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期 煮酒論英雄:Audio Note M6 Line Signature

中產之膽前級 – 陳海川

要發生的終歸發生!一年多前,他們在M10身上抽取經驗及技術放到M8身上,推出非常規武器M8 Line Signature之際,本座合指一算,已算到下一步該輪到M6。不過為免洩露天機,一直未敢道出,如今M6 Line Signature果然現身,証明本座預測無誤!

哈!這響馬後炮是否放得夠響兼又無犯駁呢?但怎也不及M6 Line Signature出現所帶來的迴響大!其實,當M8 Line Signature現身之際,想不少Audio Note的擁躉、新知、舊雨也曾閃過一念,這套從旗艦M10前級而來的極級發燒分體供電架構,究竟會否、希望會、應該會,稍後投入M6身上?答案終於實實在在擲到大家眼前,這兩件頭的極級M6之實物就擺在我眼前。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

紓解中產悶氣

M6 Line Signature之出現,可謂紓解一下中產需要被忽略之悶氣,但同時間又要面對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現代社會,中產乃消費巿場至重要的消費群,很明顯,M6 Line Signature的出現正是要照顧這一群。

要玩Audio Note膽前,至高無上的選擇當然是M10,若消費不起M10,又或可用空間容不下其一套三大件之時,M8 Line Signature就是替身。但中產的負擔著實不輕,多 一個消費較實惠的選擇就更妥當,那想當然要向M6埋手,來一記M6 Line Signature,跟M8 Line Signature形成兩個清晰的消費級距,即定價六十多萬與廿多萬之別,好讓有不同消費預算之中產玩家有得揀。收窄級距,令升級的階梯更平順。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4

沿用M8升級方案

常規版M6系膽前級,於二千年首度發表,五年後再推出M6 Line MK II,至今已發展至第三代,現役型號M6 Line MK III則於二零零八年發表。鑒於其電路設計已相當成熟,暫無需改良,亦不想為改而改,即使推出已將近八年,仍看不見有推出MK IV的必要。但發燒友大都愛好新刺激,不如就為M6加件獨立供電器。

獨立供電器而已,說來無甚大不了,但以Audio Note一貫不愛搞小動作,要搞就大搞一場的個性,就沿用M8變M8 Line Signature的升級方案,既無用為改而改M6本已相當成熟的放大電路,卻又能夠令該電路更極至發揮,將M6的表現大幅推升。當然,凡事總有代價,要砌出更強更重量級的分體電源供應器,大手筆地使用靚料之下,成本固然顯著增加,同樣然顯增加者,更在於從一大件化成兩大件,亦即需要面對由土地供應不足,延伸到可用空間普遍緊張的問題。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

十呎〝臍帶〞

不諱言,只要口袋裡鈔票足夠,乾脆付了就是,乾手淨腳!但要找個空間多放一大件供電器所牽涉這問題,好些時候比價錢的考慮還要大。Audio Note倒也算靈活處理這問題,絕不強逼用家機疊機擺放,要知道M6 Line Signature兩機箱均厚達五吋半(140mm),機疊機擺放既不太合理亦不方便,更是不特別好看,看來累贅、沉重。至起碼要可供上、下層或左、右併排擺放。甚或更具彈性地,可給予更遙距的擺位安排。跟M8 Line Signature一樣,M6 Line Signature從分體電源供應器到放大器之間的兩根(每聲道獨立各一)電源〝臍帶〞,長度達十呎。這表示擺位自由度極高,只要有需要或隨你心意,兩部份可擺成天各一方的格局,甚或將供電器藏到暗處,悉隨尊便!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3

M10輸出變壓器的技術

M6 Line Signature下稱「簽名版」M6,之所以要由一箱變兩箱,當然不在於盲擴充或炫耀。表面睇只是沿襲旗艦M10的設計,實質原因亦在於,因「簽名版」M6採用源於旗艦M10的輸出變壓器設計,該輸出變壓器較常規版M6的大得多,故再不能以單一機箱收納所有。變壓器的用料亦份外講究,採取C-core架構,芯部以優質的日本製(HiB)高磁感取向矽鋼為材料。初級線圈選用優質無氧銅OFC繞製,次級線圈則為Audio Note至耍家的純銀製作,配合特選之電介質及蠟滲透。並使用一貫的純銅安裝架,用以確保不致出現磁化短路現象。

這完全由Audio Note自家設計及生產的特製且較大變壓器,較之於常規版M6的變壓器,有著更低失真,並大幅改進驅動力及增強低音能量(這個確實聽得出)的效果。

要說至為實用的改變,亦是由機箱一變二所帶來,可用空間鬆動得多以下,終於有空間加裝平衡輸入。要知道,該真正的平衡輸入,不單單是在背板鑲嵌多一組XLR端子這麼簡單,還牽涉到一大堆電路及分相變壓器。一如以往,在這Audio Note的平衡輸入上,他們必採取自家的分相變壓器,該變壓器只選用最好的材料繞製,線圈之銀線乃瑞士精製,鎳鐵芯則在美國經過特殊的熱處理。

基本上,所有零部件皆通過嚴格篩選,並大量採用自家度身精製之元件。全以人手焊接、測試及驗收,所有工序皆在Audio Note新建,坐落於美麗的Sussex鄉郊之廠房進行。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6

重量級分體電源

設計考慮周詳,製作講究之同時,用料亦得配合,冠上Signature版之名,選料豈能不講究!

整個工作流程,由接上市電開始,當市電進入「簽名版」M6的重量級分體電源供應器後,隨即分派到兩獨立的電源降壓牛去,亦即打從一開始,左/右兩聲道供電功夫已獨立進行。其後的兩大支ELNA 63V/10,000μF大水塘級濾波電容,再以兩大隻雙C-core牛充當扼流圈(Choke coil),配合兩份全對稱的供電電路,每聲道獨立地各佔一份。每份供電電路上均以三膽分工,Raytheon JAN 5651WA二極管負責穩壓。Sylvania JAN CHS 6X5WGT負責全波整流。Ultron ECL-82三/五極同體管,負責強化驅動力。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7

「快晴」電容

電容向來是Audio Note的秘密武器,除橫躺在電路板側,Audio Note自家製、自家專利之油浸銅箔聚酯電容,這附有4N純銀引線,兼以厚重銅殼包裹之發燒級電容外。更得見Audio Note的最新利器,有名有姓的「快晴」Kaisei電容。據講,此乃Audio Note掌門人Peter Qvortrup幾經辛苦、轉折,並花上好幾百萬英鎊,才求得到日本名廠Rubycon應其要求生產之精品。一切皆因Rubycon至靚聲的Blackgate電容於十年前停產,Audio Note雖已一口氣花上幾十萬英鎊,大手買入Blackgate電容作為庫存,但總有一天會耗盡。幾經辛苦、轉折,終求得Rubycon應其要求,以經典用料,依照經典手法,生產出〝特性〞可媲美Blackgate之Audio Note「快晴」Kaisei電容。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0

四隻分相牛

放大器(Line amp)部份的用料無疑較供電器簡單,但再睇清楚,倒也不簡單,不簡單處在於用料還要較上級型號「簽名版」M8豐富,只因「簽名版」M8只有一組平衡輸入,但「簽名版」M6竟有兩組,故內裡再多兩隻分相牛,就是藏在靠近背板左側的四個圓柱形金屬屏蔽鼓之內。由於「簽名版」M6沿用Audio Note至耍家的單端兼無負回輸放大架構,但XLR平衡式接駁必不可小,故需要出動自家製純銀靚牛負責分相。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8

近面板一邊的兩隻大牛,就是那日製(HiB)鋼芯、優質無氧銅OFC初級線圈,純銀次級線圈,「簽名版」M6專用之輸出變壓器,也就是Audio Note其中一重要之靚聲利器。

整套前級放大電路,採取單一母板格局,母板上有一支Philips JAN 6189W雙三極管負責輸入級,再配合一支GE 6463雙三極管充當緩衝級,兩聲道每支各用一半。另,橫臥在放大電路板上,銅光閃閃的四枚音頻濾波電容,則為油浸銅箔聚酯電容,附4N純銀引線,並以厚重銅殼包裹,Audio Note自家專利發燒製作。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9

獨立電阻嵌製音控

操作設備方面,沿用如M-10般的精簡、直接架構。面板上僅三顆旋鈕,正中一顆為輸入選擇,左/右兩邊則為兩聲道獨立之音量調節,即可省去加插左/右聲道音量平衡,省卻因無謂的元件及訊號路程所帶來之失真損耗。至於對音響質素起決定性影響的音量調節器,絕非一般於坊間可隨手購入的連續式可變電阻器,而係Audio Note自家手製,由一支支獨立電阻砌成的級進式(22級)音量調節器。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1

背板上,鑲有兩組供電源臍帶線用之軍工級重型插座,長達十呎之電源臍帶線,以Audio Note Lexus LX九十六芯純銅漆皮線製成。除設四組RCA、兩組XLR輸入外,更為玩雙功放分音之大發燒早作籌謀,配備RCA及XLR輸出各兩組。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2

痛快又舒暢

放大電路大抵不變之下,大手筆地加入更高級的輸出變壓器,以及一套重量級強勢供電的「簽名版」M6,確實有另一番聽頭。一份強而不霸的味道處處可見,見於人聲、大提琴、鋼琴,亦見於管弦的弱音細節、複雜的敲擊,以至鐘鼓齊鳴的爆棚級滿員大合奏。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3

在ALR JORDAN的《The Music – VOICES 1》中,Rebecca Pidgeon所演譯的〈Auld Lang Syne / Bring It On Home To Me〉,那簡單粗樸的歌聲/唱腔裡,人聲來得份外有重量感。「簽名版」M6所展現出的強與重,不在於如何嘹亮,而在於能量密度,令每下咬字,吐納運氣都更見手到拿來的輕鬆之同時,感覺又更踏實。就似一輛具備低轉增壓又大馬力的汽車,扭力之強,只需輕踏油門即輕鬆起動又隨心加速!面對只一把人聲之下,當然未需要來個甚麼舉重若輕,而係完全無需運力,已把Rebecca Pidgeon演譯中的溫婉、深精與肉緊之間的層次營造出來,將當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加上濃而不膩的和味音色,感覺份外入心!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4

《鍾氏兄弟‧極》自推以後,筆者就經常拿來試音,當中的〈瑪門〉,在今次將「簽名版」M6加入參考組合後的試音中,所透出的熱血指數,該是歷來我聽過最熱血的一次。演譯中的控訴感至為強烈,將歌詞中的訊息有力又盡情地傾瀉出來,一次過聽畢,宣泄情緒的效果來得非常實在,就如肆意地喊叫一場般痛快又舒暢!

水晶般剔透又實在

鋼琴能夠形、神、能量俱全當然最好,但表現方式各異,在Hélène Grimaud彈奏〈拉赫曼尼洛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的重播中,既要細膩流暢,亦要營造得出那團火,更要整座鋼琴大大件踏實地擺在眼前,「簽名版」M6已一一清楚交代。在那一連串甚考機的高音鍵上,「簽名版」M6之強,已超越高頻之延伸是否充裕這基本問題,而係更深層地講求音質。即使高頻延伸同樣寬裕、剔透,仍有質感似啫喱或似水晶之別,兩種質感各有捧場客,而「簽名版」M6的高音質感,則是如水晶般剔透又實在,每下不單如能目視,更似伸手可觸。至於鋼琴的中/低至低音鍵,於〈蕭邦第二鋼琴奏鳴曲〉的重播中,「簽名版」M6再一次顯示其大馬力、強低扭的特性,既可以充滿控制力,有層次地下潛,亦能展示出一下到底的墜力,兩者皆如心到手到隨即力到般手到拿來。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5

每一下皆舉足輕重

於《Four Drummers Drumming》中的〈Seven Drums In Seven Four〉的重播中,「簽名版」M6的高密度強能量,為各式鼓聲的韌勁幫上一大把,更令鼓聲強得來有頭威亦有尾陣,絕非狠狠地一炸即散,後勁不繼之流,而係持續且不手軟地釋放出強強弱弱的脈衝能量。

即使遇上更強橫又更大的場面,就如柴利比達慈指揮柏林愛樂,演奏穆索斯基〈畫展‧基輔大門〉。甫開聲,即感受到「簽名版」M6將柴利比達慈那份表面聽來速度偏慢,實則訊息密度特高,且張力非凡的演譯手法,表現得相當淋漓,能量滿貫如巨人踏步,每一下皆舉足輕重,從而表現出一份神聖、權威、宏偉加張力飽滿的感覺。最重要是能量的釋放無拖泥帶水,令整件事就來得更見滿足又完滿!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5

驚喜得令我疑惑

此外,於同一唱片中的拉威爾〈Boléro〉,再進一步將「簽名版」M6在低電平動態上之強顯露。〈Boléro〉頭段的弱音管弦依然恰如其份地低調,但能量在超窄幅動態之間的起落,卻見驚喜!呈現出非一般實質的動感,驚喜得令我疑惑,得重聽一遍,果然厲害!細想一下,其實無甚大不了,只不過是一種近似在音樂廳現場才聽得見的弱音動態而已!然而,能夠在重播中出現,讓我聽見,卻絕非等閒!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6

底子厚即餘量足

聲音表現上,「簽名版」M6相對於常規型號M6 Line MK III,明顯更趨成熟,若M6 Line MK III等同三十來歲,普遍追求刺激、明快、拳拳到肉的心態,那「簽名版」M6就是正值盛年,馬步更沉穩,展現出沉著應戰的感覺,權威性及壓場感更是明顯強得多。

「簽名版」M6之強,實不單在於能量強,還在於大把在手,游刃有餘。尤其在能量需索最強的中/低音打下,即使於本社足四百五十方呎的大Hi-Fi房中,「簽名版」M6的能量其實仍未被用盡,我們還得利用訊號線,例如Tiglon MGL-X10平衡線去裁剪中低頻能量比例,使之跟大Hi-Fi房的房間聲學條件耦合。大把在手備用,必比捉襟見肘好,這是常識吧!底子厚即餘量足,霎時間有需要,又或系統、環境有變時,可手到拿來即用。若剛好夠用的話,則隨時變赤字!亦即說,無論是你口味、系統匹配或房間聲學條件需要強能量,又或需要更充裕的備用能量,「簽名版」M6必不會叫你失望!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7

馬力強勁,低頻排山倒海 – 何森

屈指一算,英國Audio Note M6 Line膽前級面世至今已逾15年,經歷三代的進化,今日推出第四代的簽名版,強化了電源供應部分並裝置在獨立的機箱內,令M6 Line由單體式設計變為分體式設計,定價亦由第三代的M6 Line的HK$125000(2009年1月)提升至今日M6 Line Signature的25萬港元,剛高出一倍!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8

我曾經擁有過第一、第二及第三代的M6 Line,當我聽過第四代的M6 Line Signature後,我覺得其音質已不再屬於過往三代M6 Line那個層次,因為其低頻的量感、力感與大音壓輸出時音像的件頭感與音場的規模感、氣勢與迫力感,已非常接近8年前我們在大房一起試聽的M9 Phono的層次。以功率放大器作比喻,假如M6 Line MK III是Hegel H30,M6 Line Signature便是Gryphon Antileon EVO Stereo,完全是兩個不同級數的產品。

2009年2月號我試聽M6 Line MK III的時候,我說M6 Line MK 3維持了MK II的勁度並加快了速度,令聲音更punchy更龍精虎猛。播流行曲、搖滾樂,無論是真人打band或電子合成器炮製的電子鼓,低頻明顯笠得更緊實,快上快落更具節奏感,活潑的音樂動感使我聽得更興奮更投入。今回聽M6 Line Signature,我覺得聲音依然龍精虎猛,但此龍是翻江倒海的巨龍,此虎是迎面撲埋身的猛虎,低頻那種沉厚感與氣勢迫力,全面大幅超越了M6 Line MK 3。由於低頻的量感更寬宏,下潛力更深沉,每聲道Sasha身上的兩隻8吋低音單元聽起來竟然令我聯想到像來自12吋甚至15吋的ATC低音單元(我曾在大房試聽過兩款有源版的ATC SCM100及一款無源版的ATC SCM150)。我覺得M6 Line Signature前級提供的低音重量感、音場規模與氣勢迫力,足以覆蓋500呎的聽音室。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9

當然,眾所周知,重播古典音樂才是Audio Note前級的強項。我上次寫M6 Line MK 3,說它拉小提琴、大提琴、彈鋼琴的速度明顯較MK 2更快因而顯得更具激情,更強烈的動態對比能進一步展現出音樂大師錄音時投入的感情及演奏的精湛技巧。感覺像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由前排第十行坐前至第五行,感覺大師演奏的小提琴或鋼琴獨奏的力度明顯較MK 2更強,琴音更實淨飽滿,強弱音對比更鮮明。今回M6 Line Signature予我的感覺是音像更厚壯更飽滿親近,演奏家拉琴、彈琴的力度更強更直接。誇張的說法是像由第五行座位再移前至指揮台的位置,覺得所有樂器就在自己面前演奏般親近,即使以正常的音量重播亦覺得聲音更有力動態對比更強烈。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0

無論聆聽的音量是高或中等,我都能夠強烈感到M6 Line Signature的豪情奔放個性,我覺得音樂有一種強烈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能大大增強的音樂的感染力,令我聽到的每個熟悉的錄音都更「好聽」,覺得樂師們是更用心去演奏,投入的感情與力度更豐富傳神。如以演員去比喻,就是演技更切合角色的需要,七情上面,揮灑自如,演活了劇中的人物。如以舞台劇的演員作比喻,M6 Line Signature就是一位中氣十足的演員,令劇場內每一位聽眾都可以清清楚楚聽到他唸的每一句對白每一個字。M6 Line Signature時刻都表現出高M6 Line MK 3一等的力感,重播小提琴獨奏、鋼琴獨奏的時候,這種高難度的力感表現可透過小提琴師拉琴的輕重力度對比、鋼琴家彈琴的輕重力度對比,更傳神地表達出音樂的動態起伏情感,從而拉近聽者與演奏者的距離,大大提升聽者賞樂時的投入程度。我覺得M6 Line Signature在這方面做得極出色,也是它較其他同級別前級放大器更出色的地方。聽過M6 Line Signature重播我選播的幾張靚錄音CD,轉用回長駐大房的ModWright Instruments LS 36.5 DM分體前級再聽一次,我總覺得有一種失落的感覺,失去了M6 Line Signature那種豪華玫麗的色彩,一切變得樸實無華,色彩變得淡薄,豐滿的音像件頭感變得沒有脂肪和修身,情感的表達亦變得略為cool,厚潤的質感亦變得較清爽乾淨,柔韌悅耳的絃樂音色亦像拉緊了絃線,令絃樂聽來更乾爽和略帶點緊張刺激。

vivaldi-4-seasons avi-avital-vivaldi chet-atkins-plus-down-home martha-argerich-friends mutter-live-yellow-lounge rodrigo-y-gabriela-live-in-japan

M6 Line Signature本身已有極強的驅動力和雄壯勁量的低頻個性,匹配功放方面絕對不宜配搭個性相同的功率放大器,須知個性重叠會嚴重破壞整體聲音的平衡度。用M6 Line Signature匹配同廠的300B/211膽後級肯定可取得相輔相成的協同效應。如匹配晶體管功放,我覺得可考慮Constellation Audio(最近我聽過老友Kelvin Chan《上期專訪發燒友之家》用Audio Note M10 Line Signature+3台Constellation Audio旗艦立體聲功放,以電子分音tri-amp驅動German Physiks Emperor MK II巨無霸揚聲器,平衡度極佳,音質既清潤亦豪邁強勁,強弱音動態對比擺幅大至嚇我一跳,非常非常的厲害),應該是我已知最門當戶對的膽前石後配搭。

聆聽空間越大、揚聲器與聆聽者的距離拉得越遠、揚聲器的單元數目越多、越多聽各類型不同的音樂(古典、爵士、流行、搖滾)、越喜歡聽膽前級音色艷麗的發燒友/樂迷,就越適合使用Audio Note M6 Line Signature分體式前級放大器。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1

有完美的效果表現,音樂的靈魂才會顯著 – 鍾一

這個文章標題,在試聽M6 Line Signature前級過程中,不斷的盤旋於我腦海裡,不斷的播音樂,不斷的聽著,的而且確叫我嘗到一份濃厚音樂味道,這是我心中一貫的Audio Note聲音,最拿手是詮釋樂聲間蘊藏的情感,是千錘百煉的設計,是一般器材體系難達致的境界。

月前一位發高燒的老朋友,由M10 Line換上M10 Line Signature,我有幸到他府中欣賞多次,只覺靚聲極點,音色和音樂感都好到難以批評,如果跟之前的M10 Line比較,一切一切都再下一城,音色之通透度,音場之深闊,細節之齊全和動態之凌厲,簡直令我震驚!老朋友還笑言:「三件換三件,外觀沒有改變,老婆完全沒有察覺!」

另外,M8 Line Signature早前又相繼推出,2015年3月號本欄已有試聽報告,當其時心已在想:下一次應該到M6 Line Signature吧。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2

對於M6或M6 MKIII Line,我絕對不陌生,過去在發燒友聚會或本刊試音室中,很多機會聽到,給我尤其深刻印象者,莫過於它的動態對比和音樂感,特別音樂感一環,總是與別不同,音色帶有一股濃稠,而又滿有彈跳活力,聽小提琴,松香味「攻鼻」,實叫人一聽不能回頭,從此墮入Audio Note羅網。認識的Audio Note用家,絕大多數都是忠心擁躉,多年來只會一步一步升級,甚至最終連Audio Note揚聲器都買埋,湊成一個完整套裝組合。用其他器材匹配就不好嗎?我夠膽說:就算你願意花百萬元買其他牌子的揚聲器,相信它們總有些地方及不上「原配」。這是過去我試聽生涯中,接觸到不同等級Audio Note器材配搭,欣賞到「全套西裝」Audio Note營造的音樂境界,所得到的個人體驗。

綜觀世界級名牌音響廠家,能夠像Audio Note般,由CD機,D/A解碼器,模擬系統LP「盤臂頭」,前級、後級,揚聲器,接線等,類似的一條龍式獨家全線包辦,為數不會太多吧;更令人佩服的還有頂班系列器材,件件昂貴,達天價級數,然而排隊訂購的顧客卻多到數之不盡,Audio Note成立數十年間,一直維持穩定銷量,在高級音響界享負盛名,聲譽崇高,究其原因,不僅是靚聲那麼簡單,而是器材系統擁有一種獨有魅力,是難以取代,我特別強調是一整套Audio Note體系開聲,泛音豐滿之餘,膽味盎然,給人一種溫暖親切感覺。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3

說回文章主題,終於接到M6 Line Signature(下簡稱M6 Signature)的試聽安排,心情喜悅,大清早就跑回試音室,擺好位,配好線,馬上啟動電源,開聲!今次M6 Signature供電部份採用分離式的設計,肯定是歷代M6最大分別地方。配線過程中,已稍稍領略到此新一代前級的特性,到一切安妥,配搭的器材系統又已經進入狀態,是時候坐定定,聽清楚它的效果表現。聽完CD又聽LP,總之一整天(除了吃飯)沒有停頓過,M6 Signature的聲音確實非常吸引,它的色彩感極之強烈,我不想用「霸氣」二字去形容,但由於它表現實在太突出,有能力將其餘跟它匹配的後級、訊源播唱系統、接線等,各種效果個性掩蓋,對於一些大牌子器材,類似情況司空見慣,如果閣下同樣喜歡這樣的音樂重播效果,你必定全然接受,兼且聽到樂不可支。不諱言,我也盤算著,網上查看一下銀行儲蓄結餘!

試聽M6 Signature在本刊大試音室進行,以全平衡接法,匹配Hegel H30後級,推動Wilson Audio Sasha,訊源分別有CD和LP,前者已覺其分析力鉅細靡遺,音質密度感絕高,音樂味十足,到模擬系統出場,隨手揀來無論是本地或外國流行音樂,古典、爵士,聽感上,統統都勝過CD,而且是輕易勝出,拋離甚遠,特別是動態對比、空間感和中音的溫甜味道、像真度,都給它嚇了一跳!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4

M6 Signature真的有那麼強大吸引力嗎?有,跟M6 MKIII相比,肯定不只勝一籌這般簡單。我喜歡它灌注入音樂間的一股活力,令一切好聲錄音變得更富生命力,樂於一首接一首不停欣賞下去;灌錄效果稍稍欠佳的,出乎意料地又變得可以接受,試聽過程中,我拿出多張古典音樂CD播唱,聲明此等錄音並非什麼發燒級,高低頻延伸效果絕不會恣意誇大,勝在音色平衡度控制理想。透過M6 Signature重播,效果之佳,給人一種溫厚親切氣息,印象深刻者,有DG的Pollini彈Beethoven「Piano Sonatas op.2」,AVIE的Simon Trpceski彈Rachmaninov「第一號鋼協」,如果以較細音量播唱,扭二格,鋼琴的泛音已然非常豐滿,琴弦細節及餘韻清晰細膩,是有文化個性,就算動態激昂樂段,亦不會因音量偏小而令音像變得朦朧,不夠清晰;一旦扭大音量,音場結像仍然不散不亂,更不會有半點嘮嘈感覺,反之琴音更結實,力水更充沛。

繼續在較大音量下播唱HK Phil的Wagner《指環》cycle中「萊茵的黃金」,Naxos出品,在M6 Signature重播下,音場效果清晰無倫,音色通透,人物站立位置結像輪廓一目了然,每位歌唱家中氣十足,彷彿是注滿了能量般。到試聽的下半部分,輪到LP出場,盤、臂是駐場參考的Acoustic Arts Thunder + Moerch DP-8,唱頭是今期試聽的Phasemation PP-2000,如果說透過M6 Signature重播CD已經味道盎然,一旦播唱LP,它的自然流暢音樂美態,更令人一聽上癮,忠告大家,想聽多一點音樂,聽LP啦。廠方網頁未見M6 Signature會否如以往一樣,另有Phono和RIAA版本,如果有,花多一點錢買Phono版本絕對值得。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janes

聽本地灌錄的人聲LP,譚詠麟、張學友、徐小鳳、陳慧嫻,簡單直接地形容:精彩。一向絕少拿本地流行曲錄音作試聽參考的我,竟然都聽得滿心歡喜,還寫下如此高評價,效果表現之厲害,大家可以想像。M6 Signature中頻的濃密、厚潤、像真度,足以拿得滿分,聽陳慧嫻唱《痴情意外》,系統配搭不當,個別器材質素欠佳,音色會明顯偏削、偏薄,陳慧嫻的嗓音毫不自然,而慘變成噪音,絕不耐聽;然而,M6 Signature滿有豐富的感情表達能力,聲線迷人,人聲質感、密度和結像力絕佳,百分百是一級重播效果。

M6 Signature可以有韻味十足的人聲效果,當然亦有比例正確,而音場感龐大激盪的效果,聽一曲Dire Straits《Money For Nothing》,一段The O-Zone Percussion Group抽鼓,你會清楚感受到前級的開揚豪邁個性,還有速度感和結實、有質、有量的低頻特性。先說Dire Straits,此LP唱過一百幾十遍,幸而仍維持上佳狀態,鼓低頻擊力,電結他的辛辣味道,人聲帶半點沙啞等,我都了解透徹,M6 Signature播來處處帶結實肌肉的感覺,聲音又密又紮實,奔放又充滿著陽剛氣息與活力,越扭大音量便越覺過癮,音場感毫不散亂,在筆記簿上寫著一個「堅」字!《Jazz Variants》呢?M6 Signature的動態表現盡見於此矣!發燒友千萬不要再將「動態」與「大聲」聯在一起,二者不盡相同,前者是聲音起伏對比,講求器材瞬變速度與反應,後者只需恣意扭大音量。建議大家約好代理,聽聽M6 Signature的示範,你會更易明白。

重低頻如打樁機重擊地板 – Thomas Wang

在過去的十年,Audio Note的產品,在我的音響係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中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喇叭線和訊號線,跟著的就是M6前級了。M6是Audio Note Level 4的中價產品,同亦是我最愛的前級之一,第一代的M6,至今仍然在我家中活著呢!M6的最強項,就是那別的近價真空管前級,不易匹敵的超大馬力「火車頭」帶動力,配合50W或以下,細功率真空管或晶體管後級,不單只是可以「起死回生」,而且還可以「如虎添翼」,令後級的整體表現更上一層樓,M6是旗艦前級M10的細碼版,是市場上極少數的前級,可以使三極管放大器,在配合高效率揚聲器下,除了聽人聲和弦樂了得之外,還能精彩地播放爆棚音樂,甚至是Rock及流行音樂也可以。時至今天,M6已去到第四代產品了,煮酒當日,我大清早就到達大房,完全令我眼前一亮,因為M6已經變身為兩件頭的M6 Line Signature,Line放大部分外再加一個重型的Power Supply,單看外表,可知道「火車頭」注入了全新力量,動力與速度肯定倍數提升。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15

二話不說,立即開聲試聽,配合晶體管後級Hegel H30,聲底仍然頗為厚潤,我認為絕對適合配一些全金屬膜、或聲底偏薄的揚聲器,配Wilson Audio Sasha,肯定氣勢磅礡。先由慢歌聽起,播雨果LPCD45II《林子祥小說歌集》,由Track 1「情深再別提」開始去聽,聽了五首歌曲,此專輯首次推出是在1991年,經驗之談,廿多年前的本港製版,一般來說Reverb份量會較多,LPCD45II版本已作出重點改正,但始終還是不利於全金屬膜揚聲器播放,Sasha的鈦膜高音單元是「照妖鏡」,任何製版弱點,它會輕易發現出來,現在M6 Line Signature再作出提升,將LPCD45II的優點強化了,林子祥的聲線顯得非常自然,口形亦沒有化大,站立所在位置正常,整體音像相當穩定,伴奏樂器聽得出是混音效果,但沒有虛無縹緲、搖晃不定的感覺,甚有聽LP Feel,M6就是M6,性格上,基本上是沒有改變。

audio-note-m6-line-signature_26

厚潤的聲底,會不會把中低的細節掩蓋了?這是任何朋友都會想到的問題,就播放Fim UltraHD CD《Monty Alexander Stir It Up, The Music of Bob Marley》,此碟源自Telarc Jazz,1999年的發燒錄音,Telarc CD出名低頻分析能力,Keyboards、結他、兩支Bass、Drums及多種敲擊樂器,產生出來的低頻,泛音份量多,夠爆夠勁,而且Bass樂器非常多,對組合的低頻樂器重組能力構成嚴格考驗,就以85dB左右的音壓去播Track 1「So Jah Seh」,M6展現出在真空管世界中,它難能可貴的低頻完全不覺有半點混淆不清,件件樂器位置清清楚楚,H30本身已有良好的低頻控制能力,現在加上M6 Line Signature,那如虎添翼的聽感更覺強烈,H30的實力打高了一班,整體音樂畫面色彩變得結實,並且對比鮮明,氣氛熱鬧,多采多姿,令人目不暇給,是極強的音樂感染力。試熱鬧氣氛,當然少不了另一張Fim UltraHD CD《Jazz Brazil:Paraiso》,同樣是Telarc Jazz的出品,話明是巴西爵士音樂,當然是全無冷場,巴西女歌手Jane Duboc,聲線嘹亮無比,在M6 Line Signature帶動下,Jane Duboc的歌聲更具氣量,高段有直衝天花板的氣勢,餘韻更有繞樑三日之感,Gerry Mulligan的昔士風,閃亮的銅管樂器,擦得晶亮,更是光芒四射,整個場面,完全達到一比一的真實比例,令人全情投入。

audible-perfection best-of-gotan-project fritz-reiner-mussorgsky-24k 2014FEB_op paraiso

M6有著非同小可的節奏感,聽一張由德國「老虎魚」為Audi汽車公司特別泡製的試音碟王《A Very Special Selection of Stockfisch Music:Audible Perfection》,Track 3 Allan Taylor的「Let The Music Flow」,是我全碟最喜歡的一首歌,Allan Taylor的鋼絲結他玩得出神入化,輪廓鋒利,彈撥力量實淨有力,節奏輕快,推進力強,不愧為Song For The Road,用三極真空管前級配晶體管後級,所產生的凌厲動態對比能力,絕對令人意想不到,這份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可能就只有Audio Note才能完美做到。聽開「老虎魚」CD,當然要加多張發燒友不能不買的24K金CD《Stockfisch Records:Art of Recordings》,精英歌手盡出,廿一世紀最尖端的錄音之一,歌曲是精選中的精選,首首動聽,就聽Track 1 Allan Taylor的「Dedicated To…」及Track 2 Sara K的「Vincent」,M6再次發揮它高超的人聲演繹,男女聲的唱腔、聲線的控制、喉底音、唇音、鼻音等,全部都作出最細微、精彩的刻劃,聽著這些歌聲,會自然而然地閉上眼睛,不知不覺地投入歌曲的世界內,對我來說,這就是最高的聽覺享受。

pet-shop-boys-discography stockfish-2 AD-OUTPUT %e6%9e%97%e5%ad%90%e7%a5%a5%e5%b0%8f%e8%aa%aa%e6%ad%8c%e9%9b%86lpcd

試M6 Line Signature前級,怎可以不聽爆棚古典音樂!就選一張1996年美版BMG Music24K金UV22 Encoding CD《Living Stereo:Fritz Reiner:Picture At An Exhibition》,「畫展」、「A Night On Bald Mountain」、再加「Prince Igor:Polovtsian March」,是發燒友都知可以有幾爆!就用90dB左右的音壓去聽,果然不出我所料,Sasha的兩隻Woofer,直徑最少加大兩吋,音箱體積大三份一,整個場面絕對可以穿牆過壁,地動山搖亦是必然的,超動力「火車頭」,果然利害,聽慣大音壓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嘩」一聲叫了出來,正所謂高手過招,一招可定輸贏,就聽一張「畫展」,已能清楚此前級的爆棚能力,不用進一步測試。聽流行音樂,就試電子探戈《Gotan Project the Best Of》,重重的低頻,有如打樁機般重擊著地板,低頻波浪一圈接一圈的傳到我腳底,除了一個「勁」字,確實沒有別的形容詞。再試一張流行音樂,Sony Music K2HD CD《The Best of Daryl Hall & John Oates》,一曲「Family Man」,再來「Man Eater」,Disco流行音樂的火力,完全是熱辣辣的,確實過癮無比。

我曾有試聽M10的經驗,無論是售價或是音質表現,在我心目中都是罕逢敵手的,到了第四代的M6,又再進一步貼近M10的聽感,可能我真的要換一套全新的M6 Line Signature分體式前級。

總代理:大象行有限公司

定價:$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