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專欄:揚聲器睇真 D(5)
「屏風聲」一族所至迷醉的,是寬宏無際之立體音場和甜美柔滑的中高頻。不過,上述優點,絕非垂手可得,用家往往要花上日以繼夜不食不眠之心血才擺到個風水位。兼且高中音質素更須襯機配線。然而,「屏風」一族之靚高中音來源,卻往往是得自與屏風無大關係的扁帶(Ribbon)高音單元。除了 Quad ESL63 及 Martin Logan CLS 之外,所有靜電及電動式「屏風」的中高音重播,都有賴窄條單元。非因大屏風 ESL 高頻響應不佳,而是因為發音膜面積愈大指向性愈大,令高音刺耳和有強烈方向性。將發聲體造成窄長條狀垂直懸掛,最好是左右鏡影對稱,可有效地臻至適當的水平擴散角度。不過,窄長條形發音體仍然欠缺半球體(dome)所富有的垂直擴散角度。
窄長條形發音體的物理形態,最符合真正 Ribbon 單元設計需求。真正 Ribbon 是頭尾兩端固定,整個發音體被嵌入於強力磁場中央,作自由震動。
「屏風」用的 Ribbon 中高,震膜有用 PVC 膠帶貼鋁線,有用純鋁帶,後者多數壓著犬齒坑紋。Ribbon 中高音單元的製作成本十分昂貴,元件包括將 Ribbon 夾在中央的一正一負(或 N 極與 S 極)兩組強力磁鐵,和金屬化 PVC(貼鋁線的膠帶)或鋁帶。配大屏風的 Ribbon,其長度或與中低音震膜相等(Apogee 等),或略短(Magnepan 等)。理論上,Ribbon 長度最好超過 80",才有足夠的「聽音用」垂直擴散度。一些不夠長的 Ribbon,便出現坐著聽和站立聽不同平衡度的特性。電學上,鋁帶 Ribbon 是音圈只繞一框的揚聲器。音圈(其實已不能叫圈)阻抗普遍地很低。多種 Ribbon 都是經內置變壓器將阻抗提升至正常的。
Ribbon 非屏風專用
Apogee 屏風的中低音屏操作至 500Hz,其上的周率由一條真正兩點支撐的 Ribbon 負責。Ribbon 為一條彈性的 Kapton 合成質膠帶,闊 1 吋,長 80 吋,表面鋪貼了三條鋁質扁線,阻抗足夠 3 ohm,免除了變壓器。此為設計比較獨特的 Ribbon。我所接觸過的 Ribbon 單元中,設計最具新意者,應推 Celestion Ribbon。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並非用於匹配屏風,而是用於 Cone 形單元組合,有聲箱。
Celestion 半球形高音擴散器 HF1300,是很多音響迷畢生第一回領教到的 dome tweeter。它旋風式坑紋的鋁質懸邊,原來是硬纖維 Dome 之延續,將五十年代單聲道黑膠碟裡的三角鐵(Triangle)變成救火車鐘聲,震撼 Hi Fi 界。Celestion Ribbon 是電聲大師 Carl Pinfold 之不朽遺作,它證明了高質素揚聲器並不一定要非常昂貴。
有聲箱的 Ribbon
這款高度為 2.5"的中高音 Ribbon 採用成本不貴的鐵氧體磁條(Ferrite magnet bars),引進多項實效技術,令整個 Ribbon 活動範圍內的磁場分布狀態非常之均勻,因此 Ribbon 的震動亦臻至高度一體化。呈橫紋犬齒坑,厚度為 12 micron 的鋁質扁帶,採用薄身矽橡膠的終端(頭尾兩點)懸掛物。這物料富彈性,抗潮抗熱,功能自動調節 Ribbon 張力。終端固定 Ribbon 的端子板(Terminal Block)附有螺絲夾,可人手微調 Ribbon 張力。每隔一段距離,有橫跨 Ribbon 的「支撐線」,幫助 Ribbon 留在正常位置而平時不觸及 Ribbon。種種措施,是為維持長期最佳演出狀態而設。(或者你不知道,有款最 High End 的平面式金屬膜中高音單元,震膜好易震鬆(皺皮),卻無法微調!)Celestion Ribbon 安裝在聲箱上的神來之筆,是嵌在箱角上。此舉不僅消滅了大部分繞射效應(Diffraction effect),而且形象突出,亦有助於擺位。
原文刊於 1998 年 10 月《Hi Fi Review》
作者:雷明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