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期 煮酒論英雄:Einstein The Pure

音效直接真確,現場氣氛十足,是一款好玩又好聲喇叭 – 鍾一

當老師,最高興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當音響評論員,最高興的當然是遇到試聽的器材,發出令人感動又能全心投入欣賞的聲音。我沒有當過老師,無從得知作育英才的成就。不過,我想今天我聽The Pure的愉快之情,應該不在作育英才之下。我忍不住要說:就整體表現而言,The Pure可能是過去幾個月期間,音色與音效最令我滿意的揚聲器之一。

《煮酒》試聽德國Einstein這款The Pure,是在本地代理「大象行」陳列室進行。不諱言,整個過程確實是一大享受,我幾乎什麼音樂都聽,從蕭邦、李斯特鋼琴作品,到Jeff Beck狂風巨浪般的電結他音效;還有Nat King Cole柔情似水的獻唱……。我想:這些音樂,確實沒有一個類別,是The Pure無法應付的。只要你調校及配搭得宜,擺位又正確,你可以放心用它聽各式各樣音樂軟件,而不必擔心在某方面它會無法勝任。

結合主動與被動的設計

之前在Einstein的Facebook上,見過一款叫CRM II揚聲器,設計十分類似今次的The Pure;最明顯分別是CRM II缺少了下面的低音聲箱,因此,需要原廠配套的腳架支撐。至於這對The Pure,對我而言,好像有點印象。印象是從早前本地一個音響展之中,代理在房間展示了此揚聲器;但眾所皆知,這類場合並非聆聽器材表現理想地方,因此初步印象是有的,可是並不深刻。直到今天,終於在一整套Einstein同廠器材,包括:The Source、The Preamp、The Poweramp,另再加一個模擬體系Roksan「盤臂」Xerxes 20 plus+Artemiz和Einstein The Pickup動圈唱頭、The Phonoamp唱放匹配下,透徹了解The Pure的一些特性,如今彷彿見到它的真面目了。

初會The Pure給我第一個感覺……金屬味濃烈,每邊聲箱用一個倒轉T字的大型金屬支架,以大螺絲抓緊承托,垂直支柱帶點往後仰角傾斜度;上、下兩個聲箱同以全金屬製造(連腳架每組喇叭共重110kg!),好一種「摩登」模樣。現今音響市場產品的設計,必須映襯一般家居空間環境,這是更貼近消費者實際生活的潮流大勢,也讓音響廠家順勢推出許多life style化的商品;若廠家一味標榜好聲、原則堅持,土味十足,而造成用家諸多不便(不論是視覺感受、體積大小或調校方式等),肯定會某程度削弱自我市場的競爭力,也許成為曲高和寡的短暫傳奇。

屬中高效率,靈敏度達89dB,三路座地,密封式聲箱設計的The Pure,箱體外觀秉承著Einstein歷來一貫樣式,前障板主色調黑得立立令,前後各使用一塊1.2cm厚厚鋁金屬板,四周外框以最高鍍鉻工藝精美鑲嵌,是簡潔、具時代感的形象;同時間匹配一整套Einstein CD機及擴音機系統,更烘托出一股典雅品味來。它箱體面板較闊,達40 cm,但深度卻只有15cm,而高度則跟一般座地喇叭相若(125cm)。從外觀看見到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半截裝嵌一只2cm supertweeter(類似horn咀)金屬高音單元,一只15cm widerange中音單元,二者皆為Fostex特別訂製品種;特別一提,它的中音單元是不設分音器,設計者原意,相信是希望揚聲器的中頻區域,頻應更廣闊,而且音效可以更直接流暢;因此,其餘單元銜接點需特別精確計算。然而,低音(subwoofer)部分則是完全獨立,下截箱體中用上一只26cm直徑低音單元,並且採用有源式推動。

聲音自然悅耳,細節清晰豐富

在「大象行」陳列室,坐下來我第一張播唱的錄音,是Naxos CD,由鋼琴家Jando(揚多)彈奏的李斯特《巡禮之年》三部曲中「第三年」。話說,這是鍾一個人喜歡的古典音樂品牌,價錢不貴,又勝在音色平衡度理想,更吸引者,是曲目絕不大路。說回這個我聽得熟透的Liszt鋼琴獨奏,用Einstein全套器材系統和揚聲器重播,鋼琴聽來自然、具高雅氣派,而且細節非常豐富。剛才說專輯的第四首《別莊之泉》,Liszt把鋼琴音符描繪成川流不息的泉水般,音符一粒一粒連成起來,清晰分明,起伏節奏嚴謹有序,揚多表現出十足的活力,指尖柔軟與敏捷,景致描繪刻劃入微,美不勝收。

在The Pure配搭Einstein同廠體系下,重播出絲絲入扣的琴聲,兼且遠近分明,好聽極了!可能你會問:怎麼會有遠近?當然有,揚多以輕重不同力道彈奏,加上旋律緩急起伏,把整個作品段落的規模營造出來。The Pure的高頻伸延非常優越,Fostex supertweeter加上Ti分音網路技術,確實有料到,一切顯得自然舒暢,給我留下良好印象。

演繹得實在太精彩,不想停,繼續聽下去,跳播第六首《葬禮進行曲》,琴音非常沉重,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旋律氣氛嚴肅,紮實的每一下低音琴弦敲響,聲尾餘韻延續得很長、很清晰。如果掩著我雙眼要我猜,我會以為是超級大型揚聲器系統在開聲,有十足氣勢和風範。The Pure負責校聲的設計者,絕非泛泛之輩,他是誰?老闆Volker Bohlmeier是也。

滿有權威感的低頻

回想當日音展中,The Pure示範一些低音較多的樂段,在長形房間中,直覺上低頻下潛夠深,而且分量足夠,更令我稱奇者,就算較大音量下播唱,仍不覺太大壓迫感。在會場裡當我找出該喇叭資料,方才了解The Pure其中技術,一隻26cm低音單元於下截獨立聲箱中,以內置700W ICEpower直接驅動,亦即是有源式設計;難怪乎力水充足之餘,上落速度亦非常爽朗敏銳,反應飛快,自然生動,樂聲輕盈美態表露無遺。

有經驗的發燒友一定知道,低頻與音場深闊表現,需以擺位,如距離後牆、喇叭之間的相距、toe-in角度等,來取得更佳聲效及平衡度。The Pure當然沒有例外,今天在陳列室試聽的一對The Pure,音色精確,結像密度是恰到好處;由於驅動的擴音機,只需負責揚聲器的上截部分,超低音則以內置功放驅動;容易推動是The Pure其中賣點,廠方稱細如15W單端式三極管膽機或高質素Class A擴音機,亦足以應付;因此,試聽時配合九十瓦(8 Ohms)功率輸出的The Poweramp,其聲音特質,如扎實的力道和豐富的細節,已完全彰顯出來。

《煮酒》過程中,播唱幾段鋼琴獨奏、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交響樂曲,The Pure產生出的低頻效果,如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近日翻聽非常多李斯特作品),令我更覺多了一分權威感、場面感、速度、反應、生動氣息,效果之佳,當然比音展中第一次接觸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謂音樂的權威感覺,實不易形容,就讓我用DG的Christian Ferras拉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LP),嘗試給大家解釋。先是音量,我聽交響樂作品,總是希望能把音量調整到接近現場,無論CD或LP亦然;就是說我假想小提琴、管樂及弦樂器在我面前,應該要多大的音量,盡可能讓音響按比例地接近那個音壓,看系統能否維持輕鬆自在的感覺。The Pure做到了嗎?不諱言,做到了,而且很輕鬆,高、中、低頻順暢釋放著;第二樂章《Larghetto甚緩板》之中,我更留意到低音大提琴樂師們手腕的運弓,是何等熟練和動作整齊,每下拉彈,都散發出迷人色調,叫人越聽越喜歡、越覺味道。

要欣賞扎實飛快的低頻效果,Jeff Beck《Who Else!》肯定是一個試金石錄音。Psycho Sam、Space For The Papa,它重播出超強、超狂野兼紮實無倫的低頻,而且還有極佳速度配合,對這一點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它更呈現出極清晰銳利的電結他線條,叫人聽得興奮,完全不會因強勁低頻或低音樂器的動態起伏,而令音像輪廓變得模糊不清。

時間計算精確,高、低音獨立可微調

也許是精確的時間差(相位)設計及計算使然,The Pure聲音的擴散能力極佳,是一款滿有氣勢,聽感又逼真的優質座地揚聲器。播唱《雨果發燒碟十九》第四首「掃羅的改變」,一群本地中學生混聲大合唱,大顯舞台前後層次,是漂亮極了,你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聲音是從遠方,音場深處清晰傳送出來,然而此起彼落的歌聲與鋼琴伴奏,加上一清二楚殘響效果,鋪陳出龐大空間氣氛。合唱中穿插多聲「巨響」,響聲中包含著低至超低頻,我問老易是敲打那種鼓發出的,他回答:是同學們出盡力踏台板所產生出的效果。一切都來得工工整整,高潮大合唱燦爛奪耳,中高音質感很好,聲底帶點豐潤,更毫不刺耳,而且展現優異的包圍感。今次透過The Pure演繹此一曲,令我有一番新體驗。

一對理想的喇叭設計,單元發出的聲波,必須同一時間抵達聆聽者雙耳,這是先決條件之一。此要求以「點音源」設計的同軸喇叭最為符合;然而,若果僅將不同獨立單元安裝到同一垂直線上,又不作任何補償,例如前障板微往後傾斜,音樂訊號便會前後不一地分批進入耳朵,營成聽感上紊亂和平衡度不精確。

不同單元負責發出不同頻率訊號,由於各速度不一,會產生出不同發聲點。也就是說,雖然面板上單元以垂直線排列,但中音/低音單元錐盆相對較深、較後,實際發聲點(音圈位置)的聲波,會比高音單元所發出的,來得延遲一點進入聆聽者雙耳。亦是這原因,此等時間差會引發聲音紊淆,大幅降低重播效果的真實感覺。為解決這問題,有些揚聲器廠家會以電腦輔助,計算出面板一個傾斜角度,讓高音單元位於中音及低音「後方」,令不同聲波同時抵達聆聽者。說回The Pure,兩個獨立聲箱,三單元垂直排列,而支撐的支架卻稍稍向後傾斜,我用iPad app軟件量度,傾斜度約為7˚,達到時間一致之理想效果。

再說,Einstein為讓The Pure針對各類型聆聽空間(面積大小及吸音/反射特性)增加靈活性,它的金屬「小號角」supertweeter,在聲箱背後特設三級調校(T旋鈕撥左:減、中間:正常、撥右:加。用耳朵鑑別,幅度約為2-3dB)。《煮酒》過程中,鍾一嘗試扭至不同位置,The Pure的高音質感非常強,量亦多,相比一般的軟膜半球形高音單元,聲音特性明顯有別。在代理陳列室環境之中,經多番嘗試,最終決定撥向左,即減高音。

同樣地,揚聲器的subwoofer部分亦設調校旋鈕,是無段式微調,分別是V和F,V是低頻音量大小,F是high pass filter高通濾波(頻應/滾落)。假設F於正中位置(原廠設定)不變,我估計約為100Hz,而剛才提及將金屬supertweeter撥向減位置,但我仍感覺高頻略略偏多(在此陳列室環境中),嘗試逐少向右扭動V,代表增加低音音量(經驗認為:加低音 = 減高音),The Pure設計十分靈敏,每下小動作扭動,聲音都有明顯改變。最終,鍾一覺得平衡度最佳位置,是V扭至二點,而F向正中十二點。

聲明:不同聆聽空間,甚至不同擺位、toe-in角度,對於The Pure的高、低音之設定亦理應不一樣。重點是用家必須多番反覆嘗試,直至自己覺得順耳,高、中、低音平均。

激情的佛林明哥結他彈奏

《煮酒》CD/LP輪流播唱,每當LP出場,沒話說,聲音吸引力的確比CD強烈得多。播唱《The Mission》電影原聲配樂LP,音響舞台層次和樂聲質感表現,這兩環節,肯定是The Pure的其中強項吧。又再補充:如斯優秀的聲音擴散,需在擺位完全正確的前提下,加上驅動的擴音機配搭得宜,它絲毫不會讓樂器顯得紊亂。至於人聲,The Pure更令我陶醉,聽Nat King Cole、Jennifer Warnes,一切來得恰如其分,的確好聲到暈!擴音機系統質素上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它很容易便反映出來,尤其音樂微弱細節部分,那細緻的分辨能力,絕對難能可貴。好像是Philips名盤「Flamenco」,一個發燒錄音,Pepe Romero佛林明哥結他技藝之精粹,充滿爆炸能量的弦線彈奏,在The Pure身上,完全發揮盡致,是極端精彩,瞬間的衝刺,又是滿布著重量,激烈撥弦產生出聽之不盡,豐富的聲音細節,四周環繞的擊掌聲,聲嘶力竭的歌聲,厚實,又有實體感,更散發出無窮無盡的吸引力,Track 2「Zapateado」全長6分12秒,要聽完整首曲目才肯罷休,足見其魅力之非凡,才令我感覺如斯「耳不暇給」。

結 論

The Pure是一對設計成功的德國揚聲器,它容易推動,可以匹配很多音色優美而輸出細的後級, 80、90瓦輸出的Einstein擴音機系統固然推到有如「冧樓」,就算18W(Class A)的211強放管後級,如Audio Note Ongaku,相信亦有機會推得從容自在。另外,The Pure播放人聲與各種樂器,只要聲箱背後高、低音的調校合度,絕對有至高的像真度和活生場面感,而且動靜皆宜,厚聲耐聽,從聽各類型音樂的角度而言,它已經綽有餘裕了。

號角高音能量強,零箱聲低音快真準 – 何森

今回在大象行試音室試聽Einstein The Pure揚聲器,所用的全套Einstein CD機、前級和功放,只用了普通跟機電源線,我敢說肯定未能盡情發揮CD機、前級與功放的全頻分析力,尤其是高音的最幼細弱音、高次諧波與空氣感。幸好現場有Einstein The Flash平衡訊號線與The Thunder喇叭線助陣,整體表現雖未達A+++,亦有A+級。由The Preamp膽前級連接The Pure內置低音功放(700W D類放大)用了一對WBT訊號線(RCA插),雖然只重播100Hz(視乎用家所調節的分頻點)以下的低頻,但如能一併用Einstein The Flash(RCA)訊號線,低頻的解像度必可再加分。

煮酒當天(1月21日)我由朝早10點開始一個人坐皇帝位聽了一小時,我自備的多張耳熟能詳的CD,然後輪到鍾一坐皇帝位,我坐在他後面梳化椅的正中位置再聽了一個半小時鍾一精選的CD與LP,接着輪到George坐皇帝位聽了45分鐘,午飯後George再聽45分鐘。Thomas最後坐皇帝位聽了個半小時。我全日坐在梳化椅的中間位及靠左位置合計聽了四個半小時各類型的CD音樂及5張LP,我覺得The Pure的最強項肯定是低音!由那個獨立密封式金屬聲箱內置700W功放驅動10吋紙盆低音所發出的大音壓低音,那種脈衝式強而有力的快速低音真的正到無話可說,我家中雖然也用同一套Einstein CD機及前、後級,但所驅動的KEF Reference 207/2就無法讓我聽到The Pure那種快而準的氣墊式脈衝效應強力低音抽送效果。今次大鑊了,聽過The Pure以大音壓重播drums,電子合成器炮製的重低音,回家再聽同一套Einstein驅動的207/2,我決定短期內都不會再聽展示鼓樂與電子音樂的CD,因為落差太大了。

舉例如播Dire Straits《Brothers in arms》德國版SACD / CD,聽慣聽熟的“So far away",The Pure重現出的低頻沉實有力,一下一下極具節奏動感,凝聚力極強,在約300呎試音室內低頻量感有多無少,低頻的收放完全受控,沒有半點鬆散或軟化,拳拳有力的氣墊式低音,不含半點聲箱共鳴聲,乾淨清晰,結實得像一些脈衝波,有條理地一波一波從低音聲箱推送出來。

Einstein老闆Volker Bohlmeier喜歡彈電結他玩blues,Einstein電子器材設計師Rolf Weiler愛吹色士風,Volker做示範喜歡播爵士音樂,特別是現場錄音的音樂會。曾聽過他在大象行播Neil Young的live concert及Miles Davis著名的“So What"。The Pure採用的Fostex號角式高音單元擅長重播acoustic及電結他(鋼弦),我聽過Nils Lofgren唱/奏的“Black Books"(取自STS 15TH Edition Test Demo SACD /CD)現場音樂會錄音,鋼弦結他的金屬聲質感有極高的像真度,我從未聽過半球形軟膜高音單元可發出像The Pure那種清晰而有質重感的鋼弦金屬味。及後播“Antonio Forcione Quartet in Concert"亦有同一種感覺。Thomas形容此CD的鋼弦結他聲具有殺人不見血的殺傷力,The Pure重播此CD不僅結他聲粒粒清彈,能量強(箱背有掣調,可加可減),低頻的量感與力感之超卓表現在bonus track(CD背面說明沒有印出有此track)更能令Thomas和我拍案叫絕,完全沒有箱聲的低頻更能準確重現出現場的drums,double bass所發出的低頻,這是全密封式聲箱出低音乾淨無音染的優點,低音反射式聲箱出的低頻或多或少都帶有由聲箱出氣口發出的添加式低音,我聽慣低音反射式設計揚聲器,當我聽到The Pure發出的乾淨無添加式低音,第一個反應是「真實的低音本該如此」!第二個反應是問價!The Pure定價每對44萬港元。

播Jean-Michel Jarre Electronica 1 : The Time Machine這張2015年新錄音CD,澎湃浩瀚的電子音樂汪洋大海,強而結實的衝擊力感,乾淨不轟鳴的低頻帶來的情緒高漲,The Pure真係無得輸!聽過The Pure之後我以後都不敢在家聽The Time Machine了,因為「時間機器」亦不能帶我回到煮酒當天在大象行聽The Pure播此CD的一刻!

廠方稱The Pure所用的號角式高音單元為「0.75吋超高音單元」,負責重播4KHz至30KHz這段高至超高頻;6吋Fostex闊頻寬驅動單元不經分音器,輸入訊號直接驅動,能響應高於4KHz及低至100Hz(-3dB,自然滾降),又稱10吋紙盆低音單元為內置700W功放的超低音喇叭,負責重播100Hz以下頻率,但於150 Hz仍有可聞的音量輸出。換句話說,「高/中」與「中低/低」兩個交接區域有較多的重叠地帶,與一般三路分音揚聲器的設計有頗大的分別。

從聽感上亦能反映出The Pure的聲音特色與傳統三路分音三單元氣墊式揚聲器(如YG Acoustic Hailey)截然不同。重播古典音樂,我覺得Hailey的3D音場立體層次感、音像的聚焦力與大小比例感,重現錄音現場的空間感,這幾方面表現都會比Einstein更優異,甚至可視之為同類型設計的最佳示範級。我在大象行聽到的The Pure的音像/音場感不是Hailey的模樣,音像件頭大而邊緣不銳利,壯闊的音像/音場不是向喇叭後面延伸,相反,是在一對喇叭之間向前傾。要盡情發揮Hailey的3D音場/音像表現,用家必須把Hailey的面板擺離後牆約5呎;假如聆聽空間有限,The Pure的面板擺離後牆3呎已可以,喇叭盡可能拉闊來擺造出闊大的音場感,再微調其超低音的分頻點及輸出音量,應已可以讓The Pure「大展拳腳」。

The Pure重播古典音樂亦可使我感受到The Source+The Preamp+The Poweramp三台機的音樂感染力,只是稍稍加入了horn咀高音的能量感,令銅管樂聲更具穿透力感,鋼琴聲有更強烈的鏗鏘感。由於氣墊式低音全無聲箱共鳴聲,cello聲少了一浸添加式「箱聲」,感覺音準更似我在大會堂前排座位聽到的cello聲音,像馬友友/Kathryn Stott合奏的《Songs from the arc of life》CD,鋼琴聲、cello聲與堂音均具有置身音樂廳的現場感,喜歡聽乾淨無添加鋼琴聲與cello真聲的樂迷,一定要抽空到大象行聽聽Einstein The Pure。

我在家中曾玩過左、右聲道用獨立超低音喇叭(Mordaunt Short旗艦)承托PMC MB2喇叭,可是無論如何也弄不好兩者的連貫性,假如超低音喇叭離開主喇叭,相位連貫一致更不可能實現,The Pure上半截聲箱與下半截的有源超低音喇叭的連貫性十分自然平順,好到完全聽不出是二路書架喇叭+超低音喇叭,聽不出有「駁口」位,兩者銜接極自然。

此刻的我真有點心動,因為家中的KEF Reference 207/2在低頻方面(100Hz以下)的傳真度明顯不及The Pure…

清新悠揚的音樂表達力 – George Fung

德國著名膽機品牌Einstein Audio近年銳意發展膽前級膽後級功放,甚至是原子粒合併機,CD訊源The Source和唱頭放大器,獨獨缺了喇叭,亦令筆者非常好奇,究竟老闆Volker Bohlmeier幾時先肯研製一款能與功放產品匹配的喇叭,讓Einstein Audio一家齊齊整整,下次再出show就無需再向其他廠牌借貨,因為喇叭是全套音響系統裏,唯一能發出聲音的換能器,亦是全套糸統的靈魂所在!最近主編Sam哥電召,提到Volker終於的起心肝,發奮圖強,找了一位近代高人研製出一款名叫The Pure的半有源揚聲器,而且有不少獨具創意的巧思,無論是單元的選用、單元的排序,分音器的設計,可調校的分頻點和超低音的輸入增益, 都有Einstein Audio一貫大膽原創的精神。

The Pure是一對3路分音3個單元設計的密封式聲箱喇叭,高音單元是日本Fostex FT96H號角超高音單元,原料是天然的鋁鎳鈷(Alnico)磁鐵,鋁合金造的子彈頭,頻寬響應由4kHz至33kHz;中音單元是6.5吋的Fostex F168HR 中音單元,振膜是石墨絺納米管造的質材,箱體是堅固而厚重的鋁合金板所構成的, 向後傾斜7度,前障板以阿加力膠加固及經拋光處理的面板,既靚仔又有型;低音單元是以ICE Power(700瓦)D類放大驅動的主動伺服的10吋超低音單元 ,箱體設計走實而不華的包浩斯(Bauhaus)風格,偏向寬障板和修長扁窄的箱體。分音器由德國資深喇叭設計師Dr Karl Schuemann 設計,走最簡單直接的設計哲學,6dB / First Order號稱是最線性而純淨的分音器,力求做到最平順線性的聲音,事實上The Pure確令我想起了號稱失真最低的靜電喇叭Quad ESL和MAGICO,甚至是Audiomachina,共同的特質是低噪而純厚的音質,近乎自然而栩栩如生的逼「真」聲。

清新活潑 樂韻悠揚

筆者曾評鑑及聽過三款品牌的喇叭品牌,印象最深刻是MAGICO,分析力超卓,若配搭得宜,絕對可以聽到更多的音樂化重播,但因效率較低,不易服侍,除非有高功率大電流輸出的功放後級助陣,否則不易達到理想的效果。相比之下,Einstein Audio一套西裝配搭的情況下,The Pure 令我從過往聽過而熟到透的錄音中,發現一些被人忽略及遺忘的細節 。例如Peter Rosel彈奏的鋼琴小品集(Kings International),Rosel彈奏貝多芬的〈給愛麗絲〉(Fur Elise),晶瑩剔透的琴音粒粒清,但有肉地而具彈跳力;再播Jacqueline du Pre拉聖桑的〈天鵝〉和巴赫的管風琴與大提琴奏鳴曲(EMI Toshiba),Du Pre運弓的力度和陰陽變化,均有細緻的交代,中低頻厚而不肥膩, 絕無死實,更加無one note bass,低音線條明確有力,起伏得來有彈性,鋼琴和大提琴的交融都有和諧的效果,絕對是悠然自得的音樂性,不會有半點令人神經繃緊的效果………

再播放國內小提琴家寧峰的新專輯Appassionata(Channel Classics),中高頻不暗啞,伸延力良好,當播放Waxmen的Carmen Fantasy,樂團和獨奏的比例合乎正常現場聽到的比例,視乎能否正確控制的大小,以及調校好號角超高音單元的輸出電平,Fostex中高音單元最大的特色是有很豐富自然的共鳴音色(harmony),尤其是在音樂表現居關鍵的「中頻」,能把人聲,各種樂器,如小提琴,吉他,木管,銅管及敲擊樂的「形體body感」很真實的重現。尤其能很鮮明的表現小提琴,結他多汁有肉地,濃厚的松香味及甜美溫馨的音色,因此當聆賞Alnico號角超高音單元時,可以享受到自然,厚實,及甜美的音樂。

古董高音單元一般也是使用Alnico磁鐵,有的是號角,有的是紙盆式或其他型式,高音響應在20KHz,甚至只達15KHz,但Fostex FT96H號角超高音單元能夠去到33kHz;而現代喇叭用的也是人工磁鐵(或合成磁粉),較高級的用銣或其他稀有金屬如Beryllium(鈹膜),型式主要是軟半球或硬金屬凸盆, 有的高音半圓金屬凸膜單元甚至可延伸至50KHz, 古董喇叭高音單元因採用高效率設計(100dB/1m/1w以上),最大的好處是在中小音量時,就能靈敏因應音樂高頻的起伏訊號而不失真 。因此,在實際聆聽音響時, 無須將音量扭大就有足夠的高音;相反現代高音單元因效率低,在中小音量下高音的音量少得可憐,常常必須用很大的功率去推高音,才有足夠的高音能量,而後級功放在高輸出功率之下,失真會明顯提高,所產生的高頻音樂也比較不自然,缺乏寬鬆的質感,並且在長時間聆聽時易感到疲憊。

不少人聽慣了現代喇叭那種明亮尖銳的高音單元(尤其是金屬膜)後,乍聽Alnico高音單元後,會覺得的高音響應不夠高,其實這樣的看法很不正確!以CD音色來講,高音粗糙,單薄,缺乏延伸是它的特色,以現代喇叭高音單元重播CD時,更是雪上加霜 ,高音域顯得太尖銳明亮,缺乏自然,甜美,以致於比較「不耐聽」,「長時間聆聽會很疲累」卻是大部份音響迷常見的評語,而這些批評從未在Alnico高音單元上發生過. 經筆者長期聆聽過 The Pure的心得是,它們的高音音色聽起來剛好和現代喇叭高音單元相反,高音具有厚度,相當延伸,音質細膩,富真實感…等.例如在聆聽MDG Encores內的Handel:Queen of Sheba,又或者是盧冠廷的2015年Live,人聲浮突,Lowell獨特的發音特質更加表露無遺,結他綿密而凝聚,質感厚潤, 中高頻的連貫性特強;MDG Encores中的古樂演奏,弦樂清新有力,層層遞進的加速段(accerlerato)和瞬間的撥弦(pizzicato),豐滿有力,迅雷不及掩耳的瞬變,多得整套Einstein Audio的 A級動態反差分析力,slew rate夠高,一點都沒有拖泥帶水的味道, 感覺暢快自然,果然是少咪無壓縮Made-in-Germany的傑作。

寬鬆自然 壯寬無比的堂音

播放Eugene Pao的By the Company You Keep(XRCD)和陳輝陽的〈少女的祈禱〉女聲合唱專輯,The Pure充份展示出氣墊式低音設計的優勢, 氣質飽滿,舞台感強烈, 裊裊香茗寄心曲。The Pure可以中肯反映不同錄音場地的反射特性,既可乾聲,又可以是和潤的堂音,更可以直搗演奏(唱)者的靈魂和氣質,更有人性化的一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優異的水平及垂直擴散性,雖然The Pure的障板較不少同價現代喇叭更寬更大,但無阻The Pure營造出闊銀幕的16:9畫面,我甚至可以略為誇張地說,The Pure將整個300呎的房間和後牆填滿,效果誇張到穿牆破壁,28把環迴女聲立體地呈現,雖不至於數人頭,但依然能夠清晰分辨出高中低聲部,來自天國的女聲和荃灣大會堂的堂音,透過The Pure完整還原,人聲醇厚自然,連代理和主編亦不忘問是哪隻碟,筆者可以肯定的講,此碟的音響指標未必是發燒級,但音樂性肯定爆燈,感染力驚人!By the Company You Keep裏包以正的結他solo,爵士鼓厚實有下潛力,令人見識到Sterling sound Studio的過人場地特性,雖然音效較dry,但勝在無污糟「鬆、郁、矇」的One note bass,很久已經無聽過如此有跳彈力兼有重量感的中低音。

歌聲感情與音樂動感的還原能力超卓 – Thomas Wang

它的名字叫The Pure,來自德國的Einstein Audio,亦是愛因斯坦的第一對半有源式座地揚聲器,3路Sealed – Box設計,0.75″(2cm)Supertweeter,10″(26cm)bass,6″(15cm)Widerange,Subwoofer部分由一組700W放大器驅動,廠方說,就算只用一部15W的單端式三極管純A類功放亦足夠推動The Pure,以規格而言,The Pure極盡所有Hi-End於其中。Einstein Audio本身是Analogue音響專家,我試聽過他們的Phono放大器產品,音色音效非常出眾,令我印象難忘,老闆Volker Bohlmeier,設計師Rolf Weiler,兩位對各類型音樂都有非常深入的認知,工程師Thomas Erkelenz本身更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Einstein設計與製作團隊,絕對非同少可。今次煮酒論英雄,就在灣仔大象行試音室舉行,用上全套Einstein器材,聽感無比出色,令我完全拒絕離開皇帝位。

試聽的皇帝位有兩個,一前一後,後面位置聽起來音場較寬闊,感覺上好Grand,前面位置顯得較埋身,不過,與演奏者的距離更接近,幾乎可以觸手可及,況且,有種緊湊無比的刺激感與迫力,我喜愛聽動感音樂,因此,我全程試聽,都選擇坐在前面的皇帝位。由於我是在下午才開始試聽,整套器材已經完全進入了熱身狀態,我可以坐享其成,首先由一張最新HQCD II《童麗 國語十大金曲》開始,童麗,一位非常出色的國內女歌手,有一把甜潤而柔美的嗓子,演繹歌曲令人容易投入,聽出耳油,由The Pure重播,確實非常Pure,女聲潤澤明亮,有點不吃人間煙火,但又不會高傲冷漠,整體給我非常親切的聽感,童麗的歌聲,散發出無比魅力,身心已完全投入音樂世界中。再試人聲,我選雨果LPCD1630的《唐詩合唱》,由本港多間中小學合唱團傾力演出,演唱實力完全是國際級水平,我把音壓逐漸扭大,直至接近真實的現場音壓,合唱團的嘹亮,有響徹雲霄的氣勢,堂音與反射殘響豐富到不得了,合唱團的3D立體感強烈,學生們的站立位置,數人頭,層層疊,整個音樂畫面密度非常高,一比一的現場演出完美達成,歌曲令人忘我陶醉,聽到最後一Track「良師頌」,感情滿溢,令人感動落淚,The Pure的感情還原能力,實在令人讚嘆。

再試Blue Moon CD《The Blue Moon Sounds》,一張可以試盡天下名器的示範級天碟,Track 4「Day By Day」,西班牙年青女歌手Mayte Alguacil,擁有一把清泉般的嘹喨嗓子,從The Pure傳來的女聲,有血有肉,有如她本人親臨現場獻唱,像真程度達到滿分,名種伴奏樂器質感極為強烈,更突顯出整首歌曲精彩之處,完美的時空轉移,Studio錄音的情景,只要閉上眼睛,一個立體音樂空間就出現,所有細節,完全清晰可見,Track 6 Harry Belafonte的「Sylvie」,一代經典名曲,Belafonte的肺活量有著百份百的完美重現,全無半點花巧,男聲明亮,一點沙石也沒有,爽朗的節奏感,一個充滿活力的Belafonte,就是這樣地,實實在在的站在我眼前。聽得夠投入,來張德國老虎魚DMM – CD/SACD《Stockfisch Records Art Of Recording 3》,多位男歌手都會用結他來伴奏,沉厚雄渾的男聲,鼻音、喉底聲,沒有半點傷風感冒,每位男歌手都完全展露他本身獨有的攝人魅力,結他輪廓銳利,但不會去到刮破耳膜的地步,保持著真實自然的結他音,令人聽得分外投入。

聽過三張CD,Einstein器材對於重播人聲,著實是無法挑剔,並且全無破綻,由於The Pure是有源式超低音設計,就試試整體的低音層次感及連慣性,播放Panorama CD,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Symphonic Queen》,流行樂隊Queen的歌曲交響樂化,令人完全耳目一新, Track 1「We Will Rock You」,全球樂迷都耳熟能詳,大鼓重手抽擊,銅管樂器氣勢迫人,The Pure的有源式超低音涵接力驚人,高中低音完美配合,完全聽不到有任何斷層地帶,大鼓的位置定位準確無誤,鼓棍落點非常清晰,鼓皮張力是緊緊的,低頻波浪擴散一圈一圈的,一浪再接一浪,扣人心弦,Track 2「I Want It All」,中段有電結他,交響樂與電結他Crossover,夠勁夠迫力,令人聽得熱血沸騰,場面Grand到不得了,展現出熱鬧無比的音樂廳氣氛,非常過癮,非常投入,一曲接一曲,一直聽下去,全沒有想停的意思,到Track 13「Flash」,飛俠哥頓的電影主題曲,欣賞交響樂的情緒亦已推到最高點,欲罷不能,試聽時間有限,但仍想聽多幾張CD。播放大鼓,The Pure的低頻結實無比,控制力驚人,就繼續再試鼓樂,播放STS Digital的《Circle Percussion》,老外打大太鼓,個個手瓜夠粗壯,錘擊鼓皮的力量驚人,動態對比強大,大太鼓Solo,完全是力的表現,過程全無半點手軟脫腳,抽擊密度高,速度快,而且靈巧敏捷,一段又一段的精彩鼓樂,令我目瞪口呆。

德國器材演繹結他音樂,一向都有極高水平,The Pure也絕不例外,naim CD《afQ in CONCERT》,一張發燒友必備的結他試音天碟,Antonio Forcione的結他出神入化,錄音製作充滿動態與迫力,沉悶的組合絕不適播放,越生猛的組合,就越能顯示afQ in CONCERT的精彩,每次試聽,我都會選最後一Track「Maurizio’s Party」,是整個Concert的高潮所在,Antonio Forcione與他的拍檔,施展出渾身解數,各種令人驚嘆的結他技藝盡出,最後還要玩了一小段Deep Purple的Smoke On The Water,贏得全場掌聲雷動,歡呼聲、口哨聲綿延不盡,The Pure完美地展現這現場氣氛的最高潮,火熱動感,任何最挑剔的金耳朵,聽後必定拍案叫絕。最後要試的,當然是電子音樂,Jean Michel Jarre的《Electronica》及《Electronica 2》是我近期試聽必備,JMJ寶刀未老,夥拍多位流行樂壇名人組合,Vince Clarke、郎朗、The Pet Shop Boys、Primal Scream、Cyndi Lauper… 等等,電子音樂爆炸力驚人,輕易達到地動山搖的境界,The Pure全無後退之意,放馬過來,照單去盡,整個試音室,半小時之內,爆個翻江倒海,我今次確實過足癮。

The Pure令我更了解,愛因斯坦不單只是分析能力驚人,原來也是一位「舞林高手」,動態、大場面、弱音、投入感、音樂感染力各方面,全部都能令聽者輕易著迷,在Hi-End音響世界領域內,The Pure,絕對是站在最前線的行列中。

總代理:大象行有限公司

定價:HK$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