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 煮酒論英雄:Aurorasound PADA

精緻、友善又甜而不膩 – 陳海川

玩精緻!搞膽機!無可否認,日本確係高手雲集!

公認的科技強國,既是歷史使然,亦在於日本的科普教育實在強,從真空管到晶體管;從模擬到數碼的運用上,皆可謂經驗老到,該是唯一一個,有本事躋身世界音響舞台的亞洲國家。在數碼音響科技上,他們走在前端之同時,最難得的是,相對地傳統得多的真空管擴音機,幾十年來,一直在當地電聲界、音響發燒界發光發熱。更厲害者,論DIY膽機的普遍程度,敢相信,難有別國能夠挨近,故以〈管球王國〉來形容日本膽機發燒界亦不誇張!如此一個民間膽機高手雲集的國度,要將設計、意念商品化嘛!一個字,難!

一心玩精緻

這背境下,Aurorasound如無一身本領,如非對自家的設計抱有絕對信心,意念上亦有新點子的話,想必不敢踏出商品化的一步。不是有否足夠資金去成立公司、投產及宣傳的問題,而係群眾、同儕壓力的問題,尤其日本這管球王國強國,如自問不是有個人之處,不會貿然行出來曝露於公眾目光之下!

就Aurorasound的產品路線來睇,他們確實一心玩精緻,現役作品主要有四:

1)引入LCR型RIAA電路加Lundahl靚牛的唱放VIDA

2)毫不妥協地出動變壓器充當音控的平衡前級PREDA

3)真平衡耳擴HEADA

4)本篇主角PADA膽後

此外,實還有USB傳輸專屬電源BUSPower-Pro2、USB線USB-NPL、USB/SPDIF轉換器(192kHz/24-bit)HIFACE TWO-Pro等輔件。

Aurorasound PADA_2

一條大直路

Aurorasound這膽後級PADA,並非走著至傳統的膽機路線,而係以明快、簡單又直接的架構、規劃,加上精進的靚料,煉成一款新世代之日系膽後級。

識貨的肯定一眼就睇得通,PADA的架構與規劃,非常合理又明快,用料更是講究。機體採取至傳統膽機風格之平台式格局,主要裝備、設施及操作板,全於同一台面之上。對稱的視覺佈局,讓人一眼睇通兩個聲道的訊號流程,從輸入到輸出,就是一條大直路地編排,幾近鏡影對稱的兩聲道陣式(輸入端→輸入級→級間放大→功率放大→輸出牛→輸出端),以及並行的(電源變壓/整流→前端穩壓→功率穩壓→濾波及恆流→輸出牛),就是如此這般精而簡的流程。

打從輸入開始已可對應真正平衡,當然,亦可選用非平衡輸入。兩套輸入接駁介面之間,講究地備有輸入切換,免除不必要干擾,兩聲道輸入更有各自獨立的靜音功能開關。從輸入開始就考慮仔細、周全,相當日本的匠人氣。

八支德律風根EL34

為求將雜噪、失真壓下去,確保頻寬寬闊,又要保持濃郁的膽味,PADA採取溝合式格局。於輸入級上,靈活地選用精而簡的晶體管架構,並從聲音特性考量,特別引入NEC及東芝的經典型號晶體管。

至於驅動級上的功率放大工作,承接著打從輸入級起已精進選料的原則,功率放大用真空管又豈會不講究!每聲道四支五極管,選用工作表現線性且享譽歐洲,Slovakia生產的復刻德律風根EL34,每兩支EL34負責一相,以平行推挽式架構,但只以三極管式接駁放大,取得更佳線性,從而得出每聲道最大輸出43瓦(8Ω)。

此外,為求輸入級跟驅動級有更佳的分隔度之同時,亦使兩級之間訊號好好地交接,電平的對接更理想,特別採用FineMet core material芯之變壓器,充當兩級之間的間級電路。

Aurorasound PADA_3

名牌牛牛

對膽機表現起決定性影響的輸出牛,Aurorasound的出手亦可謂相當狠!採用名牌牛牛,瑞典Lundahl生產的扁線雙圈輸出牛LL1623。從它們無需使用屏蔽殼或以樹脂密封,即可知其製作之嚴謹,結構之緊密,質素之高,足以令它們根本地不起震/無噪。

雖然從輸出抽取訊號回輸到輸入級作比對,可將失真數字搞得非常“靚仔",但都是虛榮!因人耳對總體負回輸環路的副作用實在敏感,聽進人耳的感覺是遲緩、發呆,對音樂感具破壞性!故,不求技術規格參數上的虛空,只求確保聲音純淨又高速的PADA,當然不設總體負回輸環路,因此不受來自揚聲器的反電動勢影響放大工作。

輸入級跟驅動級的供電穩壓各自獨立,以確保從極弱到極強任何動態範圍下,雙方都有穩定的供電。前者使用一套高穩定度又低噪的穩壓電路,至於需索較大的輸出級,則再加入Lundahl變壓器LL1638充當扼流圈,發揮恆流作用,並配合高電壓聚丙烯薄膜電容作為濾波,雙管齊下穩定供電。並以超低開關噪音的Rohm碳化矽二極管充當整流,以及日本精製的大型EI電源牛作為主要供電。

於平台面的輸出端上,每聲道僅得一對喇叭線接線柱,負載不同阻抗喇叭之時,莫非要靠選擇掣來轉變設定。查實,當面對不同阻抗(4~16Ω)喇叭之時,PADA即採取自感運作,完全無需進行選擇設定。至於只一組輸出的好處嘛?非常簡單,就是輸出牛再不因有閒置/空載的繞組抽頭,不至因而構成不必要的干擾。

Aurorasound PADA_4

安全設施少不得

平台式格局的PADA,平台面為厚達8mm之實心鋁材,輔以木製機身,實心銅隔震機腳,全以非磁性物料構成。另,雖然扼流圈及輸出牛均為Lundahl靚貨,無需金屬屏蔽罩及樹脂密封,但適當的安全設施仍少不得!平台中央的三隻Lundahl牛,以一略帶湖水綠色水晶膠罩蓋著之同時,並於挨近輸入端子的一邊,再加有一小片黑色擋板,兩者同屬可隨手移除的非固定裝置。另外,還有一更大,可覆蓋大部平台面的疏孔金屬罩,但對於玩粗硬發燒電源線者,或構成阻礙,除非接機一端用上方向合適的直角轉彎插頭。

好奇心加求証精神

原以為膠罩及擋板的裝飾意義大於其他,湖水綠水晶膠罩令三牛成焦點之餘,睇起來更企理,而黑色擋板則純粹用來製造強烈反差,托起水晶膠罩上銀底黑字的Aurorasound招牌。

當然,估計之中仍有一份好奇心加求証精神!嘗試移去水晶膠罩或擋板。事實係動不得,不要說移除,就連那一小片黑色擋板以那一面向外,對聲音亦有極其明顯之影響。一面較平滑,另一面則有粗糙網紋黑的色擋板,究竟應以那一面向外一事,在下與Thomas只花了不足三十秒,A→B→A比較了一轉,即肯定有粗糙網紋的一面向外之下,弱音細節更豐富又清晰。

只一片高850/闊113.5mm/厚1mm/重量僅10g,可屈曲,似塑料或合成纖維的檔板。廠方並詳細說明該如何擺放,又或是否具磁場導向或其他作用,只是筆者從官方產品照片上窺見一點蛛絲馬跡後推敲出來,再經實試,又果然係有實效之物!

Aurorasound PADA_5

增加入貨誘因

無論因損耗/老化、口味、貪玩或其他原因,玩膽機必需面對換膽的功夫, PADA作為一件商品、消費品,Aurorasound深明對使用者友善的重要,故簡單直接地採取自動偏壓調整電路,不管換入任何牌子的EL34或6CA7等代用膽,PADA都懂得自行調整偏壓去配合,令用家可省掉時間與功夫去量去調。

說到換膽,更是值得一提,可以講叫人相當意外者是,PADA竟可兼容現今炙手可熱的膽中新貴KT-150,這肯定可增加玩家入貨的誘因!玩法相當簡單,只需購置四支KT-150,插上去即成。沒搞錯!就是四支,無需像原先EL34般要出動八支,功率輸出不變,主要作用是,供玩家享用不同的聲音特性。每聲道施用兩支KT-150,最緊要依據指示,將四支KT-150插於編號1、3、5、7的四個膽座之上即成。偏壓嘛!同樣由PADA自行理順,無需用家粗心!

Aurorasound PADA_6

“嗲”而不俗

替PADA配線的方向,反覆試過,最緊要精神!PADA本身已相當和味,無必要再於配線甚至配器上吊味!通過本社大房駐場鑑聽喇叭,即進一大步靠向鑑聽味的新一代802,我清楚聽到PADA自身的和味音色。

話說,我就PADA試音的工作剛開始之際,恰巧蘋果男神(不是喬布斯)到訪,在下即祭出其女神陳慧嫻專輯《Evolve》奉客。蘋果男神果然係慧嫻的超級擁躉,一聽即表示這重播來得份外“嗲"!的確,尤其聲尾的一下,愛“嗲"之人聽見,肯定心頭一顫!但得講清楚,屬“嗲"而不俗,絕非甜、膩、慢、矇、矯扭造作一類,只係“嗲"在細節裡,在聲尾臨收那下之時才露一手,就足以令人心頭一顫。

再以我試音常用碟,於ALR Jardan《The music-Voices 1》之中,Rebecca Pidgeon演譯的〈Auld Lang Syne / Bring It On Home To Me〉一試,即証明PADA的人聲果然甜而不膩,入於清甜一類,就如白果腐竹糖水,絕非紫米露、芝麻糊,甚或喳咋類重口味。足以令Rebecca Pidgeon的唱腔少一點點粗樸,多幾分美少女感覺之餘,仍聽得見應有的細膩咬字及潤濕的喉底聲。René Marie之現場錄音《Live At Jazz Standard》,當中的〈Nature Boy〉,PADA無疑為René Marie多添一襲媚惑感,音質、線條均帶點油潤,帶微暖,生猛又揮灑自如之中的入耳感覺。

Aurorasound PADA_7

起伏感來得很順

論背景寧靜度,PADA的確媲美晶體管功放,但最重要是膽味依然,PADA這吓混合架構,果然混得其所,寧靜與撩人的膽味兼得!筆者最欣賞它擺明車馬販賣膽味、膽音色之同時,卻又賣得不落俗套,叫人聽得舒服、享受。播出Hélène Grimaud的《Water》,精緻的弱音細節及動態,令音樂起伏感來得很順,加上精品化的音色,不是喝著白開水,而係啖著帶淡淡水果甜味的礦泉水般,相當順喉。Libera童聲合唱團的《New Dawn》,靚童聲高音甜美中見人氣,具透亮質感、順耳、細緻,美好的感覺不斷放送。

叫人深呼吸

《陳潔儀》K2HD CD的〈來夜方長〉,加上PADA的靚膽味,實實在在地將陳潔儀那演譯中的甜美、愉悅感覺立體地發放,一種臨界放閃的效果。盧冠廷《Beyond Imagination》內的〈人間天堂〉,非力竭聲嘶式唱腔,亦無慷慨激昂的演譯,一份恬靜感覺,淡淡然似的,但最後的一句加上細膩的結他,所散發出的強大感染力,所營造的美好感覺,美得叫人深呼吸,美得叫人激動!

Aurorasound PADA_9

初 衷

每聲道最大功率輸出43瓦(8Ω)的PADA,很明顯不是販賣勁力、爆炸力一類。換入KT-150的效果,一如廠方所言,在於提供不同的音響特性,稍稍令中低音更厚密,而不是大家幻想中「偉哥」效應!倒也合理,夾硬催谷,反而跟PADA的個性、本質相勃。故,正路來睇,從音樂享受出發,要二揀一的話,我必揀八支EL34的原裝格局。

在PADA這個案上,不管KT-150如何高新規格,我選擇相信,PADA的初衷就是以八支EL34玩出來的甜而不膩,入耳、順喉的靚贍味。無欺場的靚贍味,定價不過九萬八千元,加上日本製造,匯集歐、日靚料,PADA的叫價確實克制,嗜甜而不膩靚膽味者,絕對不容錯過!

 

Aurorasound PADA_10

製作認真,聲音流露引入動感與節奏 – 鍾一

今次試聽的一部Aurorasound PADA真空管後級,每聲道採用4支EL34(6CA7),輸出43W X 2。這後級還可插入KT150(每聲道2支),直代EL34,功率輸出基本相若,聲音個性和力水表現又如何?這個容後再說。我一向對細輸出(三四十瓦)的膽後級情有獨鍾,只要線路設計得好,音色會特別靚,特別吸引,Aurorasound推出的這款PADA,就是一個最佳例子。

Aurorasound這間日本音響廠家,認識它是從VIDA唱頭放大器開始,細小的木殼,外觀雅緻,聲音表現更是出色過人,我給予至高評價。至於PADA,同樣地,機身簡簡單單的設計,不帶半點奢華浮誇,8mm厚鋁金屬板之上,就平鋪上所有真空管、變壓器、電容、平衡/非平衡接線端、喇叭接線柱、甚至電源開關,一切直接了當,我很喜歡。扁平的機身,外殼用上厚身原木,秉承住VIDA傳統。後級重量約23公斤,底部機腳以堅硬實心黃銅鑄造,有良好避震及絕緣效能;每一大小環節上,都見設計者心思。試聽過程中,我將金屬大網罩拆掉,當然會好看得多,但記緊這時候那個透明亞加力牛罩(蓋住中間兩隻輸出牛、一隻choke)就要蓋上;不過,有小孩及寵物出沒的地方,還是把網罩蓋好,較為安全。

當朋友知道我試聽過PADA,他對這後級也有興趣,致電給我,打頭第一句就問:每聲道只得四十幾瓦,可以推得什麼喇叭?如果你這樣問,就表示玩膽機經驗較少,hi-fi體驗不多。當然,理論上後級越是大力,好處越多,一來可以應付難推的喇叭,二來可以發揮爆棚錄音的優點,是以high end廠家發展到一定規模,必定做一兩部巨無霸show下quali;但另一邊廂,卻不斷有新設計的細力真空管後級面世,初入門,或玩膽後級經驗不多的朋友,多數不明所以,他們通常會說:咁細力,要來幹嗎?

誠然,對於細輸出膽機,過去試聽過不少,買回家使用的亦有多部,現在有些仍完好保存著。今次有機會接觸PADA,再一次清楚感受到細膽機比大力後級著數的地方,其一,它因為機殼細,火牛細,真空管數目少,成本相對降低,售價比較便宜,更多人負擔得起;其次,它音色絕大多數靚過大機,歷史證明,膽機強放管越少,音色越靚,然而,過去幾十年來音響迷公認最好聲的幾款膽機,例如McIntosh、Marantz、ARC、Jadis等的某些型號,都是輸出不超過50瓦的製作,即是說,細力膽機,價錢較平,只要線路設計出色,用料夠好的話,聲靚兼具獨特吸引力,所以永遠有市場。

Aurorasound PADA_11

說回PADA,這個以hybrid設計,即是膽、原子粒混合的後級製作,將EL34接成三極管模式,以平衡推挽工作。個人對EL34的觀感,全屬正面,亦非常喜歡,它總處處表露出是為音樂而研發,令聲音添上一分華麗,一分陽光耀眼氣氛;EL34的可靠性和工作穩定性,絕對可媲美211、6L6。膽友都知道,真空管本身很多時已決定了一部機的聲音特性,PADA亦不例外,在Aurorasound設計師處理下,盡現其hi-fi本色之餘,聲音厚度足夠,而且音色和味誘人,你絕不會批評它膽味過度濃烈,甚至速度慢半拍,反之,音樂起伏之間,PADA自然流露一種叫人越聽越覺味道的動感與節奏,令人聽之不厭。

有點可惜的是,代理未能安排同廠,比PADA更早推出市場的PREDA前級送抵本刊,湊成一套西裝試聽,因此前級部分,唯有繼續使用ModWright LS 36.5DM。想深一點,未嘗不是好事,用LS36.5DM,這款音效個性熟悉到爛透的前級,接到PADA,一開聲,基本上已經可以了解後級的音色底蘊和力水表現。音源以播唱CD為主,採用Accustic Arts轉盤和解碼器。初試啼聲,PADA要推動的就是B&W 802 D3,先作熱身,以較細音量播唱Miles Davis《Kind of Blue》,聲音雖然細節齊全,但卻冷冰冰,而且聲底幼薄,給人中氣不足之感,我就趁這段時間,到廠方網頁瀏覽一下PADA的資料。直至唱了45分鐘之後,這時候聲音明顯厚潤得多,我想這應該是PADA應有的厚度,而一直到旁晚關機前的一刻,它仍然保持著同樣音響特性,聲音表現異常穩定。

DSC_0556

熱身時換了幾張CD,到PADA進入穩定狀態,我立即放回《Kind of Blue》再聽一次,沒錯吧,它開聲就令人進入音樂這個事實,也許是我預料之內,但用來推802 D3,這個身型巨大的座地揚聲器,很多人或者會覺得是個殘酷到近乎開玩笑的配搭。老實說,這個配搭,不外想用B&W聽聽PADA的音色,對其力水則不敢苛求,更沒有期望它發出毀天滅地的爆棚氣勢。但奇事出現了,PADA推802 D3竟然可以「過得去」,當然不會有拳拳到肉的狠勁,《Kind of Blue》中Jimmy Cobb敲鼓,Paul Chambers的大牛筋,起碼不散不亂,扭大前級音量,音場亦不會出現「散晒」情況,Miles Davis出盡力吹出的小號聲響,毫不覺尖削吵耳,相反,銅管推動出的空氣清晰又自然,而且亮度十足,瞬變快兼泛音豐富,PADA潛力之優厚令人詫異。

話說802 D3靈敏度達90 dB(on axis at 2.83Vrms),從數據上看,似乎不太難應付,但個人卻認為,它聲箱容積很大,擴音機還要有足夠力水去招呼每邊兩隻8吋低音單元,配搭器材系統,並非有聲出就可以,真正發揮出揚聲器應有的聲效底蘊及爆棚氣勢,才是正確方向。因此,這對802 D3,對後級而言仍然是一個考驗,肯定功率輸出較大會更有著數。

繼續換上小提琴、人聲、鋼琴獨奏、大編制交響樂錄音……PADA其實潛力很好,以推802 D3我所聽到的,且給它「音色至上,力水不俗」作暫時評語。為了進一步求證PADA的推動力,我再用它來推動B&W另一款新D3型號:805。今天的805 D3,已搞不清屬於第幾代了,甚至包括某些特別版,如Maserati,總的來說,這款喇叭仔在世上應該賣了不少數量,屬於有代表性的家居揚聲器吧。接到805 D3之後,我推測正確,PADA推動得較為輕鬆,再拿出《Kind of Blue》作參考比較,套鼓、大牛筋、小號、鋼琴,聲音平衡度非常出色,牛筋的低頻下潛,雖不可跟802 D3相比,但論彈跳感、控制力和起伏速度感,PADA則更能掌握,大家可知805 D3靈敏度還要低一點點,是88dB,不是高效率喇叭,但需索後級power的感覺,比巨型座地揚聲器細得多,這一點可以肯定。

Aurorasound PADA_14

現階段PADA推805 D3,大房間玩細喇叭,還用細膽機推動,不懂hi-fi的人,經常說不可能;告訴你,當體系每一環節質素夠高,喇叭擺位又恰當(最考功力),展現出的音色與音場擴散,樂聲的從容氣息,還有結像、定位感……每一項都足以令人聽到樂不可支。聽Eva Cassidy、The Weavers兩個現場錄音,環境氣氛截然不同,但同樣地PADA可以推得805 D3貼貼服服之餘,音場擴散得又深又闊,特別是The Weavers,舞台、現場聽眾一排一排向後伸延,整個試音室每個角落彷彿都填滿了音樂。不諱言,在這空間中,805 D3需要開到音量很大,聲音才夠生猛,初時對PADA信心不大,聽過這兩個Live錄音,令我更渴望播放動態較大的古典音樂。

Brahms「第2號鋼協」,Geza Anda與柏林/卡拉揚合作,終樂章大場面不斷,PADA也同樣表現從容,能量源源不絕地輸往揚聲器。PADA推動之下,805 D3強橫的勁道令我有點吃驚;靜態部分,鋼琴獨奏,音場背景又顯得寧靜無比,線路設計上輸入級採用晶體管,據聞是廠方收藏多年,經嚴格挑選的NEC和Toshiba揀手貨;高質素的一對Lundahl LL1623輸出牛和LL1638 choke當然亦功不可沒。論音色,PADA是介乎濃烈與清淡之間,屬於中庸,偏清爽一類,聽女聲,Jennifer Warnes、Rickie Lee Jones,嗓音極具磁力,感情之豐富與喉底厚度之恰到好處,令我難忘,比較之下,覺得部分同級膽機味精更多。

用4支KT150直代EL34,好嗎?一如剛才說,真空管本身已決定了一部機的聲音特性,用上KT150的PADA,驟耳聽覺得力水大一點,音響性強烈一點,但音樂感卻打了折扣,聽Arturo Delmoni拉「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你會馬上明白。結果很快便還原,插回EL34,繼續嘆靚錄音!

Aurorasound PADA_15

令人有重新充電的喜悅感 – Thomas Wang

來自日本的Aurorasound,原本是一個我從不認識的牌子,不過自從試聽過一部VIDA Phono放大器之後,我就有種一鳴驚人的感受,以價論聲,對應AirTight PC-1唱頭,達到了非同小可的音質境界,絕對可以打高兩班,今次有機會試聽Aurorasound PADA真空管後級,自然是十分期待。從VIDA Phono放大器的試聽經驗中,Aurorasound絕不會是「老古董」聲,但又不會抹掉傳統器材的優點,音質表現宜古宜今,非常討好,在價位之內是罕逢敵手。見到PADA後級,一對瑞典Lundahl輸出變壓器及Choke就由透明殼罩着,Show Quali了,Lundahl牛在歐洲名聲大噪,以動態及細緻見稱,工作狀態無比穩定,音響界無人不知,8支EL34行Parallel Push Pull,功率43W x 2,原子粒整流,並且用到Matched Pair復刻版德律風根EL34作功放管,照看其格局,亦會是一款宜古宜今的真空管後級。

PADA可以不用調Bias,就可以每聲道換上兩支KT150管,作Single Push Pull放大,為用家提供多個音質上的選擇,我先試KT150管在PADA上的聲底,推動B&W 802D3,音色是偏向陰柔一路,非常適合聽古典提琴及女聲,就我個人而言,這種音色,我還是愛300B多些,用回8支德律風根EL34,感覺上確實更為全面,EL34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傳奇Marantz 9後級,EL34的動感配合Marantz 7前級的優美,產生的化學作用,就成為令人一聽難忘的獨特音色,EL34用在PADA中,就能達到Marantz 9的動態對比效果,配合Lundahl牛,音質表現完全脫離舊有的「日本聲」。

甚麼是舊有「日本聲」?我認為就是了無生氣,呆板呆滯,聽到「瞓著」的聲音,PADA若不是事前給我知道是一部日本機,初步的試聽觀感(用EL34) ,確實與一部來自歐洲的機種無異。播放Victor Entertainment, Japan最新CD專輯《Halie Loren Live At Cotton Club》,Track 1「It Don’t Mean A Thing (If You Ain’t Got That Swing)」,此曲是一首充滿動感的爵士歌曲,Halie Loren完美無瑕的聲線,著實令人著迷,最難得的,就是那份真空管機少見的臨場感,活生生,有血有肉,現場氣氛熱鬧無比,令聽者很快就投入到Cotton Club之中,達到先聲奪人之效,當然,若要追求層層叠的HiFi音效,PADA就未必能滿足要求。

Aurorasound PADA_16

試播放鋼琴,聽Blue Coast Records的《Fiona Joy – Solo Piano》,一張Dynamic Piano示範級天碟,聽Track 1「Ceremony」,德律風根EL34+Lundahl輸出牛,以43W x 2的功率,驅動B&W 802D3,竟然可以令一對大型揚聲器的中低音單元,展現出Grand Piano的氣勢,日本膽機中,PADA是最能播放鋼琴的其中之一,中低頻泛音的延伸力,可達到延綿不盡之境,並且乾淨俐落,爽快,沒有半分拖泥帶水,琴音的節奏,給人喜悅的感受,重播鋼琴,我可以給近90分。再播放一張來自德國的Bauer Studios NeuKlang的新CD 《Initiative H Dark Wave》,Bauer Studios NeuKlang的製作,一向都以強烈3D立體感見稱,《Initiative H Dark Wave》就是一張可以產生近乎完美的3D立體立場,13人以上的爵士樂團,一齊在一個法國大型Studio內演奏,樂器的確夠晒件頭,我就試扭大音壓至接近90dB(峰值)去聽,Track 1主題音樂「Dark Wave」,氣氛深沉,樂器音調明暗強弱對比強烈,海浪般一湧一退的音效,只有黑與白的音樂色彩,給人神秘而又帶有興奮感覺,PADA就能輕易演繹出這種扣人心弦的樂章,聽到Track 2「Black Out」,是一種比Track 1更具衝擊力的調子,節奏更快速,加上人聲的叫嚷,混進電子音樂變奏,原始部落的氣氛湧現,更覺緊湊,PADA播放此碟,感覺就好像是一部來自德國的真空管後級。

Telefunken

PADA到此刻的表現,我認為,EL34後級的終極境界,音樂感、節奏感、3D立體感等各方面,都已超出我的意料,試試播放電結他,就來一張《Dire Straits》,EL34本身的膽格,會有一定程度的火力,播放電結他音樂會是一絕,果然,PADA在講求音色之餘,仍然可以重現一定程度的Rock & Roll火力,一曲「Sultans of Swing」,節奏快速、強而有力,給人恰到好處的感覺,電結他輪廓清晰,但不會過於鋒利,熱力四射,耳膜亦沒有被刮,就算是Rock & Roll,也會變成是耐聽的Rock & Roll。投入在音樂世界中,不經不覺就過了兩小時,是時候聽最後一張CD,《The Blue Moon Sounds Volume 2》,一張「Superior Audiophile Demonstration CD」,經過上述多張CD的試聽,我絕對肯定PADA是可以幫Blue Moon Show Quali,Track 1「The Royal Ballet」的「Coppelia Act 1:Prelude-Muzurka」,音樂畫面大,場面堂皇華麗,以PADA的功率,音壓當然不可能太大,峰值音壓不過88、89dB是完全沒有問題,大場面大排場,所有樂器是井井有條的,古典音樂的動態對比,具有不錯的迫力,環環緊扣,100%的投入感,Track 6「Sylvie」是來自「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嘹亮的男聲,PADA有足夠的連續功率去帶動,全程沒有半點沙聲,人肉擴音機唱情歌,沒有粗聲粗氣,反之然,那份「冧爆」的聽感,令我一聽難忘,而且還有濃濃的LP韻味。

PADA是一部相當精彩的EL34後級,能充份掌握音樂的每一個細節之餘,而又不失應有的動態對比,節奏感是令人無比雀躍的,聽音樂,是要令人舒懷、消卻煩惱、令人心情喜悅、使人有重新充電的感覺,PADA都一一做到了,一部優質的Hi-End真空管後級,就應該要這樣。

DSC_0563

聲靚何須大,黃金一瓦見真章 – 何森

即使二路書架式喇叭的3D音場如何深與闊、音像如何pinpoint,我始終覺得只適合初哥入門玩。32年前我的「入門」書架喇叭是Celestion SL6,用土炮前、後級玩了兩年,認識了雷明後,到雷公館聽過他的打孖Spica TC-50(俗稱垃圾剷)+每邊4隻M&K超低音的2.2系統後,馬上升級用「垃圾剷」取代SL-6,開心了一年多。接着中了三藩市C.C. Poon放的「毒」,買了一對Magnepan MG2.5屏風喇叭,恍然大悟,我明白書架喇叭的低音「離地」,座地式喇叭出的低音才可以「落地」。自此之後,我再沒有興趣玩書架喇叭,即使首先被海味陳引入的「五萬五」ensemble reference喇叭仔被人捧到上天,我聽過亦沒有心動,喇叭仔始終是喇叭仔,低頻不僅是「有限公司」,而且「永不落地」,聽電bass、double bass、鼓、鋼琴,音像全部「縮小離地」,只可以單聽「離地」的人聲、小提琴和木結他,聽band sound完全不是那回事。我的喇叭升級行動至今從未休止,從Magnepan MG2.5→MG3a→MG 3.3/R→Avalon Radian→Avalon Radian HC→PMC MB1→PMC MB2→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Revel Ultima Salon 2→KEF Reference 207/2……。玩了廿多年座地喇叭,最瘋狂的時期玩過4件頭的MF KW千瓦功放推PMC MB1,對低音墊底與低音解像度與正常聽音樂時的低音量感(不是試音),總算有點經驗和認識,關鍵是「黃金一瓦」!

Best Audiophile voice II

甚麼叫「黃金一瓦」?

黃金一瓦,是指當你的功放持續輸出頭一瓦功率到揚聲器的時候,你聽到的低音有幾低、解像度有幾好、反應速度有幾快、人聲有幾靚、音場有幾深有幾闊、3D音場內的音樂訊息量有幾豐富?

條件是你用的座地揚聲器效率必須有90dB或以上,及低音單元口徑不能少於7吋,而且必須易推!

26年前我家訪了一位人稱「孖九」的發燒友,他是「教父高」的首席弟子,以一套四件的Jadis JP 80前級+JA80功放推一對Apogee Duetta Signature全鋁帶大屏風喇叭(離後牆5呎),玩得超闊大音場靚聲。第二次家訪他已換了一對Jadis SE300B monoblock(每聲道兩支300B出10瓦)配Convergent SL1膽前級,推一對Westlake BBSM-8VNF柱形座地喇叭,玩出另一種靚聲,就是在「正常」欣賞音樂的音壓下,玩出很真摯感人的人聲和下潛力、量感、質感皆不錯的低音!我當年仍未完全明白「孖九」為何會由超闊大音場的Apogee大屏風轉玩Jadis 300B推Westlake(非horn)柱形座地喇叭。後來我終於明白了,孖九從「玩音響」變為「聽音樂」,就是我講的「黃金一瓦」。

Diana Krall wallflower

平日在大房試音時用Hegel H30功放推Sasha聽大鑼大鼓,以峯值音壓超過100dB,狂抽 “Jazz Variants" 爵士鼓,那純粹是測試工作的指定動作,功放的峯值輸出功率逾300瓦,當然不是我所講的「黃金一瓦」!可是,在大房試音是工作,是超乎現實的一種聽音行為,回到現實,在一般人的家裡,「舒舒服服」去欣賞音樂的時候絕無可能會用我們在大房裏的過100dB大音壓去爆機,情形等同當日「孖九」用Jadis 300B推Westlake喇叭。孖九當年家住上環的舊式樓宇,日字形客/飯廳比今日的新樓寬敞,前至後牆距離有14呎,耳朵距離左、右喇叭有8至9呎,欣賞音樂的音量亦不會很大(估計峯值音壓低於90dB),Jadis SE300B的最高10瓦輸出對高效率(91dB/W/m)的Westlake喇叭已綽綽有餘,相信99%時間只用頭1瓦輸出!

DMP does DSD_1

若然閣下的聽音空間有限,日字廳前至後牆約10呎,左、右喇叭距離只得7呎,皇帝位距離喇叭只得7至8呎,想在正常欣賞音樂的音壓(峯值低於90dB)下玩出「可以落地」的低音,今期「煮酒」試聽的Aurorasound PADA膽後級就可以慎重考慮,首要條件是配一對座地式揚聲器,至少要有一隻8吋低音單元,兩隻8吋就更妙!由於PADA輸出43W+43W,用效率有87 dB或以上的低音反射式座地喇叭肯定有足夠的低音墊底。會否出現低音booming?若你用「低音重厚」的大功率輸出晶體管功放去推雙8吋低音座地喇叭,在小型客廳裡出現低音booming的機率會極高!用PADA配合適當的電源線、訊號線及喇叭線,我有信心低音出現booming的機率不高。因為PADA用的EL34,「膽格」是高中頻通清開揚和低頻活潑但絕不重厚,最夾低音豐滿又易推的座地喇叭。

以上結論是通過大房內的一對B&W 802D3的實驗結果,證明PADA配802D3是一個平衡度十分理想的靚聲配搭,放在一般家庭裡用來欣賞各類型音樂,是一個羨煞旁人的明智之選。

Marantz 14th

我選用一張在歐洲高級音響界流行的試音碟:2012年推出的STS 14th Edition High-End Audiophile Test Demo SACD/CD做實驗,坐在皇帝位手拿一個Radio Shack跳字式音壓計,以一個我認為最適當的音壓(不大不小),由頭到尾13首歌曲聽一次,測出的峯值音壓為88 dB !(802D3的左、右高音單元距離9呎2吋,皇帝位距離高音單元10呎)這是聽Fourplay的“Heads Up"測出。聽Eva Cassidy“Fields of Gold"峯值只得83dB !聽不食人間煙火的Radka Toneff唱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峯值更只得79dB,低聲唱只有60dB,動態範圍只約20dB !歌聲有焦點,咬字發音清晰,歌聲清純而沒加入濃濃的味精,好聽到不得了。聽Guitar Trio由於只得三支木結他,峯值音壓只得83dB !Boz Scaggs和David Paich的“Desire"由於配樂較大聲,峯值音壓和Fourplay(電子音樂)同為88dB !聆聽此CD大部分曲目測出的平均音壓介乎70至83/86dB,沒有一曲到達90dB。播T11,敲擊樂的節奏感相當好,一下一下有彈跳力。聽Track 13的教堂女高音,歌聲美極,堂音滿載,弦樂群奏如絲綢般滑溜,我清楚聽到墊底的管風琴聲。這就是上述的「落地低音」,802D3做得到,過往歷代的802亦應該做得到,論解像度,當然是802D3殺晒!

 

最大輸出功率:43W+43W(8Ω)

增益:31dB

頻率響應:20Hz~30kHz

THD+N(總諧波失真+噪音):0.05% 1kHz@5W

輸入:RCA及XLR各一組(可切換)

真空管:德律風根復刻EL34 (Slovakia生產) x 8

體積:高225‧闊340‧深510mm

重量:23kg

總代理:銀聲貿易公司

定價:HK$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