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期《煮酒論英雄》:Cambridge Audio Edge NQ & Edge W

更遠大!不忘初心!- 陳海川

五十年!即半世紀!一個音響牌子走過五十年後依然充滿活力,所依靠的是人、有新血加入,更重要是掌舵人無存心食老本,且抱有要走得更寬廣遠大的視野!

Cambridge Audio Edge NQ

有多少錯愕

今日的Cambridge Audio,不單走得比過去寬廣,還更遠大,就在Cambridge Audio進入五十周年之際,他們踏出重大的一步,踏出從未如此重又發燒的一步。一口氣發表三款令Cambridge Audio達至一個新高度的作品,一個全新的旗艦系列,包括Edge NQ前級、Edge W後級、Edge A合併機。達至一個新高度之同時,他們仍不忘Cambridge Audio、英國機高性價比的初心,尤其以發燒級的前級、後級來衡量,就算豪氣地玩一拖二,即一Edge NQ前級拖兩部Edge W後級來玩雙功放分音(Bi-amp),消費亦不過八萬多;如只需基本配搭,即前級、後級各一的話,不到六萬元就有交易!

若你或你還未親眼見過Edge系三成員真身,若你只憑過往對Cambridge Audio一貫的設計、用料、規模去想像,以上Edge系的叫價或令你有多少錯愕!但只要一經接觸,甚或聽過其表現,肯定會同意,這是Cambridge Audio純音響產品的新里程之同時,高性價比依然!

確係有意思

Edge系之名,就是要向Cambridge Audio其中一重要創辦人Gordon Edge致敬!此外,Edge一字其實亦包含邊緣、刀鋒、翅翼之意,而Edge系就正正是帶領Cambridge Audio攻上、到達全新境界之作品,如此命名,確係有意思!

以全新旗艦系為定位,且較原本最高級產品之身價,可高出差不多兩倍之下,即有理由、有本錢去玩出跟過去不一樣的設計,所以今日擺在大家眼前的Edge系作品,就是不一樣。然而不一樣之中卻又在外觀細節上,保留一絲Cambridge Audio的家族特色,就是Edge NQ或Edge A面板上,那造型線條俐落又實在的大旋鈕,某程度上體現了跟其他下級型號的血脈相連。這下玩設計,可算玩得清脆俐落,玩出高級音響格調之餘又保存了家族風範,確實令我由衷欣賞!

確實充份、周密又體貼

三個月前(388期),我們已發表了Edge系合併機Edge A的試音報告,文中提到其包裝之講究,我會形容為,一套足以叫許多Hi-End產品汗顏的精品級防禦包裝。外有雙重瓦通紙箱,內有貼身剪裁的高密度泡膠緩衝物之同時,更出動雙重內套去保護。以我等開箱無數之人的眼光去睇,Edge系的運輸保護包裝,確實充份、周密又體貼。

從外瓦通紙箱褪出後,由揭開內瓦通紙箱蓋,移去高密度泡膠緩衝物,以至從兩重內套取出Edge NQ、Edge W或Edge A,都無需將之翻來覆去,可全程保持水平姿態,直接地由包裝抽出,確係安全又省力。至於雙重內套,外有厚身、銀底且以拉鏈封口的尼龍隔熱套,內有柔軟具彈性之尼龍套貼身包裹保護。此外,更考慮到於Edge那全新的高度機動性天靈蓋(頂板)設計,該在頂板四邊與機箱之弧形凹槽間,加入運輸用保護設施,故度身訂製了一矽膠保護框,而外露的散熱片兩旁再蓋以硬咭紙冚保護,可謂一套異常周密的運輸保護包裝,既為運輸途中的不同情況作好保護之準備,亦是對用家極友善之貼心設計!

見獨特風格

運輸保護包裝上花了這麼多心思,會是花巧招數嗎?不!只要你有機會接觸過,肯定會認同,整件事其實來得簡而精,正是英式的講究加務實!既然如此,那內裡備受保護的器材,想必同樣講究?當然!

Edge系猶如一道鏗鏘的聲明,就如要告訴大家,Cambridge Audio能夠做到如此高級精品水準之同時,仍不變地守護著Cambridge Audio、英國機的高性價比傳統。

首次睇見Edge系的局部特寫宣傳圖片、首次得見其工作樣辦機時,老實話仍未適應,對於Cambridge Audio推出如此高水平之音響產品,仍感到有多少虛幻!當資料逐步披露,了解更多以後,才開始接受過來!

Edge系為Cambridge Audio帶來新高度之同時,亦帶來新線條,得見實物的第一印象係造型精簡,線條和諧流暢且見獨特風格。Edge W後級面板可謂簡得無可再簡,左上角一個尺寸大小令人感覺有力而不失謙遜的商標,以及左下角一小個電源開關按鈕外,其餘空間皆留白。Edge NQ前級則再多一個操作資訊顯示屏,一小個耳筒輸出,以及一大個同軸式複合功能旋鈕。

懸浮

所有Edge系機箱頂外圍皆有一框弧形凹槽,為機箱的天靈蓋(頂板)帶來懸浮的視覺效果,絕對係Edge獨特的造型風格上,其中一焦點所在。

撇開背板上各接駁端子必不可少的固定螺絲不論,Edge的面板、頂板及兩側板,皆沒有一根機箱結構用螺絲外露。不外露就更添製作難度,屈摺其獨特的U形面板及背板之際,又要顧及好些裝置或隱蔽螺絲開孔位置之精準,故必須交由CNC數位車床負責開孔。若不刻意點出,大家未必在意!但一經提起,大家或已聯想到,Edge系造型上之流暢簡潔,甚或無瑕疵的感覺,就是由這些細節位,一點一滴構成。就連那身帶高雅氣質的金屬灰色“Lunar Grey",亦是花上他們不少時間去調、去揀選,再調、再揀選無數次後所得出的成果。

擇善而執

雖然後級或合併機兩側見散熱片外露,仍無損其整體和諧流暢線條,既因為散熱片頂部隨著機頂外圍弧形凹槽裁剪,形成一框完整又立體線條,更因為被對稱的U形面板及背板,一前、一後框起來。

作為整個造型線條主軸的U形面板及背板,為整體帶來特色,看似一項簡單設計,製作上卻存在挑戰,除剛才提到的開孔功夫外,更要顧及前後對齊、對稱,尤其Edge NQ前級,那面板與背板實則各自連同大部份側板一體拗成,這意味非常講求拗成U型的角度精準。由於兩邊屈摺位乃彎角而非直角,那就更添製作難度,彎角弧度稍有偏差,兩側即無法對齊,更無法與兩側垂直的黑色標記(修飾)準確接合,稱之為標記,只因上面印有Cambridge Audio位於倫敦總部的座標經緯度數字。以中國普遍風俗習慣,代表著總部的標記嘛!如未能準確接合,那就真係大吉利是了!一笑!

雖然製作上有難度,且過程中必有一定比率的材料、半製成部件須報廢,但他們仍堅持捨易行難,為的就是要達成心中的理想設計。令我聯想起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1978年落成之重要作品「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設計之初,差不多所有人都告訴他,右側翼的尖銳牆角的尖端角度太細、太銳利,工程上未必可行,且易損壞、難以保養云云!但擇善而執的貝聿銘堅持採用。結果,「東館」為貝聿銘帶來榮譽,而尖銳牆角亦成為該建築物其中一重要標記。

不只是前級

Edge NQ的身份實不只是前級,亦是網絡播放器,除用以對應模擬訊號的輸入,以及各式數碼訊號的實體連接外,更內置了Spotify Connect、AirPlay、藍牙aptX HD,以及網上電台等對接功能。憑藉包括數碼同軸、HDMI、USB或S/PDIF光纖,加上他們內部自家研發,兼且屢獲殊榮的串流播放平台模組之最新最強版本串流技術,得以確保對應大家手上不同格式之數碼音頻檔案。透過USB Audio Class 2.0,即使高至32-bit/384kHz或DSD 256亦可順利播放。內置Chromecast,可透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筆電去取得高清音樂播放,最高支援24bit / 96kHz。

全新開發,設計獨特的電路板,帶來少干擾、乾淨又直接的訊號通道。再利用直流耦合(DC coupled topology)替代傳統大幅依賴電容器的架構,並增加多重數碼模擬轉換器(MDAC),以取得一個乾淨的訊號通道,在任何音量下都能達到完美的聲道平衡。

關乎整體印象

操作的感覺與聲音質素雖無直接關連,但這體驗實關乎整體印象,影響到該產品是否臻至高級精品水平的睇法。他們特別找來效力於一級方程式車隊的設計師,設計出外型與操作手感,同樣達到高級精品水平的同軸式複合功能旋鈕,這手感實在、予人信心的旋鈕,整個架構,由31個高精準度零、部件及航空級材料所組成,前方為音量調節、後方為輸入選擇。另外,一個實用又精簡的實體遙控器當然不可或缺之同時,兼具網絡播放器之身的Edge NQ,更備有專屬的遙控應用程式Edge Remote App(OS或Android版),可通過網絡,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筆電遙控Edge NQ。該應用程式可將Edge NQ跟網絡接上,以便啟用內置Chromecast或其他更多功能。

更大膽

Edge W後級同樣以乾淨的訊號通道為基礎。一般放大電路之訊號通道設計,均要經過逾50個元件,而Cambridge Audio過往的設計大概使用41個元件,當中佔大部份是電容器。而Edge系的設計則更大膽,將元件數目精簡至14個,直接了當地把損耗、干擾、失真降到最低。

為提升音樂細節的重現能力,Edge W不單出動雙單聲道環形變壓器架構,更採用相反對稱的雙環形變壓器格局,通過將兩個主變壓器背靠背堆疊,相互抵消作用下,大大減少磁漏干擾,並將有害的嗡鳴雜噪幾近完全消除。

至於更核心更吃重的放大技術,純A類放大雖好但效率未如理想,他們決定取道傳統的AB類,發展出自家的XA類訊號放大設計,在偏壓上做功夫。將交越失真位置,正負交越點移到人耳不察覺的位置,從而取得A類放大的聲音純淨度與AB類的較高效率,有助減少工作熱量、減少熱轉化能源流失,務求兼收兩類放大模式之優勢,有效率地重現音樂化的英式靚聲。

Cambridge Audio Edge W

九人專責團隊

毫無疑問,Edge系乃Cambridge Audio五十年來最Hi-End的項目,所投入的資源及人手可以想像!

整家公司最核心又最龐大的部門,正是工程部,一共有三十位工程師。為這項目,主事人不單抽調其中九人組成專責團隊,負責開發Edge系,更大膽地下達無預設框架、無成本限制的指令,將權力下放給這九人團隊,讓他們由零開始自由創作,務求設計出Cambridge Audio有史以來最高品質的作品,把這面招牌帶到Hi End質素的領域。當然,更重要是最後再訂定出一個競爭力強,足以反映超高性價比之售價!

不二之選

每台Edge W後級的每聲道輸出功率為100瓦(8Ω)‧200(4Ω),當負載阻抗跌一半,輸出即高見兩倍,這反映Edge W的供電設備及效率確實有料到。今回要在本社四百五十方呎的大房中試音,並配合駐場的B&W 802 D3(8Ω阻抗)演出,可以講,出動兩台Edge W玩雙功放分音(Bi-Amp)乃不二之選。此前,實已在幾個不同場合欣賞過Edge W玩Bi-amp的演出,再加上,玩一拖二全套,即一Edge NQ前級拖兩部Edge W後級,消費亦不過八萬多,即性價比特高這現實不過的因素之下,實已留下好印象,今次終可在自己的主場再行深入了解。

真摯又入心

今回煮酒的變數,只在音源及線材的匹配。先後配過兩款性格截然不同的SACD/CD機,McIntosh MCD350及Marantz SA-KI Ruby去聽,透過802 D3清楚反映Edge NQ及Edge W的辨析力正路又真摯,有效帶出MCD350的理性、細緻又平均之同時,亦見SA-KI Ruby大開大合的熱情與率性,兩把聲我都欣賞,皆有其可聽性,更百分百肯定各有大堆捧場客!那Edge NQ及Edge W屬鑑聽聲嗎?不!

既非鑑聽工具,但也無預設的激情、躁狂或簽名式味精,屬於有文化、有風度、音樂化的英國聲,具分辨能力的君子之聲。擅於表現演譯情緒,只要肯花點時間,坐定定去感受,即會發現其內涵,重現細緻演譯情緒的能力,跟講求霎時衝動的櫥窗效應正正相反。林憶蓮《陪著我走》中的〈李香蘭〉,一個我已幾近聽到〝爛熟〞的錄音,今次透過Edge NQ及Edge W再聽,初時感到收貨之餘卻又似無甚特別,但再細聽之下,竟有一種從未如此真摯又入心的感覺,有令我心有戚戚然,感同身受的效果,那縈繞心頭的效力,更要比揪心式沉重來得更持久。

帶入深邃的思想空間

無論重播人聲或樂器,Edge NQ及Edge W的重點都在於自然加細節,咬字力度的細膩變化,就連尾音的演譯情緒(如有)亦見仔細捕捉。絕非那些因控制力不足而死唔斷氣,又或刻意為之但單調式餘音裊裊的所謂尾音,而係有變化、有情緒,足以令演譯立體還原的傳神重播能力。Jason Mraz演唱會現場錄音《Beautiful Mess-Live on Earth》中的〈Sunshine Song〉,當中的感染力,並不是由音壓構成,而係在於現場觀眾的熱鬧氣氛,更在於現場氣氛互動下,Jason Mraz那帶即興的抑揚頓挫變化,情緒上較錄音室的單向演譯,真摯得多!

重播《音響羅盤 2016》中Anne-Sophie Mutter演譯Thaïs的〈Méditation/沉思曲〉,進一步反映Edge NQ及Edge W確係有文化的英國機,並無錯誤地將〈沉思曲〉撚成悲情如〈可憐天下父母心〉或〈難為了家嫂〉的配樂,亦無過份的圓滑、高調或炫技,而係正確地能令人沉靜下來,將人逐步帶入深邃的思想空間。一曲過後,雖未至於令我頓悟人生,但腦袋卻似得到按摩般舒態!Vincent Bélanger 的《Là》,聽得到音樂之間夾雜著大提琴擦弦該有的粗糙感,但無損音樂完整或動感。個人最是欣賞者,就是沒有誇大的結像或渲染的音色,大提琴來得通透而不寡薄,動感變化細膩,豎琴則恰如其份地透出點點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整件事來得立體又傳神。

更要貪心

必得一提,整個試音過程,我以不到三千元(1.5m)的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材去配合,但最後我也曾將一對消費上跟Edge不成比例,一萬三千元(1.5m)的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平衡線,施用到音源至前級或前後級之間,整套組合的表現即時跳高兩班,這意味Edge NQ加 Edge W的潛能仍有挖掘的空間,故Edge NQ加 Edge W的玩家日後想升級的話,透過換線該仍有排玩!

最後,如想要Hi-Fi式音效、要先天激情、亢奮或預設味精,Edge NQ 加 Edge W確實無法提供。如需要Hi-End級的配器辨析力,要能夠深層地享受音樂,又要在十萬預算內解決前後級的選擇問題,更要貪心地追求高性價比的話,Edge NQ加 Edge W非試不可!

純樸的音樂感是來自做對了每一個環節 – 何森

今期「煮酒」玩Bi-amp,用經濟級的立體聲功放,兩台大大件、每件重50磅的Cambridge Audio Edge W立體聲功放,兩台合計HK$51600,連同廠Edge NQ網絡播放器兼前級放大器,一套三件十萬元有找,可列入Best Buy類別的Hi End音響器材。為了讓今篇試聽報告更親民更「貼地」,音源我選用近期我個人最喜歡的Best Buy SACD機:只售HK$32800的Marantz SA-KI RUBY,這是Ken Ishiwata押上四十年名聲,以小博大挑戰旗艦型號之出色傑作。

接線方面,RUBY用Burmester電源線,Dignity Audio Bravo RCA訊號線,Edge NQ與一對Edge W均用Analysis Plus新Power Oval 2電源線,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由於Edge W若以Bi-amp工作必須用一條XLR線接通兩份功放的輸入級,讓左聲道輸出推高/中音,右聲道輸出推低音,這種放大模式稱為Vertical Bi-amp,我用了一條極短(約呎半)的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連接B&W 802D3揚聲器共用了兩對Dignity Audio喇叭線。讀者們必須留意,玩Bi-amp必須使用兩台一模一樣的立體聲功放及兩對同品牌同型號的訊號線及喇叭線,切忌用鴛鴦立體聲功放或訊號線或喇叭線,兩條電源線亦須一樣。我曾用另一品牌的平衡線接通Edge W背板上的XLR輸出/輸入插座,發覺聲音就是不妥當,全頻連貫性不正確,改接上那條只長呎半的Bravo平衡線後全頻聲音才回復正常正確。

珍納今年曾到訪Cambridge Audio設於倫敦的大本營,大家可登入personalaudio.com網上查閱該專訪報告,從CA的試音室圖片中,我看到只用一台Edge W立體聲功放驅動一對B&W 803D3揚聲器,我們大房用大一個碼的802D3,多用一台Edge W玩Bi-amp亦不算奢侈吧。

在未進入Edge NQ前級+Bi-amp Edge W立體聲功放的試音報告前,我想先簡單講講我們玩Bi-amp的經驗。早在1997年英國已興起玩Bi-amp,當年英國Mission、Audiolab、Arcam及Myryad等品牌均有推出入門級合併式擴音機,設有Pre-out前級放大輸出插座,另備有與該合併式擴音機規格完全一致,只不接輸入級及前級放大部分的零件之純功放型號,讓合併式擴音機用家可多買一台功放玩Bi-amp,讓設有Bi-wire或Tri-wire輸入插座的揚聲器可藉此以最低消費升級去明顯提升音質。在本刊97年6月號,李英立試過在家中玩Arcam Alpha 9合併機+9P功放bi-amp推Elac EL132揚聲器。李生的結論是「雙功放可以爭取更高的功率輸出,條理更分明的樂器及人聲的線條感。與此同時,即連高音部分的細緻與美感亦有一定的改善。」「英國人設計功放是有一手,特別是那種並不強調某種音效的器材,講求自然而然的音樂演繹,全頻平衡度一定不錯,哪怕它的聲音不帶激情,不強調低音份量,可見校聲手段高明,每件樂器的位置分明而且合理,顯見相位響應是準確的。」當年家中正使用Arcam Delta 290+290P bi-amp推Monitor Audio Studio 20SE揚聲器的周公,說當年290+290P只售11000元,若要音質全面超越它們,必須用三倍以上的價錢才可獲得。同一期周公在家中以Myryad MI120合併機+MA120功放bi-amp推Studio 20SE,結論是:「單一台MI120推Studio 20SE,整隊樂團已可伸延至左、右揚聲器的外側,其脫箱能力已在同價位擴音機中堪稱無敵!深度感與密度分布都可以算得上合乎水準,當加上MA120功放後,其令喇叭消失之能力竟在瞬間出現,只要錄音水準達標,弧形的樂團及各組樂器的分佈情形都有更理想的表現,即使播一支小提琴亦可聽出琴型更細緻,甚至連演奏者的技巧與細緻動作都能有更清楚的交代;大合唱與樂團群奏之層次感與分隔度也變得更清晰。」

21年後的今天,Cambridge Audio為bi-amp玩法從普及層面提升至Hi End水平,推出三款Edge系列旗艦級產品。假如閣下不需要網絡播放功能,我建議你可考慮買已內置24 bit / 192 KHz解碼器(有藍牙輸入)的Cambridge Audio Edge A合併式擴音機(HK$39,800),加一台Edge W功放(HK$25,800)已可以玩bi-amp推B&W 803D3,因為Edge A與Edge W的功放設計、用料與規模及輸出規格也是一模一樣!又或者先買Edge A,玩一段日子後想升級再買多台Edge W玩bi-amp,當然,你使用的揚聲器必須設有bi-wiring兩對輸入插座啦!

試音我用了《The Brothers Four sing Lennon / McCartney》SACD試男聲及結他,《Moon Kiss Me》CD試女聲,《一屋寶貝》CD試合唱/香港小交響樂團伴奏,《Accuphase Special Sound Selection for Superior Equipment》SACD試古典音樂/爵士樂,最後還欣賞過日本環球唱片公司出品的《JAZZ / Hi-Res CD Sampler》內多位爵士音樂大師(Miles Davis / John Coltrane / Stan Getz / Art Blakey / Oscar Peterson)的經典錄音。Marantz SA-KI RUBY不設MQA解碼功能,未能享受包封在此MQA-CD裡的352.8KHz / 24bit高清音質,即使當普通CD去聽,此MQA-CD的音質已經有與別不同的類近聽Hi-Res音樂檔案的高清音質享受,大家不容錯過。

Edge NQ+Edge W x 2這套前、後級放大器給我的感覺是自然不誇張,做對了一切應該做的事而沒有犯錯,讓我可以享受各個錄音應有的表現,讓我可以聽清楚不同年代不同製作的錄音之間的聲音分別,不炫耀音響效果,只想用家「聽音樂」。對我而言,The Brothers Four唱The Beatles的快歌應該要有一種輕鬆活潑的愉快感覺,再加上四兄弟和諧悅耳的歌聲,吹口琴、彈acoustic結他亦應該要清要爽彈,若然沒有上述的聽感,幾十萬的貴價器材亦不能討我歡心。Marantz Ruby SACD機+Cambridge Audio Edge NQ+Edge W x 2全套組合只須HK$118200,已能帶給我愉快的感覺,那種輕鬆活潑、細節清楚、清純乾淨、和諧悅耳的合唱歌聲,可媲美售價貴幾倍的4A組合:AA分體CD組合+Accuphase C-3850前級+P-7300功放,同樣可使我樂在其中。聽《一屋寶貝》,一眾歌者清晰的咬字發音,變化多端的感情語調,清晰的結像,位於前排歌者們後面闊大的香港小交陣容,清晰的樂器發音位置感,一切一切均做對了,一放一收的快速動態對比亦不含糊,交足功課。論音場的深、闊與堂音及強音的力感與動態伸展能力,當然是4A組合優勝,但它們的售價是M+C組合的四倍,後者輸少已當贏,我十分滿意M+C重播《一屋寶貝》音樂劇的演出,歌聲的真實感強烈,能傳達出各個角色的人物性格。

聽Accuphase首張SACD試音碟,由頭到尾聽一次,感覺也是它們做對了各種樂器應有的音色,沒有出現小提琴高音乾硬化、加厚人聲、弄柔鋼琴聲、軟化大提琴擦弦聲或結他撥弦聲等不正確的聽感。對!簡單直接、不做作、不譁眾取寵、忠於錄音就是這套Marantz+Cambridge Audio組合給我的感覺。忽然想到,廠方高調宣傳Edge W功放的訊號通道上只用了14個元件,以最簡單直接的線路放大輸入訊號,我覺得我聽到的那種簡單直接的聽感,其實就是來自其線路結構,聽任何一種樂器都聽到該樂器應有的音色,沒有某些個性強烈的前、後級加入的放大鏡效應。

聽音樂最緊要有feel,我覺得今次試這套Edge NQ+Edge W bi-amp,聽過各種類型音樂都覺得有feel,這就是音樂感,讓我能好好享受每段音樂。它們好像透明一樣,每一個環節都做對了,個性不偏不倚,沒有為音樂加入自己的個性,我可以隨着不同唱片不同錄音產生不同的感覺,正確地接收音樂裡的所有訊息。

保留傳統又要創新,很困難吧?Edge做到了!- 陳偉昌

身為發燒友,理應對Cambridge Audio的聲底不感陌生,畢竟這是入門至中階的熱門品牌,就算未擁有過,亦總有機會在同好家中相遇上;再者,他們的器材全都個性分明,而且統一,如此高辨識度之下,對於建立品牌形象方面非常有利。要描述Cambridge Audio的聲底其實十分簡單,就是鮮明,將中高音分析力提升至同級對手之上,然後強調爽快、俐落、線條分明,然後再加上一點銀色光澤,就成為品牌標誌式聲音。

來到Edge系列,官方指這是品牌新高峰,在設計概念、金工以至聲音表現,都超越同廠以往所有型號。細讀其產品理念與設計細節,不但感受到其用心,背後故事亦見有趣,從包裝設計、拆箱過程,去到接觸實物,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這是一種細心與堂皇,從未在Cambridge Audio出現過之餘,更鮮有在其他品牌上出現,再看看其售價,純粹感受廠方的心思,就非得動用「超值」一詞不可。有行家說,「超值」一詞不能用得多,否則影響說服力,要知道,就算音響評論員花上多少心機與時間去試機、寫報告,只要有人講句「業配文」、「鱔稿」,一切努力都立即貶值,再不甘心亦是徒然,要快速又有效地否定一樣事物,人身攻勢總是效果顯著。

不過,實話實說很難,但總要堅持吧。面對Edge NQ、Edge W,以及先前測試過的Edge A,「超值」還是需要出現,而且一次還不足夠。成本效益出眾的音響產品,不正是發燒友樂於看到的事嗎?為何當這種產品出現時,又要第一時間跳出來貶抑之?真是天知道。

好吧,將視線放回產品本身,得益於Cambridge Audio香港分公司的努力,近半年幾乎不停與Edge接觸,而且是整個系列都聽得多、聽得夠。回看之前試聽Edge A時,發現它與品牌以前的聲音取向有明顯分別。當然,固有元素還是保留下來,不過一定程度被淡化了,同時比以前更願意被其他器材、線材所改變,更加「順得人」。而且,在音質方面有長足進步,在百餘呎到四百呎都應付自如,密度、動態、流暢度、分析力,還有細節處理方面,都饒富新意。

這次把Edge NQ和一對Edge W放在我們大試音室,本以為之前已經對它們有充分認識,這次試聽只是再次確認一次先前的印象,結果是這個前設有點托大,原來這套Edge前、後級還有些聲音特質在之前未有顯現的,就是其細緻度以及文人底子,向與Cambridge Audio以前那種凸顯弱音、鋒芒畢露不盡相同。這是Edge NQ和一對Edge W加起來的綜合表現,單獨一台Edge NQ的話,性格上有微妙分別,但這是後話,首先將焦點放在一套西裝身上吧。

先聽聽Alexandre Tharaud最新專輯《Beethoven Piano Sonatas Opus 109, 110, 111》,一如所料,聲底比以前的Cambridge Audio產品都要厚,鋼琴夠大夠厚重,聲音密度高,不是輕飄飄或是只有一個骨架,這是一座有重量、有存在感的鋼琴。不過重而靈巧,高音意想不到的細緻幼滑。這套西裝本身擁有一種鏤光,這是品牌一貫特色,不過Edge組合較從前淡化了不少,而且容易被改變,不會固執。如此這般,能夠順利帶出Alexandre Tharaud招牌式細膩觸鍵,晶瑩的泛音圓潤又平滑,沒有刺耳光芒。更有趣是其柔美個性,沒有剛強暴烈。這一刻,以為只是Tharaud的演繹所致,只因這位鋼琴家的「如歌」本事了得,不過,再聽其他錄音,就可以確定,這套西裝是真正的「西裝友」,文質彬彬,舉止有禮,雄厚卻無霸氣,不會咄咄逼人。

音色方面,雖然不再銀光四射,但依然向「中性」靠攏,只是不再稍為偏冷。現在的Edge組合固然明亮,但色溫更接近白色,明顯地將Marantz SA-KI Ruby的金黃音色拉回較接近白色的位置。

Edge組合其實十分願意將主導權分給系統中其他器材,就像與McIntosh訊源合作時,結像方式與音場表達變化之大,不似只換了一台器材那麼簡單,一開聲時還忍不住走到機背看看,檢查一下是否多換了其他東西,而答案當然是「沒有」。

換了訊源,音像變得巨大,連帶音場都同步加大,低音奔放,踩盡油門而放棄煞車,對於高效率揚聲器用家來說,這個配置應十分對味。而拍檔換成B&W 802 D3,再加上聆聽者的音樂品味廣泛,當中包括了古典音樂的話,Marantz就較為適合。

簡而言之,Edge NQ加Edge W擁有頗大寬容度和可塑性,留有大量餘裕給用家調聲。

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就是單獨測試Edge NQ。一套過添購Edge前、後級是個好選擇,從Edge NQ開始逐步升級,也是一種樂趣,而且後者絕對可以獨當一面。

將Edge NQ接上另一台擴音機,以前者的網路串流功能,直接播放儲存在NAS內的音樂,系統的其他部分則維持不變。

單純一台Edge NQ,聲音依然具有理想厚度和密度,然而個性較為活潑,動態起落爽快,一套Edge西裝,是一位西裝筆挺的紳士,單純一台Edge NQ,就是除下外套、摺起衣袖的紳士,換了另一種性格。三頻重心同步上移,音色多一點明亮。這種取向上的差異,令整個系列不同型號,都是獨特而充滿趣味,對於喜歡「玩機」、熱愛調聲的玩家來說,這種樂趣實在多多益善。

花樣的年華 – 珍納

「如果有多張船飛,你會唔會同我一齊走!」在《花樣年華》原聲大碟第一Track獨白中,梁朝偉聲線低沉帶磁性,同時充滿渴望而又隱忍的獨白,是一種觸動。Nat King Cole一曲”Aquellos Ojos Verdes”,把電影中一幕幕標誌式的美麗畫面在腦海中浮現出來。歌王的嗓子厚密和諧,他的歌聲磁性沉厚,又舉重若輕地把歌詞深義娓娓道來。

細緻入微,用心播樂,是EDGE NQ+EDGE W x2給我帶來最強烈的「過電」感。然後,《春光乍洩》原聲大碟Prologue一段探戈音樂,情感細膩而不溫吞,那份心有戚戚,再添兩分忐忑的感覺乍現,沒有多餘的。《墮落天使》原聲大碟,說實在,不是靚聲錄音(其他幾款王家衛電影原聲大碟的錄音質素也只是過得去),本來就明顯有壓縮聽感音樂感,也並不動聽,極少拿出來試音,但迷離詭異的音樂透過這三台EDGE重播,音樂有立體感,細節沒有被省掉,音樂沒有攻擊力,「殺手悲歌」音樂的立體感不弱,孤寂荒涼又偶有一絲溫暖的音樂,情感表達非常豐富。對我來說,EDGE是一套善於不著痕跡地把聲音細緻修飾的系統,去蕪存菁,把粗略生硬突兀的負面聽感濾走,再輕輕添上甜味、秀氣、線條與輝度的系統!

充滿細節

EDGE前後級予我的印象,確實與王家衛電影有類同之感,不是要強烈爆炸的大上大落大開大合,但聲音充滿細節與故事。聽2V1G《第三次心動》,人聲情感隨著音樂與歌曲在流動,情緒收放的控制力把持得精妙,絕對沒有把情感誇張、放大、煽情;聽結他,由樂器呈現仔細分明結像的清晰細節,再由細節去訴說歌曲中不同的故事,令音樂既有Hi Fi感,同時恰當地釋放音樂中的情緒!

說EDGE NQ+EDGE W是市場上最平易近人,善良、易聽、好聽、動人的前級+後級,絕對貼切。音響器材的靈魂是來自設計師或總工程師,聽著EDGE,我想起了Cambridge Audio現任總工程師Dominic Baker。筆者早於十年前已認識他,他當時擔任Focal的工程師,幾乎十年不見,對上一回遇見他應該是去年吧!愧在多年不見,已認不出他,我卻被他認出了,看到他帶點失望的表情,已感受到他應該是一個情感上非常敏感細緻的人。今年參觀總部再與他見面,不幸,他剛遇上親人過世,他強行抑壓著的傷感盡見於身體語言之中,EDGE對情感表達的重視,相信是他所追求的!

讓EDGE發光發熱

不過要讓它們(可以1前+1後,可以1前+兩後)發揮得好,也需要花一點心思進行配線和接駁工作。EDGE NQ前級能支援多款串流方式的功能在此不贅,它亦備有USB Type B輸入端,但我們測試還是集中在最具參考價值的CD重播方式上。在本社的CD機選擇中,我們找到了現場最匹配的Marantz RUBY SACD播放機,聲音的結像精細而不生硬,細緻點滴有輕帶亮麗光芒,有Hi Fi味的同時,保持細膩精緻的感情。EDGE並不需要太昂貴的發燒線才能將其特色發揮出來,連接CD機時,我們用的是Dignity Audio Bravo RCA線,接後級用Bravo平衡線。

EDGE W是一款雙/單聲道後級,使用上非常靈活,用作單聲道時,只要用平衡線或RCA訊號線連接背板的輸出至輸入端,便可作Bi-Amp輸出,我們也是用這個方法接駁驅動本社一對Bowers & Wilkins 802D3揚聲器。這款令EDGE W成為單聲道後級的平衡線,我喜歡Tiglon MS-DF12X,令聲音有生命力、有動力。《音響羅盤 HKAVE 2016》,無論是陳慧嫻的「藍月亮」,抑或是「Drums Improvisation」,此平衡線也為整個配搭添上動感與生氣!三條電源線均選用Analysis Plus新Power Oval 2。

情感豐富

《响仁和》- 「小鼓精靈」,音場立體感巨細無遺,輕敲鼓邊,系統的低噪平台,把非常輕而微細敲擊動力也展現得一清二楚,由弱到強的變化層層遞進,細緻入微之中,精與靈的巧與妙活靈活現!

筆者接觸過的鋼琴家雖然不多,但對Alexandre Tharaud情有獨鍾,在《BARBARA》專輯中序曲的鋼琴獨奏中,內斂而精緻的情感輕溢出來。嘉賓歌手的人聲響起,被這張專輯的法國味打動了。非說EDGE NQ+W不能夾其他CD機,但與Ruby SACD機是被肯定了的一拍即合之選,即時綻放星味,要比喻,就是與其他CD機拍檔下,音樂表達有如《色戒》中的湯唯,與Ruby拍檔,就成了今天能說一口流利英語與粵語,星光閃耀,充滿細節的湯唯。Cet Enfant-là – Dominique A那把非常中性的嗓子,哀愁無奈,感情絲絲入扣,換上另一款CD機配搭,頓感平板工整,淹沒了系統應有的感性。Camélia Jordana與Juliette分別演出Septembre和Mes Hommes,前者的嗓子較輕初歷人生苦味、後者則濃重有滄桑味,兩位女歌手聽來嗓子還似有一陣煙喉味,前者輕,後者濃,前者瀟灑,後者自信,手風琴輕快俊美。EDGE NQ+EDGE W x2,就是能把感情表達得相當細膩的選擇。

隱惡揚善

沒有完美的系統,沒有完美的錄音,某些你喜歡的音樂,就是錄音不好,奈何!上文提及的《墮落天使》電影原聲大碟就是最佳例子,入味的音樂,卻沒有好的錄音製作,其實《春光乍洩》類同,EDGE前後級同時擁有其隱惡揚善的能力。

Alexandre Tharaud最近推出了他全新《貝多芬》選曲專輯,他的演出繼《Rachmaninov》與《Amour》電影原聲大碟後又再一次打動了我。Edge NQ+EDGE W重播鋼琴有清晰分明的線條,是高結像力而非硬崩崩,琴鍵起落分明,同時沒有把他的情感淹沒或淡化。The Oscar Peterson Trio《We Get Requests》有光芒,沒有樂器特別搶鏡,不過高音部分確有清甜美的氣息,樂器定位立體,各人享受著演奏的心情,是可以透過這套EDGE前後級感受得到!

的確,EDGE NQ加兩台EDGE W最打動我的,是其聲音結像精細精緻,音樂裡的聲音細節非常豐富,清甜不膩,還有微微閃亮的光芒,Hi Fi追求與音樂感動並存!

總代理:Cambridge Audio(Asia)Limited
售價:HK$33,800(Edge NQ前級連網絡播放器)、HK$25,800(Edge W後級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