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 期煮酒論英雄:Bowers & Wilkins 702 S3
可以讓我們左擁,右抱!- 珍納
即使無法 AB 比較,開聲,筆者已經可以察覺到幾項 702 S3 與 702 S2 在音響表現上的分別:1. 高音延伸開揚了,伸展明顯更加自然,高音由上一代的圓潤暢滑到新一代的精緻細美,甚至讓 702 的聲音個性更加不明顯;2. 音樂背景非常寧靜,無論我是用老麥合併機還是老金合併機,背景的黑,呈現出更多的聲音細節,更深與較闊的音場表現力,亦讓我聽到更豐富的聲音層次;3. 低音控制力更加好,沒有矇矓感,低頻層次展現出更豐富的細節,同時擁有更深的低頻下潛力。702 S3 的分析力、相對鑑聽的傾向,與 702 S2 的甜美飽滿,我認為屬於兩種特質!
在同一個空間中,702 S3 的外觀與體積明顯比 702 S2 修身、纖巧,可是當筆者與同事把它由本社細房(run-in 後)搬到大房時,它的重量讓我感到吃力,33.46kg(73.8 磅)一台,比上一代還要重 8.8 磅。的確,702 S3 淨箱身的闊度僅 192mm(連基座闊 290mm),比 S2 版收窄了 8mm,兼呈現微弧曲線,目的尤其鮮明,無疑是要進一步降低前障板的繞射失真,我們不難看見 S3 的中、低音單元框邊是緊貼著面板兩側;不過 S3 版的高度(高 1138cm)、箱身與面網再加端子的深度(深 391mm),又明顯比 S2 版更高、更深,而基座的尺寸則比 S2 版更淺與窄,原因,無疑是要讓 702 S3 更易入屋,佔據更少的居室空間。
除了體積,S3 版的設計與 S2 版的分別其實不失鮮明,立即察覺得到的包括:1. 獨立高音加長了消音導管的長度;2. 低音反射氣孔由背板改為聲箱底部,亦加大了氣孔口徑,經過 Flowport 消除紊亂氣流後,氣流向基座投射;3. 端子由上下排列改為與 800 系列相同的兩對平排佈置,目的,是要減低喇叭線可能互相觸碰而導致意外,同時更方便選用喇叭叉的發燒友;4. 改用 M10 規格金屬釘腳,儘管看似是微不足道的改動,然而更穩健的支撐,可將從前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失真進一步降低。
上一代 B&W 的不同系列的頂級型號中,個人認為 603 S2 屬當時 Bowers & Wilkins 性價比最高的揚聲器,然而來到這一代,筆者則認為 702 S3 比 600 系列的頂級更具誘惑力,更加吸引,以聲論價,我認為它屬於品牌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款,尤其針對香港較細小的居住空間。
碳膜高音配加長版消音導管
700 S3 系列獨一無二的吸引力,是其選用獨特的碳膜高音單元,有別於 800 系列的鑽石振膜或 600 系列的雙鋁膜高音,碳膜的優勢不僅可以把盆分裂(諧振)頻率推高至 47kHz,聽起來,它的高頻音色與鑽石膜與鋁膜也是截然不同,我認為碳膜高音聽起來特別自然舒服,不硬、不尖、不薄,清美、細軟、和諧,還有兩分甜美。47kHz 盆分裂頻率不是 S2 版已經擁有嗎?分別,是 702 S3 改用了 25cm 長的加長版實心消音導管(一整個刨出來),明顯令碳膜高音發揮得更加好,除了減甜之外,聲音延伸更加開揚自然,明顯消除了S2版時聽得到的一點限制感。另一方面,這支消音導管更與 800 D4 系列同樣加上精緻的拉絲紋理,再加上兩點支撐,讓獨立高音箱體懸浮於聲箱之上的製作,令高音表現明顯拋離了 S2 版!
看不到的升級
702 S3 同樣用上 150mm Continuum FST 中音音盆,不過音盆背後的改動,可謂緊隨 800 D4 系列,將音圈筒懸掛(spider)由傳統的水波紋編織物,改用新一代設計的 Biomimetic仿 生懸掛,擺脫了傳統spider因高密度編織面在物理上也會推動空氣,因而產生不必要的氣壓和音染,即消除了傳統 spider 衍生失真的弱點,令中音表現更加清晰細緻。至於三個 165mm 口徑專利 Aerofoil 低音音盆不變,不同厚薄的三文治音盆結構,並針對性地以不同厚薄成形,在硬度上確保了優良特性。
單元設計經過改動,分音器自然也有改動的必要。分音器同樣挑選了名廠 Mundorf 出品的高級電容器,並針對性進行線路升級與改良散熱器的設計。
聆聽之時,窗外陰陰雨雨,我卻在試音房玩得身心舒暢,可以說,聽著聽著,情感與音樂產生了共鳴,越聽,越投入。筆者的測試次序,是先左擁老麥 McIntosh MA9500 合併機,再右抱老金 Accuphase E-5000,是一次截然不同,又充滿回甘味的測試經驗與音樂體驗!
左擁老麥,右抱老金
文首,筆者已經先總結了兩代 702 的最大分別,然而筆者五年前在大房測試 702 S2 時,參考系統是一套前、後級,今次,在同一空間下,我們選擇了合併機。由於老麥與老金是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品牌,前者直率奔放大情大性,聲音豪情澎湃,低頻厚重好力,對錄音不加修飾,好就是好、差就是差的特質可謂一聽無遺;至於老金的迷人高雅、精緻潤滑、細膩動人、寫情寫景感性,中低音潤厚細密兼輕帶蜜味,又把我迷倒了。702 S3,就是讓這兩個經典品牌的個性,如數家珍般為我細細道來。
論單元陣容,702 S3 其實比 804 D4 更加大陣仗,我不能否認 800 系列的鑑聽實力會更加強,然而 702 S3 在相對有鑑聽特質之下,情感發揮會更易入味。
在老麥的驅動下,我相信確實把 702 S3 可以呈現的音場深度推到最深,深至筆者面前的投影幕之後。我明白發燒友通常也喜歡聽製作質素高的錄音,不過現實是,我們喜歡的音樂又不一定製作質素高,筆者今次的測試頭盤,便大膽選擇了王家衛電影的原聲大碟!要知道王導演的故事總是用音樂來帶動,歌曲經常是他寫劇本、寫對白的靈感。在老麥的重播下,《東邪西毒》的音樂悲壯、能量感與氣勢兼備,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立即把筆者的思緒帶到了那個荒漠之中,音樂的動態強,卻又不掩製作上的粗糙,沙與塵的形態,不就是荒漠帶來的流離失所?樂器與樂器之間有出奇好的分離度,樂團的立體感呈現了出來,爽快的聲音速度,強而有力的節奏,音場寬闊深後。另一張播得好的是《墮落天使》,這張專輯的錄音乾淨立體,〈First Killing〉詭異的氣氛與敲擊樂器的動感充滿彈跳力,樂器聲率直無修飾,是芸芸王家衛電影 CD 中最佳的作品。〈殺手悲歌〉的船笛聲噴出氣勢,與用老金聽時那潤厚細滑的聽感截然不同,這份直率,就是將心頭話毫無保留說出來的率真,沒有半點隱藏。
不過,當我播《花樣年華》與《春光乍洩》之時,老金的魅力不期然滲透出來。《花》的主題曲一響起,充滿韌力的音樂彈跳力、清潤有帶點黏度的節奏,就像是男女主角的心跳,弦樂的動彈不急不躁,一點點的緩、一點點的濃,老金就是要樂迷不停駐在音樂的魅力之中。不諱言,CD 中老舊的錄音質素其實慘不忍聽,不過經老金的修飾,應該強調的人聲帶出了線條美,背景則矇矓細滑,音樂不爛,竟然帶出了沙龍相片的美感,這是我感到驚喜的體驗。同樣《春》片中有不少收音師到阿根廷收錄的現場音樂,錄音質素其實相當鬆矇,不過在老金下,音樂的神韻與節奏感,又能把聽眾的思緒帶到那個遙遠的國度,樂團現場演奏的韻味。當然,收錄依瓜蘇大瀑布的聲音能量,就以老麥才能播出強烈的水壓感!回到《花》CD,Nat King Cole 與我播放《Nagra 7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CD》中,由 Louis Armstrong 充滿煙喉味、濃重厚密帶沙的嗓音又截然不同,前者的細滑溫馨,對比著後者的壯健豐厚,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滋味!
Nagra 的錄音非常著重微細的動態,由老金重播,音樂的氣氛特別強烈,弱音動感鮮明精細,老金的節奏感不急速,把 Jazz 的節奏播得合晒合尺,那種鼓動血液的節奏感,樂器與樂器之間分明的距離感鮮明。Shirley Horn 歌聲響起,她磁性的聲音與冷靜的演繹,就似是冬夜中由火爐添加的暖意,咬字細美,就似她在漆黑的背景,一支聚光燈照著她,我就坐在她面前聽她歌唱的感染力,而沙槌能精緻地聽到一粒粒沙的仔細聲音。Bill Evans〈Very Early〉,玲瓏又厚重的鋼琴聲音,同樣有一份冬日暖意,聽得溫暖,低音提琴的大牛筋彈中有韌力動感,不誇張,休閒的節奏,美意醉人!Marlene Verplanck〈Deep in a Dream〉的管聲,錄音就像是集中於管咀位置響亮中又帶著甜美感,吹動聲音特別仔細,呼吸、強弱、輕重變化多端!
換聽《John Williams: The Berlin Concert》演奏會之始,老金呈現的拍掌聲豐富中又充滿肉汁,甜潤動聽。電影「大地雄心」樂章〈Suite〉,開場的擊鼓聲深邃動人,風笛的美感有蕩氣迴腸的氛魄,舞會熱鬧溫馨,音樂中充滿希望的節拍溫暖透心,演奏由單一樂器轉向群奏,樂器群之間的距離感強烈。用老麥聆聽,場面更見氣勢,聲音則比較直率直接,音樂動感充滿熱血,節奏爽快敏銳,音場深度與闊度有爆棚的力量。轉播「第三類接觸」樂章〈Excerpts〉,詭異的氣氛直接有力,聲音尖銳的序章沒有任何修飾,聲音的烈性與詭異感特別強烈,與大鼓猛烈的氣勢呈現強勁的對比,沒有老金的玲瓏,卻有大電影、大樂團、大規模的澎湃氣魄!
用兩款合併機拍 702 S3 播 Paul McCartney《ECCE COR MEUM》,老金播合唱團的細滑,高、中、低音合唱團一排一排的演唱,歌聲細滑厚潤,音色精細甜蜜細膩;用老麥重播,合唱團排位的分離感更強,演出大方爽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享受!聽《naim High Definition Jazz Sampler Volume 2》Antonio Forcione 彈奏的〈Heart Break〉,他那手精練感情豐富的結他,由老金播實在動人心弦。還有《Tharaud Plays Rachmaninov》Alexander 的鋼琴美,俊逸瀟洒,情感滿溢的演奏,同樣教我感到扣人心弦,精緻精美細膩與享受高級日式料理般,貼心之美!
播大場面,《Avengers Infinity War》的宏壯音樂氣派,老麥的氣魄自然教我聽得震撼。還有《Vivid Audio》CD Jazz〈Flora Purim〉,音場的闊與壯,氣勢的強與宏,老麥拍 702 S3,無得彈!
行文至此,讀者可能充滿疑惑,到底筆者是試合併機?還是試揚聲器?答案,就是 702 S3 讓我深深體驗到不同配搭的音樂之美與音樂的魅力,同時反映出 702 S3 這一代,在更準確精細的設計下,擁有更少偏好/傾向性的音色,而更趨向有鑑聽特質的表現,同時,音樂表達能力流暢自然,讓筆者能從出色的音響系統中去聆聽、感受、體會、融入音樂,也品嚐著不同錄音製作的好與懷、音樂感的強與弱。當然,若然測試房間約 200 呎至 300 呎,702 S3 必然會發揮得更揮灑自如!
驚喜!- 陳海川
驚喜的第一印象!數月前,在一個新環境,即 Sound United 位於尖沙咀海洋中心辦公室樓層的全新試音室;透過一套並非經常聽著的組合,即 Marantz SACD 機配 Classé 前/後級,首次領教這當時仍未正式上巿之 700 系最新一代頂級型號 702 S3 的功架。
在這種新場地加上非慣用配器的情勢下,通常未必有絕對把握去論斷新一代較上一代進步了多少!但或許真的跟 B&W 不同代 700 系、800 系等都非常熟識,透過他們聽過、試過的各式器材實在不計其數,故 702 S3 甫開聲的一剎,即感到有驚喜!
在那空間不算細的 Sound United 新試音室中,702 S3 音場擴散力之強之從容,完全超出我預計,下潛力亦一樣踏實又淡定,其實已敢論斷 702 S3 較其前任 702 S2 有長足進步。不過……始終不是自己地頭(本社試音室),亦非慣用的試音器材,始終都係要借一對返去試,方能摸清 702 S3 的底子。
睇清楚未?
如有誰以為 702 S3 跟 702 S2 差不多,不又是那三路五單元格局,不又是一高、一中、三低音單元料子的話,相信他根本未睇真新一代,又或對上一代根本不甚了解,只憑粗淺的印象去估量,實在太武斷了!那就得請他睜大雙眼再去前、後、左、右、上、下去睇清楚 702 S3。
兩代之間的明顯分別,實可分為可見及不可見,先講可見的,不可見的稍後再交代。
由頂到底的改動、改良
其實,外觀上已可見其幾項重要分別,但請勿誤會,絕非些用色、用料上的外飾改動,而係物理相關、聲學設計上的實質改動、改良,包括令 702 S3 的聲箱較前任 702 S2 收窄 8mm之同時,更首度引入弧形前障板,再以如獨立箱體的短金屬管架構,將中音及低音單元推出前障板面外,這明顯是承襲 800 系的架構。兩個改動相加之下,702 S3 較之於更闊身且平面前障板的前任 702 S2,大大減低繞射現象之影響,足以大幅提升結像力、擴散力、喇叭隱形能力,這在首試 702 S3 時已即時感受到!
聲箱窄了豈不容積減少,那對低音有影響嗎?放心,702 S3 在聲箱深度上補回,較 702 S2 深 17mm 之同時,其低音反射負載架構,更由702 S2的背噴式,改成底噴式,並換上更大口徑的 Flowport 低音反射管。這下不單令 702 S3 的低音更豐足,底噴式亦強化了音場地基及擴散力。
然而,頭頂上的升級改動其實亦相當明顯,那標誌性的、如「咪高風」狀的 Solid Body Tweeter-on-Top 頂置式獨立高音亦已大幅加長,用上有如 800 D3 一代的規模……如讀到這裡你才發現,原來外觀上已可知 702 S3 起了這麼多實質變化,那你確係太粗疏了!
必需用耳去量
至於外觀睇不見的重要升級改良,除有承托「咪高風」高音的兩點式退耦支架,又或在 FST 中音單元上,引入了 800 D4 系亦是剛起用的 3D 打印無干擾音圈筒懸掛,以及單元框架有全新阻尼結構……等之外,就是無法靠眼晴去量的聲音表現,即使在兩代 702 的技術規格上,亦難以睇出 702 S3 有令人驚喜的飛躍進步,最終亦最實際都係必需用耳去量!
依然淡定
今回我請出兩老去配合試音,分別有老麥合併機 MA9500 及老金合併機 E-5000,以兩款熱門而音響特性截然不同的合併機,去試試它們跟 702 S3 有何化學作用。再加一台 Luxman D-03X 湊成精簡得來發燒的 1+1+2 試音組合。
化學作用嘛!老實講,談不上,只因702 S3其實係稱職地反映出兩款合併機的特性,但無論以 300 瓦的老麥 MA9500 或 240 瓦的老金 E-5000 去驅動 702 S3,同樣感到 702 S3 有一種無包袱似的開放自在,正是其音場擴散力之強之從容、高音跟中音更開揚、低音下潛得踏實又淡定之總體結果,使得 702 S3 在本社達四百多平方呎的大房中開聲依然淡定。
或刺激或誘使
上二路開揚,再來三隻有力的 6.5 吋口徑低音及加大口徑的底噴式低音反射氣孔,放肆點扭大聲爆,亦未見 702 S3 力有不遞。用來播出 Living Stereo 版 Alexander Gibson 指揮 The Royal Opera House Orchestra of, Covent Garden 演奏「卡門組曲」,那熱鬧的畫面、大動態的場面,完全無叫 702 S3 緊張,以老麥 MA9500 驅動下,無疑更彰顯 Living Stereo 錄音那份粗樸音色、豪邁率性的能量發放,而老金 E-5000 則令旋律的那些轉彎抹角位更動人。反映出,只要配不同擴音機,702 S3 即有不同面貌、神態,如將之當成一種推銷手法,前者足以刺激我入貨、後者能夠誘使我去付鈔!
更精彩者是
如播出只單一支小提琴的錄音 Isabelle Faust《JS Bach–Sonatas & Partitas》,702 S3 就似即時化身成高級的兩單元書架喇叭仔,表現出那種精緻、透視感強的音響畫面及喇叭消失於音響畫面的效果。更精彩者是,當 702 S3 再營造出一浸似有若無的中低音地台去墊底之下,那個由自在的提琴諧波及充沛的堂音空氣所構成、偌大的禪花園感覺,即時來得更實在,分別只係在老麥 MA9500 驅動下,禪花園的感覺更淡靜,而配合老金 E-5000 之下,禪花園的感覺則多一份仙氣。
挑釁味 vs 玩味
至於人聲,《Blue Coast Collection 3》中的〈Rolling In The Deep〉,702 S3 配老麥 MA9500 可更立體地帶出Melissa Reese那點點不覊的挑釁味,而配老金 E-5000 則更顯其藍調演譯的玩味。作為和唱/二部合唱的 Keith Greeninger 那份成熟、踏實、有力的感覺,配老麥 MA9500 之下有相當成熟、踏實的「佬味」,配合老金 E-5000 之下的溫度,則似有一份長輩、親人在支持的暖意。無論配合老麥 MA9500 或老金 E-5000,Melissa Reese 跟 Keith Greeninger 的歌聲都相當協調。
既能燒亦能嘆
透過不同類型擴音機及音樂去摸底後,百分百認定 702 S3 已有脫胎換骨之升級進化。我不會「行貨」地說就是甚麼 800 系的替身、平民版,我反而認為 702 S3 就是 702 S3,有比較之下,800 系的特性或不期然會令人份外認真、嚴肅地去聆聽,而 702 S3 雖亦有相當好的分析力,但相對地更容易令人放鬆去嘆音樂。如有起碼兩百平方呎的聆聽空間,消費預算亦有五萬元左右,702 S3 確係一個既能燒 HiFi 亦能嘆音樂,且有睇面又可靠的選擇。
804 D4 縮細版 – 陳偉昌
眼前這對 702 S3,比預期中來得纖巧,除了因為大房空間夠大之外(曾經有台 85 吋電視在大房出現,但看起來似是 55 吋),亦因為這對揚聲器並不巨大。6.5 吋低音本來就不算大,不少書架仔的中低音都有這個尺寸。而前障板夠窄,非常貼近單元框架邊緣,也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前障板改為孤形,不但打破了方正格局,輕輕帶出了設計感,同時令 702 S3 在視覺上減磅。而實際上,聲箱深度、底板面積毫無贅肉,經已細無可細。
除此以外,702 S3 所需空間,亦可能比你想像中來得細小。根據以往與 702 S2 相處的經驗,後者在細房 160 呎空間內,密度不會過高,聲音保持從容;但同時又有足夠能量應付大房 486 呎面積,而不覺勉強。這種寬容度,被 702 S3 繼承下來,當然,挑戰下限本是高難度動作,不過總有一批發燒友心癢難耐,空間不大亦想玩三路座地,兩代 702 就將當中風險降至甚低水平。
雖則百餘呎不會讓 702 S3 縛手縛腳,但能夠給它充分舒展的,還是四百呎左右的空間。
是次煮酒分別以不同合併機去試聽 702 S3,這回合上場的是 Accuphase E-5000。還記得 2016 年到訪 Accuphase 總部,他們以 B&W 800D 作為參考揚聲器,之後換成了 800 D3。802 D3、802 D4 曾經是我們《Hi Fi 音響》大房參考揚聲器,因此當 702 S3 一開聲,馬上就聯想到 800 D3 與 D4 系列,與 Accuphase E-5000 亦非常夾聲。
試聽初期,合併機的電源線用上 Clarus Crimson 電源線,這款電源線好氣好力,又有控制力,音像飽滿一點,音色偏向和暖,想聽回以前 Accuphase 或兩三代之前的 B&W 聲底,這款電源線會給你相似的音色與平衡度,而控制力又足夠,寬鬆得來不會肥大鬆散。
然而,這種聲音不是 B&W 702 S3、Accuphase E-5000 的全部,換了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2 電源線,出來的聲音理應就非常接近兩者的原本取向和音色。
首先,E-5000 其實中性又透明,和很多年前的「金仔聲」不一樣,因此我們買下來作為參考合併機。而 702 S2 亦變得接近 802 D3,有鑑聽揚聲器的忠直、敏感、高可塑性、有能力反映器材線材的質素和取向,所以不似是在S3這一代走回頭路,將線材全數換成固有音色輕微、不會爭取主導權的款式,效果意想不到的好!讓 702 S3 展露真我本色。
剛才提到的空間寬容度,702 S2 本來出色,現在 702 S3 將低音反射孔改向下,經底座向四方八面擴散,對於背牆距離的要求又再下降,即是擺位更加靈活。
要數 702 S3 的優點,擺位容易得接近書架揚聲器,是其中之一。因為擴散得闊,相位又準確,而且三頻平衡,如何 Toe-In 都不容易失衡。同樣地,因為三頻平順,高音單元直指聆聽位置,都不覺有任何沙石。
這種特性,伴隨而來就是容易得到清晰結像、明確又有層次的三維音場,而這對揚聲器更會給你上佳的天花高度,當你播放大型交響曲,不但可以聽到樂團定位、前後距離等等,樂師和天花的距離亦同樣清楚,而且不是把整隊樂團升高,一切元素的位置都合理,爆起上來亦不會走樣。
聽 Andrew Litton 指揮 Berge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的《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3, 5》,聽到的正正就是剛才提到的,樂團十分整齊,每個聲部定位明確,左右前後皆分明,彼此之間的交流亦清晰,分隔度與整體性都同樣兼備。弦樂組弓法果敢、有力但不冒進,控制力以及力度對比清晰而線性。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琴弦直徑、發聲位置,還有共鳴箱,都給你獨立地聽得到,又會明白它們之間的關連。
層次變化理想,很容易就聽得到作曲家以及指揮對於音樂的舖陳。
換成 L’Arpeggiata 的《Los Pajaros Perdidos》,錄音在一個古建築的大廳內進行,一眾音樂家和歌手同步錄音。所用的拾音器數目不少,但並未見有一個人聲專用收音咪,因此歌手走動、轉向(有時女歌手會跟隨音樂邊唱邊跳舞),都要播得清楚,702 S3 在這方面就有好表現。定位與結像是這對揚聲器的強項之一,而且不是針點,而是各類發聲點、共鳴方式、大小、輪廓和重量,都合理地還原。細的不會非常細,而大的亦只是接近一比一地大,毫不誇張。
702 S3 的寬容度很高,除了對空間要求很闊之外,對於擴音機亦然。它很容易就發出足夠響度,功率要求下限很低,然而,上限也很高,即是潛力巨大。
用家其實不太需要使用特別厚聲的線材,只要各方面都平均的器材和線材就可以了,這樣才可以發揮到 702 S3 厚與薄跨度很大、音色色域很闊等優點。
當然,要將它調整到你喜歡的聲音,亦非常容易,原因是它十分敏感,又不會偏心於某個方向,所以校聲工作很簡單,不確定性很低。
除了器材、線材,702 S3 對於不同錄音亦同樣敏感。之前提過它很擅長重現錄音場地的空間感,現在只是簡單地對比多張古典音樂錄音,雖然同樣有很高的天花、不錯的舞台感,以及出色闊度和深度,不過場地大小、形狀,還有錄音內堂音多少,是非常容易分辨,而且因為訊息量完整,各種元素都清晰,所以說服力很強。
提到堂音,702 S3 的高音完整而合理,不會為了增加所謂的貴氣、華麗,而將原來一秒的高音變成兩秒,也沒有漫天空氣卻影響各種頻段的清晰度,表現很忠實,錄音是華麗就華麗,平實就平實。
古典音樂、聲樂都有好表現,那麼美式 Jazz 呢?選來《The Best Of Blue Note》,CD 2 有大量比較近代的爵士三重奏。702 S3 表現仍然自然,聲音厚薄得宜,兩極開闊又有明顯層次感,近咪錄音的大音像、走前一點,也恰如其分地給你聽到。
爵士三重奏的排位,一般都是左右兩種樂器放在左、右揚聲器前面,另一件在音場中間。不少揚聲器會播放兩件樂器困在兩隻揚聲器之內,中間那一件定位較後。但 702 S3 卻播得到三者接近平排之餘,左、右兩件樂器又走得出揚聲器,不會覺得被塞到揚聲器之內,702 S3的甩箱本領實在超出預期,愈聽愈有驚喜。
我聽過最滿意的五萬元級揚聲器 – 何森
根據本地影音連鎖店 AV Life 官網最近列出的 B&W 揚聲器優惠價,805 D4(HK$67,500)+ FS-805 D4 座地腳架(HK$9,900)與本文主角 702 S3(HK$49,320),兩者的差價只是 HK$28,080,對大部分音響發燒友來說,這個差價相信不會是究竟應該買 805 D4 抑或 702 S3 的最關鍵因素。我認為大眾最關心的應該是它們在聲音表現上的分別。
一年前我在本社的160呎小試音室試聽了 805 D4(連原裝配套腳架),音源用 Luxman D-03X CD 機,配 VAC Sigma 170i 真空管合併式擴音機(每聲道使用兩支 Gold Lion KT88 輸出 85W),用了 Audio Note Isis 純銅訊號線及喇叭線,我的試音報告大標題是:聲音精準的二路鑑聽級揚聲器。在百餘呎的小房間裡使用,我覺得我聽到的聲音好像是在大房聽 802 D3 的縮小版,音場 / 音像的大小按比例縮小了兩個碼。關掉房間的燈光去聽,這種感覺更強烈,聽在倫敦 Kingsway Hall 錄音的《古諾:浮士德芭蕾音樂及比才:卡門組曲》,一對 805 D4 完全隱形,我聽到音像 / 音場具有比例正確的大小尺碼和錄音場地的空間感。全頻的瞬變速度極快,805 D4 的鑽石高音加長了消音管的長度,在大音量輸出時的失真應該較上一代更低。我的耳朵距離高音單元 7 呎,以大音量重播《卡門組曲》,完全不覺得高音有絲毫吵耳感,整個樂團的 3D 立體感完全離身甩喇叭,各種樂器的音色、質感像真度極高,堂音、空間感極強,805 D4 的音場擴散能力非同凡響,我覺得具有二路鑑聽級書架式揚聲器的最高水準表現,它的高頻延伸力、分析力、流暢度、悅耳度、擴散力及空氣感均為五星級的最高水平。
文中我對 805 D4 唯一的批評是:想用七萬元買一對喇叭來「焚」低音,請忘記 805D4!假如你偏愛埋身音像派聲底,聽 The Oscar Peterson Trio《We Get Requests》想聽到大大隻 double bass 棟在面前,大大個鋼琴、大大套鼓伸手可及,可不必考慮 805 D4,因為 805 D4 的中 / 低音單元直徑只有 6 吋半,恕難從命!
本文的主角 702 S3 也許就是 B&W 設計團隊為喜歡聽爵士三重奏及「焚」低音的爵士樂迷、搖滾樂迷而研製的座地式揚聲器,因為它身上比 805 D4 多了三隻 6 吋半低音單元,肯定可滿足對低音量感頗有要求的樂迷。
四年半前我在大房試聽過 702 S3 的上一代 702 S2,當年我選用它來試聽剛上巿的 Luxman L-509X 旗艦純晶體管合併式擴音機,AB 類放大每聲道輸出 120W(8Ω)。我的聽後感是:我夠膽拍心口對任何人說:只須約十萬元買一台 Luxman L-509X + 一對 B&W 702 S2,就可以享受到 High End 級的音質!它們合成出的聲音透明、忠實、準確,播任何一種 acoustic 樂器(不插電)都似足該樂器原來的真聲,沒有變厚變肥,令我覺得喇叭本身和擴音機身上都沒有與生俱來的強烈聲底,讓我可以聽清楚每個錄音本來的真面目。
今次試聽新一代經多項改良的 B&W 702S3,我用了最新上巿的 Luxman L-507Z 純晶體管合併式擴音機,AB 類放大每聲道輸出每聲道 110瓦(8Ω),採用了比上一代 ODNF 更先進的 LIFES Version 1.0 全新的幾乎沒有負回輸的放大電路,放大級的失真比之前低了超過一半!今次用它驅動全新上巿的 B&W 702 S3,最巧合之處是同樣用十萬元便可買得到 Luxman L-507Z + B&W 702 S3,而且全頻分析力、瞬變速度和整體聲音重播的像真度,均明顯比四年半前我聽到的 B&W 702 S2 更高,無疑是近年我聽過性價比最高的擴音機+揚聲器組合!
音源同樣是一年前我在小房間試 805 D4 時使用的 Luxman D-03X,今次經 inakustik AC-4500 電源處理器,用最常用最中性兼可靠的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 II 電源線接 CD 機。Luxman L-507Z 接 Clarus Audio Crimson 電源線,inakustik NF-1204 Air 平衡線及 inakustik LS-1204 Air 喇叭線。
先聽美版《We Get Requests》,套鼓、鋼琴、double bass 三組(件)樂器全部大大件分別在音場的最左、中間及最右位置,雖仍未算實物原大,但遠大於我在小房間聽過的 805 D4。由 Track 1 聽到聽 Track 10,通透開揚又幼細、有金屬質感的敲打 cymbals 聲,結實有鼓皮味的生猛鼓聲,鋼琴聲粒粒清脆鏗鏘,Oscar Peterson 彈奏時那種 swing 與活潑生動的節奏感,Ray Brown 拉 double bass 那種座地喇叭才可聽到的低音下潛力與大大隻琴的木頭味,全部都交足功課,表現非常傑出,我聽到周身郁即代表有 feel。單聽此 CD 我幾乎可以對你說,忘記 805 D4,買 702 S3 無得輸!
再聽英國版《The Very Best of Dire Straits》,只聽“Sultans of Swing"和“Private Investigations"兩曲,我以堅定的語氣對大家講多一次:忘記 805 D4,買 702 S3 一定無錯!一開聲那種強勁活潑的節奏感,就是令我搖擺的原動力,低頻的質與量俱佳,電結他的乾淨俐落與輕快瀟脫,鼓手出手快而有力,高速地不斷跳躍的節奏動感,Mark Knopfler 快如玩魔法的指法,令百聽不厭的“Sultans of Swing"聽到我的身軀也不停地 Swing!發燒友最常聽“Private Investigations"尾段那幾下連環掃打的鼓聲,L-507Z + 702 S3令我相當滿意,十萬元消費竟然有如此乾淨俐落、勁力足鼓皮味足而結實快速的抽鼓聲,夫復何求,很多貴一倍的組合也未必能做到如 L-507Z + 702S3 的極高水準!
702S3 雖然沒有採用 805 D4 那款鑽石高音,但我覺得其高音分析力已經有極高水準,可能在堂音、空氣感方面會稍為不及 805 D4。聽Miles Davis 《Kind of Blue》,小號、高音色士風及中音色士風三種銅管樂器的質感令我相當滿意,空氣在管內流動的聲音也十分清楚,小號聲嘹亮,吹至最高音也「不響不叫」,是質感足之餘又悅耳的高音效果!
在夜闌人靜時想聽最新示範級錄音又好聽的爵士音樂,我向大家誠意推介 Eugene Pao《Comfort Zone》。Eugene Pao 彈奏的鋼弦結他聲粒粒清,乾爽而充滿彈性,金屬弦的質感極佳,CY Leo 吹奏的口琴聲有極佳現場感與真聲質感,高音是高像真度又悅耳,尼龍弦結他又有純樸的木結他味道。木頭味足的 double bass 每下勾弦均充滿彈力、每個音調皆清楚乾淨。Steinway & Sons 大鋼琴的琴音的真與美也使我聽出耳油。我再講多一次,喜歡聽 Jazz 的樂迷,忘記 805 D4,買 702 S3 sure win!
喜歡聽女聲的朋友如聽過 702 S3 播《2V1G心選.Heart Songs》一定會滿意。此 CD 一頭一尾兩首大馬首席結他手 Roger Wang 的 acoustic 結他 solo 已能反映出 702 S3 的高音質素非常出色,乾淨清爽的結他聲靚得來真!第四首《女人花》那把有血有肉的女聲真的冧死我!我覺得 702 S3 由一隻獨立中音單元播出人聲應該比 805 D4 有更強烈、親切、實在的真人在面前發聲效果,你不妨拿此 CD 去做 AB 比較。
除了上述的試音 CD 我還聽過多張熟悉的試音碟,總括而言,我覺得 702 S3 肯定是我聽過最滿意的五萬元級揚聲器,喜歡聽爵士樂、搖滾樂、冧歌的發燒友不容錯過!
總代理:Sound United
零售價:HK$54,800 /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