器播得淋漓盡致。

對我來說,印象尤深的是人聲,記者會當天重播的錄音,均是精選,人聲的甜滑和順,細緻上的豐富多變,情感流灑率真,沒有特別強調什麼音響音色,卻有淹沒音響元素追求的聲音細節、咬字、微動態、口形比例等等要求;沒有刻意去發掘音響元素,耳朵卻完全接收到錄音質素是優是劣、歌手嗓子的沙與美、清與沉、平面或飽滿……還有錄音時的演出水準、樂隊的隊形與舞台,清清楚楚仿如活現眼前。不少人聲錄音也帶微甜,噪子的甜,不刻意,無人造色素,後來聽不同的錄音,不甜的嗓子,不會刻意變甜。

森林靈氣

我們聽的是核桃木版,不是見到木飾皮便感受到它的森林氣息,而是對木製樂器的靈魂詮釋,無論是小提琴、大提琴到低音提琴,擦弦聲沒有飆出來強調細節的感覺,但按壓提抹的動作卻清晰得如演奏家就在前面的舞台;琴箱的共鳴與泛音延伸的自然氣息,將我聽過相同的重播感受完全推翻了。fenestria的美,才令我感受到什麼是無數碼味、無機械化、不生硬、不矇矓、不過度飽滿、不因累贅或厚肉而失去了靈性與靈動的聲音、充滿人性、有靈魂、脫俗的重播是什麼一回事!

在我經驗過的Hi End音響世界中(不算多,至今也不算太少!),令我大致會把音響分為聽音樂或聽音響,極少數能擺脫其中一方或接近這個兩極的中庸點。在重溫fenestria前,筆者曾聆聽過MB3-XBD-A,雖然環境與背後的器材截然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fenestria的細緻處理更加幼細與精緻,呈現音場立體感、樂器與舞台定位等等營造現場氣氛的音響要求一一實現,在完全不用刻意去挖掘其音響要求的表達能力下,fenestria就將4K UHD級的3D音場立體畫面在我腦海中呈現出來,非凡享受!

如在眼前

我暫時仍未能戒掉《Tharaud Plays Rachmaninov》進行測試的序曲,在不用加超低音喇叭放大最低音那個音鍵與踏板效果的重播下,低頻的深度、能量、模擬敲大鐘的動感、手指起落靈活敏捷、三角琴由揚聲器前方延伸到幕後的巨大立體感,整座三角琴就如擺在眼前,樂章的氣氛變化、情感起伏、變奏的微妙,演奏的吸引力,動人心弦!

不得不提Peter Thomas帶來的無壓縮音樂檔案,是他在錄音室取得而不會外傳的檔案 ― 抽鼓!筆者確實試過站在Pop套鼓前去感受音壓與能量,我不會希望音響重播的音壓與能力是1:1,除了無法持久承受音壓之外,耳朵肯定受損。fenestria的魅力,是它能把腳鼓的聲音能量噴發出來,套鼓的體積、各鼓與鑼鈸的逼真感,那撲面而至的動感、能量、氣勢、真實,剛剛好完美地滿足我對重播的要求,那份震撼感,執筆之時,仍然記憶猶深!

截至今天為止,fenestria仍然是我聽過,最吸引我、最能打動我、最令我念念不忘的重播聲音。的確,它們對器材質素並不包容,但針對器材類型的包容能力,相信並不狹窄。若以聽PMC多年(Twenty‧22數年來也是我們的書架式參考揚聲器)的主觀推測,讓fenestria夾其他夠水準、夠級數的器材,其表現能力相信也不會令人失望!fenestria夾Burmester Reference級器材的聲音,令我念念不忘;突然,我想聽一聽fenestria夾Accustic Arts、夾MSB…….的表現,PMC的基因,本來就是平易近人,只要同級拍檔,它不會作無意義的挑剔!

總代理:新漢建業有限公司
零售價:HK$48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