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專欄:揚聲器睇真 D(4)

屏風也發火!

高達 7,000V 的極化電壓,並不有趣。震膜在過荷時移幅出位,觸及電極,產生跳火,將震膜灼穿一個小孔。很多用者不止一次目睹此類「小火」產生,但由於時間十分短暫,瞬即回復正常,故不以為意。其實,震膜穿孔是絕對影響音質的。Quad ESL63 引入保護設計防止震膜觸及電極,這種保護電路不是每種 ESL 都有。美國 Janzen 的防止跳火方法更聰明,固定電極是一組用特殊配方 PVC 作為外皮的線構成,安裝為一格格的方塊單元。PVC 外皮的電介特性經過精密計算,達成一個受控制的高阻值與空氣隙(Air Gap)共同分配所需要的總極化電壓。這結構,使震膜在觸及電極時只產生「軟性著陸」效果,杜絕跳火弊端。ESL 的高極化電壓,在某種情況之下甚至在空氣隙產生電離作用(Ionisation)。在濕度高的天氣裡,震膜會產生劈拍炮仗聲及工作不正常。玩 ESL 朋友的 Hi Fi 房宜長時間開抽濕機。

電動式大屏風

「屏風聲」發燒友對靜電揚聲器(ESL)之外的其他「菲林換能器」(Film type transducer)也許更感興趣。這些「屏風」的發聲原理,均與圓錐形聲盆之「電動式」(dynamic)或稱「動圈式」(Moving coil type)無異。只是以薄膜取代了聲盆的位置,「音圈」被改成平板式,均勻地貼在薄膜上。磁鐵板則固定於薄膜之後面,薄膜與磁鐵之間的空隙愈闊,則動態愈大,而效率亦愈低。

大屏風電動揚聲器,是電聲學界為廢除音箱(無箱則無箱聲)而構思出來的奢侈品。技術上有它的紮腳點,也具有隨之而來的開放式(open baffle)缺點。但,對「屏風聲」擁躉來說,「屏風」是天下無敵的最佳揚聲器。

「屏風」擁有巨大震膜,空氣耦合量遠超圓錐形聲盆,功率負載額亦相對地強大,又由於磁鐵直接控制震膜,可以說每寸震膜後面都有一寸磁鐵在驅策,故此瞬態敏捷和失真偏低的理想可以臻達。其震膜 / 磁鐵耦合的單位質重(Unit mass)是遠低於圓錐形(Cone)揚聲器。後者全憑一個吊在圓筒形磁隙內之音圈所產生的活塞動作(Piston movement)來推動聲盆。盆邊(Rim)和盆芯所承受的能量永不相同。重播頻率邊 / 芯不一致,愈靠邊愈多低音,愈靠芯愈多高音。音盆的每一部份又會產生個別諧振,令音盆產生頗為複雜之扭曲形態,這現象叫做「盆分裂」(Cone breakup),屏風的分裂形態,比較上便「純」得多。但由於屏風震膜也是四邊被「懸邊」(Surround)物所固定的東西,它在受到驅策時誘發各種諧振仍然無可避免。不過屏風在這方面的演出則肯定勝於聲盆。屏風無箱的優點,和它雙向發聲「dipole」刺激房間「模態」(Room modes)較單向發聲體更「善意」的特質,前文已有提及。而屏風之開放式結構所具有的6 dB / Oct低頻滾降物理,卻是美中不足。今日,把一只靚 10"低頻單元放進一個密封細箱裡,已很輕易重播出可聞的 40Hz。反觀,一些面積寬大,宣稱低頻重播功能達至 27Hz 的屏風,其 40Hz 的可聞度仍然不合格!

除此之外,大屏風的聚焦力(立體聲結象)和指向效應(或稱聚束效應;beaming),也可能令它的音響質素遜於高檔聲盆。至於採用窄條「扁帶」(Ribbon)來重播高頻的招數,則押後討論。

Magnepan 與 Apogee

現時,巿上受歡迎的發燒級屏風,有 Magnepan 和 Apogee 兩大名牌。Magnepan 的低音震動板是一張拉緊的 Mylar 薄膜,表面上舖遍了銅質導線(平面化的音圈),在震膜的多個要害點上,安裝了精密推算的消震器,適當地控制了各類諧振。

Apogee 的低音膜是一塊上窄下闊呈直角梯形的巨大鋁質膜,背部托著一塊舖滿強力磁鐵邊的鋼架。左右屏以對稱式排列。上窄下闊的體形使得屏前 / 屏後的聲波抵銷效應緩和了很多,直接拓張低頻響應。震膜四周都有懸掛器(因此不屬於 Ribbon),上窄下闊的諧振點微調方式是充

滿智慧的。窄幅調於 60Hz,闊幅調至 37Hz。由於開放式震膜本身由 100Hz 開始滾降,所以,60Hz 和 37Hz 兩個諧振點實質上把系統的低頻重播功能有效地推低。最精明的設計是 60Hz 和 37Hz 兩個諧振週率的諧波群絕對互不干擾。

類似這種大屏風揚聲器,基本上無法在效率方面佔任何便宜,都屬於「食多痾少」的怪獸,況且售價昂貴,非尋常百姓家之擺設。

因此,屏風聲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貴族發燒友標榜之靚聲。玩屏風何止一闊三大,除了擴音器要大之外,聽音室空間也要大。試想,一對高逾 6 呎的屏風如果擺在面前伸足可及的地方,Hi Fi 又有何樂趣可言?

原文刊於 1998 年 9 月《Hi Fi Review》
作者:雷明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