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gmann Audio – Galder + Odin 直線循跡唱臂

氣浮,對黑膠系統而言,可以說徹底解決了機械磨擦與機械諧振的問題,轉盤與唱臂也懸浮於空氣中,振動便直接由針尖傳到唱臂線,完全擺脫了馬達震動、轉盤諧振、唱臂機械磨擦等等問題。可是,知易行難,氣浮最難解決的問題正是氣壓的力量與充氣帶來的噪音問題。

創立於 2008 年的 Bergmann Audio,創辦人 Johnnie Bergmann 自小便對 High End 系統與黑膠系統產生濃厚興趣,他少年時期已擁有自己的黑膠系統,不過,他對 1983 年推出的 ET1 氣浮唱臂興趣濃厚,畢業於機械工程系的 Bergmann便鑽研氣浮式唱盤與唱臂,而 Bergmann Audio 唱盤與唱臂的每一件獨立部件均是由他親自設計,以提供最穩定、低噪音、沒有諧振影響拾取訊號的黑膠唱盤。經過十多年的改良與生產經驗,今時今日的 Bergmann 出品,在氣浮技術上可說已臻爐火純青的水準!

樸實精準的 Galder

Bergmann Audio 的產品不多,走簡約、精準路線。Galder 旗艦唱盤以北歐神氏命名(喻意迷人),不計氣浮部分,Galder 所用的是硬盤物料,金工重厚簡潔,底座與轉盤由 CNC 車床栽切,兩邊底座表面以黑色霧面外飾,底座下有一片足厚 10mm 的鋁板相扣,用手指輕敲底座的塗層面,不帶一絲聲響。

底座右側獨立機箱內藏一個直流測速馬達,儘管兩個底座有金屬相連,不過馬達與底座完全退耦,馬達對下,正是整個 Galder 唱盤的其中一隻腳。別小覷了 Galder 的三個腳座,它們的結構並不簡單,內部上層內藏三顆小陶珠,下層再有另一個較大的陶波共同處理諧振;還有,三個腳座可供調校高度。

四支唱臂

底座的頂板有四個圓形旋蓋,不計 Odin 直線循跡唱臂,Galder 可以讓玩家再額外加裝三支徑向唱臂(可同時裝多至四支唱臂,最多可裝兩支氣浮式直線臂,軸承臂長度可選 9 吋、10 吋和 12 吋),日後升級唱臂裝置空間可真不少。

穩定流暢的氣浮設計

看看轉盤部分,幾吋厚不重要了,它淨重 11.8kg(整個 Galder 唱盤重 38kg),充氣後,整個鋁轉盤會均速浮起,並讓鋁轉盤與鋼軸和軸套穩定地保持適當的距離,轉軸的諧振與馬達諧振便能與唱針完美分隔,令微噪聲消失,廠方量度的轉速誤差僅 0.0027%。兩個轉速鍵,分別是 33rpm 及 45rpm。轉盤上,另提供一片厚 3mm 的亞加力製唱片墊。

Galder+Odin 基本版備有兩色選擇,全黑色,即除了底座用上黑色塗層外,轉盤與其他金工部分均用黑色電鍍;黑銀配是除了底座採用黑色塗層,轉盤、盤面的唱臂蓋及三支腳座均用銀色電鍍。基本版外,另有高一級的 Galder+Odin Signature 版與黑金色版,即轉盤及腳座改用 24K 鍍金的 Galder+Odin Gold Edition 版。今次,我們測試的是基本版。

直線循跡

另一個氣浮裝置是名氣比 Galder 強的眾神之父 Odin,而 Odin 是一款直線循跡氣浮唱臂。數直線循跡播放聲音,最早可追溯至 1877 年由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讀取金屬圓筒面的錫箔聲紋的是一支固定的針,會轉動的(手動)是金屬圓筒與錫箔,所以直線循跡設計其實歷史悠久。

不過,真正開發出讀取黑膠唱片聲紋的直線循跡唱臂設計的歷史,其實始於上世紀70年代。推出直線循跡唱臂的原因,是因為無論是 Neumann、Decca 或 Ortofon 的刻片刀(cutting head)也是採用直線循跡以垂直角度(有 15˚ 與
20˚)的方式刻出唱片紋。理論上,直線循跡唱臂不僅沒有循跡誤差角,更沒有徑向臂/軸承式唱臂的抗滑問題。

氣浮唱臂的鼻祖

直線循跡唱臂的外形與別不同,必須在後方架起一支讓唱臂水平移動的臂架,唱針順著唱片紋水平移動,支撐唱臂的軸承當年多用滾輪式的軸承輔助唱針滑行,也有用電子控制機械式工作的。由於設計上相對容易量產,所以由平價到貴價的設計也有不少,曾經有的設計還可以按鍵式選擇播放聲軌。當然,理論可以很完美,現實上要達致準確,實在談何容易!

真正值得注目的是 1983 年由美國 Eminent Technology(簡稱ET)公司推出的 ET1 唱臂,ET1 採用氣浮式設計,可以說是今天「非電動」氣浮式直線唱臂的鼻祖,包括 Bergmann Audio 的氣浮式直線唱臂,也是受 ET1 的啟發。

力臻完美

應該如此理解,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瑕的設計,不過,完美亦可以加以定義。針對直線循跡唱臂,無論是軸輪帶動或是電子控製機械帶動,失真的問題也難以解決,氣浮,是 Bergmann 認為真正值得鑽研的方案。

不難想像,從前的氣浮設計最難克服的是控制氣壓與穩定度,還要擺脫氣泵的噪聲問題;聆聽方面,氣浮式直線循跡唱臂容易為人詬病的是低頻下潛力不足或低頻表現不足,只要氣壓輕輕多了一點點或不夠穩定,唱針便觸不到刻在 V 形坑紋最低位置的低頻訊息,自然聽不到應有的低頻。顯而易見,解決方案只要減低氣壓,同時令唱臂不帶任何阻力地運行,便可以解決噪音與阻力問題。

可是針對設計與生產,永遠是知易,行難。Bergmann 想到在臂架的水平管上均勻地開出合適直徑的圓孔,讓環扣著黑色圓柱體臂管的銀色鋁滑動管扣件在充氣後保持 50µm(微米)的懸浮距離,唱頭連唱臂便會隨著唱片坑紋流暢地順勢水平移動,理念就如氣墊球玩意,移動完全不帶磨擦,亦避免了任何機械性諧振,更無抗滑問題。

唱殼部分是一整個實芯鋁,尾砣與臂管之間加入膠墊隔離,管內唱臂線選用利茨河(Litz)編織銅線傳導;唱臂管用上內/外雙層結構,管與管之間加入了阻尼物吸收唱頭拾音時產生的諧振,還有,唱臂管的支點底部加入環氧樹處理諧振。Odin 是可以讓玩家調校 VTA、超距、唱重和臂管高低,而唱臂訊號輸出用 DIN 插座。

兩充氣,一吸索

關掉氣泵後,是無法用一隻手指轉動轉盤的,充氣後,輕輕用手指一推,轉盤自然均勻地轉動。再用手指輕推銀色滑動式臂座管,是可以聽到滑動臂管與臂架管互相磨擦的金屬聲;重新啟動氣泵後,只要用手指輕輕一推滑動臂管,整個臂管便會順勢水平飄移,湊近聽,氣流聲亦不明顯。由於氣浮式直線循跡甚至令承托唱臂的臂座與唱頭也沒有任何機械接觸,除了沒有循跡誤差外,更不會受機械諧振影響,令唱針可以將最細微的動態變化與最強的空間感表現出來。

Galder+Odin 唯一的吸索設計,自然是居中的軸承部分和轉盤頂部幾個開孔位置,Bergmann 計算出準確的吸力吸走唱片與轉盤之間的空氣,留意,必須要加入唱片鎮的附設配件,才能平均地吸走空氣。Galder與其他帶有吸索唱片功能唱盤的不同,是它的吸力不會把唱片牢牢吸死在轉盤上,而僅是恰到好處地吸住唱片,廠方說既可避免把唱片吸死而令聲音重播了無生氣,同時不會讓被吸住的那一面產生大量靜電。

氣泵

系統的氣泵設計並不傳統,長方形阻尼機箱,密封式設計,內置緩衝氣庫,能有效減低空氣動力的脈衝,為轉盤、唱臂與軸承提供清潔乾爽的空氣。氣泵內置供電和電子控速電路,提供穩定而簡易的充氣與吸氣工作。配搭測試配搭,盡量以發揮出唱盤與唱臂表現而選擇。唱頭選用日本 Analog Relax EX500 MC 唱頭,左、右聲道唱放各一台 Phasemation EA-2000,前級選用 Phasemation CM2200 無源前級(增益設定為 0dB),後級選用 ModWright KWA99 單聲道功放。

說好每個故事筆者從前聽黑膠系統的經驗較多有較明顯的感性傳達,今次我聽到的,是相對傾向理性準確的分析力,而它 的高分析力不是教我要多聽高頻或誇張的空氣感或強調聲 音的訊息量,而是讓整個音樂畫面保持應有的豐富細節、應有的強弱動態、均勻的全頻平衡度、應有的空間感與氣 氛營造,能仔細地訴說每一個音樂故事!   

已忘記了上次聽〈痴情意外〉 是多久之前,今次從播陳慧嫻《反叛》專輯,始察覺配樂製作豐富, 前奏的潮聲與浪聲清澈而浪花細 碎,儘管不能說這張 1986 年錄音 的黑膠碟效果特別飽滿立體,但可 以聽到結他弦聲玲瓏,泛音表達點到即止,手風琴獨奏段 落連貫幼細,樂隊佈置定位清晰,鼓聲低頻不暗不薄,空 間感以當年港版碟製作而言,可以說得上難得有示範實力 的製作。

〈Love Me Once Again〉的鋼琴夠沉、夠重、夠 清,並沒有出現無低音或低音不足的問題。聲音表達完整 平順,敲擊樂清透明亮,人聲與她當年的唱腔表現得清甜 和諧,抽鼓動感爽快直率。連聽兩曲,可以明顯察覺到盤 與臂的設計,是盡量以還原錄音中的音樂故事為主,沒有 明顯的聲音個性,細節卻點滴無遺,加上動態控制力強, 聲音速度、強弱變化豐富,尤其是低音不累贅、無拖尾、 不朦朧、不單薄,音場比筆者想像中更開揚寬闊,全頻平 衡感有不偏不倚的魅力!

音樂畫面豐富

1988 年,張學友推出《夢中的你》,〈李香蘭〉一曲可謂一絕,整個音樂的氣氛強烈,尤其是敲擊木樂器,帶出水滴與漣漪散開的動感與通明感,明靜中,情感激盪,後製的泛音連貫清透,一聲一聲刺痛著聽著的愁思,學友的歌聲厚滿感情豐富,無奈與心痛的夢中人的思緒既清又朦朧,一幕幕抽象的畫面動人
思緒。情感的觸動並不是來自黑膠系統的煽情與加染,而是源於音樂帶來的豐富畫面感。

不偏不倚

錄音表現更強的,是〈Nirvana〉的 unplugged 版本,更能彰顯 Bergmann Audio 對微弱動態的詮釋、對準確的要求、對空間感執著。兩支結他、套鼓、電 Bass、主音的定位鮮明、3D 空間強烈、樂器的形體不會失落點點的細節,掃 chord 的動感強烈,電Bass低頻爽勁,樂團隊形前後清晰,樂器的比例接近 1:1,最教我意外的是樂器與人聲的 tone,那份不偏不倚、不加染不鬆朦不濃烈的聽感尤其強烈。在同一空間中,今次聆聽盤臂頭組合,可以肯定系統的個性並不強烈,聲音更加爽勁,無論是人聲抑或樂器,當中的細節流暢而豐富,雖然不帶修飾或特別漂亮的泛音,但音樂的空間與立體感在播放不同的錄音時,有不同的立體效果。

Eric Clapton《Just One Night》〈Early In The Morning〉,電結他的弦線有力兼彈力生猛,更充滿細節的動感,有綻放出來的能量,低頻動力厚壯,不帶一丁點的累贅感,節奏強烈的音樂動感從細節中滲出醉人情懷!

洋溢於空氣中

Björk《The Greatest Hits》〈Venus us a boy〉的敲擊樂清亮分明,樂器沒有明顯被修飾過,Bjork帶浮動力的歌聲,將靈氣與迷幻的觸動感帶到筆者面前。Sade《Promise》〈Mr. Wrong〉電子音樂,整個音場是包圍著,樂器的點打拍擊掃的各式動作特別分明,Sade 嗓音的連貫美不帶累贅感,而是飽滿地洋溢於空氣之中。

爆炸力與衝擊力

再聽大師 Claudio Abbado 指揮《Prokofiev-Alexander Nevsky》,合唱團一排一排的前、後層次相比上次在同一空間聆聽,更加仔細強烈,歌聲的能量感奔騰好力,模擬戰場沙塵滾滾的聲音動力來得更加起勁激烈;音樂空間的描繪,肉緊的樂曲、緊湊的動力與爆發力更加銳利鮮明,干戈的氣氛鏗鏘又充滿氣勢,音樂奔騰起伏,包圍感與畫面的細節感更加豐富。

測試時,曾經轉換過另一款真空管功放,真空管帶來的美感與暢滑感更加豐富,拉奏樂器,弓與弦的接觸面表達更加仔細豐富,低頻厚滑感更加強,再加上深潛的低頻下潛力,更加動聽,場面的寬度也更加寬鬆。不過,用 ModWright 後級重播交響樂,聲音的瞬變動力、3D 立體感確實強烈,大型管樂的噴動力、定音鼓的能量發揮得更加爽快鮮猛!

不是每一位黑膠發燒友也喜歡準確、味淡而清勁的演出,但 Bergmann Galder & Odin 確實有著黑膠系統不容易感受到的鑑聽實力。或者說,Galder & Odin 的重播中,情感是屬於相對理性而隱藏的,是透過豐富的弱音動態與高速瞬變展現出來,而不是依靠特別飽滿、厚壯或濃烈的個性來煽動情緒,更值得重視的,是這套氣浮式盤、臂所帶出的空間開揚感與音場 3D 感的強烈。

換個方式說,我認為 Galder & Odin 的重播分析力,與高清高階數碼重播的分析力有著近似的特性,而這套黑膠系統同時能將模擬訊源的連貫與細膩低調的情感以豐富的細節表達呈現出來。若然追求準確的黑膠系統重播,Galder & Odin 是市場中屬於高水準之作,屬於一套在你拍板選購任何黑膠系統前,至少要聽一次的系統!

總代理:銀聲貿易公司
定價:HK$340,000(Galder 唱盤+Odin唱臂+氣泵套裝/標準版銀或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