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同的磨坊女

文:馮春木

我們知道在 18 世紀,演出者未必會對樂譜照本宣科。他們會隨己意作出小改動(tweaking),又可能「加花」(embellishment)。據時人報導,幫舒伯特發表新作的男中音沃格爾 (Johann Vogl)有時表現得過分。不過由於那不是個別例子,所以當時的作曲家包容度是較高的。舒伯特對沃格爾的處理,大致上接受。
也許受了這一點啟發,男高音普雷加迪亞(Julian Prégardien)採用了較自由的唱法;連帶彈奏早期鋼琴(fortepiano)的貝澤伊登豪特 (Kristian Bezuidenhout)也是。這是 H.I.P. 演出了。
在聽過N個《美麗的磨坊女》版本,包括這位 Prégardien 的父親 – 男中音 Christoph Prégardien – 的兩個錄音之後,Julian 的是有新鮮感的。
情況就似聆聽二戰前已揚名的大指揮家 Furtwangler, Mengelberg 等的唱片,總有些地方偏離樂譜,而 Furtwangler 與 Mengelberg 「離譜」的發生點和方式(玩法),很不同。我不是說朱利安的造詣是「老福」那個級數,但他施加的修飾和偶爾的旋律變化,加上節奏的不尋常的靈活性,聽起來清新而自然(沒違和感),令人愉悅。
他在《遠足》開頭的連續詩句中巧妙地融入裝飾,增強了愉快的期待感。我同意《留聲機》評論這專輯時,論者提到舒伯特這聯篇歌曲中的許多短語,都讓人想起他心愛的莫札特,尤其是在《早上問候語》和《淚如雨下》中,其重複的詩句似乎是邀請施加不同的潤色手法。「莫札特的共震」很少是如此明顯。
演譯《磨坊女》有兩大派,其一是歌者像是已知故事主人翁最後結局,另一派是開始時是不知道的。Julian 屬於後者。開場時,他在積極渴望和溫柔的遐想之間搖擺。他的音色甜美、清澈,顫音極少。早期鋼琴與之完美搭配。他以瘋狂的放縱,唱出了《我的》之高潮部分。一直覺得比起男中音唱,抒情男高音唱這首歌是更啱感覺的。

Julian 完美演譯了《嫉妒與驕傲》的絕望、諷刺,以及最後假裝漫不經心的模樣。在《在一天結束時》中,主角希望有超人的力量;Julian 音色音質的變化充足。講到此,便必須提早期鋼琴的音色:貝澤伊登豪特用的是 1825 年格拉夫(Graf)的現代複製品 – 舒伯特本人認識這種樂器。它有四個不同的踏板,有助表現多種色彩:從樸實的敲擊樂般到豎琴般的精緻都得。
任何喜歡《磨坊女》的樂迷都能在這個錄音找到一些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