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ca 發行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指揮錄製的《戰爭安魂曲》60 週年

巧思安排造就經典唱片

文:麥林

即使 Rattle 和 Noseda 等指揮家富有啟發性和戲劇性的演錄先後發行,作曲家指揮的這台專注的表演,乃此作品詮釋的恆定參考點。

監製古梭讚揚布里頓對立體聲錄音技術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的理解。他倆深入討論了錄音設計,將三種不同的隊伍中的每一隊(布里頓在三個不同的 planes 或 levels 上,寫這首曲子的)放置在適當的位置。

代表兩個士兵的兩名男性獨唱者,以及為他們伴奏的室樂團,被放置在聲學空間較「乾燥」的右側,以捕捉咬字清晰度;樂譜又經常要求弦樂演奏者發出「冷」的聲音。

安魂彌撒本身的強大陣容(女高音獨奏家、合唱團和管弦樂隊)被安置在大廳的中央,合唱團位於gallery,這提供了所需的混響,去「暗示」大教堂的龐大空間,但又不致於太欠缺清晰度。

男童合唱團和小管風琴被放置在左側,以創造布里頓想要的距離感。

如今在音樂廳演出這作品的常規,是將負責演出歐文詩篇部分的室樂團作為主樂團的核心(在裏面)。在這個 Decca 的錄音聽出來,每種樂器和人聲都定位得非常精確;這種「強化」只能在錄音中才實現,也是古梭藝術的典型特徵。布里頓精心挑選的三位獨唱家都處於最佳狀態:皮亞斯(Pears)在展示作曲家特有的歌詞 setting 方面無與倫比,費雪-迪斯考(Fischer-Dieskau)用甜美的嗓音清晰地唱出歌詞;維什涅夫斯卡婭(Vishnevskaya)充滿斯拉夫特色的獨唱,則展現了拉丁語的經典品質。合唱部分充滿質感與空間感。「場外」的男童合唱團的弱音即使遙遠,也具有非凡的清晰度。

在新的 24/192 母帶處理中,音樂內部織體聽來更清晰(合唱團的弱音呢喃和最強音的爆發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銅管 antiphonies 的呈現亦令人興奮地傳達。

初版 CD tape hiss 明顯。24/96 版已經少了,今次新版更靜。

唱片封面引人注目,經常受到讚揚:做最少而達到最大效果。簡潔的盒子設計在歷次再版中得到了保留。

設計據悉是由 Boosey & Hawkes 為發行此曲的樂譜而構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