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兩場「教堂」音樂會 (一):《莫扎特小彌撒曲全集》講座音樂會

文:劉志剛

見過「古典音樂就是昔日的流行音樂」這種講法。然而,我們說的西洋「古典音樂」,在一段頗長日子裏,不是在私家府第演出就是在教堂裏演。到所謂「中產」「小康」階級抬頭,才有買票入音樂廳欣賞表演這回事。

今日歐洲,在教堂開音樂會仍是常態。倒是前殖民者英國人沒有把這引入香港 (鄰埠澳門偶然都會有的),因此,教堂音樂會在港便物以罕為貴了。

11 月底在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屬一級歷史建築,被圍繞在學校、醫院當中)欣賞了中大合唱團主辦的《莫扎特小彌撒曲全集》講座音樂會。叫得全集就不會是單一的,而是橫跨五年的計劃:每年只演一場。今年已昂然踏入第四年,演出的是兩首 C 大調的 Missae Breves: K.258 及 259。

中大合唱團的指揮是為本刊撰稿多年的朱振威,在音樂界頗有名聲;名聲就是建基於把業餘性質的合唱團訓練到專業水平,他們半年後就赴美國表演了。 對於這次的演出,風格上、技術上都是好得沒話說。就連 ad hoc 的管弦樂小組,表現也令人滿意。

倒想說說場地的 acoustics。這座教堂雖叫「小堂」,容積卻不小。內部沒有一根柱子,所有柱樑都建於堂外,使聖堂內部顯寬敞,從任何角落都可看到祭台。祭台對上有圓拱頂。這樣的大型石材建築物,可以想像迴音是相當長的。

我給電台做了這節目的口頭簡評,主持人問「這兩首 Missae 在這個教堂內演唱,你覺得,指揮需要注意哪方面?」

根據網上資料,莫扎特時代他老闆開彌撒的 Salzburg 教堂,長 142 米,圓頂高 33 米。這不小了,一樣有迴音的。莫扎特必定將場地音效包含在寫作的考量中,那些迴音作為「之後的音樂的 harmony」在朱振威指揮的演出裏,不是示範了嗎?!那就是說,指揮/演出者懂得 play the venue。

可是「講座」也是這節目的重要部份。朱振威如何悉心準備他的演講/彌撒曲的介紹、分析,有助觀眾了解,增加觀賞的興緻,這兒且按下不表;只講由於他「開咪講」,用擴音機、揚聲器放大,聽出來說話聲(因迴音)就含混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