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期《煮酒論英雄》:Metronome Technologie AQWO

動人的號外!- 陳海川

號外呀!號外呀!Métronome Technologie推出SACD機呀!當SACD制式最火熱之時,各音響廠紛紛由入門到天價級的光碟播放器或轉盤都投入SACD的大潮流之際,有性格、有態度的Métronome Technologie(下稱Métronome)一直未有被大潮流所左右,多年來只全副心機去搞好CD之重播,以經典的Philips CDM Pro拾訊機械為核心,專攻純種CD機或CD轉盤。截至二零一七年的三十年間,由其入門以至天價的Top-End型號,皆只服侍CD。故此,當Métronome於去年慕尼黑音展上發表AQWO,標誌Métronome首度踏入SACD領域一事,絕對稱得上是一則發燒圈中的號外!

三十多年

一九八七年於法國成立的Métronome,其作品從來主攻發燒市場。三十年前也曾推出過一款書架喇叭Soundwave,但打後三十多年,至今再未見有以Métronome之名推出喇叭。另,亦曾有過擴音機,但最終仍是集中火力去發展數碼訊源相關產品,除CD機、CD轉盤及解碼器外,於二零一五年發表MC-1音樂伺服器,之後再有DSc1數碼音樂檔分享兼解碼器。

現時,Métronome旗下共有十一個型號,除上述音樂伺服器及分享/解碼器外,還有三款CD轉盤(T5、T6、T8),三款解碼器(C5+、C6+、C8+),兩款CD機兼解碼器(CD8 S、Le Player 2),以及今篇主角SACD/CD機兼解碼器AQWO。

知Métronome而未有跟緊他們這幾年發展的玩家或會問,不是還有頂級系列Kalista嗎?答案係:有!但理論上已被移走。情況係,Kalista一系已從Métronome大隊中抽出來,以Kalista Audio之名獨立成一個Top-End音響牌子,旗下有DreamPlay CD轉盤、DreamPlay DAC、DreamPlay ONE CD機、DreamPlay STREAM串流播放器,以及座地大喇叭EA。Métronome跟Kalista Audio背後雖屬同一老闆,但關係及地位上,就似Mercedes-Benz與Mercedes-Maybach之別。

切合大家期望

據了解,AQWO計劃,經歷近15個月的深入研究及開發功夫後,Métronome有史以來第一款不單支援CD,更支援SACD的播放器才正式誕生。

前文已提到,AQWO不單是SACD / CD播放器,更是解碼器(DAC即數碼→模擬轉換器)。而肯定最切合大家期望者是,它仍採取Top-Loading頂載式入碟及趟門(滑動)式倉蓋設計,正是Métronome作品的一貫風格,予人優雅、高級、踏實,叫人享受的操作感覺!此外,AQWO並未有沿用以往在面板及或入碟倉前方,設置操作按鍵、撥掣的習慣做法,改用觸控屏幕取代實體按鍵或撥掣,一個大6.5吋(21:9)且彩色的觸控屏幕。無實體按鍵或撥掣之設計,未知這會否就是其產品日後的新路向?

與前幾代Métronome CD機相比,AQWO的尺寸無疑更大,接觸過實物,了解過後,就知它明顯來得更扎實。加上所有實體的操作按鍵及撥掣全撤,連入碟倉周邊及趟門的設計亦更精簡之下,整體感覺就是更密實,對外抗干擾及對內的保護的程度該更高,更反映Métronome的簡約(精簡中兼顧功能)設計已到了一個新高點。

準確拾訊

Métronome的純種CD機或轉盤,一直視不同期、不同版本的Philips CDM Pro拾訊機械為不可或缺的裝備,如今要進入SACD領域,當然要變陣,選用了日本D&M的SACD/CD拾訊機械之同時,亦一如過往,加入自家的改良。

仍採取頂載式入碟,那究竟有啥好處?猶如玩黑膠盤、較高級或更發燒的感覺,其實都只係附加價值。頂載式入碟架構最大的優點,在於可免去抽屜、托盤或吞吐等前置式入碟的運碟機械裝置,亦免去拾訊頭組件升升降降的動作。活動組件大幅減少,不單減少非必要的機械震盪干擾,更大大提升整體的可靠耐用程度。

此外,一如過往將拾訊機械置中安裝,以取得最平均的承托力及避震效果。由擔起拾訊機械,狀似直升機停機坪的聚合物製大平台開始,再到其用以吸震、隔震的三點式(前二後一)格局的多重式回力膠墊懸掛系統,皆以拾訊機械為中心,好讓自身諧振或外來震盪能量得以更平均地導走及隔離。再配合不銹鋼鍍銅處理之轉軸,以及由Métronome自行研發,被稱為塑鋼的Delrin(聚甲醛)製成之高剛度、高穩定度唱片壓,以減少抖動。從而提升唱片旋轉的穩定性,大大減少伺服電路的負擔及估算修正電路的介入,以提高拾訊到重播的準確度。

兩者得兼

解碼電路採取雙單聲道架構,整份解碼電路獨立成一模組,架於母板上,並以日本旭化成AKM高階的數碼→模擬轉換晶片AK4497(PCM / DSD)為核心,帶來(32Bit / 384KHz)之解調能力,並直接解調原生DSD訊號(高至DSD 512)。

至於接連的模擬輸出部份,既有基本的晶體管輸出級,採用4枚Texas Instruments德州儀器的A類偏壓運算放大器OPA 604。另,亦有在購買前可額外要求預先加裝,又或事後追加的真空管輸出級模組。過去於同門的CD one或CD8身上,均未有提供這靈活性,購買時已要揀定(有T有膽、無T無膽),如今AQWO有得揀純晶體管或兩者得兼,確係德政。AQWO的真空管輸出級模組上,有兩支裝於陶瓷插座上的軍規JAN 6922,以及兩大枚SCR為Métronome度身訂造且法國製之電容器。

減少相互干擾

從內臟圖片中,大家可見AQWO的重型電源供應設施,六環牛分工,再加上大量電容、濾波器構成十組穩壓電路,即由數碼、模擬、不同輸出級以至功能操作電路,皆有專屬的供電及穩壓。可減少相互干擾,並確保供電反應迅速、功率足,這對輸出級尤其重要。另,為免數碼輸入、輸出之間的相互干擾或外接訊源的干擾,AQWO於各數碼輸入、輸出之上,全面使用隔離變壓器。

介面齊備

由於AQWO不單是SACD / CD機,亦是解碼器,故各式輸入/輸出介面齊備。

數碼輸入包括:異步USB-B、AES / EBU平衡XLR(x 2)、S / PDIF同軸RCA(x 2)、Toslink光纖(x 2)。數碼輸出包括:HDMI I²S(DSD)、AES / EBU平衡XLR、S / PDIF同軸RCA、Toslink光纖輸出。

模擬輸出:XLR平衡及RCA非平衡各一組,並提供三種(1.4、2.5、3V RMS)輸出電壓設定選擇,以配合不同輸入阻抗之前級或不同特性之系統。另外,AQWO提供了多種不同聲音特性的濾波設定選擇,包括:Sharp Roll-Off、Slow Roll-Off、Super Slow Roll-Off、Short Delay Sharp Roll-Off、Short Delay Slow Roll-Off及Low Dispersion Short Delay,以應對不同音樂類型、錄音特性、系統特性或聽音習慣/口味。

再加分

未開聲前,未知AQWO跟本社駐大房參考系統耦合的反應前,實無法預知哪個模擬輸出電壓或哪個濾波設定最合我意,但肯定的是,即使未聽聲,AQWO已叫我有好感!外觀上,其簡約造型正合我心,當睇見那彩色觸控屏幕上的字樣與圖標夠大夠清晰,遠遠都睇得清,即再加分,這正切合今日講求年齡友善的大潮流,更令我聯想到,這就似從Kalista下放/移植過來的高級裝備。

另外,短按屏幕上Métronome商標,即可調暗或熄掉屏幕。持續按著商標約兩秒,選單頁面隨即打開,除用以改動模擬輸出電壓或濾波設定外,亦可更改屏幕主色,有多達十八種,有不同冷、暖色可供選擇,不單有趣味、玩味,更可令對不同顏色有不同靈敏度或感觀的人,睇起來、操作起來更感舒服。接著,當親手去推開碟倉的趟門,感受到其順暢感;當再關上趟門,感覺到其密閉感後,即令我聯想起開關高級房車車門的感覺。

帶出不同演譯情緒

第一印象良好,無疑是個好開始。當然,聲音表現才是主菜!

有說,中產階級起源自十八、九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後,平民階層從工業生產中取得財富後,就成為並出現了中產階級。時至今日,大多數情況下,中產的定義必跟收入掛勾,但亦有人認為中產亦可以係一種生活態度、模式,例如綽號「薯片叔叔」的港府前高官曾說過,喜歡睇法國電影也是一種中產生活模式。故,當聽過AQWO之後,我認為聽法國靚音響其實亦相當中產!

就如透過AQWO,播出René Marie《Live At Jazz Standard》中的〈’Deed I Do〉,即時令我有一種於風和日暖下,坐在路邊咖啡座,相當相當悠閒的心情,捧著一大杯牛奶咖啡的聯想。AQWO播出〈’Deed I Do〉,就是一份豐滿細滑中,有性格、有細節、有暖意,亦有點點回甘的效果。這跟鑑聽效果完全是兩個星球的事之同時,卻又絕非將人家錄音重新演譯的性格巨星,AQWO實屬令原演譯重播得更連貫流暢一類,高音圓潤而不失細節,中高音有力而不吵,中音飽滿中帶線條,中低音有動感、不粗野,低音渾厚之中有質有量。

再來同碟中的〈Where or When〉,High Hat銅敲擊的高音流暢地去到頂端而無沙石、硬質。於中音上,強、弱音之間的連貫及能量持續力,令René Marie的歌聲更細膩、入耳、有味道。中低至低音的動感加厚度,自自然然地壯大了場面空間感,亦進一步証實AQWO能夠帶出不同演譯情緒,令我由坐在路邊咖啡座的悠閒心情,轉到身處酒吧中,呷著單一麥芽威士忌,淡淡然中若有所思的情緒狀態。

吖!忘記交代,我一開首就急不及待地先去聽經由膽輸出級的效果,而事先經再三比較,我喜歡AQWO模擬輸出電壓為2.5V(1.4V略嫌斯文、3V則傾向粗野),而濾波則為Slow Roll-Off(我認為至自然柔順)設定下的特性,在細節、能量密度、流暢感、力度變化之間,取得最自在又最具感染力的聲音。

到肉、感性而不濫情

播SACD的表現,找來SACD版的《Blue Coast Collection:The E.S.E. Sessions‧Various Artists》,選播〈Looking For A Home〉。既聽到Keith Greeninger的木結他來得溫潤細膩,亦聽到Dayan Kai的Dobro結他聲帶有一「浸」薄薄的金屬衣(不是糖衣!)。主音Keith Greeninger的歌聲在溫柔與肉緊中遊走,和音/二重唱的Dayan Kai則如助推器般,大幅增加情緒的立體、踏實感覺。二重唱段落上,AQWO令他倆,一中音、一高音之間更流暢地交連,不是我所聽過最巨細無遺的一次重播,但肯定係印象中至感人的一次,到肉、感性而不濫情的重播,自然透心的率真人情味!

之後,也試過將同一錄音的金CD版放到AQWO試試。結果,由演譯到音質的立體感即時打個八折,金CD版之重播其實亦算高質素,但在超高質素的SACD版面前就沒法子,還得低頭!過去,我曾表示,可唱SACD的想當然要買SACD版,但只可唱CD的就要買金CD版,因金CD版的聲音質素明顯勝過SACD版中的CD層。聽完SACD版透過AQWO之感人重播後,睇來我要將金CD版藏起一陣子,有待記憶淡化後才可再拿出來欣賞或試音。

至於,將外來轉盤或數碼訊源接到AQWO嘛!將之當作解碼器的話,的確可藉此取得部份AQWO的飽滿、立體又感人靚聲。故,AQWO解碼部份外接數碼訊源是個有水準又非常貼心的附加價值。

享受美樂的魅力

我愛AQWO膽輸出的聲音,在於它無刻意賣弄膽味,又或假裝模擬味,而係在於好好交代演譯效果之同時,令聲音交連得更感人、有個性、有魅力,久聽而不覺耳倦(亦不催眠!),營造出令人想一直聽下去,繼續享受美樂的魅力。

很明顯,AQWO的定位絕非追求抵買之便宜貨色,情況就如要購買一輛凌志房車的人,所追求的是其整體質素、性能、享受、物有所值,而非便宜!於差不多價位上,AQWO這種聲音質素、特性,該別無選擇,加上其用料、造工、裝備及功能,確係稱得上物有所值。單機開聲已能提供高質素美樂享受之同時,更可以之作為中心點,靈活地配合、支援、優化其他的數碼音源。假若你曾試過如Playback Designs、Esoteric、Soulution、T+A等的SACD / CD機,而仍覺不是你口味的話,那我就建議你必得一聽AQWO。

輕鬆地享受法式感性美樂 – 何森

日本「旭化成」Asahi Kasei Microdevices(AKM)公司於2016年夏季量產的AK 4497EQ 32bit極品級兩聲道 D/A解碼晶片,是業界首款可支援22.4MHz DSD數碼流及高至768KHz PCM輸入之DAC。Esoteric於2016年9月5日發布的新旗艦單體式SACD機“Grandioso K1",率先採用了AK 4497EQ這款業界最高性能(訊噪比128dB/總諧波失真+噪音:-116dB)的AKM第三代旗艦級DAC。

DAC晶片是SACD/CD機的「大腦」,解像度當然是越高越好,噪音與失真當然是越低越少就越妙,這樣才能夠把輸入的數碼流重整還原出最接近原來的模擬式訊號波形。Métronome Technologie AQWO採用兩枚AKM頂級AK 4497EQ DAC解碼晶片,加埋Denon製SACD/CD拾訊機械,配合頂置式入碟及Delrin唱片鎮,基本上已使我對它有一定的信心,知道它還內置兩支Philips JAN 6922以class A放大的輸出級,對一個已聽了九年多膽CD機(Einstein The Source)的發燒友,未開聲已充滿無限的憧憬。

21:9的大型觸控式資料顯示屏像個智能手機,實在漂亮到極,而且還有多種光暗和顏色可選,真服了法國工程師們的美學設計。手動式活動天窗,輕力推已可開關,好處是永遠不壞。

在配線的過程中,曾用過一條兩萬元級名牌電源線,中至高頻段高清到極,高至有點誇、不太自然,還是用回不偏不倚的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電源線,全頻聲音最正路最自然。訊號線方面先用對萬多元的RCA線聽Dire Straits《Brothers in Arms》SACD,發覺低頻欠缺勁度與衝擊力感,即使選2.5V輸出也沒有改善,改用Audio Note Sogon平衡式訊號線,低頻明顯更強勁有力,我覺得AQWO的用家使用其平衡式輸出才能盡情發揮出最理想的動態勁力。儘管如此,AQWO也不屬於那些勁到爆炸的專業型SACD機。

有膽輸出的SACD/CD機重播人聲與acoustic樂器的音色不可能差,絕不應出現乾硬薄聲,問題是聲音會否過於濕潤圓滑欠高清細節、過於溫柔欠剛勁、過於斯文淡定欠活潑生動、過於溫文爾雅欠缺豪邁奔放……

先用聽過無數次的《audio compass/HKAVE 2016》CD打頭陣,按面板上的真空管標誌,AB比較AQWO的晶體管/真空管輸出,由Track 1聽至Track 9,每個track都A/B/A/B比較,結論是真空管輸出明顯更好聲,每個track都覺得人聲與各種樂器聲的質感更真更自然更神采飛揚。AB比較最殘酷,我聽過其膽輸出的聲音後根本不想再聽其晶體管輸出級!往後的試聽時間,我全程都選聽其膽輸出級。AQWO重播此CD的音質表現基本上已「拍得住」大房的AA分體式CD組合,分別是後者的音場稍大一圈。如聆聽空間明顯小於18呎 x 25呎,AQWO的音場已經有令人滿意的深度與濶度。聽Track 3 “Drums Improvisation",整套drum set如在眼前般高度像真,要高有高,要低有低,敲打hi-hat的高音十分高清,空氣感強,鼓聲有厚實的質感,每個鼓都能準確重現其位置與大小體積,把上述的「膽聲」疑慮全部掃清,AQWO真的不簡單。聽Track 4的鋼琴獨奏就更佩服其膽聲之真!「無膽」的鋼琴聲明顯少了一浸木頭琴身共鳴聲,「有膽」才像真鋼琴聲!du Pré拉奏的大提琴、Mutter拉奏的小提琴,「有膽」的琴聲感情更豐富,音像有種更飽滿的親近感。

繼續考驗AQWO的動態效果。選聽STS唱片公司的《Dynamic Experience Volume I》CD,由Track 1的電子音樂聽到Track 10「搖鐵閘」+drum solo,真的要寫個服字。玩「相位效果」的電子合成器炮製出左、右兩側完全甩箱的濶大3D音場感,微細的高、中音電子樂器聲清晰細緻,變化多端,低頻下潛力亦強,奇幻的音響效果甚具迫力感。Track 6輯錄自《The Sheffield Drum Record》,Jim Keltner的即興式抽鼓,不知已聽過多少遍,AQWO絕對夠勁抽,結實有力的鼓聲連續不斷高速抽擊那種急勁十分過癮,完全收貨。Track 4的電結他彈力十足,亦夠勁夠辣。Track 10「搖鐵閘」以大音量重播,那種震撼動感真的過癮,膽機有如此效果,夫復何求?

轉聽古典音樂CD,RR《Mephisto & Co》的「荒山之夜」及「骷髏之舞」皆順利過關。銅管樂、弦樂、敲擊樂,各聲部的音色、質感皆能重現出應有的剛與柔和動態對比,音場雖然不及AA分體式CD組合那麼深和濶,但已相當不俗,收貨有餘。以價論聲,我找不到可挑剔的不足之處。AQWO不追求瞬態極速上落的機動式音響效果,它追求的是音樂變幻無定的色彩與一切來得自然不誇張的強弱音對比動感。

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朋友會喜歡AQWO用膽炮製出來的管弦樂音色。聽Blue Moon唱片公司近期再版的《Rhapsodies》,Track 1李斯特寫的「匈牙利狂想曲No. 2」,弦樂群奏的音色美極,高至低平衡度良好,全頻各聲部發音清楚自然,三角鈴敲出清亮通透的高音,濶大的音場感,音樂的推進充滿張力,漸進式加速引發的音樂迫力充滿戲劇性,全曲的節奏動感令我聽得舒適中帶點興奮。此刻我聽到的CD聲肯定更勝不少我聽過質素欠佳的LP聲。若然世上只有兩種個性的CD機:聽音響效果/享受音樂內容,AQWO肯定是一台用來聽音樂,探索音樂內容的CD機!

AQWO最令我心動,是作為一台有膽的SACD機。重播聽了十多年的《Accuphase Special Sound Selection(Vol. 1)》SACD(13段古典音樂全為DSD錄音),我聽到一種以往用AA分體式CD組合聽其CD層沒有的新鮮感,簡而言之,就是每一種acoustic樂器都少了一些非常輕微的硬質感。我覺得AQWO播其DSD層,弦樂器更具柔韌性情感。其他如男高音和小號,我都覺得AQWO少了一種硬質感,即使以較大音量重播也不覺「響」,聽來也悅耳好聽。我換用了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平衡線聽此SACD,取其更細緻的樂器線條感及更Sharp的口形及大小樂器聚焦力,瞬變速度亦更快更像真聲。AQWO播此SACD一高一低的兩極頻應去得盡,聽Track 16《Side by Side》,敲打hi-hat的高音高清幼細,鼓聲收結快而結實有力。鋼琴聲與彈撥double bass分析力高,動感從容自然,令我聽到周身郁,此曲真的好聽。

最後的甜品,是《The Brothers Four sing Lennon / McCartney》SACD,2015年Sony Music HK推出。超靚聲!四把男聲分置左、右兩側,二人一組一唱一和,歌聲和諧悅耳,優美細緻,每粒音皆清清楚楚。伴奏的木結他、口琴、簡單的弦樂組,聲音的真與自然真的稍勝AA分體CD組合重播此碟的CD層。這是張百聽不厭的SACD/CD,用AQWO聽其DSD層,感覺像聽攪得最好的LP聲。

總括而言,AQWO不適合那些追求抽鼓彈結他極度緊張刺激、低頻爆炸力強勁、多聽插電勁歌搖滾樂、鍾意「數田雞」、常聽Hi Fi發燒碟的發燒友;最適合喜歡聽歌、各類acoustic樂器及討厭硬聲乾聲薄聲的樂迷,揀碟著重音樂內容、演奏者而非錄音質素是否夠燒,但又想聽到靚聲的朋友,可能會對這台有膽的SACD機一聽鍾情。

弦樂音色超級滑溜,古典、爵士、人聲皆宜 – 鍾一

數碼串流播放器大行其道,hi-fi友,其中不少是資歷頗深者,時興將CD、SACD,甚至LP,rip成電腦音樂檔,透過串流播放器播唱,聲稱會比原來效果更好。見他們拿著iPad,手指不斷點點撥撥,不消30秒一張專輯便告播完。哎!也許是太方便了,聽音樂亦變成「快餐式」。幸而,仍有一群發燒友、一些高級器材品牌,鍾情於CD播放領域,致力忠實還原光碟片上記錄的音樂訊號。那些廠家,數十年來推出一款接一款CD轉盤、DAC、CD播放器,其中包括法國的Metronome Technologie。

首部SACD/CD兼容播放器

於1987年成立,逾30年歷史中,最為發燒友眼前一亮「作品」,肯定是Kalista CD轉盤;發展至今,最新的Kalista DreamPlay One正式面世,從它的設計上仍見到很多不妥協和堅持,包括外型、還有採用Philips CDM12 PRO2(v6.8)雷射拾音機械結構。

Philips CD Pro2停產多年,相信Metronome廠房仍庫存某個數量,珍而重之用於Kalista、高級CD轉盤和CD播放器(CD8 S)之上。與此同時,Metronome亦決定開發全新產品線,跟日本D&M Group(旗下有Denon、Marantz等牌子)合作,採用專為重播2-ch音響而設計的SACD拾音機械系統,可以播唱SACD及CD光碟的AQWO播放器。

鍾一對於Metronome的CD重播系統,此當然包括Kalista及一系列轉盤與解碼器,它們音樂感豐富,音色自然而耐聽,聲音質素超群,歷來都給予極高評價。然而,當網上發布AQWO一體化播放器,圖片中見機箱四正,四平八穩,正中的大顯示屏,字體夠大、夠清晰,正合我等年事已高發燒友使用,這就是我的首個印象。至於聲音表現,雖則模擬放大線路部分,一如廠方過往多款型號,可給用家選擇純晶體管或真空管版本,但沒有Philips光頭的Metronome,不諱言,令聆聽興致稍減,當一刻真的這麼想!

有驚喜、有驚喜!

月初接過《煮酒》通告,正是Metronome這部AQWO,而且更是「有膽」版本,正是大好機會讓我聽個究竟。代理送抵的一部是全啞黑色(另有銀色可選),帶有穩重、實在感覺,機殼打磨精美。重量15公斤的AQWO,面板上沒有任何操控鈕掣,原來所有選擇、操控等,都可直接touch screen輕觸屏幕,簡單到極。同時AQWO還附來一個遙控器,基本功能,如play、stop、next、0-9數字選track都齊備;但要進入menu選項,調校屏幕光亮度等,則必須行到播放器面前,輕觸屏幕了。由於介面設計精簡清晰,對不懂電腦的發燒友相信亦毫無難度。

AQWO如今雖用上D&M的SACD機械結構,但仍維持Metronome的傳統~top loading頂部入碟,值得一讚。頂蓋(推拉)開關動作十分順滑流暢,又有質感,附送的Delrin CD「片壓」手工一流,緊貼碟身,盡顯high end廠家精工出細貨的特色。

心急想聽到AQWO重播效果的鍾一,只在選單中(輕按左上角Metronome logo的「向下三角」位置兩三秒)快速的揀選了2.5V RMS模擬輸出電平、Slow Roll-off數碼濾波,最後再返回頁面,按著右邊沿最底圓圈的「膽」圖示(代表選擇真空管線路),便立即放上「奶媽」CD……

樂聲一出,沒錯,真的有驚喜!

細節鋪陳,弦樂音色如絲綢般滑溜

樂聲之中有強烈的彈跳感和活力,也有超強分析力,但放心,它不會因分析力過高而導致音色生硬刺耳,一直讓「奶媽」播唱了20分鐘,管弦樂聲清新爽朗,高低頻伸展、音樂步伐與節奏已足夠聽音樂有餘,加上弦聲滑溜,偶爾出現的一兩下爆棚樂句,AQWO又顯出一分雍容氣度。

AQWO用的是SACD拾音光頭,一於出動靚聲SACD去招呼它,先出場是Dire Straits「Brothers In Arms」,留意它是不設什麼SACD層或CD層播唱選擇的。So Far Away響起,真的好勁!音像推得頗前、立體、清晰又透明,電結他、電bass的每粒音符都具震人心弦感染力,大音量下播罷全曲,先前總是害怕中高音會突如其來出現粗夾硬的數碼聲,如今的確可以釋除疑慮,真的放心了。

這時候我再次行到AQWO前面,按著menu,將模擬輸出電平,由2.5V,切換到另兩個選擇,即1.4V與3V,當一刻我是用Audio Note Sogon XLR接往Accuphase C-3850前級(Phase用Invert「反相」,Gain 12dB),幾番比較下(以Brothers In Arms多個樂段),2.5V是足夠,而且音色平衡度亦好,1.4V明顯力水偏軟弱,3V卻稍稍帶點嘮嘈。手多多拔掉Sogon XLR,換上另一靚聲非平衡RCA訊號線作比較,奇怪地無論選2.5V或3V,增益都有點不足,是XLR vs RCA所謂6dB gain的分別?將前級增益由12dB扭到18dB,有點改善,但最終還是將所有設定與接線還原,在AQWO上選擇2.5V,以Sogon XLR連接。

電源線呢?用Power Oval 2聲音表現平衡,而且又耐聽;反之,接上兩萬多的貴價電源線,反而覺得AQWO的高頻段略變得誇張。最後想一提它的六個數碼濾波設定,分別很大嗎?未算,但總是聽得出各有優點,個人認為較適合長時間聆聽,各類型樂曲都合用者,是Slow Roll-off。或者在你自己的系統配搭下,合乎你聲音要求的,會是另一項濾波設定,留待自己嘗試後作決定吧。

應選「有膽」定「冇膽」?

買AQWO的話,應該是多付少許,選「有膽」版本嗎?百分百肯定,「有膽」的可在線路上再選擇「是/否」採用膽放大,調節一下系統味道;相反「冇膽」的,選無可選。

AQWO除了是一部一體化SACD/CD兼容播放器,它同時可當作獨立轉盤或獨立解碼器之用,每聲道採用一枚AK4497 DAC晶片,最高支援DSD 512(x8)。背後包含非常足夠的數碼輸出及數碼輸入端(要到menu選Enable),少不了的同步USB type B和AES/EBU等,惟沒有Clock in/out,廠方對自家設計的時鐘精準性滿有信心。另外,Metronome產品線上,其實已提供Digital Sharing和Music Server,配合AQWO,足以成為一套完整的數碼網絡串流播放組合,支援最新及最高規格數碼音樂制式。

聽人聲、爵士及古典,正合我意

一如文章之前所說,個人對Metronome CD重播系統評價極高,至於今次的AQWO,聲音底蘊跟以往有點不同,就算是全個過程都選「膽」作模擬輸出,應該是拾音結構不同,也許總體線路設計上也有改變。但話雖如此,透過AQWO重播熟悉的CD和SACD,毫無疑問音樂的神髓仍得以完好還原,尤以人聲、爵士樂和古典。

The Brothers Four演繹Lennon/McCartney的名曲,四把男聲具真實感,歌聲具抑揚頓挫之效。而Eva Cassidy的現場錄音Jazz At Blues Alley,由Cheek To Cheek開始,AQWO有如玩魔術似的,轉眼之間九十年代那個美國Washington DC爵士會所突然出現眼前,好像本刊試音室內即時多了很多人陪我一起聽歌,這種令人驚喜莫名的高傳真度,我過往只有在播放LP黑膠唱片時,才較容易領略得到。

說到live,不能不提Carmen Gomes「Sings The Blues」,此乃一個只有極少數發燒友留意的一級靚聲錄音,歌者將Belafonte一個1958年同名錄音,完整相同曲目重新演繹(比Belafonte更出色嗎?留待你自己判斷)。錄音地點是荷蘭M.C.O. Studio 2,當日Ella Fitzgerald亦在同一錄音室灌錄唱片。該Studio面積頗大,容納歌手及三重奏樂隊之外,現場更有近百名聽眾觀看。352.8kHz DXD制式,直入Studer開卷式錄音機。這個鍾一聽得爛熟的CD作品,最考驗數碼系統的殘響效果和通透感,今次透過AQWO重播,營造的音色、空間殘響、透明度、感情、氣氛、音場寬闊度、人聲與樂器的逼真感,各方面都達理想水平,散發聲音魅力之強,令我一首接一首播唱著,不願停下來。

結語:作為一部SACD/CD播放器視之,AQWO聲音質素已然勝人一籌,價錢釐定亦合理。試聽過程中,曾以AES/EBU連接上AA Drive II轉盤,音效表現依然出眾,證明AQWO內部的D/A系統,著實同樣有料到。

雙重性格,令人難以取捨 – 陳偉昌

在試聽Metronome Technologies AQWO SACD/CD機前,已聽到同事預先「簡評」這台訊源,「奶油味」成為關鍵字。甫一開機試聽,無論是CD還是SACD,的確又甜又滑,但那種甜是微糖與半糖之間,而且是蜂蜜菊普少冰,清甜中帶爽朗,哪來「奶油味」呢?看到大型顯示器上那小小的「真空管」標誌,立即明白現在出了甚麼狀況。好吧,雖然這個大型顯示器實在非常討人歡心,就算坐得老遠都可以清楚看到AQWO正處於甚麼狀態,但那個真空管圖示實在太小了吧?若然不是要試它的USB type B輸入,在單純播放CD、SACD情況下,還真是不太留意到這個「小圓點」。

只不過,要比較兩種輸出模式時,首先開動真空管輸出,等上半小時左右,讓它有足夠時間熱身,然後聽上三幾段音樂,再換成晶體管輸出,這樣會比較公平。

說實話,這種真空管「奶油」並不是濃郁、帶黏性的,只是中、高音的甜與滑,以及明顯的暖色調,令人想起奶油而已。真空管輸出時,人聲最為吸引,既厚且滑,感情抑揚較大而線性,同時又不會影響歌手年齡與咬字清晰度。喜歡欣賞人聲為主、樂器數量較少的音樂,或是慢板美式爵士樂,中招機會頗大。事實上,這也是Metronome的招牌聲底,也就是這個品牌最誘人的地方。

只不過,既然是招牌聲底,當然不少發燒友會認為自己對此已是了然於胸,「還不是那回事吧?!」現在就集中試聽它的晶體管輸出模式,而且全程只玩USB輸入,以求進一步了解Metronome AQWO另一種個性、面貌。

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比晶體管輸出更驚喜的地方,就是AQWO的USB輸入。廠方選用意大利Amanero Technologies的Combo 384 USB模組,這分模組在規格上絕不遜於XMOS,在不少海外的DIY論壇,更會發現它的評價勝過XMOS。

只用一台普通手提電腦,作業系統是Windows 10,再加上免費音樂播放軟件foobar2000和ASIO插件,播放PCM 16bit/44.1kHz、DSD64,與CD及SACD作比較。聲音取向唯一有着微妙分別,例如USB輸入會稍為銳化中高音細節,明亮、光潔程度會高一點,不過單純比較音質和背景寧靜度,USB輸入已完全不落下風。同時又沒有變冷、中高音變硬、人聲齒音增加、小提琴粗糙感加強等情況。

要知道,這只是配上一般手提電腦的結果,若然換上經過大改的電腦,或是設有USB Audio輸出的Music Server、Network Player、ROON Core,音質理應有頗大升幅。

檔案格式換成PCM 24bit/96kHz,音質已超越播放CD,尤其在控制力和背景寧靜度方面。換成DXD、DSD128,細節清晰度、輪廓平順度就更加出色,而且沒有任何不自然、聲音變薄等情況,所在變化都是正面的。但有趣的是,聲音密度升幅並不大,增長幅度遠不及細緻度。

把焦點放回晶體管輸出部分,音色談不上溫暖,就算不與真空管作對比,它的聲音亦近乎中性,但距離冷聲還有好一段距離。泛音之美、細緻度之高,比同價位不少解碼器較高。聲音能量大但寬鬆,試聽時,後級電源線是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能量已足夠應付四百多呎空間。雖然這個配搭,會令超低音分量變輕,不過換成個性奔放、非常直率的電源線,能量又顯得過多,影響分析力與細緻度。

量感減少的那個超低音音域,主要在電子音樂中出現,如果用家主力欣賞原音樂器的錄音,那就不會有太大感覺。當然,控制力與收超低音之間,還有微調空間,這時間只需多花時間尋找合適的電源線即可。事實上,試音其實嘗試把後級電源線換成能量強大的型號,超低音分量立即增加,平衡度亦無問題,只是全頻量感超出空間負載,影響分析力、細緻度和耐聽程度而已。意味着用家其實「有得玩」,可調空間並不狹窄。

欣賞Artemis Quartet的《Mendelssohn: String Quartets Nos 2, 3 & 6》,無錯,是欣賞而非試聽,因為AQWO將弦樂播得太美了,這種演繹方式,很難令你將注意力放在聲音而非音樂,硬要在聲音中挑骨頭,亦未免煞風景吧。

細緻、悅耳是主旋律,AQWO有能力挑走不動聽的元素,同時重新安排各種訊息,令你聽回大量細節,同時更感受到那種奶油般幼滑。你可以聽到琴弓與琴弦的接觸點,應該說是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指出那一個摩擦點,同一時間,又會聽到琴腔的大小及細節。

Artemis Quartet的錄音總是火力澎湃,AQWO將之變成火花四濺,快、果斷、不具侵略性。起音快但不是爆炸力,即是你不會被那果斷有力的起弓直擊你耳膜,不過依然可以感受其速度,沒有壓迫感。

換成《The Witcher 3》遊戲原聲大碟,當中有多段音樂由三位女歌手擔任主角,她們同時在遊戲中為三個巫婆配音, 聲音可怕又兇惡。然而,AQWO明顯地壓低了兇惡,保留一定張力,減少部分壓力,再將音場擴大,把聆聽重點轉移到其流暢起伏、甜美泛音、音場層次、音樂脈絡之上,而不是感受其恐怖。

準確定位、明確焦點與清晰腔體共鳴,是這款訊源的另一重點。方才提及,它可以展現提琴琴弓與琴弦的摩擦點,同樣地,鼓棍與鼓皮的落點亦十分清楚,就連鼓棍是尖細還是粗壯,都沒有半點含糊。另一方面,鼓腔大小、鼓壁厚度也是一聽即知。連帶吹奏斯拉夫的民俗直笛時,其共鳴變化再輕微也好,都同樣聽得出來,而且保持豐潤,不尖銳也不太高亢。

要令所有音樂都播得動聽,似乎是AQWO最大目標,就算只用晶體管輸出,經已美得令人投入。用家可因應自己口味和音樂喜好而作出選擇,無需太多前設,說一定要真空管、SACD或是高清音樂檔,兼收並蓄再不時切換,不是更好玩嗎?

總代理:Sound Concepts Ltd.
定價:HK$122,000(AQWO SACD機)、HK$15,100(真空管輸出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