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期《煮酒論英雄》: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

舞台上矚目新星 – 陳海川

第一印象先決!見Olympica Nova III外形吸引、甫開聲亦吸引,今回就全新Olympica系的試音工作,確實有個好開始!

致敬

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文明社會的文藝復興,源於意大利,其影響遍及藝術、音樂、科學、機械及其他多個範疇。

Olympica系之名號,乃源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大師Andrea Palladio、其重要的存世之作Olympic Theatre「奧林匹克劇院」。跟Sonus faber總部同處於意大利北部Vicenza市的Olympic Theatre,在規劃、比例、和諧度、聲學、靈敏度、用料以至手工上,俱為完美之作,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之一。Sonus faber就是要藉著Olympica系列,向建築大師Andrea Palladio及Olympic Theatre致敬!

徹底更新

自Reference參考級上幾個獨立型號Aida、Lilium或Il Cremonese相繼面世,其他下級系列亦逐步、局部承繼當中的新技術,陸續更新換代。

較近的有,2017年為經典的名琴系列更新換代,保存部份型號名稱之餘,再加入新成員,來一次徹底更新。隨後,於2018年再為當其時已推出四年多將近五年的Olympica系,精製一系列保留了Olympica軀殼,並植入名琴系列靈魂之特別版。即把Homage Tradition系身上,最新又本屬更高級之分音器技術及用料,植入Olympica系體內,化身為Olympica SE(Special Edition)特別版,為Olympica系擦出新火花。同年五月,於慕尼黑音展上,最新入門系Sonetto亦正式宣佈面世。

連入門系亦經徹底更新,成立近七年的Olympica系,亦係時候進行一次大改。先前的(Special Edition)特別版只屬小改,確有需要來一記徹底的更新換代。於去年九月,Sonus faber終於宣佈推出全新Olympica系“Olympica Nova"。一等數月,終於有貨到港,實物到手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

更精煉

熟悉的感覺在骨子裡、於DNA之中!陌生的感覺在於糅合了Sonus faber的種種設計之後,蛻變出前所未有的精煉效果,某程度上,甚或較其上級系Homage Tradition、那兩年多三年前的設計,來得更精煉。

抽離點去睇,Homage Tradition系造型較成熟穩重,最新Olympica Nova系則較原Olympica系更修身,睇起來較明快、有活力,且走出自己的格調。肯定各有捧場客,正是傾向現代或傾向古典之別,可切合不同室內設計格調之需要。

原Olympica系為Sonus faber有史以來首個聲箱橫切面左、右不對稱之設計,乃係結合他們經典的Lute(魯特琴)及Reference系Lyre(豎琴)形聲箱之設計。其左、右不對稱位置,出現在側板後幅的長短不一,窄窄的背部亦隨著側板後幅的長短不一而扭歪,跟前障板構成明顯的不平行。這表示,這聲箱實由多個互不平行的垂直面構成,加上漸進厚度的聲箱壁,將構成共振及箱內駐波音染的條件清除。

注入Homage Tradition元素

全新的Olympica Nova系,仍沿用這概念,但技巧更趨成熟、造型更精彩。原Olympica系左、右側板明顯呈兩幅式曲面(前短後長),而Olympica Nova系則撫平了兩幅式曲面交接處的起角位,令兩側由前到後、由闊到窄的變化,來得更順暢,更流線型,並呈現出一側到背、另一側有角度順滑地接連扭歪的背板,確係由高角度望去Olympica Nova系的頂部,亦見精彩線條美。

心水清者或已注意到,設計師在Olympica Nova系身上,注入了好些Homage Tradition系的設計元素,包括鋁鑄的實心頂板及加上木飾之餘,仍露出銀白鋁邊。另,實心鋁的底板連釘腳座一體製造。

全新的聲箱設計,取材自Homage Tradition系以至Reference系的設計與技術。箱身以八層經特殊加工、壓出弧度的木材製成,以取得所需的阻尼特性及剛度。於箱內不同高度上,再裝上跟箱形完全吻合的水平式鞏固支撐,進一步強化聲箱整體結構。

前所未有的見木面積

前障板跟兩側板取消了上一代的兩級式交接位,改以呈一體化的簡單圓角交接,就連立體幾何的多幅式切割前障板面及全板面裹上皮革的處理,亦一併撤去,只保留高音及中音單元周邊的一小幅,以處理繞射及亂反射。底下再有鋁鑄的高音及中音單元專屬副前障板,帶來一個更穩定的工作平台。箱頂也不再是皮革飾面,而係像Homage Tradition系般採取真木飾面處理。一點一滴加起來,令聲箱表面可見木面積,即時大幅增加至前所未有的大,並備有清雅的胡桃木Walnut或貴氣的雷籐木Wenge版本供選擇。

以上種種,使Olympica Nova系各型號流露出比上一代更一體化、完成度更高的感覺。

新弓箭、新高音

說是徹底的更新,當然不單只在造型或聲箱方面,更涵括各路單元、分音器及其周邊設計。以本文主角Olympica Nova III(下稱Nova III)為例,跟原Olympica系同級規模的Olympica III比較,兩者同屬三路四單元,單元口徑及聲箱尺碼亦差不多,但三路單元卻全面更新。

口徑上Olympica Nova全新的H28 XTR3高音單元,雖較上一代Olympica系的29XTR2細1mm,但高頻向上延伸力卻較上一代高,由30,000Hz提升至35,000Hz,想必是全新單元加上全新分音器之功。

全新高音單元的基礎,乃源自旗艦Aida的“箭頭"頂端阻尼半球振膜單元 /“Arrow Point"DAD(Damped Apex Dome)單元。DAD是一種結合傳統半球與環型振膜特點於一身的高音單元,並於半球振膜前端,裝有一套金屬製弓與箭頭形的導波器,再於振膜的中心點之上、箭頭背後與振膜之間,夾著一小片阻尼物,用以控制振膜的共振,令振膜崩裂頻率遠離聽頻。背後採用驅動力超強、穩定又高效率的釹磁系統,以確保超線性的動態表現。

是次的改進,不單是兩代Olympica系之差別,更是Sonus faber整體設計及技術上的更新。兩代高音單元之重大改進,先在於上一代的弓及箭頭跟其圓環形基座被分為兩個部件,今一代則改良至更穩固的一體化實心鋁鑄件,即時免除接口、結構上不必要的機械振盪,進一步提升整體運作精度,觀感上亦更名貴。另外,經改良後的杯形釹磁,令微動態表現進一步提升。

新中音

全新中音單元M15XTR2-04以取代原Olympica系的M15XTR,完全自家研發設計的150 mm口徑超線性動態單元,以全新的相位錐為記,採取實心鋁製作並輔以可穩定磁通的銅圈,有助於消除互調失真並增強微動態,改善脈衝響應及換能器的自然滾降,這都有利其中高音表現。配合CCAW銅鍍鋁漆皮線繞製音圈,既可減少音圈重量 / 惰性及免除電渦流現象,再輔以線性動態磁場驅動系統,令動態及功率承載力皆得以提升。

特製音盆,由紙漿、木棉及麻等天然纖維複合而成,並採取自然風乾成形,其不同密度且略帶粗糙的表面,則可減少音盆共振。為進一步抑制能量殘留在音盆所構成的音染,最後再於音盆表面塗上透明的阻尼塗層,以提升透明度、獲取更多細節,務求取得最貼近自然的音色。

音圈筒懸掛Spider,由一種特殊材料BI-MAX製成,以取得高效率又耐用、回復力強、機械性能奇佳等優點。至於單元框架,為堅固的鋁壓鑄製作,乃高剛性及高開放率,讓背壓順利穿透之設計。

雙低音

雙低音的Nova III,換上新一代W18XTR2-08低音單元,180mm口徑輕質“三文治"結構音盆,底面為纖維素紙漿層,夾著一層高科技複合泡沫芯。其CCAW音圈、BI-MAX音圈筒懸掛Spider、磁驅系統及單元框架跟中音單元源出一轍,但規模、口徑更大、衝程更長、驅動空氣能力更強。

低音負載嘛!沿用上一代的Stealth Ultraflex™負載設計,反射口實隱藏於箱側緊貼扭歪箱背位置,低音 / 空氣就在那幅由頂到底,狀如垂直百頁(或散熱片)的金屬裝置之間透出,上一代為一幅穿孔金屬片。

金屬百頁裝置背後,那道高又深的透氣縫隙,是由一邊側板延伸至貼近背板的位置時隨即再向箱內屈摺,並跟另一邊側板有距離地重疊,從而構成這由箱頂落到箱底的透氣縫隙,隙內填有阻尼物料以控制流量,即使低音單元隨著訊號激烈抽動,縫隙之間的空氣亦不會急速進出、喘動,反映這負載架構對低音單元有透氣兼制動之作用。廠方稱之為Stealth Ultraflex™負載,其意思或就是隱形、超柔順的透氣式負載,確無明顯的風噪,低調得叫人不易察覺,實際應用上亦相當易用、友善,全無因透氣縫隙太靠近後牆或側牆,而過份激勵低頻的顧忌。

沿用Paracross topology“漸進斜度"分音器設計理念,採取非共振、以最佳的波幅 / 相位響應,換取最佳的音場立體感及速度表現。低頻阻抗補償,可實現清晰的低頻,兼且對功放更友善。元件選擇方面,使用了最高質量、與Clarity Cap合作設計的Jantzen電感器,以及新一代Sonus faber專屬電容器。

怎麼擺

Nova III跟同系其他型號一樣,單元全為垂直線性排列,本無擺左或擺右之分,但設於近背部一側的Stealth Ultraflex透氣縫隙卻使人疑惑,究竟兩喇叭該擺成反射縫隙內向抑或外向呢?答案係無硬性規定,全看實地跟房間聲學模態、特性耦合,以及個人口味去自由決定。

於本社18呎闊的大房中試音,我喜歡透氣縫隙靠向內側的效果,隱隱感覺到音場的闊度及深度感都較向外來得實在。左、右喇叭跟聆聽點則近乎等邊三角關係,並作出較大幅度拗入“Toe-in"至僅見少許兩喇叭內側後釘腳。就此,定位與結像皆鮮明得來見自然自在的聲音氣團。關於拗入幅度,憑記憶似較上一代敏感,拗入40度或45度、僅5度之差,就足以令低頻質、量以至音場擴散營造力,有極明顯改變,故準用家們務必仔細去調整、去玩拗入角度,或有驚喜!

中式食肆菜式中,不時有以不同烹調手去做出例如龍躉兩食或烤鴨三食,今回也同場來個Nova III三食吧!當然不是像龍躉或烤鴨般劏開處理,而係同以AA轉盤、膽解碼器作為音源之下,以三個特性截然不同的擴音機配搭,將Nova III玩出三種靚聲。

至於跟喇叭最貼近的喇叭線,試來試去還是純銅的Audio Note ISIS LX喇叭線跟Nova III出靚聲,亦有效反映不同擴音機配搭下的差異。另,在音源至前級間加入有銀訊號線就更好。

真琴實感

我先聽以全套Soulution、325前級加311後級配合Nova III,這烹調手法讓我聽到Nova III最鮮明的一面,明顯較Olympica原型或SE版都要細緻、層次分明又立體,播出Isabelle Faust玩《J.S. Bach:Sonatas and Partitas》,有一種近距聽真琴的實感,粗樸的擦弦感、豐富而有線條的共鳴感,隨之激盪空氣、牽動堂音的動感變化。

René Marie《Live At Jazz Standard》中的〈Where or When〉,絮音鈸、René Marie的歌聲、鋼琴三者之間前後層次的對比,可用上精彩來形容!絮音鈸在右前稍靠中位置散出,銅敲擊顫音鮮明得來有質有肉、動感散發。René Marie的歌聲,有著鮮明的唱腔變化、細膩的滑音、流暢的高音,無渲染的女聲,營造出一次情緒立體、真切的演譯與重播。再以鋼琴對比,現場即興的交流感覺更見玩味!並非一板一眼、純理性、販賣高清那回事,而係適度的變化、速度、分析力、審美觀的統合,其天然纖維複合盆中音及箭頭高音絕對係重點所在。

第二款烹調Nova III的手法係,Soulution 325加金嗓子P-7300後級驅動,聲音密度、質感驟增,且下盤更壯之同時,亦更顯露Nova III唯美一面。播出《Audio Compass 2016》Anne-Sophie Mutter拉奏《Thais》中的〈Meditation〉,Anne-Sophie Mutter的小提琴音,沒有濫情的幽怨,而係透出陣陣悲鳴,叫人戚然。樂團滿員強音大合奏見氣勢,場面感寬大,向後向兩側散開。沉重有力的驅動感,就更襯托得起中段的跌宕情緒。

忘憂的靚音樂

第三款烹調Nova III的手法,跟前兩款截然不同,既不是晶體管、亦無上二百多瓦的功率,而係膽合併機、不到三十瓦、訂價四萬五的Audio Note Cobra,消費及佔用空間都可省下一大截的玩法。若然你空間及消費皆有限,而又渴望享用靚聲的、音樂化的Nova III或其兩款下級型號Nova II、Nova I,高度推薦配Cobra。

究竟有啥好?簡單直接地講,就是一開聲,所散發出音樂感之自在、悅耳、入耳,瞬間令我投入音樂與演譯之中,不再會有任何一絲衝動再去解剖高、中、低音,又或分神去關注音效,故絕非愛聽音效、聽聲音物理反應者的口味(不喜勿插!)。若要再簡單、最簡單的形容嘛!就係令人忘憂的靚聲、靚音樂,講完!

總有人會問跟舊款怎個比較?我會說,它保持Sonus faber該有的唯美、審美觀之同時,聲音的剖析力、音樂滲透力、動人能力,大幅追貼上級系列Homage Tradition。

深信,以上三食已覆蓋了幾大類玩家、用家口味,未知你又是否其中一類?

真正給你享受音樂的好喇叭 – 鍾一

鍾一對上一次試聽Sonus faber喇叭,是「Homage Tradition」系列中的一款中型座地型號,叫Serafino。在代理試音室之中,用全套McIntosh系統~C22 + MC275(兩部)「復刻」前後級推動,訊源部分是MT10黑膠唱盤、MP1100唱放,齋聽黑膠。

兩年過去,今個月再有機會聽到Olympica Nova III,此乃2013年推出「Olympica」系列的第二代改良,揉合新科技及傳統製造技術,由聲箱到使用單元等,各個部分都作出修改,目的為保留老牌廠家一貫迷人音色,同時音效表現亦合乎普羅樂迷和發燒友需要。

價錢易負擔得多

試聽Olympica Nova III之前,我先找出Serafino評論文章細讀(刊於2018年8月號),以「聽人聲、小提琴,簡直令人起晒雞皮」為題,並謂聽鋼琴和小提琴獨奏,氣質高雅,音色細膩,是一貫Sonus faber招牌殺手鐧,連帶音場之開闊特性,以及分析力、透明度等都有一流表現,只要你聆聽空間比較寬闊,器材匹配得宜,肯定足夠你長年享受音樂之用。

至於今次試聽的Olympica Nova III,不諱言,外觀真的跟Serafino有幾分相似,就是二者箱體高、闊、深尺寸也差不了多少,木皮打磨同樣閃令令,加上皮革裝飾,十足一件頂級工藝作品。

它聲箱兩側仍然是呈弧形設計,有中世紀至巴洛克期間,歐洲流行的Lute魯特琴影子。這樣的弧線箱體,有效減少內部單元背波的駐波問題;惟改良後的Olympica Nova III再下一城,將背後窄部龍骨位置的「鏡影式」,即末端各微偏向一邊的設計,造得更美觀仔細,狹窄縫隙間正是隱藏Stealth Ultraflex低音排氣管道位置,比起Homage Tradition更加隱蔽。單以文字描述較難講清楚此氣流導通系統設計之精妙,有機會你親自到代理陳列室現場參觀,就了解到Sonus faber的理念是殊不簡單。引申至擺放方式,氣流導通系統應一對向內,或往外擴散?說明書稱音場效果會各有不同,還得看個別聆聽環境與喇叭擺放位置而決定。

不光是外觀,Olympica Nova III製作以致使用單元,每大小環節都一絲不苟,有興趣可登入廠方網頁,觀看高畫質短片。當知悉該喇叭的售價,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作為廠方全新中階系列產品,價錢定位相對「貼地」,當我長時間透過不同擴音機系統推動,以不同訊源重播試聽之後,確信只要你是一個真正愛聽音樂,尤其人聲、弦樂、鋼琴錄音,又要求樂聲間蘊含多一點熱情和活力,相信這個喇叭系列會很適合你。

適宜本地一般聆聽空間擺放

今天的Olympica Nova系列,有一款書架式喇叭仔Nova I,其餘Nova II、Nova III、Nova V,三款皆為座地型號,同系列另有供環繞聲系統使用的兩款中置喇叭、一款後置喇叭。

雖然整系列都以slim窄面板設計,但個人覺得最適合本地聆聽環境的,毫無疑問應該是Nova III,此話何解?一般情況容許下,選擇座地式聲箱有較良好低頻伸延,至於三款Nova座地式型號,基本上高音和中音單元是完全相同,它們分別就是採用低音單元數量,配備1隻、2隻或3隻,同樣是180mm口徑(但結構上Nova V使用的好像稍有不同)。再說聲箱體積,對於本地大多150至200平方呎聆聽空間而言,三路設計,雙低音單元的Nova III,高、低頻能量釋放,以及3D空間感,會有合理的伸展效果。

試聽開始,鍾一先選擇Accustic Arts轉盤+解碼,之間加入Grimm CC1v2數碼時鐘(接slave mode re-clocking)。推動Olympica Nova III的擴音機系統,由不同配搭的原子粒前後級組合,之後再到Audio Note Cobra膽合併機,很坦白,覺得4支EL34推挽模式,Class A放大的Cobra,推動Nova III營造出的音色甜美度、樂聲魅力,最得我心,令人不願停下來,要繼續聽下去。

用膽機推相信更有著數

或者你去Audio Note網頁查看Cobra的資料後,發現合併機功率輸出只得28瓦(8Ω),真的可以推好這對座地喇叭嗎?對鍾一所說有點懷疑。

據今次聆聽所得,用大功率晶體管後級去招呼Olympica Nova III,個人始終認為有捉錯用神之嫌,它一般阻抗4Ω,90dB靈敏度,下下子出動到二、三百瓦大功率去推,或者會令重播效果出現某程度的繃緊,因此未必合適。加上Sonus faber一直以來設計上走高雅秀逸之音色路線,用高質素真空管機推之,相信更有著數。身為器材評論員,只要有機在手,改變一下系統配搭,簡單容易吧,有機會聽到同一對喇叭產生出不同效果表現,何其樂哉。

“Natural Fidelity” 聽得舒服,但又爆得起來

以此匹配組合下,播唱不同類型音樂CD,有Miles Davis「Plugged Nickel」現場錄音(Columbia)、Carol Rosenberger彈奏舒伯特《即興曲》Op.142 #3(Delos)、Patricia Barber「Cafe Blue」(FIM)……,樂聲間蘊含的嬌豔與光華,彷彿是Sonus faber所獨有,別的廠牌難以模仿。話說在讓Cobra合併機熱身之初,我放上一張剛收到的sample CD《The Best Voices for Audiophile Lovers》(意大利Velut Luna出品),細細聲播唱著,唱到track 4「The Sound of Silence」,一把女聲(歌者名字Paola Casula),一座鋼琴伴奏,無論通透度、結像力和音場的開闊、殘響伸展清晰度,都令我大開耳界;說到情感演繹,我又再一次用「起雞皮」來形容此一刻感覺。接近4分鐘一曲播完,馬上encore,今次將Cobra音量調到正常聆聽幅度,歌者聲線多了幾分嫵媚,中頻味道倍增,結像亦顯得更立體,同時亦留意到鋼琴高低音琴鍵的質量優異,延伸性非常好,Cobra + Olympica Nova III產生出的化學效果,甚至sample CD中這一耳熟能詳旋律,的確有種sparkle,引人入勝到極點。

同時,我亦發覺要真正發揮出Olympica Nova III的音樂張力,非要調校音量到「合理」水平不可。對絕大部分發燒友來說,此特性應不算是個缺點,因為我們聽音樂都多數用「合理」的音量來聆聽,我認為合理的標準就是「聽落舒服,但又爆得起來」,以此作準,對照Sonus faber強調的“Natural Fidelity" ,意義大抵相近。

聽交響樂錄音,播Midori一張經典作品Paganini《第一號小提協》,正正體驗到細膩音色之餘,更感受到合乎比例的低頻、衝擊力及氣勢,Audio Note這款新合併機之潛力,實非比尋常。播到終樂章「迴旋曲」,Olympica Nova III的演繹,叫我佩服不已,它不單表達出Midori獨奏之美豔絕倫,靈巧跳脫,琴弦音色又別具色彩感,背後大樂團各群組在音場內互相呼應,定位感明確,動態對比與節奏起伏更煞是凌厲逼人。

音源轉為數碼串流

系統的前端用上不同播唱音源,令整體音效改變,是理所當然,但真的想也沒想到同一擴音機+揚聲器組合,然而轉用數碼串流播放器dCS Network Bridge,重播TIDAL多段MQA格式檔案,聲音分別之大,最明顯是高頻的空氣感,聲道分隔的清晰度,音場間的零碎聲效,以致結像立體程度,都有明顯的改進,跟剛才CD系統相比,嚴格說是hi-fi感、音效上之差異,而喇叭的高中低音平衡度仍緊密得滴水不漏。

Cobra是內置D/A解碼器,鍾一以Viard Platinum HD同軸數碼線將Network Bridge直接連到Cobra的同軸數碼輸入端;另外,串流器上兩個word clock IN,分別接到Grimm CC1v2時鐘(master mode)的group 1、group 2各一個輸出。

手拿iPad,指指點點,先聽幾段Hilary Hahn拉奏J.S.Bach《小提協》,之後到郎朗演奏Rachmaninoff《第二號鋼協》(第二樂章:舒緩的柔板),剛才用「滴水不漏」形容Olympica Nova III高中低音的緊密程度,的而且確,從dCS這部music streamer感受到的音響效果,特別是堂音殘響,以及聲音密度、音色平衡度,都是一絕的。

最後,更不能不提重播Berlioz《幻想交響曲》,選擇的是Celibidache/Munchner Philharmoniker演奏版本,「斷頭台進行曲」所帶來的一次震懾心靈感覺。旋律線發展雖然較慢,但彌漫聽之不盡的細節,在Olympica Nova III身上你會聽得一清二楚;大鑼大鼓響起,hi-fi發燒友一定覺得過癮到極,聽到眉飛色舞。

表達演奏家與歌者的感情功力深厚 – 何森

鍾一試聽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當天,我坐在皇帝位後面聽到Audio Note Cobra合併式擴音機讓Nova III重播出非常動聽的美樂,無論是以dCS Network Bridge以雙線接Grimm Audio CC1 v2時鐘,串流Tidal音樂平台聽不同類型和格式的音樂檔案,或以AA Drive II CD轉盤聽CD(接Cobra的同軸式數碼輸入/D3),Nova III都可以發出令我和鍾一齊聲讚好的靚聲。考慮到Cobra折實價只是HK$36000,我認為Cobra+Nova III這個超高性價比靚聲組合值得我們大力推薦,所以輪到我於翌日獨坐皇帝位試聽Nova III,我首先沿用前一天鍾一試聽用的組合,手持iPad在Tidal音樂平台不斷揀選不同的音樂欣賞,我聽到的聲音有良好的平衡度,高頻至低頻的兩極伸展良好、連貫性平順自然,高、中、低三頻沒有明顯的凸出或凹陷,高頻不屬於光輝閃亮,但絕無暗淡,而且相當清晰通透;中音是Audio Note招牌一貫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靚人聲,弦樂音色柔順自然、優美細膩;低頻量感與下潛力充足,考慮到Nova III身上兩隻低音單元口徑不大,在大房裡已使我滿意,我相信在200餘呎聽音空間裡使用,低頻填滿空間的感覺會更飽滿。整體而言,聽串流Tidal的音樂檔案是一種舒服無壓力歎世界式聽靚聲享受,空氣感意外地強,柔順悅耳的美聲,使我在不知不覺間聽了阿Lam多張album,靚聲!竟然比聽了三十年的阿Lam CD更靚聲(靚聲程度雖然仍不及在大房裡聽阿Lam的LP),真奇怪!

在Tidal音樂平台搜尋另一個阿Lam,Sandy Lam(林憶蓮),300首不同年代的歌名(考你的英文拼音能力)任君選聽!如你能猜出“Can Meng"是哪首歌,你的漢語拼音能力很強啊!我選了“Li Xiang Lan"、“Can Meng"、“Pei Zhu Ni Zou"、“Fen Fen Zhong Xu Yao Ni"連續播放,有44.1及MQA file(88.2)可選,我當然選播MQA file。順帶一提,連接NetWork Bridge至Cobra D3同軸數碼輸入的數碼線對音質頗具影響力,我選用了正宗75Ω的Viard Platinum HD RCA訊號線(此線以單支實芯Cu-VHQ合金導體同軸式結構,具有最準確的75Ω ± 0.2Ω穩定阻抗)。

「李香蘭」是Sandy於2016年推出的《陪著我走》CD的第一首歌曲,中間略偏左聲道有包以正彈奏尼龍弦結他,右聲道有Richard Bamping(自1993年至今HK Phil的大提琴首席)拉奏大提琴,Sandy唱得很投入,把那種曾經滄海、年華老去後回憶往事的無奈感情盡情演繹,淒美的旋律加上精琢的歌詞,透過有血有肉、感情深厚的歌聲,確是一首值得細嚼的好歌,我聽得很投入。接着聽「殘夢」、「陪著你走」、「分分鐘需要你」……恭碩良玩充滿節奏感的電子鼓、包以正玩acoustic結他、Nicholas Bouloukos玩電子琴,伴著Sandy柔美的歌聲,唱奏出與關正傑、盧冠廷、阿Lam截然不同的風格,負責編曲的包以正及恭碩良功勞不淺,Sandy的唱功更顯成熟的韻味,正!

究竟聽CD會否更好聲呢?

把最早期推出、德國印碟的《陪著我走》CD放進Drive II的碟倉,用Viard 75Ω同軸數碼線把Cobra的D3數碼輸入接駁Drive II轉盤,按Play掣聽Track 1「李香蘭」,只聽頭30秒已可以肯定CD更靚聲!原先聽Tidal MQA file覺得已經好聲的acoustic結他、女聲和大提琴,馬上變得更真更有實物感!樂器的質感與密度感明顯更像真樂器聲,彈與拉更有彈力和韌力,更重要的分別是Sandy投放的感情更深厚更使我感動!這個AB比較令我完全佩服Olympica Nova III揚聲器的高分析力,讓我清楚聽到兩者的分別。結果與聽Lam相反,今回是聽CD更好聲!Cobra確是一台不可多得的膽機,其內置的解碼器直駁輸入級的真空管放大電路,少用一對訊號線便如直通快車般暢通無阻,竟然有如此明確的分析力和悅耳動聽的音色!以價論聲,可說超額完成,我完全收貨了,要聽Nova III更上一層、兩層樓的表現,我必須使用大房的常用參考級器材。

Soulution 325+311帶來了驚喜

我選聽風行唱片公司出品,日本印製的《Reference Sampler Ultimate Hi Quality CD》這張過去五年我聽過無數次,音質頂呱呱的考牌CD,一碟可試齊band sound、男聲、女聲、小提琴、鋼琴、琵琶、敲擊樂、大鼓及粵劇。由頭至尾聽過一遍後,我要改變「Sonus Faber揚聲器最夾膽機」的固有觀念!原來全晶體管製作的Soulution 325+311前、後級亦可以讓Sonus Faber唱出動人的歌聲和演奏出悅耳動聽、生動活潑的音樂!經此一役,Sonus Faber 揚聲器的用家又多了一個好選擇,就是Soulution 325+311前、後級,不必用到更高級的5字頭(未必夾聲),和人與人一樣,最緊要講個「夾」字,我覺得Soulution 325+311「非常夾」Nova III,由於Soulution亦夾B&W 802 D3,我推測即使是兩隻低音口徑更大的Amati Tradition,若然你想玩原子粒前、後級,Soulution 325+311也是一個穩妥的選擇!

「點指兵兵」開首Albert Young彈幾下acoustic結他intro,一聽已喜歡,是清晰悅耳的靚聲!Teddy Robin在音場後方定位,歌聲溫暖有肉,咬字清晰乾淨,寶刀未老的唱功,獨一無二的歌聲,在沒有膽加持下依然能重現出真人在場高歌的現場感,Nova III使用的各路單元無疑與325+311產生相輔相成的化學作用,合作愉快的協同效應,令電結他的咆哮與已故的世界級鼓王Donald Ashley勁抽的鼓樂,合成出rock味十足的band sound!我聽得興奮、投入,Nova III播抽鼓聲縱使不及我聽了四年多的802 D3沉厚刺激,但以價論聲我已完全收貨,鼓聲速度快和結實,也有激情。同碟的「出嫁」,結實有力的大鼓聲亦嚇我一跳,連鼓眼也聽到,鼓棍打在鼓皮上的立體音像如目睹般真實,Soulution 325+311是快聲一族,連環敲打大鼓的緊密感同時反映出Nova III的低頻反應速度極快。「春江花月夜」是繼雨果易有伍的「陽春白雪」後近幾年最發燒最Hi Fi的中樂,趙聰彈奏的琵琶清爽明快,線條幼細,伴奏的敲擊樂與用Midi炮製的電子合成音樂加強了全曲的Hi Fi味,那種deep bass真的很deep很過癮,Nova III的低頻亦可以延伸至頗深,有deep bass feel。「樓台會」(選段)是本碟最吸引我的人聲試音片段。60年代的錄音真厲害,CD列明音源是第一代DAT帶,人聲的像真度是嚇人級。325+311令Nova III播此track亦有嚇人一跳的有前有後舞台真實感,任劍輝如泣如訴的歌聲與李寶瑩欲言又止的表情,令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活現眼前!當然,我為整個系統的配線亦下了一番功夫。

我又聽了DG於93年、2005年及2018年三個不同年代的小提琴錄音。兩個21 bit ADC的早期4D錄音在高音最強音段落有點惡氣,用膽機聽較悅耳。2005年的DG錄音變得柔順悅耳,用石機聽也不易發惡,但少了點刺激。2018年新錄音的小提琴及結他聲又真又美,鮮度高又活生,聽325+311+Nova III也聽出耳油。

《無他》與《Dream Songs: The Essential Joe Hisaishi》是近期我常聽的靚錄音CD:前者主角是中阮及cello,一中一西兩種樂器合奏有新意,又意想不到的合拍,伴奏樂器有左、右穿插的清爽鋼弦結他及下下有力的打擊樂器,還有電子合成器編織出一個濶大的音響畫面及景深。我對中阮沒什麼感覺,我喜歡聽本碟的cello,琴音像歌聲般流暢,國際級水準的許玉蓮拉得很有感情和味道,全碟選曲不錯,旋律動聽。Nova III重播cello很動聽,往下潛的低頻平順,厚度適中,琴身共鳴聲充足,琴弦亦夠張力和韌力。後者是久石讓的首張國際版雙CD(美版),Disc 1是他彈鋼琴+他指揮管弦樂團演奏了九首宮崎駿的電影配樂,一流的國際級音質與演奏,無論你是否宮崎駿的影迷,相信也會喜歡聽久石讓創作的音樂吧!325+311+Nova III重播大場面的管弦樂團動感強烈(Track 5、6)的音樂亦十分稱職,Nova III絕非只擅長播歌和三幾件樂器,重播大型管弦樂團亦有板有眼,無論音場的空間感、層次感,與管弦樂、鋼琴的音色皆十分正路,音準佳,不矇不粗、不散不亂,樂器的大小比例合理。

總括而言,Nova III是一款頻應寬闊、失真低、沒有強烈的個性、全頻分析力優異、感情表達能力強、音樂感強的揚聲器,具有久聽不厭的魅力。

只屬於意大利的奢華 – 陳偉昌

回想2018年到訪Sonus faber時,曾經被廠方帶到品牌總部對面的一座建築,這是Sonus faber母公司McIntosh Group的工業設計部門,負責集團旗下各個品牌的產品外觀設計。Sonus faber、McIntosh、Audio Research等品牌近年的新產品,外型設計都出自這座意大利Vicenza的建築物之內。

參觀時,看到牆上貼滿機場客運大樓;大量跑車、遊艇及其他奢侈品的相片,為各位工業設計提供靈感。客運大樓變身成為McIntosh MC901真空管後級,而跑車及遊艇,明顯成為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以至整個系列的參考對象。

最初的Olympica系列,名字來自Vicenza市內的Teatro Olimpico,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北部最偉大建築師Andrea Palladio手筆。Olympica系列兩邊側板,已看到遊艇甲板影子,Olympica Nova頂板,甲板形象就更加明顯。

雖然Olympica Nova拿走了意大利一項傳統工藝元素:皮革,但加入了大量極為精緻的金屬零件,背部的金屬「脊骨」,既令人想起擴音機沉熱器,亦有點像垂直的跑車車尾。這些元素之前已用於Homage Tradition系列,不過Olympica Nova加入了左右不對稱的設計,又有截然不同的新鮮感。

這次試聽工作分為三個部分,地點同樣都是我們大試音室,分別在於擴音機配搭。

第一個出場與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合作的是Audio Note Cobra。以往經驗,Sonus faber有自己味道,就是厚暖的中音,令提琴琴腔共鳴更為豐厚迷人,擦弦聲更滑、韌性更明顯,亦即是所謂的木味、松香味(雖則明明松香是用來加強琴弓摩擦力,塗得多,聲音只會變得粗糙。只是,這個錯誤比喻已經流傳太久了,沒辦法修正了。)。再加Audio Note的濃郁真空管味道,會否過於艷麗,播某些音樂種類非常美麗,但不夠全面呢?若果是以前的Sonus faber揚聲器,這種擔心也許是成立的,只不過,這個意大利品牌已經年輕化,為招牌聲底注入更多朝氣與活力,音效亦有明顯強化,技術能力有也大幅進步,不能依靠舊有印象去猜度之。

先來一張加料的「管弦樂專輯」,是《Avengers: Endgame》電影原聲大碟。以電子音效去強化管弦樂這個主體,令整體效果更為震撼。Audio Note Cobra推動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雖然未至於火力澎湃,不過已足夠在大房輸出一定能量,動態合乎對動作電影的期望。揚聲器遠比預期中易推,當然,這款合併機也絕非軟弱之輩。

動態雖非開山劈石,不過起動快,中低音夠分量,而且彈力十足,收結也俐落,完整而不留尾巴。

音色溫暖本是預期之內,但濃度則出乎意料,不是意外地厚暖,而是比想像中清爽。低音提琴寬鬆而有彈力,沒有過多脂肪,線條亦見清晰。

樂器音色的確有作出過潤飾,光澤帶甜味而悅耳,不過未見過火,沒有扭曲原有音色。當然,亦有一些樂器播得特別好聽,例如Saxophone,以及其他木管樂器,不遜於厚暖、綿密的弦樂。

剛剛提到,低音是彈不是緊,不過定位和輪廓仍然清楚,例如專輯內幾段爵士鼓,不但鼓的形體明顯,鼓棍落點也沒有含糊。

音場夠大,不是音像化開那種大,是安定、整齊、音像大小對比清楚的大音場。雖然不特別強調層次,綿密才是討好之處,然而Audio Note Cobra已足夠控制力管好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的低音單元,後者一點也不難推。

是時候聽一聽小編制的弦樂以及人聲,選來Quatuor Ebène的《Brazil》,一次過包含了弦樂四重奏、男聲、女聲、森巴音樂常用的敲擊樂器等等。

將弦樂器減至四把提琴,木味就更加強烈了。Stacey Kent那一把不老的少女腔,就更加甜美,有種迷死人的感覺。而這種嬌美是自然的,沒有做作。人聲雖然滑了,不過細節還是清晰,咬字也沒有模糊。

播放節奏較快、氣氛熱鬧的音樂,音色溫度加上爽快的動態起伏,播出的不但熱鬧,還有音樂家的熱情。

試過與真空管合併機合作,試出Olympica Nova III的易推一面,接下來就是發掘它的潛力。將擴音機換成soulution 325前級、311立體聲後級,再聽先前兩張專輯。

動態想當然地比之前更大,聲音更清爽、更中性,人聲、弦樂的細節更清楚,這是合理情況。而動態再大、再快速,也依然從容。

加強大動態對比,應是現時Sonus faber設計團隊的方向之一,當年在Sonus faber總部試聽新產品,Chief of Acoustics Paolo Tezzon以大功率單聲道後級,播放不少大動態、刺激的音樂作為示範,重點表現揚聲器的速度及活力,而不只是音色有多美。也許,這是設計師認為這一代Sonus faber揚聲器的強項之一。

換了晶體管前後級,增強的不止動態,還有質感,受惠於聲音密度和分析力更強。在這種情況下,Olympica Nova III沒有半點緊張,一種活潑與舒泰並重的中產味之外,還有熱情及溫度。

這個組合,小提琴、中提琴及人聲仍舊最為吸引,只是其他樂器亦十分吸引力,與前三者的差距並不遠。

來到第三部分:有一天,老總突然發現一種令Audio Note Cobra更盡情展現個性接駁方式,就是利用CD轉盤直接連接合併機,利用合併機內的DAC進行解碼。老總聽過這種接駁方式後,叫我拿兩張之前經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聽過的CD進去大房,用作對比。

一聽Quatuor Ebène的《Brazil》,弦樂一出,已經知道變化,接下來Stacey Kent歌聲響起,就知道其實無需再聽下一張專輯。弦樂有種甜美光澤,而且高音分量、向上延伸、奔放程度比部分強調闊頻寬的晶體管機更出色。Stacey Kent一開聲,當然多一分韻味,但不是成熟韻味,仍是屬於少女那種甜美,而且不是妖艷、嫵媚,是有點純真的少女味。老總聽到這把女聲之後,忍不住說了一句:「殺死人咩?」

這一段聽感,不是純粹描寫Audio Note Cobra有「幾咁好味」,而是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I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頗為全面,身手依然靈活,沒有偏向甜暖濃厚,亦沒有將聲音浸入橄欖油中。這款揚聲器本身保有品牌傳統的厚暖,只是濃郁程度經已比以前清淡得多,音效亦能夠與市場上其他同級對手一爭高下。高音也可以十分嘹亮,無需壓下中高音去凸顯木味,就足以給你聽到Sonus faber的招牌迷人弦樂演繹。如何在追求像真之中,又能夠保留品牌一貫聲音特色,在開拓新客源,同時不會流失現有支持者,對於Sonus faber這般形象鮮明的品牌,設計團隊定必承受了不少壓力。比起更接近傳統Sonus faber之聲的第一代Olympica系列,Olympica Nova III明顯更為全面,在唯美與像真之間,更偏重後者。依然好好味,但並不偏執。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零售價:HK$85,800/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