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尊見證大時代|專訪新漢建業 – Johnny Au

「現在香港音響界,你應該是最老資歷了吧?」總編說。區生聽罷之後,馬上想要反駁,卻說不出話來,在他沉思之時,總編提及了幾位老行尊的名字,結果都發現,他們都晚於區生進入音響行業(1971 年 – 謀得利洋行)。而比他更早的,都退了下來,只有區生依然在業界繼續努力。

三個階段

「當 Sam 哥你說要訪問我的時候,我就想,還有甚麼可以說一下,又要和上一次不一樣的。」區生翻一翻大腿上的記事簿,似是要記住一樣重點。

一如之前第二度再訪問的同業,話題總是離不開兩次專訪之間有何變化,而近來再有另一個熱門開場話題,就是疫情下大家過得如何,尤其是最近的情況。「最近公司都有安排分批在家工作,但在家中很難有效率地工作呢。」熱情工作的區生,至今仍未有退休打算。他提到,如果自己不再被需要,就會退下來,也許這一刻會來得很快,但其實,多年前那次訪問,他已經說過同一番話,現在還不是仍舊在同一崗位呢。

區生準備好要說的故事,是他加入新漢之後,公司出現的轉變,他歸納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向高級音響進發

「當年公司沒有代理太多品牌,較為知名的是 Nakamichi、NHT、Paradigm、Bryston,不是太多。」

「我記得你們用 Bryston 推 Paradigm。」總編說。

「當時是這樣配搭,直到我加入之後,取得了 PMC 代理權,就改為 Bryston 配 PMC。Sam 哥你都十分支持 PMC。」

總編曾經擁有過兩款 PMC 揚聲器,是資深用家。「想一想,都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應該是 2001 年。」

「我翻查資料,自己和老闆 1999 年過去英國,參觀一個音響展,當時入住的酒店,正是音響展展場,由我的房間步出不遠處,就是展廳。房間是 PMC 替我們預訂的,到英國的目的就是和 PMC 洽談合作。把 PMC 介紹給我們的就是 Bryston。」區生表示,PMC 不是由他們第一個引入香港,在他們接手之前,這個品牌在香港已經有過兩個代理商,他們是第三個。

「那時候的 PMC 沒有太多型號,我記得的是 BB5、MB1、當時剛剛推出的 FB1、LB1,之後再加上 TB1。」

總編說,這些都是出色的揚聲器,很多都成為了經典。

區生繼續回想當年,「1999 年在英國取得了兩款線(的代理權)。」明明過去英國是和 PMC 接洽,怎麼最後卻帶了線材品牌回來呢?「都是其他公司介紹的,反正我們那時候沒有多少牌子在手,那就拿回來吧。之後又成為了 The Chord Company 的代理,直至現在,依然沒有離開。」

開拓新市場

區生指出,新漢及後面對一個重要時刻,是 Nakamichi 被母公司出售,隨即把代理權從新漢手中拿走。「接下來,我們就取得了德國 Octave,這是老闆在法蘭克福與他們接觸。」區生說他未有參與其中。他又談及如何把這個新品牌融入現在牌子之中,「Bryston 最強是後級,而前級就用 Octave。我把這個配搭同時在香港和大陸進行推廣。當時我們正努力開拓大陸市場,以香港音響代理來說,我們算是較後期才進入大陸。」不過,憑着 Octave HP 500 前級與 Bryston 後級,很快就取得了一定成果。

「因為較遲進入大陸,所以相對地辛苦,那時我每個月有十五至二十天,是身處大陸。」在努力開發新市場,在代理新品牌方面亦未有放慢手腳,Lindemann 是其中之一,區生提到,當年 Lindemann 以 CD 機作為主力。「他們一款 Top Loading CD 機頗受歡迎,而我們又刻意將價格定得比較『貼地』。要知道當時不少 Hi Fi 都十分離地。」

第二階段:正式展開 High End 世代

「當我們開始代理 Burmester,象徵公司進入第二個階段。如果我沒有記錯,應該是 2002 年。」即是今年就是新漢代理 Burmester 第二十個年頭。

「Burmester 最初由我的舊公司代理,之後交給另一個人負責,但後者以貿易公司方式經營,這樣去對待一個 High End 牌子,是不適當的。過了一段日子,德國方面覺得有需要改變,要尋找一家真正的代理去負責,所以就和我們合作。」

「我當時用 PMC MB1,就向你買了一台 Burmester 956。」總編曰。

「當年接手 Burmester 之後,需要面對水貨、二手貨,還有前代理以極低價推售的貨尾。我們用上很長時間去經營,才可以令市場重回正軌。其實我們接手不少牌子,都遇上這種風風雨雨。

區生說,方法離不開努力向行家解釋尋求合作,再用良好服務去說服用家,一切都是從基本做起。

「當時大家用甚麼喇叭去配 Burmester 器材呢?」總編問曰。

區生說,Burmester 用家當然有部分會選擇同廠揚聲器,不過亦有很多不同配搭,「當年去探訪客人、為他們調聲,見到最多是 Burmester 配 Wilson Audio,Dynaudio第二多。後期亦有Tidal等新晉。Burmester是極少數從研發、生產到維修,都是在同一個地方進行,就是他們的柏林總部,所以我們將這個牌子譯為『柏林之聲』。現在還會這種全權處理這些環節的牌子十分稀少。」

「讀者一定想知道,Dieter Burmester 離世之後,牌子會有甚麼改變。」

「Dieter早 已建立了一個團隊,一同研發產品,而這個團隊到現在依然在 Burmester 工作,因此品牌基本理念沒有改變。」區生說,Dieter過身之後,牌子管理層出現過兩次變化,不過當他們邀請一位曾經在 Burmester 工作、曾經離開過的前高層回巢之後,情況就穩定下來。他們現在於汽車音響業務經營得十分成功,幾個德國大車廠都和他們合作,令 Burmester 變得比其他德國音響牌子更加強勢,地位也攀得更高。」

Burmester 的新產品與經典

總編在此時問到,Burmester 接下來有哪些新產品,區生說:「BC350、BC150、BC38 等喇叭陸續推出,雖然步伐慢了下來,不過沒有停步。」

「那麼數碼產品方面呢?」

「他們把 151 音樂伺服器改良為 MK2 版本。」

「Burmester 真有趣,他們在推出全新產品以外,亦經常喜歡改良現有產品,銷售成績又同樣理想。」

「提到改良經典型號,我們眼前這個『小夾萬』909 後級(909 MK V,大約於十年前推出),真是非常好聲,到現在依然優秀。第一代909在差不多三十年前推出,不過設計未見落伍,包括聲音與外型。」909 的外型不止沒有落伍,在現今世代,仍然可稱得上前衛,不過真正令它保持良好銷量,是聲音質素。

「Burmester 還有一樣特色,是他們所有產品都有完整生產紀錄,每件產品需要維修的話,都可以找得到各種零件相關數值,水貨就無法得到這種服務。」區生說,這樣才可以讓產品在維修前後,保持聲音一致。他又提到,自己曾經參觀過擺放產品紀錄的房間。雖然他們的產品十分耐用,維修個案並不多,但廠方依然沒有忽略這個環節。

Bryston 以外,Burmester 與 PMC 揚聲器都是熱門配搭,而且聲音效果十分出色。前者的合併機、後級和後者的被動式揚聲器固然是好拍檔,而新漢曾經把 Burmester 前級與 PMC 主動式鑑聽揚聲器組成套餐推出市場,亦借給我們試聽,聲音表現同樣吸引。

第三階段:收購、Siltech 與 Tidal

「我認為新漢的第三階段,由收購新和偉開始,令集團變得更加強大。接下來又成為了 Siltech 與 Tidal 代理,而新和偉最近又取得了 Dynaudio 代理權。

區生又提到,他們正在考慮與丹麥 Peak(即是以前的 Peak Consult)再度合作。Peak 得到 Dynaudio 前老闆 Wilfried Ehrenholz 注資,繼而大幅調整產品線,簡化成三個全新型號。現在與新漢再次洽談合作,只是現在未有正式定案。

「Peak 喇叭的聲箱十分出色,在丹麥製造,主體用 HDF(高密度合成板)製作,外面層再加上實木和陶瓷(側板的黑色部分,區生說不要誤會那是亞加力,其實是陶瓷),十分沉重而堅固。

提起揚聲器,他們在 High End 層面一直有 Tidal 作為主力,「我們大約在 2019 年開始成為 Tidal 代理。當時 Burmester 揚聲器,最高級的只是 B100。」區生認為,他們需要有更高級的揚聲器去配搭 Burmester 各款頂級訊源、擴音機,故此就開始和 Tidal 合作。

下一個話題,就輪到荷蘭線材牌子 Siltech。總編提到,Siltech 一直是已結業的別超原音主力牌子。這時候,區生就透露了一個故事,「Siltech 老闆 Edwin、Gabi van der Kley Rynveld 夫婦,曾經對別超老闆陸先生承諾,只要後者願意經營,他們就會一直讓別超代理自己的產品。而我們之所以得到 Siltech 代理權,就是別超結業。

重新建立市場秩序

「我們接手 Siltech 時,市場上不但有水貨、別超那最少一千萬港元存貨,還有假貨問題。為此,我們很快就推出免費辨識真假貨服務,又開始建立分銷渠道。」讓市場消化一下前代理的舊貨,也是重點之一。另一方面,區生說,讓現時的 Siltech 線身加入 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裝置,用作啟動保養服務,也是他們爭取到的成果之一,既可應付水貨,也可以用來分辨真假。 「價錢方面,我們將 Siltech 線材的價錢大幅壓低至大約前代理零售價的六成左右,希望令更多人可以接觸到 Siltech,從而打破它高不可攀的形象。」區生認為,Siltech 是非常出色的品牌,值得推廣給更多發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