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期《煮酒論英雄》:Métronome Technologie t|AQWO + c|AQWO

膽 / 石皆有料到!- 陳海川

時間係最好的證明!Métronome在同一範疇上,有本事幾十年來名聲不墜,當作出自我突破,拋出從未有過的作品後,只推出一陣子,即成熱話兼熱門貨色,這就足以證明他們持久力強、有前速亦有後勁!

市場反應當然大

所指的是Métronome於2018年之前,一直心無旁騖,專注於純種CD機、CD轉盤 / 解碼器的研製,令其作品得以在殿堂級Hi-End上佔一席位,最後更有本事將旗艦系Kalista分拆,以Kalista Audio之名獨立成一個Top-End音響牌子。即Métronome跟Kalista Audio在不同消費市場上,各自各精彩!可以打個比喻,背後屬同一老闆的Métronome跟Kalista Audio,兩者的關係及地位,就似Mercedes-Benz與Mercedes-Maybach之別,有能力駕御不同消費層面的產品、都得到追捧,實力之表現!

另外,當SACD制式最火熱之時,各音響廠紛紛由入門到天價的光碟播放器或轉盤產品,皆投入SACD大潮之際,有性格、有態度的Métronome一直未有被大潮所左右,多年來只全副心機去搞好CD之重播,以經典的Philips CDM Pro拾訊機械為核心,專攻純種CD機或CD轉盤。截至2017年的三十年間,由其入門以至天價的Top-End作品皆只服侍CD之下,其地位一直未受SACD大潮動搖,多年來捧場客絡繹不絕。

及至2018,Métronome來了一記殺大家一個措手不及的自我突破,於慕尼黑音展上發表他們首個SACD播放器作品AQWO SACD/CD機(功能上其實係SACD/CD機及DSD/PCM解碼器),並於2019初正式推出應市。

AQWO標誌著該廠首度踏入SACD領域,當其時確實係一則發燒圈中的號外,市場反應當然大,推出一陣子,即成熱話兼熱門貨色。

見好不收

見AQWO SACD/CD機收得、也秉持Métronome一貫路向,即同門不同派系旗下均有齊單體播放器、轉盤、解碼器,故於AQWO SACD/CD機推出大概十六個月後,t|AQWO SACD/CD轉盤及c|AQWO「有膽」解碼器終於面世,《HiFi音響》第一時間從代理手上弄一套回來,率先為大家評測,也就是繼我們去年集體評測AQWO SACD/CD機後之延篇。

據了解,這趟肯定是中、港、澳首個詳盡評測,甚或係亞洲首個亦說不定!

一分為四

如你以為就是將AQWO SACD/CD機分拆上巿,簡單地一分為二,單體分拆成兩機箱,那未免太看輕Métronome了!本質及功能上的確係一分為二,拾訊跟解碼電路,由共處一箱變成各自一獨立箱之同時,各自再將供電分拆出專屬的獨立電源供應器,即從一件AQWO SACD/CD機,擴充成一套四件的t|AQWO SACD/CD轉盤及c|AQWO「有膽」解碼器。

就此一開四,Métronome新一代旗艦系也就此成形。另外,早陣子經架構重整後,現已精簡成除AQWO系外,還有Métronome入門的Classica系三件(Le Player 2s、Le Player 3、Le DAC),以及主攻串流音樂的DS系兩件(DSC1、DSS)。

雖然在單體的AQWO SACD/CD機上,Métronome已使出他們至耍家的多層兼密集式元件及電路佈局,令到它一箱之內集齊講究的雙單聲道全平衡解碼及模擬放大,以及規模之大超想像又分工精細的穩壓及供電。反過來說,亦即空間有限之下,他們都務求盡用,更何況現t|AQWO轉盤/ c|AQWO解碼器擴充至四箱規模,那就更天大地大,讓他們玩鋪大!

究竟玩到有幾大?可以話係盡大,就是各自配上一部專屬的Elektra級電源供應器。要知道,其專攻Top-End音響的姊妹牌子Kalista Audio之產品,也是採用Elektra供電器,透過圖片即可了解兩Elektra電源供應器內涵有多豐盛,而供轉盤或解碼器用的Elektra電源供應器,當然有不同處理。

SACD/CD轉盤

率先面世的AQWO SACD/CD機已採取Top Loading頂載式入碟,t|AQWO份屬旗艦轉盤又豈有不用之理!過去,Métronome高階的純種CD機或轉盤,一直視不同期、不同版本的Philips CDM Pro拾訊機械為不可或缺的裝備,但要進入SACD領域,就不得不變陣,嚴選日本D&M的SACD/CD拾訊機械之同時,亦一如過往,加入自家的改良。

仍採頂載式入碟到底有啥好處?有玩黑膠盤、較高級或更發燒的感覺嘛!其實都只係附加價值,頂載式入碟架構最大優點,在於可免去抽屜、托盤、吞吐等前置式入碟的運碟機械裝置,亦免去拾訊頭組件升升降降的機械動作。活動組件 / 動作大幅減少,不單減少非必要的活動組件振盪、機械振盪干擾,更大大提升整體可靠耐用程度。

置中安裝

沿用Métronome最成熟的設計,將拾訊機械置中安裝,以取得最平均的承托力及避振效果。由擔起拾訊機械,狀似直升機停機坪、以聚合物製的大平台開始,再到其用以吸振、隔振的三點式(前二後一)格局多重式回力膠圈墊懸掛系統,皆以拾訊機械為中心,好讓自身諧振或外來振盪能量得以更平均地導走及隔離。再配合不銹鋼鍍銅處理之轉軸,以及由Métronome自行研發,被稱為塑鋼的Delrin(聚甲醛)製成之高剛度、高穩定度唱片壓,以減少唱片抖動,從而提升唱片旋轉及變速間之穩定性,有效減少伺服電路負擔,估算 / 插值修正電路介入,最終得以提高由拾訊到重播的準確度。

Elektra級專屬供電

閱讀至此,心水清的你或會想,這不就是跟AQWO SACD/CD機差不多嗎?不能說錯,但片面!其實,除把轉盤跟解碼電路分拆,因而帶來必然的電氣性及機械性改善外,更根本的差別在於供電。單係t|AQWO轉盤主機及Elektra級專屬獨立電源供應器的整流、穩壓及濾波的陣容,已大幅超越轉盤連解碼一體的AQWO SACD/CD機。

Métronome總愛以較細容量電容器佈陣,取其充電 / 放電速率較大電容器高效率的作風,陣中各式大、小之薄膜或電解質電容器達到逾180枚,當中有12枚SCR為Métronome度身訂造且法國製之發燒級薄膜電容器。3環形變壓器 / 7組穩壓分工,加上整流、恆流等工作下所採用的晶體管、電阻、扼流圈……,整個陣勢確係重料又足料,說服力十足。重申!這供電陣容僅是轉盤 / 拾訊用,還未計獨立解碼器的供電。

兩者得兼

c|AQWO解碼器,採取全平衡解碼及差動式模擬放大,每聲道獨立一枚日本旭化成AKM高階的數碼→模擬轉換晶片AK4497(PCM / DSD),帶來(32Bit / 384KHz)之解調能力,並直接解調原生DSD訊號(高至DSD512)。接連的模擬輸出部份,常規裝備之晶體管輸出級,動用6枚A類偏壓的TI及BB運算放大器。

過去,於已停產的同門CD one或CD 8身上,有再細分成CD oneT或CD 8T(有T有膽、無T無膽),但在購買時已要選定,架構上不容事後追加。而AQWO系則貼心地提供了靈活性,無論是解碼器或單體播放機,均有得揀純晶體管或兩者得兼。在購買前可要求額外預先加裝一套真空管輸出級模組,日後追加亦得,確係德政。AQWO的真空管輸出級模組,主要由兩支裝於陶瓷插座上的軍用級JAN Philips 6922,以及兩大枚SCR為Métronome度身訂造且法國製、發燒級之薄膜電容器所組成。

逾300枚濾波電容

牌面上亦似跟AQWO SACD/CD機差不多,查實c|AQWO單係解碼晶片及運算放大器周邊的濾波、穩壓,皆較AQWO SACD/CD機強了幾倍。至於c|AQWO主機及Elektra級專屬獨立電源供應器上,有著逾300枚濾波電容,以及4隻環形變壓器 / 11組穩壓分工,加上整流、恆流等工作下所採用的晶體管、電阻、扼流圈……,其用料之豐盛,不細數了,有圖有真相。

t|AQWO轉盤身上的數碼輸出,包括HDMI接口的I²S(DSD / PCM)、AES / EBU平衡XLR、S / PDIF同軸RCA、Toslink光纖輸出。而c|AQWO的數碼輸入則包括HDMI接口的I²S(最高DSD512 / PCM 384kHz)、異步USB-B(最高DSD 512 / PCM 384kHz)、AES / EBU平衡XLR(x 2)、S / PDIF同軸RCA(x 2)、Toslink光纖(x 2)。模擬輸出有XLR平衡及RCA非平衡各一組,並提供三級(1.4、2.5、3V RMS)輸出電壓選擇,以配合不同輸入阻抗之前級或不同特性之系統。

另外,AQWO提供了多種不同聲音特性的濾波設定選擇,包括:Sharp Roll-Off、Slow Roll-Off、Super Slow Roll-Off、Short Delay Sharp Roll-Off、Short Delay Slow Roll-Off及Low Dispersion Short Delay,以應對不同音樂類型、錄音特性、系統特性或聽音習慣 / 口味。

同樣地,升頻亦是一種聲音特性或聽音習慣 / 口味的配對遊戲,先前AQWO SACD/CD機未有提供,t|AQWO轉盤 / c|AQWO解碼器則可作升頻,高至DSD 256或PCM 24-bit/384kHz(見圖)。

操作起來更感舒服

操作及資訊方面,(6吋21:9)大型彩色觸控屏幕上的字樣與圖案,確實夠大夠清晰,遠遠都睇得清楚,正切合今日講求年齡友善的大潮流,更令我聯想到,這就似從Kalista Audio下放 / 移植過來的高級裝備。

操作上,從AQWO SACD/CD機到t|AQWO轉盤 / c|AQWO解碼器一樣,短按屏幕上Métronome商標,即可調暗或熄掉屏幕。持續按著近商標位置約兩秒,選單頁面隨即打開,除用以改動模擬輸出電壓或濾波設定外,亦可更改屏幕主色,有多達十八種,有不同冷、暖色可供選擇,更增設兩款背景圖 ,不單有趣味、玩味,更可令對不同顏色有不同靈敏度或感觀的人,睇起來、操作起來更感舒服。

HDMI接口的I²S

進入正式試音前,除慣常的配線、配擴音機等工夫外,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選擇t|AQWO轉盤與c|AQWO解碼器之間數碼傳輸介面制式。一開始就鎖在HDMI接口的I²S跟AES / EBU之間,來回了幾個回合後証實,儘管只用來傳輸CD的16-bit / 44.1kHz PCM訊號,一條便宜的HDMI線在訊息量、活生感上都能勝過近兩萬元(1 m)的AES / EBU線,即反映贏在介面制式,這就至理想,可一線試勻*SACD及CD。

(*溫馨提示!因口味,或某一AES / EBU線比任何HDMI線更合你耳,那就得有所取捨,要知道SACD的DSD訊號只能經由HDMI傳輸,當然兩線同用,聽CD跟SACD用線 / 傳輸介面分家即可解決,只要手執遙控器,即可安坐皇帝位上,輕鬆地切換c|AQWO的數碼輸入,遊走於各傳輸介面之間。)

試過幾款3m消費在兩千元以內的HDMI線,最終揀出inakustik High Speed HDMI線,只因它最坦率、最不帶個性,即最有利於我們進行試音及評論工作。

分庭抗禮

必有人會問,有需要於訂機時即決定加載膽輸出級嗎?上回測試AQWO SACD/CD機的結論係膽輸出級不可或缺。這結論於今回t|AQWO轉盤 / c|AQWO解碼器身上雖依然成立,但情況有變!

於AQWO SACD/CD機身上,不單是膽輸出級不可或缺,更是單一焦點,大家只在乎膽輸出級,必附帶的晶體管輸出級幾近被打入冷宮。然而,在一分為四且供電經幾何級強化的t|AQWO轉盤 / c|AQWO解碼器身上,經膽輸出級所得到的享受更高之同時,我感覺到晶體管輸出級的表現亦明顯追上來,某程度上足以跟膽輸出級分庭抗禮。而最可愛、最值得一讚者是,連膽輸出級與晶體管輸出級之間的切換,亦可遙控操作。意味著,每放唱一張唱碟、一個錄音、一個音樂檔,你都可以安坐皇帝位,遙控去切換輸出級,輕鬆便捷地作個AB比較,以決定這音樂 / 演譯用膽抑或晶體管放大更切合你當刻心意!

遊走膽 / 石之間

  問我對其膽或晶體管輸出級的睇法?模擬輸出電壓2.5V、濾波模式為Slow Roll-Off之下,一把提琴如Isabelle Faust《JS Bach–Sonatas & Partitas》、兩支結他兩把人聲如《Blue Coast Collection:The E.S.E. Sessions‧Various Artists》中的〈Looking For A Home〉、三兩件樂器的錄音,我傾向用膽輸出級。

靚鋼琴錄音如Hélène Grimaud〈拉赫曼尼洛夫第二鋼琴奏鳴曲〉、敲擊如Four Drummers Drumming〈Seven Drums In Seven Four〉、合唱如中大合唱團《唱自己的歌》、場面複雜的大型交響曲如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三藩市交響樂團演奏〈馬勒第五交響曲〉則以晶體管輸出級為先。

爵士樂類René Marie《Live At Jazz Standard》則必以膽輸出級為優,流行曲、搖滾或音效試音碟則相當騎牆,視乎演譯及錄音質素,就如陳奕迅〈六月飛霜〉以晶體管輸出級播出才見控訴味、才有火,但〈苦瓜〉卻要用膽輸出級播出,起承轉合間的情緒才見細膩、透心、感人。

訊息量龐大得多之下

試音過程中,曾來回在配合Soulution 311後級與老金P-7300後級之間,配Soulution 311明顯傾向細膩冷靜又淡定,結像線條較緊湊。配老金P-7300傾向情緒化、心裡有團火似的,結像則為聲音氣團化一類,故t|AQWO轉盤 / c|AQWO解碼器絕對有足夠空間讓你玩出合自己耳的效果。

先前聽AQWO SACD/CD機膽輸出,靚聲之中明顯帶有一浸淡淡的法式唯美、感性,今回在t|AQWO轉盤 / c|AQWO解碼器的膽輸出上依然,但在訊息量龐大得多之下,色彩更鮮亮。其晶體管輸出則更是驚喜之作,或就是強大供電支援下,率性靚聲中見鑑聽味。

動感

不是二、三千或二、三萬,而係廿多萬的消費,怕且你也不會睇完我們的評論就買單嘛!當親自去試音時,有一點強烈建議你去留意,就是其聲音、音樂中那份能量似由核心不斷向外伸展、擴張的動感,個人認為這就是t|AQWO轉盤/c|AQWO解碼器最具價值、最見感染力、最牽動我情緒、最與眾不同之處,你一定要親耳去感受清楚!

天使在細節中,像聽LP般親切 – 何森

去年4月中旬,我們在大房試聽了Metronome Technologie首款有胆的SACD/CD機AQWO,想不到14個月後我們又可以在大房試聽這套各有獨立電源供應器的AQWO分體式SACD/CD轉盤及解碼器,我猜想必定是AQWO的巿場反應非常好,銷量理想,廠方乘勝追擊,只用了短短年多時間便生產出首批tlAQWO+clAQWO分體式SACD/CD轉盤+解碼器,供應香港巿場。

我個人對top-loading及膽輸出級的靚聲CD機情有獨鍾,家中使用Einstein The Source CD機足十年,今年初換用新上巿的終極版The Source Ultimate,打算繼續用它十年!其實我曾考慮買Metronome Technologie AQWO,因為我喜歡它的音色與像聽LP般的親切音樂感,又可以重播SACD,與我在大房聽過所有跟它同級、甚至更高級的SACD/CD機比較,我始終最喜歡聽有膽的AQWO炮製出來的靚聲,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聽覺享受,音樂裡蘊藏的溫暖感、人情味及輕鬆活潑的節奏動感,感覺像聽黑膠碟。可是,十年的感情已根深蒂固,The Source的吸引力沒有因為AQWO的出現而減弱,在某些地方我仍是偏愛The Source多一些,思前想後,新歡雖好,舊愛難忘,我決定「續約」,賣掉已長期工作了十年的The Source,購入全港只得兩台配額,瞬即沽清的The Source Ultimate,繼續用它聽我心愛的CD!

Einstein手上最後一批飛利浦CD Pro-2 LF鐳射拾訊機械已用盡來製造最後一批十多件The Source Ultimate;長期以來使用Philips CD Pro-2製造出被喻為世上最靚聲CD轉盤(Kalista及其後續的各代型號)的Metronome,手上的CD Pro-2 LF也總有一天會用光,新老闆向日本D&M公司購入優質SACD/CD鐳射唱頭,然後為它研製一組穩當的top-loading機械,讓Metronome的品牌口碑延續下去,再創佳績。我覺得Metronome Technologie去年推出的AQWO絕對是喜歡膽CD/SACD機、喜歡聽音樂(不是追求超高分析力Hi Fi聲)、家中珍藏了大量絕版CD/SACD的朋友之恩物!

我獨自在大房聽這套分體式AQWO SACD/CD組合前後共四天(因為實在好聽),我覺得電源供應更充沛的分體式 AQWO強化了單體式AQWO的多個方面:音像的實體感更強、弱音細節更多更清晰、瞬間強弱音對比更強烈、各種acoustic樂器的質感更強、一高一低伸展更盡、重現大型交響樂團的場面更大、聽Dire Straits《Money for Nothing》明顯更高密度更強勁、聽王菲《天空》SACD歌聲明顯更冧,配樂低頻更豐厚有力,音響畫面撐得更大。

畢竟,「分體」比「單體」要多付接近14萬元,各方面表現更上一層樓是可以想像兼完全合理,不用我多說讀者亦可猜得到。今次試聽分體式AQWO,總代理一併送來價值六萬多元的西班牙Artesania Audio Modular三層Hi Fi架,總支出合計逾33萬港元。這個價錢可以買到同一代理旗下的Playback Designs MPT-8 CD/SACD轉盤+MDP-8解碼器,你一定想知道它們的聲音有何分別,如果二擇其一應揀哪一套?兩年前我們在大房試聽過MPT-8+MDP-8,當年前、後級用Accuphase C3850+P7300,我覺得聲底厚潤的C3850前級更匹配Playback Designs MPT-8+MDP-8,令B&W 802D3的tonal balance更理想。今回聽分體式AQWO,其本身已相當厚潤的聲底不宜夾厚聲的C3850,反為用更清爽透明的soulution 325前級,配Accuphase P7300推B&W 802D3的tonal balance更理想。配線方面,tlAQWO轉盤用Burmester Power電源線及inakustik High Speed HDMI線(支援4K video頻寬達18Gbps)以I²S制式接駁clAQWO解碼器,由於獨立傳送bit clock及serial data,準確度比AES/EBU傳輸明顯更高、時基失真更低!tlAQWO的AES/EBU只能傳送高至24bit/96KHz數碼流,取樣率更高的數碼流必須以I²S(HDMI線)傳送,即使傳送16/44.1數碼流,我AB比較過也是行I²S比AES/EBU更好聲(細節更多更清,聚焦更sharp,低頻更結實有力)!clAQWO解碼器用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 II電源線及Silver Apex平衡式訊號線。Soulution 325前級用Silver Apex電源線及inakustik NF 1204 Air平衡線接Accuphase P7300功放(用Clarus Crimson電源線),喇叭線沿用Audio Note Isis LX168。以下是憑印象的AB比較。

①瞬變速度 ― MPT-8+MDP-8那生動活潑、彈跳力強的活生感也是優於分體式AQWO!大家請勿誤會,分體式AQWO也有輕鬆活潑的生動感,但高手過招必有勝負。

②音響畫面 ― MPT-8+MDP-8與分體AQWO同樣是雨後初晴般通透,背景同樣乾淨寧靜,不分勝負。重播音樂廳錄音,MPT-8+MDP-8的堂音較AQWO多一點點,感覺是同樣身在音樂廳,前者(Playback)的座位較後一些,聽多一些反射聲(堂音),後者(AQWO)的座位前一些,樂器聲更親近,聽多一些直接聲。

③音像聚焦力 ― MPT-8+MDP-8明顯比分體AQWO有更銳利的聚焦力,樂器的輪廓更sharp,樂器的大小比例更準確,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分隔度更清晰。這方面可用純銀線補身,Thomas用LA Sound Olympus XLR Plus高純度純銀平衡線接clAQWO解碼器,音像聚焦明顯較用Silver Apex更銳利,樂器的輪廓更清晰,樂器之間的距離感亦更清楚。

④高中頻音色與流暢度 ― 分體式AQWO選用膽輸出重播小提琴,無論弱音細節、音色、柔韌性與流暢順滑度也明顯更勝MPT-8+MDP-8。用軟膜高音揚聲器(如ATC)聽Playback Designs,高音悅耳耐聽。若然你用硬膜高音揚聲器,我估計用分體式AQWO聽小提琴及弦樂群奏必更靚聲更吸引!B&W 802D3用鑽石高音,我覺得聽單體AQWO播小提琴,音色已經靚過MPT-8+MDP-8,聽分體AQWO就覺得小提琴的高次諧波更豐富、更細緻、更靚聲、更吸引!

⑤人聲感情與味道 ― MPT-8+MDP-8播人聲已經比巿上一些高清級分體式SACD機更溫柔自然、更有感情、更有血有肉,但卻始終沒有膽味。我鍾意膽CD機,自然覺得分體式AQWO的膽味更吸引啦!那種溫暖自然感絕對是輸出級用了靚膽才能製造出來,人聲的親切感令一切歌聲像真人在面前般充滿生命力,感情更深厚。無膽的解碼器或多或少欠缺了AQWO那種更溫暖自然的膽味!

⑥低音的速度、控制力與結實度 ― 毫無疑問是MPT-8+MDP-8更勝一籌!分體式AQWO重播各類型鼓都可以做到快速、結實、收放自如、質感像真,但一山還有一山高,相比之下,MPT-8+MDP-8更快、鼓聲笠得更緊更結實!聽鋼琴也是Playback Designs更像真,尤其是置身音樂廳,聽遠距離發出的鋼琴聲,琴聲結實鏗鏘。分體式AQWO重播近身的大鋼琴可聽到充足的琴身共鳴聲,有更濃的「木頭味」,其厚壯的件頭感更有利重播爵士三重奏或錄音室錄音的鋼琴獨奏。

⑦重播SACD的還原能力 ― 這方面Playback Designs必勝!分體式AQWO雖然重播優質SACD亦可聽出比播CD layer更多訊息量及聲音更流暢順滑。但講到絕對分析力與像真準確度,我認為明顯是MPT-8+MDP-8更勝一籌!聽古典音樂的現場真實感向來是DSD錄音的SACD之最大吸引力,現場音樂會的強大動態對比與各聲部的融會貫通織體自然感,分體式AQWO表現出色,但不及Playback Designs逼真!

看過以上我的「紙上AB比較」,致電給「聲之島」預約試音,帶備自己最常聽的CD/SACD,現場AB比較兩套分體SACD機,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抉擇,也許你會對分體AQWO一聽鍾情!

音色極端清純、圓滑,又超級幼細 – 鍾一

鍾一年來已不知聽過多少遍,說數碼音響會與電腦結合,這個走勢下,極有可能將光碟載體的地位剪除……

每次將CD放上轉盤,重播出的靚聲效果確然令我心醉,遇上越先進、越高分析力的播放器,靚聲的定義彷彿再要修改了,因為層次和境界不同。同一張CD,透過最新發展數碼系統重播,原來還有極大改善空間,樂聲間很多不甚察覺的細節與精髓,正等著你去發掘、去欣賞。

今個月有幸試聽到這套Metronome新轉盤+解碼t|AQWO、c|AQWO,是一次美好的經驗,令我領略到CD最高重播效果之餘,同時了解真正好聲的SACD播放器,重播高水平灌錄與製作的SACD,會是如斯迷人,音色之美和音樂氣氛之優雅可人,不禁叫我吃驚!

光碟還有好些年頭可以玩

鍾一懇切規勸愛樂者,好好保留你收存的每張CD及SACD,因為它們仍極有可能帶給你新的音樂體驗。為《煮酒》試聽t|AQWO、c|AQWO系統,我特別準備多張不同類型,各有不同音質特性的CD和SACD試播。

初開聲,是Blue Moon一套限量版《The Royal Ballet》SACD,聽「胡桃夾子」選段,系統音色顯得極清純、圓滑有致、超細膩,但氣勢卻有點輕,低至中低頻不太足夠。回想去年六月號《煮酒》,試聽過同廠「單體」AQWO,論述其爆棚樂段重播效果,我以「雍容氣度」四字形容之,也許讀者可想像到它「有文化」的個性,饒是如此,AQWO的低頻能量和氣勢,還是殊不簡單,當天放上Dire Straits《Brothers In Arms》SACD,點播「So Far Away」、「Money For Nothing」,勁抽程度,至今仍記憶猶新。

轉盤/解碼各外置獨立供電

氣勢有點輕?低至中低頻不太足夠?相信是煲機時間未夠,況且開啟電源後,我就二話不說在c|AQWO解碼器的輕觸屏幕上,點選左下角「真空管」符號(變紅色代表膽線路啟動)。再說,t|AQWO、c|AQWO各擁有重料外置供電系統,廠方命名Elektra Power(外殼一樣,但內裡使用的環牛數量及多級穩壓線路不同,接駁時務必留意),見到布局如斯大陣仗,氣勢、低頻延伸等問題,相信無需憂慮吧。

再經三十分鐘熱身,趁這段時間,我反覆聆聽「有膽」、「冇膽」的分別,一般情況下,長選「有膽」(左右聲道各一支6922真空管作輸出級緩衝)會更覺滋味。此外,還特意選擇PCM和DSD不同re-sampling的效果,至於輸出電壓和數碼濾波,幾經比較後,在今次試音室匹配的器材系統中,我覺得最適合是2.5V RMS和Slow Roll-off。

弦樂滿有模擬味道

今次跟t|AQWO、c|AQWO匹配的前後級,我選擇Soulution 325+Accuphase P-7300,推動一對B&W 802D3。熱過身,一切穩定下來,將剛才的《The Royal Ballet》重頭再播,啊!確實好聲得多了,之前描述的低頻和氣勢問題,毫無疑問現在已全數消失;至於音色的清純、圓滑度,隨著該數碼系統進入正常狀態,聲音是更清澈,更透明,而且音樂背景的寧靜度,跟之前相比,絕對倍增。

CD/SACD重播,不就是必然寧靜嗎?是的,CD/SACD當然寧靜,不過一旦當你聽過t|AQWO、c|AQWO的示範,你一定也會恍然大悟,知悉原來慣常聽的CD和SACD,音場背景還可以更靜,靜到如此地步。

至於高頻段部分,說的是各弦樂組,細心聆聽,那分滑溜得如絲綢般的感覺,越聽越覺滿有模擬味道,是帶點甘甜,輕盈又細膩,論清晰度一環更勝黑膠重播不少。鍾一絕少將數碼器材重播的音效,形容有模擬味,讀者可大概知曉t|AQWO、c|AQWO的能耐吧。

聽外國與本地流行曲一樣有質感又悅耳

不少器材會對音樂揀擇,即是播古典好,但爵士就欠彈跳,流行曲、樂與怒等就更難入耳,不知讀者有否體會過。t|AQWO、c|AQWO又會出現這情況嗎?愛聽各類型音樂,又對器材表現要求嚴苛的鍾一,聽過多張外國及本地流行曲CD/SACD後,可以鬆一口氣了。

由林憶蓮「陪著我走」、鍾鎮濤精選,兩張SACD,到王菲「夢中人」(CD Single),Carole King「Tapestry」EU版CD,Metronome這個新數碼系統對流行曲的詮釋方法,也許跟聽慣的英、美產品有些微分別,例如電bass和鼓聲,它低頻是快、俐落而紮實,但卻不會過於沉重,舉個例:王菲在CD Single中輯錄「夢中人」、「胡思亂想」兩曲,搖滾兼叛逆味道,你可完全清楚感受到,習慣那股強悍衝擊力,敲鼓下下子要抽到入心入肺者,一貫Metronome產品傳統音色取向,並非如此,記得我上面形容AQWO單體機「有文化」個性嗎?它偏向優雅名貴,令人迷醉的聲底,t|AQWO、c|AQWO仍如出一轍,播放音樂時營造的獨特氣氛和境界,或者其他數碼播放器造不到的。

難能可貴的校聲技藝

聽林憶蓮唱「分分鐘需要你」,輕鬆、愉快、蹦跳,情懷盡顯,聽出耳油。Carole King唱「I Feel The Earth Move」、「You’ve Got A Friend」,兩首滾瓜爛熟經典作品,如今聽來,絕對追得上用高級「盤臂頭」模擬系統重播同一美版LP時營造的音色和音樂感。

人聲方面,不僅是女聲,男聲同樣具吸引力,說是法國風情大抵會比較貼切,一直以來Metronome的CD機及D/A解碼器,就是憑藉這種迷人的色彩和氛圍,令一眾愛樂者和發燒友趨之若鶩,同時亦證明校聲技藝是高級音響最難能可貴之處。

聽發燒碟性格又有改變

繼續以Top-loading設計的t|AQWO,採用D&M SACD/CD拾訊機械(Metronome再略作改良),另配合一個精心特製高剛性、低質量的杜邦Delrin CD鎮,操作百分百順暢,得心應手。之前AQWO是不設SACD/CD的「layer」選擇,今次t|AQWO就有了。

再者,它跟AQWO一樣,推開入碟頂板,見有藍色LED燈光從邊旁射出,類似設計其他廠家也有使用,透過特定波長的藍光,讓發出紅光的雷射讀碟頭能夠更聚焦,增加拾訊精確度。

繼續說試聽實況,過程中當然少不了要播發燒碟,有Belafonte「At Carnegie Hall」(Stereo Sound)、Mark Levinson Live Recordings at Red Rose Music、趙聰「聆聽中國」等,都是清一色SACD。t|AQWO讀碟快又準,操控簡單直接,令我讚口不絕;說到c|AQWO,作為最新一代「全能」D/A解碼系統(有非常齊全數碼輸入介面),內裡核心部分,每聲道使用一枚AK4497晶片,對應最高PCM 32bit/768kHz、DSD512。之前接觸過用同一晶片的播放器,分析力之高簡直叫我震驚。

今次透過I²S為訊號傳輸(廠家利用HDMI作介面),聽到的每一軌發燒錄音,音場扯得又闊又深,聲音的密度和低頻伸延方面,的確又稍勝過之前播過的任何一張CD與SACD,相信是關乎錄音本身,以致混音、製版質素。再說,此三個錄音同時都展示驚人的立體感,伸出手你幾乎可以觸摸到Belafonte的身體,結像高度恰到好處;Mark Levinson的敲鐘聲,木棍落點逼真到嚇我一跳,高頻尾音餘韻延伸達幾十秒,仍然聽得一清二楚;趙聰「春江花月夜」,琵琶似十足在你面前彈奏,54秒開始,連綿不絕的超低頻,一浸一浸從802D3低音單元傳到我跟前,屬於「地震級」。

Re-sampling Options值得嘗試

之前提過c|AQWO是設有PCM及DSD的Re-sampling選擇,用家需要進入menu,將options選定On位置。至於re-sampling後是否更靚聲?升頻越升得高越好聲?這些具爭議性問題,還需因應個人口味而定。但在t|AQWO、c|AQWO系統之上,個人覺得升頻後(DSD 128)聲音改變是非常正面,不僅是結像更立體,更鮮明突出,聲音的密度亦同時提高。我以Belafonte「At Carnegie Hall」SACD為例,升頻後的聲音,包括人聲和樂器的凝聚度更好,大牛筋低頻收得更緊湊,堂音殘響更明顯、更清晰。至於聽CD,我喜歡將PCM訊號升頻至24bits/352.8kHz,分析力再下一城,聲音較紮實飽滿,更有重量感。

甜中帶滑,狠勁中傳遞音樂感染力 – 陳偉昌

以往對Metronome訊源的印象是深刻的,那種個性鮮明、要透過你耳朵取悅心靈的甜美聲底,同文陳海川提過「奶油味」一詞,正是恰當的形容詞,形容這道給耳朵的法式甜點,辨識度非常高,亦容易令人記住。

另一個經驗就是,Metronome訊源級數愈高,音色就更幼滑細緻,音效也拾級而上。只不過,來到t + cAQWO,情況卻有少許改變,就是這套AQWO雙雄的「奶油」味有所改變,變的不是「味道」,而是濃度,比起以前更加清新爽朗,在迷人音色之下,加入更多輕靈與力量,就算是啟動真空管輸出後,音色會偏向濃艷,聲音黏度也低於從前。其實AQWO組合的聲音密度十分之高,只是分配得宜,稀與濃之間,還有很大距離可以拿揑,故此,無論是樂器、錄音製作風格,以至樂師力度大小、嗓門變化等等,層次都更多、對比更分明。

這是開始是次試聽後第一張專輯《Dvorák: Cello Concerto, Tchaikovsky: Rococo Variations》(Mstislav Rostropovich, Seiji Ozawa,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之後得出的印象。啟用真空管輸出,那種暖和音色是Metronome招牌色彩,而且溫度不是只得一個,是隨不同樂器而出現變化,同時不會蓋過樂器原本的音色,不變的是細滑。這種十分討人喜歡的暖和感,不是說AQWO組合以晶體管輸出就完全不見了,但始終不夠使用真空管時那麼強烈,連帶音色變化幅度,也是後者更好。Metronome之所以如此吸引,這種表現是主因之一,所以沒有理由不用真空管吧。

剛剛提及到,AQWO組合重播的樂器音色濃度與溫度對比大,而重量感也同樣有明顯分別,這種差異是細緻的,亦沒有誇張化。即是小提琴不會過厚,琴腔沒有塞滿棉花;大提琴不會變成低音提琴那麼巨大,琴腔沒有灌水,把位不同,共鳴濃度亦有明顯改變。

厚薄得宜,樂器才可以播得像真。在這項前提下,Metronome在於AQWO組合上呈現品牌獨特色彩與性格,說服力就更為出色。

之前提到,級數愈高的Metronome產品,動態就越強,在AQWO組合身上仍然適用,不但對比夠大,起動亦十分之快,而且是可以聽到有層次地快,不是斷崖式垂直升降。

動態起伏無論大小,都是層次多且細緻,又磨走一切沙石,只留下動聽的聲音,因此你是可以聽到打磨痕跡,卻不會覺得分析力打了折扣。再於中音加入一陣糖霜,加強迷人程度。

試過音色之後,接下來要試音效了,找來《Avengers: Infinity War》電影原聲大碟。一開聲,AQWO組合已然展現出色的大動態表現,動態起得夠大又夠力,瞬變之快、力度之強可以用狠勁來形容,但這不是重點,真正重點是音效如此刺激時,依然能夠將你的注意力放在音樂身上,記得聽過甚麼旋律,不是直呼「好勁呀!」之後,對於之前聽過甚麼只是水過鴨背那麼記不起。

之前一張專輯,音像與音場都是自然、不會超出現實大小,而現在這張電影配樂,製作方向明顯就是要larger than life,音場變得又高又大,音像亦大得超現實,令音場變得綿密。然而在綿密之中,依然可以輕易聽到音像的前後定位,音樂激昂處也不會走位,輪廓也沒有變化。

AQWO組合夠氣夠力,打你心口打得夠重,但並不會令人難受,反而會記得當中的力度變化,這種細微的動態對比,比起巨大起伏吸引得多。例如這張專輯的定音鼓大於現實,力量亦然,打心口力水有多無少,不過也可以聽到鼓棍落點、鼓腔形狀及鼓皮震動,更重現到它推動空氣的感覺。

而同樣地,你不會聽到任何你覺得不悅耳的聲音。「幼細又有氣勢」雖然十分老土,不過用來形容AQWO組合卻十分合適,不是說這套分體或SACD機「老土」,是它們真的幼細與氣勢兼備,不會顧此失彼。

再來也是多軌錄音、音場在後製時進行編排的《Les Misérables – Original Broadway Cast Recording》。音樂流暢度、甜中帶滑演繹、中音的糖霜仍在,暖和感當然不會改變,但是對於不同專輯的風格和特色,AQWO組合還是表達清晰。而告訴你不同製作的分別之時,有一個項目是沒有出現的,就是「瑕疵」,所有不動聽的元素都會被掃走,只留下值得欣賞的部分,然後將之變得更明顯、更立體、更易接收及記住。

一連聽過多張CD,接下來自然是比較以電腦經USB線連接cAQWO解碼器,能夠及得上tAQWO多少功力。只用一台普通手提電腦,重播剛才些專輯的音樂檔案,差距還是明顯的。就算換上DXD,評分再鬆手也好,都只及得上tAQWO七成左右。就算換上Streamer,也沒有一定信心可以動搖tAQWO的地位,畢竟一台專門設計的SACD/CD轉盤,加上專用傳輸介面加持,性格與音色也是以兩機合作為出發點去調校,這種協同效應不是其他訊源可以輕易挑戰的。

總代理:Sound Concepts Ltd. 零售價:HK$140,000(tIAQWO轉盤連Elektra供電器)、HK$147,000(cIAQWO解碼器連Elektra供電器 + C-AQWO Tube 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