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為本,穩步前行|專訪銀聲貿易公司 – Ken Koo

回看六年半前專訪 Ken 哥,內容豐富得需要分開兩期刊出,而記憶最深刻的,也是對發燒友最實用的,就是關於黑膠的技巧分享以選購建議。這些條理分明的清晰建議,對入門新手以至有意升級的現役玩家來說,同樣非常實用。事隔多年,這次與何森總編再訪 Ken 哥,第一個話題並不是討論兩次訪問之間的市場變化,而是延續黑膠這個話題。

黑膠組合的基本理念

回看當年的訪問,Ken 哥被老總問及,黑膠訊源的唱盤、唱臂、唱頭、唱頭放大器,哪些項目應該投放較多預算呢?Ken 哥當時的答案是:「唱頭與唱頭大器最重要。」理由是唱頭負責拾訊,在源頭已經流失訊號,後面就不可能再挽救。「你需要優先考慮自己喜歡哪一款唱頭的聲音取向,以及聲音質素。原因除了唱頭是直接拾取唱片訊息、是換能器(將動態轉換成為電能。順帶一提,音響系統內另一個換能器是喇叭,可負責見這類工作的組件,對聲音都有巨大影響)。」

Ken 哥認為,當你選擇了唱頭之後,接下來就是因應其重量而挑選一支「擔得起它」的唱臂。例如挑選了一粒淨重 18g 的唱頭,就需要考慮高質量(high mass)唱臂。第三步是因應唱頭輸出大小,而挑選合適放大倍數的唱頭放大器,高輸出唱頭加高放大倍數的唱放,聲音會變得粗糙;唱頭為低電壓輸出類型,但唱放增益不足的話,不但會限制動態表現,亦會加重擴音機負擔。最後才輪到唱盤。

「當你不依這個次序去挑選的話,例如先買唱臂,那麼你只能選擇這款唱臂對應重量之內的唱頭。同樣地,你買入了一款只有 60dB 增益的唱放,就可能選擇低輸出的唱頭了。即是限制了自己的選擇範圍。」若果依照 Ken 哥意見,先挑選唱頭,可以選擇的聲底與音質限制就少得多。

另一方面,假如日後要升級,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選項,依然是升級唱頭。

總編當時提過,需要令更多人知道 Ken 哥這個概念,但大家討論、分享過經驗之後,亦無奈地明白,唱盤體積最大、最為顯眼,當然更能夠吸引一般發燒友投入更多金錢,而唱頭嘛……花大錢買個小東西,對部分人來說有着心理障礙,這是 Ken 哥覺得可惜的地方。

「結果他們有十萬元預算,用眼睛去挑選的話,說不定會花上八萬去買唱盤,那麼最後可能只得幾千元去買唱頭,最後得到的,就只是幾千元的聲音。

「除非他腦海中已有升級計劃,十萬元預算只是暫時而已,這樣的話,選購次序就有彈性了。」問題是能夠理出清晰目前及步驟的人,不會是黑膠新手了吧?

預算多少影響選購步驟

Ken 哥表示,他一直堅持唱頭、唱頭放大器比唱臂、唱盤更重要,而且努力向黑膠玩家說明當中道理,是希望他們能夠得到最大的成本效益,少走一點冤枉路。

只不過,何總編希望這次談得更加深入,原因很簡單,就是當預算不多的時候,選購盤、臂、頭、唱放的次序需要有所調整。

沒有一樣器材可以不用再升級的,作為發燒友,又怎可能沒有升級、換機慾望呢?不過只能撥出四萬元左右的預算去籌建黑膠系統的話,怎樣令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正是總編希望 Ken 哥解答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唱盤、唱臂組合。」他建議用一萬至萬五元去購買這類組合,原因是先得到一個合理的基礎(唱盤與唱臂),雖然會限制了唱頭選擇(需要考慮唱臂可以承擔的唱頭重量),卻便於日後升級。另一方面,萬餘元預算下再分開買唱盤與唱臂,其實沒有多少選擇空間,「市場上獨立發售的唱臂,絕大多數都是一萬元以上。」因此直接購買套裝,成本效益會更高。

再加上代理選擇的盤、臂組合,定必計算過兩者的物理和聲音匹配,條件契合才會推出市場,消費者無需為配對問題多費心思。

而且剩下的預算,依然可以買到質素不錯的唱頭與唱放。這是有限預算下的入門玩法。

「你又有沒有適合價位的產品推薦給大家呢?」總編問曰。

「我們正準備推出新的黑膠套裝優惠,內容是德國 Acoustic Solid 最新的 110 唱盤,配上一支英國 Rega 唱臂。我們預定這套組合的價錢將低於一萬五千港元。」

新手注意

「用萬五元解決了唱盤和唱臂,接下來呢?」總編追問。

「如果是黑膠初學者的話,我會建議他買一款比較優秀的唱頭,唱頭放大器次之。第一個原因是唱頭對聲音的影響最為重要;第二,既然是新手,就不要期望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學會更換唱頭。如果你把剩下的大部分預算用來購買唱放,只買一枚較入門的 MM 唱頭,又發現聲音未如理想,希望升級唱頭,例如一萬元左右的日本 Phasemation PP-200,但手藝未精之下,又如何有能力自己安裝唱頭呢?」Ken 哥指出,事事要假手於人的話,你亦未必清楚那位幫手的功力高低,太多不明確因素之下,就容易弄巧反拙。雖然部分代理,包括銀聲都提供收費安裝唱頭服務,不過假如你的唱頭只是萬餘元,而安裝費用已經要七百至二千元左右,已經是唱頭身價的一成左右,那倒不如省下這些錢,一開始就購買更高級的唱頭吧。

「反而更換唱頭放大器,就無需他人幫忙了。」這就是 Ken 哥建議入門者將剩下預算的較大部分,用於購買唱頭的理由。

唱頭、唱放推荐

總編將黑膠入門延續到未完的部分,「唱盤、唱臂已經有建議了,接下來你又會建議初哥選擇哪些唱頭呢?」

Ken 哥假設,黑膠初哥鎖定了他剛才提及的 Acoustic Solid 110 唱盤、Rega 唱臂組合,「那麼他可以考慮日本 Shelter 301 MkII MC 唱頭。」他表示,這款唱頭的聲音質素,在數千元價位之中非常出眾。「另一個選擇是 Phasemation PP-200。」

至於唱放,亦同樣有兩個選擇,「如果在一萬元以下,我推荐 Aurorasound VIDA prima,以入門型號來說,它雖然細,但功能齊全,聲音亦有一定質素。

「如果高一級的話,即是萬餘至二萬元左右,我會建議選擇 Phasemation EA-300。提起這個型號,我想分享一個故事。去年,Phasemation 幾乎決定要停產 EA-300,原因是他們推出了 EA-350,就像 EA-550 取代 EA-500 一樣。後者的轉款經已完成,但前者呢,我們卻發現一個問題。問題在於EA-350的價格需要二萬餘至三萬,明顯高於 EA-300 的二萬元有找,而且 EA-300 的聲音十分出色,在它的價格帶之中擁有極高競爭力,故此我們要求 Phasemation 不要停產這個型號,亦得到他們的接納。

「EA-300 設有升壓牛,亦有機械接地設計、多組輸入等等。」而且是雙單聲道設計,左、右聲道完全獨立,設計也完全一樣,在功能與用料上有不少賣點,「這些賣點正是發燒友想要的。」

JMR 的新時代

話鋒一轉,總編把話題,轉到銀聲大試音室那對法國 JMR Voce Grande 中型書架(試聽報告刊於 412 期)。「這是我想重要介紹的喇叭。」Ken 哥說。JMR 創辦人 Jean-Marie Reynaud 曾經推出過一款聲音能量超越體積的書架揚聲器,而他的兒子 Jean-Claude Reynaud 亦交出設計思路相似的作品,就是 Voce Grande。

Ken哥指出,Voce Grande 體現了 Jean-Claude Reynaud 的聲音哲學,代表着 JMR 第二世代的聲底。Voce Grande 沒有採用三角形傳輸線,Ken 哥解釋,這個品牌的座地款式依然用上這種技術,不過書架則有另一種聲箱設計。這款第二世代的代表作,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用 AST 型氣動高音單元取代以前的雙鋁帶高音,帶來不同的聽音體驗。

總編建議,Ken 哥應該將 Voce Grande 放在細試音室,再配上 ModWright KWH 225i 合併機,會比較接近這款揚聲器目標顧客的使用習慣。Ken 哥則提到:「之前都玩過放到那邊(細房),不過開聲之後,覺得這款喇叭可以應付更大地方,所以抱住一試無妨的心態把它搬過來,結果是出色的,可以向大家展示它的潛力有多優厚。」

前膽後石

提及 ModWright KWH 225i 合併機,總編認為這款合併機的聲音表現,值得向大家推荐,「KWH 225i 是前膽後石設計,把膽前級和晶體管後級放到同一個機殼之內。這是合理的設計,而作為膽前級加石後的長期用家,經驗告訴我,這種配搭容易得到好聲。」

Ken 哥則預告了 ModWright 將會推出單聲道後級。雖然現時的 KWA 150 後級可以橋接為單聲道模式,而銀聲大試音室亦長期採用這種玩法,不過他說一直以來,都聽到不少聲音要求 ModWright 推出真正的單聲道後級,而這些要求已經得到廠家回應,他請發燒友再等一會吧。

適合香港家庭的聲學產品

訪問途中,我們由大試音室移師到細房,而眼尖的總編發現了室內聲學處理裝置和以前有點不一樣。這些新的聲學處理裝置,不但見於在牆壁、天花,就連電視機上,都有新玩意。

「這是我們最新引入的日本 Escart 聲學用品。」Ken 哥稱,這個品牌的聲學產品,尤其是貼在牆上、天花的吸音、擴散等裝置,每一塊的面積都比歐美同類產品來得細小,因此 Escart 的設計在應用上極為靈活,非常適合香港一般家居。

「Escart 有一款吸音產品,是不少香港發燒友都想要的,就是掛在電視機表面那塊吸音板。以前,大家需要自行改裝吸音板,才可以掛到電視機上,以解決電視機的反射聲。

現在 Escart 推出現成產品,有兩個包上軟膠管的掛勾,與電視機表面接觸的位置亦有軟墊,不會刮傷屏幕,而且效果顯著,能夠明顯地提升結像清晰度。」

這時候,Ken 哥拿出一支長身圓柱,這是多功能聲學處理器 COLUMN,適用於牆角和牆壁。它有兩種用法,一邊是吸收,另一面是擴散,能夠解決駐波或過多反射聲等問題,但它的直徑比起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都要細小,就算不是環境鬥士,這種不太顯眼、對室內設計影響較少但聲學效果明顯的產品,應該亦有一定需求吧。

文|顏文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