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期《煮酒論英雄》:McIntosh C70 Gold LE & MC70 Gold LE

它的聲音,還有外型,總散發著一種獨有的品味 – 鍾一

鍾一逾廿載撰寫器材評論生涯中,接觸過的牌子型號眾多,一旦要說評論次數最多者,McIntosh「麥景圖」產品一定排首位,亦因此對該個品牌多年來之發展,多款不同型號產品之音效特性,總算了解。

很高興見到,亦有幸欣賞到這套McIntosh(1949 – )《70周年紀念版》~C70 Gold LE、MC70 Gold LE前後級。撇除「紀念版」為McIntosh擁躉當作收藏之用,那麼聲音表現上,作為廠方新一代全膽製作的一套前後級型號,會否有突破性的改變?如果你多年鍾情於這個品牌的獨特音效個性,這篇《煮酒》報道你必須細心閱讀。

MC2152 = MC70

今個月「昇和」送抵本刊《煮酒》試聽的這套《70周年紀念版》前後級,從機身外型、造工,到音色與音樂感的發揮,實非市場上同級機種所能企及,尤有甚者,重播弦樂和女聲錄音時,那種秀麗迷人的光彩和色澤,更具難言魅力。

暫且打住。Gold LE,金版,限量發售,前級面板兩側垂直金屬邊飾,後級變壓器罩頂,以及兩部機的每個大小鈕掣外框,均電鍍上「黃金色」,可易理解。廠方網頁中,可找到C70前級資料,但MC70後級,何解遍尋不著?如果說,註明是70th Anniversary者,除了C70,則另有一款MC2152後級。

根據廠方文字敘述,C70與MC2152,會特別以配套形式發售70套,一套前後級編上同一序號,前級玻璃面板正中,後級電源牛(中間)罩蓋面,會印上獨立編號,例如20 of 70字樣,的確具紀念及收藏價值。廠方亦稱70套全數已經沽清,這代表就此作罷?此兩型號會停產?非也,會繼續於產品線上,正常生產,不過就再沒有印上獨立的號碼。

C70與MC2152,雖則限量推出70套印有編號版本,但對於我們香港McIntsoh擁躉而言,或者也只算是「普通」版而已。不僅剛才提到的Gold LE,外觀確實是金光閃閃,更具貴族色彩,與此同時,就連後級的型號,亦直接命名為「MC70」,相比MC2152這個型號名稱,不是更直截了當?更值得收藏?

更有意思的是,後級正前方鋁金屬板上,以雷射技術縷出McIntosh MC70字樣,雕空字樣之背後再透出綠色彩光,啊!漂亮程度絕對可媲美傳統的一對VU大錶頭。

全球獨家發售,香港地區70套,「真」限量

MC2152跟MC70 Gold LE,所有規格完全相同,只是名字不一。至於Gold LE,見本地代理廣告,C70、MC70,Gold LE鍍金的外殼,香港地區限量70套,當然每套也會有獨立編號,是「真」限量版本。於一眾McIntosh迷,甚至音響器材收藏者,只需付出一個「合理」價錢,便可珍而重之,永久保存。

然而,我們今次《煮酒》試聽的是第18 of 70~C70 Gold LE+MC70 Gold LE(下簡稱C70、MC70)。

新一代設計規劃,非經典復刻那麼簡單

鍾一在互聯網還見有MCD70 SACD/CD播放器、MT70黑膠唱盤,二者均同樣是Gold LE的特別周年紀念「金版」。可惜今次未有一併送抵本刊試聽。

話說廿年前,即McIntosh 50周年之際,推出MC275立體聲後級紀念版;到60周年,廠方又推出C22前級、MC75單聲道後級紀念版,這些都是以限量的「復刻」金版方式推出。

熟悉McIntosh產品的發燒友應該知道,MC75於1961年推出,而C22則於翌年推出,同期另有MC275,即立體聲版的MC75,它們生產期各維持9年至12年不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各地廠家全力研發晶體管,McIntosh亦相繼推出多款「石機」應市。踏入九十年代,Frank McIntosh、Gordon Gow(亦是Unity Coupled電路共同研發者)決定將C22、MC275再度推出市場,亦即所謂復刻版。至於MC75,要到60周年,即2009年才首次復刻推出。

說了那麼多陳年往事,其實只想道出McIntosh過去的慣常做法,將幾款經典型號重新包裝,再推出市場。復刻版的線路,應該多少也作了改動,最明顯是新增XLR接駁。

今次的C70、MC70,說白了,是屬於新一代的全真空管線路;雖說,C70面板控制鍵之布局,仍保留住McIntosh一貫古色古香之傳統。另外,機頂可直接望見膽管的設計(所有膽以不銹鋼盒密封屏蔽,杜絕線路互相干擾),跟另一款MC2700前級相同(MP1100唱放亦採類似設計),使用膽的數量和種類亦一樣。惟MC2700包含唱頭放大線路,也同時支援數碼輸入,內置D/A解碼器,更對應DSD數碼訊號。

C70是設有MM和MC唱頭輸入,而且聲音水準奇高,文章容後會有補充。先看前級機背,輸入方面(line),兩組XLR,三組RCA;右下方還有MM和MC各一組RCA輸入。輸出XLR和RCA各設兩組。中間位置有多組細小插端(3.5mm phone plug),有Power Control、Data Ports,是跟同廠其他器材系統,例如後級,做開機連動。

保留古色古香面板

C70面板,沒有錶頭,繼續採用一整塊玻璃,背後透出綠色彩光,左上方、右上方兩個旋鈕,分別是輸入選擇和音量掣,輕輕將掣按下,則成為(左)Mute和(右)聲道Balance。惟較特別地方,兩個旋鈕之下,加了一個圈的紅色LED小燈,是指示扭動位置與幅度用途。必須一提是右上方的音量旋鈕,用家當然可用手直接扭動,去調整音量,小紅色燈會隨著扭動幅度亮起。至於以遙控器調整音量的話,該個電子音量掣是「不會」旋轉的(非以馬達拖動,掣面也不設參考刻度),唯有望住LED紅燈的位置去調校。

音量由MIN到MAX最小到最大,共有9粒LED小燈。鍾一拿住遙控器,音量一下一下按動增加(減低),每按12下,一粒LED亮著(或熄滅)。憑耳朵判斷,應該是每下1dB增減幅度(我只由MIN試到2點位置)。

傳承部分,幾十年來的Tone Control,C70就只得Bass和Treble,兩個旋鈕的調整範圍±10dB。某些聆聽環境較特殊的話,這設施著實有用,不然McIntosh都不會堅持此功能調整這麼長時間了。試聽過程中,我將Tone拍掣打至off,將該功能bypass。旁邊還有Stereo/Mono選擇、HXD耳機音效On/Off選擇、輸出1、輸出2,兩組On/Off選擇。右方再有兩個旋鈕掣,分別調整MM(pF)容抗:50、100、150、200、250、300、350;MC(ohms)阻抗:25、50、100、150、200、500、1K。最右下角紅色方形的是電源開關掣。

每支膽標示用途

C70共採用6 支真空管, 包括5 支12AX7A、1 支12AT7,膽的底座特設一粒綠色LED。一如剛才提到,你可以在機頂的透明玻璃一眼睇晒,每支膽下方清楚標示用途,12AX7A是分別負責MM、MC左右聲道放大、輸入級,然而12AT7則負責輸出級。膽管對上位置還有一幅前級的精簡線路圖,是裝飾也好,幫助用家了解膽及線路狀況也好,確實是一分貼心的設計。

MC70沒有使用大錶頭

說到MC70後級,從網頁上,或廣告圖片,初時以為機身跟MC275等相若吧,我是真的沒想過它體積龐大如斯!WHD 24 x 14 x 30.5吋,幸而試音室的後級承架剛好放得落它。重量呢?淨重125磅。它又大又重,雖然變壓器背後設一個大型支架手挽,不過搬運所需的壯男數目,相信起碼要三、四個。

MC70,作為McIntosh新一代後級,而沒有了藍汪汪VU大錶頭,會失去「老麥」象徵標記,樣子再不好看了?這是我起初的想法。當於試音室中見到實物之後,著機,然後逐個位置細心打量,機身兩邊側板更首次出動到碳纖維板,它的確很美!正面縷空McIntosh 70的字樣,配合背後綠色的燈光,效果之亮麗,嘆為觀止!論品牌形像與代表性,如斯的設計,比藍色錶頭不相上下,但於個人而言,我更愛MC70的簡潔和端正。反正廠方的VU錶展示的形像性遠高過實用性,MC70嶄新設計,倒覺新鮮哩。

MC70每聲道輸出功率150瓦,線路設計上,由於採用輸出變壓器耦合(素有「牛王」之譽),因此2、4、8 ohm喇叭負載,功率輸出都是固定不變。強放管採用8支KT88(或6550),另加8支細膽,分別是4支12AX7A~輸入級與phase inverter;4支12AT7~電壓增益級與驅動級,全部都是真空管市場上大量供應的品種。

當然少不了輸出變壓器

回想以往的「金版」MC75,頂多還是車出電鍍金色的字體,然後貼到機側板上。今天的MC70,廠方嘗試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給世界音響迷宣示他們的美學角度。

MC70左右各設一個扭掣,左是Tube Lights,右是Power。Tube Lights有off、green、blue選擇,究竟是什麼?原來在最前端一排8支細膽底部,都裝有綠/藍LED小燈(還有紅色),效果跟C70玻璃頂見到的一樣。鍾一選了綠色,配合

面板字樣同一顏色也。這些細膽還會亮起閃動的紅色光,代表後級的保護線路啟動,這時候應該收細音量,然後關掉電源。

再想一提MC70開啟電源的一刻,前排8支細膽的亮著(通電)次序,首先是正中央兩支12AT7(V4 L/R),然後是緊接旁邊的另外兩支12AT7(V3 L/R),再到兩支12AX7A……又是賞心悅目。

兩行KT88背後,是變壓器擺放位置,中間是電源牛,左右兩隻是輸出牛,即是McIntosh自家研發,以特別方法人手繞製,賴以成名的「食糊」之作Unity Coupled輸出變壓器。一直以來,他們的擴音機一律具有音色甜潤,動感豐富的特色,與此輸出變壓器之不朽設計關係最大。

保護線路方面,剛才說前排細膽閃動紅燈(分兩組,左右聲道各4支一併亮起),亦即Sentry Monitor裝置已經偵測到異常狀況,例如喇叭負載阻抗接得不正確、電源短路、真空管損壞等,會立即啟動警示。調暗試音室燈光,靚到喊!

經過一輪匹配訊號線、電源線之後,可以坐定定,聽清楚這套《70周年紀念版》的音效。推動B&W 802D3,CD系統仍然是AA轉盤+解碼器。再放上蔡琴「老歌」,選播「痴痴的等」、「三年」,蔡琴嗓音之柔韌,扣人心弦,期間鍾一把試音室的燈光調暗,啊!一套前後級散發出的油油綠光,加上蔡琴歌聲,當一刻的感覺,實難以用我拙劣的文筆能夠表達,總之「正到想喊!」

為什麼上面說「再」放上蔡琴「老歌」?原因在匹配接線、電源線過程中,發覺用上某些中、低頻個性尤其偏強、壯的(莫以為越貴越好聲),會立時改變了一套前後級的音色特性,變得「牙齒聲」超誇張,人聲響,兼且帶點粗糙,令人覺煩厭,很不耐聽,更甚者,讓我直接覺得失去了McIntosh擴音機應有的迷人旖旎色彩。除了「老歌」,還有Horowitz的現場鋼琴獨奏、當舖爵士、Carmen Gomes「Sings The Blues」等,經多番來回比較。

但我得承認的是,今次新樣貌、新線路設計的C70+MC70,聲音的速度更清爽輕快,沒有半絲累贅,樂器的微細弱音,特別是高頻段,都讓我聽得一清二楚,無一遺漏,或者可形容為「高清」效果;前後級處理纖巧輕盈的場面,如「當舖爵士」,充滿活力和生氣,的確出色到極。

訊源轉為LP,得分更高

過去,試聽C1100(膽)、C50(原子粒)等前級,都包含了唱頭放大線路,即黑膠「盤臂頭」系統可直接接上。大家莫以為此唱頭線路只是「附屬品」咁簡單,到如今的C70,內置MM/MC放大(各獨自用一對12AX7A),我仍滿有信心地將試音室的模擬體系,接到它之上。

留意,MC的增益,說明書列出60dB,對「盤臂頭」熟悉的讀者,或者明白到此乃略低的放大率,對於偏低電壓輸出和內阻的動圈唱頭,如本刊參考唱頭AirTight PC-1 Supreme,會未必夠gain,影響音色和動態表現。

在C70面板上的阻抗扭掣調至100 ohm位置,放上「伊豆之舞女」,此乃近月最令我覺驚訝的「一曲」hi-fi錄音。落針,C70+MC70推動一對B&W揚聲器,大牛筋的低頻下潛力超勁,質感、量感十足,女聲濃濃的情感抒發,更叫人聽得入迷。增益到底是否足夠?告訴大家,當下音量掣調校幅度,是12點至1點之間,跟之前重播CD時大概沒有分別。

再放上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選播一段Haydn大提琴協奏曲,繼續到「四季」春天~快板,背景超寧靜,樂聲洋溢強烈的動感,感覺上比以往聽過多套不同級數,不同配搭的McIntosh「膽」前後級,聲音快了一點,低頻速度和瞬變反應都有更佳表現。

結語:如果幾十年前面世的古董C22、MC75等,今天仍然叫價十萬、八萬的話,那麼這套全新限量製作的《70周年紀念「金」版》,抵買到什麼程度已毋庸多言了。

豪華瑰麗,唯美熱情!- 何森

我們在兩年半前在本欄試聽過復刻版的McIntosh C22前級+MC 75單聲道功放,分別以它們驅動Sonus faber Olympica III及Wilson Audio Yvette揚聲器。同一套前、後級及音源,隨着配搭不同個性的揚聲器,我們聽到截然不同的聲音表現:Sonus faber的柔順、溫暖、輕鬆與優美,讓音樂成為最佳的減壓用精神食糧,忘掉一切煩惱困惑,全情投入一個與世無爭的美好音樂世界;C22+MC75推Wilson Audio Yvette則令我感到這套老麥膽機具有驚人的動態對比,重播SheffieldLab錄音的《drum record》一段Jim Keltner即興式drum solo(STS Dynamic Experience Volume 1 track 6),憑着Accustic Arts分體式CD組合提供的龐大動態對比效果,我聽到的抽鼓聲是「你要幾勁有幾勁」,膽前、後級能出到這種快速而力猛的勁抽鼓聲,夫復何求?轉聽LP就更意想不到,以TechDAS Air Force III真空氣浮/吸索唱盤+Graham Elite唱臂+TechDAS TDC01 Ti唱頭,直入C22內置的真空管MC唱放,重播松武秀樹《Logic System》的“Domino Dance",那種勁到爆炸的disco sound真的嚇我一跳,若然是蒙眼聽,猜到第十次我都不會說是出自一套膽前、後級,而後級竟是只用一對KT88出75W的McIntosh MC 75單聲道功放!

今回《煮酒》的主角是全套靚仔到不得了的McIntosh C70 Gold LE前級+MC 70 Gold LE 立體聲功放,為祝賀McIntosh七十大壽而用心設計製造,只限量生產70套,每套均有獨一無二的獨立編號,全球只有70位smart用家可以擁有,因為懂得快人一步用18萬8千港元這筆smart money購入一套的用家,肯定就是一位善於把握每個入巿機會的smart用家。

今個月大房裡沒有Sonus faber Olympica III SE,也沒有Wilson Audio Yvette,我們選用了已長駐大房三年多的B&W 802D3去考驗C70 Gold LE+MC 70 Gold LE的各方面表現。

在配線階段我和鍾一都認為向來十分匹配Accuphase C3850前級+P7300功放的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平衡線(接Accustic Arts DAC II MK 2解碼器),今回接McIntosh C70 Gold LE稍稍強調了人聲的齒音,令某些錄音的s音出現過於光輝,轉用Audio Note Sogon純銀平衡線後得到更理想的平衡度,人聲的齒音回復正常狀態,小提琴的音色更細滑柔韌,低頻的質感與量感皆令我們滿意,整體平衡度理想,聽過各類型音樂都有不偏不倚的正確平衡度與高分析力,可以正式展開試聽工作。電源線用了四條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2,分別接AA解碼及全套老麥前、後級。

高音「非常」通透亮麗,微細弱音非常豐富清晰,這是我對這套老麥膽機的首個強烈印象。膽前膽後向來多賣靚音色,單論高音的晶瑩通透感,它們竟然更勝一些我聽過比它們更昂貴的真空管前、後級放大器,這點確實令我感到意外。也許生於這個高清年代,McIntosh的工程師們認為即使膽機亦要緊貼這個時代節奏,高音亦必須高度通透清晰!

第二個印象是它們具有一種美化舊錄音的效果,令那些再版CD增添柔順感與潤澤,聽起來更悅耳動聽。《The Very Best of TAS 2018》、《The Very Best of TAS 2019》是前年及去年推出的雜錦碟,分別精選了15、16段錄於5/60年代的RCA“Living Stereo"經典模擬式錄音,Blue Moon唱片公司將它們高清地數碼化為CD,我平日用Accuphase C3850前級+P7300功放欣賞,聲音高清生猛、全頻快上快落、動態對比凌厲,高頻相當進取,沒有半點鬆郁矇,但聽來總覺得有點硬橋硬馬,談不上溫柔,質感帶點乾,談不上潤。今回用C70 Gold LE+MC 70 Gold LE欣賞這兩款CD,同一對B&W 802D3,同一套AA分體CD組合,聽來更合我心意,既保持原有的高清生猛、快上快落、凌厲的動態對比,同時為高、中音增添了溫柔感與潤澤,抹走了原先聽慣的點點乾涸質感,令弦樂、人聲聽來更溫暖、柔潤,直接增添人情味,令音樂少一點冷感,多一些熱情。它們不是用磨圓挫滑的手段去取得上述的美化效果,因為我聽到的高音仍然是那樣高清通透、微弱音仍是半點不減,即在沒有犧牲高音分析力及拖慢音樂的瞬變速度的情況下去改變聲音的質感,使高、中音更順滑、溫暖、悅耳、柔潤,從而提升了聽音享受。

Harry Belafonte、Julie Andrews、Nat King Cole、Frank Sinatra這些充滿男、女性魅力的磁性歌聲,有血有肉,那種溫暖感與人情味令我聽得很投入。除了厚暖的歌聲迷人、多位大師指揮優秀管弦樂團活潑生動的活生感色彩繽紛、Chet Atkins玩電結他的輕鬆寫意、Miles Davis吹小號充滿金屬樂器的質感與獨特的個人風格、Heifetz拉小提琴的靈巧果斷柔韌張力,全都是百聽不厭的精彩演繹,老麥這套膽前後級大大提升了這兩款CD的欣賞樂趣。

黃蒙拉(小提琴)與楊雪霏( 古典結他) 二人合作的《Milonga Del Angel》是在2018年8月於倫敦Angel Studios錄音的美樂集, 碟內收錄了Isaac Albeniz, Manuel de Falla及Enrique Granados三位生於西班牙的作曲家及Paganini(意大利)、Piazzolla(阿根廷)寫的重要作品,此CD演、錄俱佳,拿Paganini的“Sonata Concertata, MS 2"跟93年的Gil Shaham / Göran Söllscher《Paganini for

Two》同一組曲目比較,用金嗓子C3850+P7300聽,後者的小提琴聲質感略帶乾硬、結他聲略覺清寡,2018年新錄音明顯質

感更自然像真。今回用老麥C70 Gold LE+MC 70 Gold LE聽,Gil Shaham的小提琴聲沒有乾硬味,增強了柔韌性,結他彈奏的結他,聽來更能流露出古典結他演奏的溫柔美態。

老麥這套膽機聽韓國靚女Moon新CD“Tenderly"能展現出一種Big Sound的爵士樂聽感。鋼琴、套鼓、double bass、結他雖非各就各位式定位,是清晰地混合在一起,但高清的音效頗醒神,大大隻double bass的彈撥聲Hi Fi味濃,與通清的cymbal敲擊合成現代化高清濶頻帶的tonal balance,Moon唱英文歌咬字清晰,相當冧人,人靚聲甜,唱功雖未算頂班,勝在悅耳動聽,輕輕鬆鬆又大半個鐘!

最後必須一提《荒城之月》這張在日本錄音,以傳統日本樂器crossover中樂器,合奏傳統日本音樂的靚錄音CD,瑞鳴音樂製作人討厭用「發燒錄音」去宣傳本碟,但論音質肯定是一流的模擬式母帶製作。不是《聆聽中國》那種誇張式Hi Fi音響效果,而是追求自然原音的高像真度效果!尺八、古箏、太鼓、二胡、日本箏、笛子、琵琶、津輕三味綫、中阮及打擊樂,每一種樂器的音色都自然悅耳,錄音師小島幸雄完全捕捉了演奏場地(東京一所具有1200座位的音樂廳)的優異堂音(像大會堂音樂廳效果),空間感與樂器的諧波豐潤,尺八的音色尤其真實自然,吹奏時運用的強弱力度變化充滿感情,本碟可讓老麥這套膽前後級show quali,真空管放大器果然是魅力沒法擋!

低頻表現方面,重播Moon新CD的大大隻double bass清晰的撥弦聲証實質與量俱佳;抽鼓則沒有Wilson Audio Yvette助陣,今回推802D3確實談不上「要幾勁有幾勁」的威猛。過去三年多試聽B&W 802D3的經驗,配晶體管功放(Hegel H30, Soulution 511, McIntosh MC 1.2K, McIntosh MC611, Mark Levinson No. 536, 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 Accuphase P7300, Boulder 1160……)才有高像真度的抽鼓勁力與控制力。

我最想擁有的 – 陳海川

不瞞你!C70 Gold LE加MC70 Gold LE該是我最想擁有的老麥前/後級!你或會質疑,哪它們比旗艦前/後級的C1100前級加MC2KW還要好嗎?或得重申,命題是:我最想擁有的老麥前後/級!而非最強、最高質素或最厲害的老麥前/後級。坦言!就算可以免費得到一套C1100前級加MC2KW或低一級的MC1.25KW,但條件係只準自用而不可轉手或轉售的話,我必婉拒。心知自己的空間條件根本容納不了,更是大大材小小用,只能讓它們發揮幾成功力下,仍不顧一切要佔有之,這叫強求、叫糟蹋!

單體前級跟單體立體聲後級,這一加一配的C70 Gold LE加MC70 Gold LE,這膽前加150瓦膽後,以我條件容得下有餘。加上KT88是我心儀的真空管之一,那就更有好感。好感不單來自商譽,來自其格局、規模及選料,也來自其敢於在保留傳統與打破傳統之間遊走的造型設計。當然,主要是指MC70 Gold LE(亦即MC2152)的全新造型設計。作為麥景圖慶祝70周年的紀念型號,主事人及設計師並沒有獨沽懷舊。

MC70 LE身上至觸目處,肯定是其底盆/基座,捨銀白的拋光不銹鋼設計,換上噴砂黑陽極氧化處理鋁頂板配啞碳纖側板。更是前後皆呈斜面,一氣呵成的前、頂、後板,由單一件鋁板抝出來。老麥加碳纖,該是前所未有,但啞黑色算是老麥常用色之同時,斜面更是老麥膽後級底盆/基座的根,大家睇睇MC75及M275就會明白。然而,更見玩味的是其輸出變壓器及供電變壓器一字橫排的格式,加上背後一大個橫跨左右的金屬手挽,毫無疑問,就是脫自老麥晶體管後級的設計、風格。但喇叭接線柱及輸入/輸出端子的位置編排,卻又結合了老麥晶體管後級及傳統膽後級的元素。抽取老麥不同產品、不同年代設計的特色再重塑,似乎工業設計師用了解構的手法去處理MC70 Gold LE的設計。

MC70 Gold LE(MC2152)乃老麥第一款用四支KT88負責一個聲道的膽後級(即兩聲道共八支),先前無論是的單聲道的MC75或立體聲的MC275,每聲道都只用兩支。而造型傾向老麥晶體管後級設計的MC2310,雖然一機上有八支KT88,卻是單聲道機種。數目上,MC70 Gold LE(MC2152)所動用的KT88,雖較MC2310少一半,但非常合理,因兩者的輸出功率亦正正是150瓦與300瓦之別。然而,MC70 Gold LE(MC2152)動用了12AX7A及個12AT7各四支,每聲道兩支12AX7A各自獨立地負責平衡分相或輸入放大,再每聲道兩支12AT7負責KT88的電壓或驅動,確係講究,甚或比MC2310更講究。由上述種種來睇,這套老麥七十之作,確係從心所欲地加入新設計得來,又保存老麥殿堂級身份的玩味之作。

聲音特性方面,透過802 D3我聽到一種揮灑自如、有格調又有氣派的感覺。於《Blue Coast Collection 3》的Rolling In The Deep重播中,確實聽到靚膽機的血肉加韻味。主音Melissa Reese的高音伸展到頂部時,透明而不單薄,更連諧波空氣亦散發出一陣韻味,質感細膩。咬字的力度變化,突出而不突兀,重點在於強化了臨場感,當和唱的Keith Greeninger加入,立體、像真的感覺進一大步提升,結他、小提琴、套鼓等見韌勁。整體就是聲音有格調、緊湊、場面大,更令整個演譯似有一份昆頓塔倫天奴式電影般的戲劇性與玩味!

Jason Mraz《Beautiful Mess-Live on Earth》的〈Sunshine Song〉,高音頂部同樣透明,感覺率真得不似在演唱會,就似通過簡單的擴音系統在我面前唱著,唱腔靈活自在,情緒高度連貫,感情自然,毫無不造作。陳奕迅〈六月飛霜〉,歌聲極入咪,充份地捕捉細節變化,找緊情緒,感覺真摯入心,歌聲、音樂、整個演譯充滿驅動力、能量。René Marie《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的〈Where Or When〉,一連串爵士的銅鈸基音及顫音,活生來得來又玲瓏剔透,速度快慢、力度強弱傳神得現場一樣、真嘅一樣!René Marie的歌聲有韻味得來亦有神,並非迷魂催眠類,鋼琴鏗鏘中見優雅格調。鋼琴在左前、女聲左中前、銅鈸落在後右的場面,層次鮮明、定位明確。

中文大學合唱團自家品牌CUC Records的《唱自己的歌》,當中唱出電視劇主題曲〈狂潮〉,於空間層次線條分明的合唱畫面中,見女聲的玲瓏透剔,亦見男聲的低徊,首次透過混聲合唱感受到歌詞中那份淡淡的唏噓與無奈,一群男女演譯下,別有一番感覺!《悲慘世界/LesMisérables in concert at the RoyalAlbert Hall》中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這一套實實在在地營造出慷慨激昂、起勁加衝勁的能量。〈I Dreamed a Dream〉有血有肉、有情緒,叫人入心,叫人揪心、沉重的重播,唯靚膽機所能夠。

Isabelle Faust《J.S. Bach: Sonatas and Partitas》,一把小提琴加上散發得自然又實在的諧波及堂音,築構出深遠的音場,一個將人注意力扯進去的音響畫面。Hélène Grimaud《Water》,鋼琴的觸鍵感覺好靚、好實在,高音

精美、通透、有質,法國礦泉水般清透而不寡。Riccardo Chailly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玩《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定音鼓有著下墜中帶韌勁的傳神效果,管絃大合奏場面充滿張力、驅動力、延伸力、鮮明線條,蒼勁中見韌度、見權威感覺。一支雙簧管或長笛,以至大、中、小提琴群輕奏,反照出這套膽前/後級的精緻,動靜皆宜。

簡單講,C70 Gold LE膽前加MC70 Gold LE膽後這一套,最令我欣賞的是在音色自然度、膽韻味、韌勁及中低音下墜勁度等之上,皆有水準且取得平衡,非常要好的無差別音樂類型重播工具!唯一忠告,不宜全程施用純銀訊號線,不然或有削弱中低音下墜勁度之可能。

以現代角度詮釋真空管美學 – 陳偉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本來很適合形容現時的McIntosh,但這位七十歲「老人」其實毫無老態。經歷過聯同意大利的資金組成Fine Sounds Group,然後收購多個音響品牌,再轉身變成McIntosh Group,Charlie Randall的出色財技,令自己從McIntosh主席變成McIntosh Group CEO。更重要是引入來自意大利的工業設計團隊,為旗下品牌注入時尚元素,在保留品牌原有DNA的同時,將設計品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如何更動外觀設計,又完全不會得失舊有支持者?沒有可能吧,只能盡力為之,令大部分擁躉都接受,同時吸引其他消費者注意,從來都是知易行難,但他們的意大利設計團隊做到了。

其實,設計團隊在McIntosh近年推出的型號,並無大手大腳地改動傳統風格,更新外露的沉熱器形狀已算得上是大動作。不過,來到七十周年型號,外型就來得大膽得多,尤其是MC70。雖同文陳海川指出,除了碳纖維之外,其他元素曾經被品牌採用過,但細心地為大量經典型號進行拆解,然後再於極大量元素中進行挑選、重新整合,設計出這款令人耳目一新的真空管後級,實在值得大力鼓掌。

C70理應與MC70一樣,都是把經典細節再新整合而成,只是相比之下就傳統得多。不過兩機的格調同樣地高,就算加入難以運用得宜的金色,成為限量中的限量Gold LE,都同樣不落俗套。

在試聽之前,心裏難免有前設,就是這套新組合與C22、MC275有何差異呢?當McIntosh的石機,從溫文、厚暖,走到高清、爽快,再到現時的速度快、有厚度、力量充沛,聲音變得奔放而全面。而屬於品牌另一面貌的真空管產品,又有甚麼變化呢?

C22、MC275那種溫暖、柔美、金黃色光澤,人聲充滿感情,散發成熟之美。C70、MC70某程度延續了這種美學,只是當中又涉及不少演化、進步,絕不是一條舊路走到尾。

第一張參考碟,來自今年在慕尼黑認識的荷蘭錄音廠牌TRPTK,他們毫不吝嗇地於錄音過程及後期製作中,用上大量高級音響器材、

線材,效果十分討好。當時買回來的是荷蘭獨立樂隊Paper Motion同

名專輯,是近年市場上極少數錄音質素出色的獨立搖滾專輯。

C70、MC70可以rock得起嗎?可能,而且rock得起勁。這套西裝可以還原到kick drum的殼皮變化、鼓腔共鳴,是預期中事,但那種彈力就出乎意料,同時比想像中結實。這種結實依然是有層次,不是死實的,但速度快、打心口,同時可以感覺到鼓的直徑夠大,它在推動大量空氣。

意味着C70、MC70比同廠舊有的真空管器材更奔放,亦更有控制力。以往就算是同廠石機,都是重放而不重收,起音快、收結寬鬆,動感再好都不會失去從容氣氛。換成現在這套膽前後級,低音控制力、線條竟然不俗,它不是斬尾式快速、乾淨,結尾是完整的,只是這個有層次變化的漸進,過程很快又果斷。

在kick drum加速時,低音電結他仍然清楚,兩者令音場變得緊密,沒有半點空隙。

人聲方面,依然厚暖和味,只是不如以往那麼濃郁,咬字清晰度、提氣速度及爆發力都勝過從前。相比之下,新機未有大幅加厚中音,在不改變歌手年紀之下,強化了情感抑揚。

音場高度有驚喜,加上本身已經夠闊,所以音場是一個巨大的4:3空間,並不是16:9。感覺接近歌劇院,而非現代的葡萄園式音樂廳。

這套七十周年限量版前後級,聲音飽滿又不失控制力,就算音場巨大也好,都可以將之填滿,又沒有任何混亂。又因為沒有將輪廓收得非常銳利,本身的音樂氣氛又和暖而寬鬆,所以沒有刻意工整、不自然的情況出現。

金黃色、悅耳的高音空氣感,是McIntosh真空管前後級的特色之一,同時又以此營造出一種包圍感和氣氛,引領聆聽者扣投入音樂之中。這種高音空氣不過量,既不會影響中音分析力,亦不會覺得暗淡或是向上延伸不足,只會覺得「好聽喎」。

這種空氣感與氣氛,不但對古樂有加分作用,配合大件頭、泛音多、處理複雜編曲時既不亂又不刻意,理應對重播迷幻音樂也同樣出色。拿出Lana Del Rey的《Ultraviolence》驗證一下,果然正確。通常試音工作,很難有時間可以聽完整張專輯,當然,也因為不是所有器材有都令人不願停下來的吸引力,C70、MC70就有這種能耐,令人不理會時間,直接把《Ultraviolence》從頭到尾聽一遍。

比起C22、MC275的成熟、柔美,C70、MC70明顯較為年輕,動態對比更強,控制力更好,聲音更加全面,既爆得起亦可以非常溫柔,連帶音色上都有明顯分別。七十周年限量西裝,色彩比同廠舊型號更加華麗,更多金色光芒。這種光芒不會過火,播放L’Arpeggiata的《Mediterraneo》,樂團音色本已華麗,錄音場地的堂音亦帶來同一感覺,再加上現時這套前後級,會否過火呢?答案是「不會」,反而利用動態對比及分明的音像,以及充夠的頻寬,帶出朝氣和活力。人聲圓滑,質感卻沒有被磨走。高音再高亢,也不會刺耳,只有清甜與潤澤。

音樂推進緩急有致,而且活潑,播放中、慢板音樂時凸顯旋律之美與氣氛,改播重型搖滾如Muse、Guns N’ Roses的專輯,又可以爆得起,扭大音量也不會走樣,亦不會令高音變惡死。

C70、MC70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令大家投入地感受音樂,不會為你設限,包括不會挑剔揚聲器、音樂種類、錄音質素和音量。簡而言之,將音樂播得動聽,令人聽得暢快,長時間保持專注,就是這套前後級的吸引之處。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零售價:HK$188,000(全套前級+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