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 期《煮酒論英雄》:Polk Audio L800

美女與野獸的演繹,深入認識SDA-PRO的技術原理!- 珍納

曾經聽過一位Hi End揚聲器品牌創辦人說過,揚聲器是家中最矚目的傢俬,這點我從不反對,不過視覺享受重要,還是聲音表現重要,因人而異。掛上面網,L800的外形與Focal已停產的Chorus V確有異曲同工的設計特色;卸下面網,L800的造型對不同玩家而言可能有不同的聯想,至於筆者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二十世紀初盛行的立體主義,尤其是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明顯,L800的雙高+中音單元部分以三角柱體的形態呈現,用立體主義角度看,就是一個尖鼻子設計,三角形的兩個面傾斜度同樣為15˚,每個面上,還各有一個尖鼻子高音與渦輪式中音單元。前障板平直的下半部,裝入雙10吋低音單元,令身形魁梧的L800的聲音表現令人期待!事實上,L800帶來的低頻量、低頻下潛力、場面感,若與比它們體形較小的揚聲器相比,確實有過人之處!

Polk Audio多年來也是一個售價上可以輕鬆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品牌。要明白一點,親民售價並不等如要犧牲精細、犧牲立體音場,大能量不一定缺乏層次,我們其實可以享齊人之福。Polk Audio於去年推出Legend系列,早於今年一月,我們已透過外國音響雜誌留意到L800的出現,四月號,筆者已先測試過小型書架式揚聲器L200;是月,終於可與L800相遇。這段時間,筆者認識兩位朋友已經購入L800,它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開箱後,你會發現L800是一款分有特定左/右聲道的揚聲器,Left與Right已標示在端子板之中。另外,盒內已配備一條SDA訊號線連接左/右兩座L800,讓左/右聲道訊號互換,交由另一座L800的Dimension Array矩陣播放進行抵消干擾聲音的工作。

SDA-PRO專利技術

SDA-Stereo Dimensional Array並不是新技術,Polk Audio早於1981年推出的SDA CRS已採用雙高音+雙中低音單元設計。來到L800,SDA PRO把兩組矩陣(高音單元+中音單元的面板部分)以15˚角向左右兩方傾斜,令兩組矩陣既可以保持必須距離的同時,整個聲箱的闊度可以大幅度縮窄。

圖1

從(圖1)可見,三角柱體的內側稱為Stereo Array,即立體聲矩陣;外側稱為Dimensional Array,即空間矩陣。SDA訊號線與空間矩陣的功能,就是要消除立體聲矩陣的雙耳間的交錯干擾,即消除左立體聲矩陣的聲音傳到右耳,及消除右立體聲矩陣的聲音傳到左耳的干擾,呈現理想的立體聲空間。在Legend系列中,只有L800應用了Polk Audio的SDA PRO技術,從(圖2)可見,SDA-PRO比非SDA-PRO設計在高頻上具備更佳的向上延伸力,延緩滾降時間。

圖2

針對SDA-PRO技術特性,一對L800對擺位確實有要求,一對L800之間的距離至少保持4呎,左/右L800與左/右兩堵側牆之間至少要保持3呎距離。廠方建議一對L800貼前牆擺放以獲得低頻強勁的表現,當然,是否貼前牆擺放,必須按閣下環境表現而定,若然聆聽空間並非特大的話,逐步把L800移離前牆,調出自己認為最適量的低頻表現。

尖鼻子高音單元

尖鼻子高音是半球形絲膜高音以外揚聲器廠喜歡選用的高音振膜,由於尖錐部分屬振膜的導波器,減少環形發音的面積,令高音振膜擁有比半球形高音運動速度更快的特點,令高頻表現上較平滑,擴散角度亦更加寬闊。當然,不少Hi End揚聲器也可以炮製出更大角度的音場闊度,賣大包的是,Polk讓L800這款售價非常貼地的揚聲器,音場夠闊的同時,能確保音場有理想的立體感,不會呈現扁平音場的情況,對預算有限的玩家而言,無疑是一回驚喜!

圖3

或許,大家又立即聯想到Legend系列是選用Scan Speak出品的尖鼻子高音。事實上,在整個高音單元結構中,只有尖鼻子與雙圈環形振膜的發音部分屬於外購元件,由振膜外的導波器至振膜後的組件與磁組,也是Polk Audio的自家設計。(圖3)可見,音圈位置是佈置於振膜內環與外環之間,為振膜的移動加速,藉以改善聲音的清晰感。高音振膜背後,可見一條密封式管道,管內佈置了阻尼物吸收高音振膜的背波能量,消除2.5kHz的內部諧振,令高音頻率響應更平滑;管道外的銅帽結構正發揮著法拉第效應的功能,處理電渦流確保音圈有穩定的磁通量,令高頻有更佳的延伸力同時,失真更低。至於導波器與弧度,是為了有效控制聲音擴散和令高音響應更加平順。

渦輪式中音單元

渦輪式中音單元也是Legend系列的簽名式設計,音盆凸起的渦輪部分,是以噴注方式鑄造,音盆材料為聚丙烯、並採取泡沫結構內層;藉著聚丙烯的剛與硬,配合泡沫的高阻尼特性優勢,有效轉移音盆位於5kHz的諧振頻率(圖4)。

圖4

(圖5)可見,中音單元的磁組甚至稍大於音盆口徑(不計懸邊),至於音圈的懸掛系統,採用雙音圈筒懸掛(spider)結構,雙「懸掛」比單「懸掛」能更有效管理音盆的衝程活動。留意結構中的音圈高度橫跨極片與磁隙,有效穩定磁通量變化,令中音有更平順的向上延伸力,降低分頻難度,即降低失真的機會,特別是互調失真的機會。

圖5

低音單元與專利低頻反射氣孔

廠方並沒有說明低音音盆的物料,而設計重點放在低音音盆的弧度上,不用傳統近半球形的弧度,而是拋物線弧度,目的是把盆分裂推出工作範圍。與渦輪式中音單元相同,L800的低音單元背後同樣選用雙音圈筒懸掛結構;更高的音圈橫跨極片與磁隙,有效降低因運動偏移而產生的失真。音圈筒內可見連接著疏導低音單元氣壓的管道,管道外的法拉第效應磁組結構,發揮著處理電渦流穩定磁通量的同時,讓磁組以最佳效率驅動低音音盆,令L800能呈現出既有層次、下潛力佳、動力強勁,甚至能呈現透明動力的低頻表現!(圖6)

圖6

L800明顯是一款低音反射式揚聲器,與L200不同,低音背波氣壓導流管置於聲箱底部(圖7),導管對下,加入一個圓錐形裝置,廠方命名為Power Port。L800使用的版本是Enhanced Power Port改良型背波氣壓導流系統,與從前設計之別,是新設計加大了管口的弧度,而管口弧度剛好與圓錐形裝置的弧度,由尖錐以不加不減、不回彈氣流下,以最佳效率疏導低頻氣流,同時避免氣流直接打在平板上產生紊流而導致低頻失真。

圖7

聲箱結構

聲箱結構經過鐳射測振儀測量聲箱出現強烈諧振的位置,並特別針對產生強烈諧振的位置加上支架把諧振消除。整個骨架結構,亦把高、中音單元、兩個低音單元與分音器分開箱室,亦即是各部分也擁有自己的箱室減低氣流、聲音互相干擾的失真。從數據可見,L800的分音器採用高斜度設計,以24dB/oct.分頻,分頻點為2800Hz與370Hz。

可添加附件L900

值得一提,廠方強調L800既是旗艦級揚聲器,也是一款表現出色的多聲道揚聲器,用家/玩家可按自己需要在頂板加裝Dolby Atmos Enable的揚聲器模組,名為L900。每個L900包括1個尖鼻子高音單元及一個渦輪式中低音單元,向天花板投射Dolby Atmos的Height聲道音效。

截然不同的效果

規格上,L800的頻應範圍由32Hz-38kHz,恆常阻抗為8Ω,最低2.8Ω,靈敏度為87dB SPL@2.83V。今次,我們分別用金嗓子P-7300兩聲道後級與Soulution 311後級驅動L800;訊源與解碼同樣是Accustic Arts Reference DRIVE II及TUBE DAC II MK2,中間加入Grimm Audio CC1v2同步時鐘,還有Soulution 325前級。跳線(jumper)與喇叭線選用Audio Note ISIS,美女與野獸,就在兩款後級之間尋找。

野獸派-大場面中見精緻 – 金嗓子P-7300

L800的最強實力,無疑能在大場面、強勁氣勢中呈現非常豐富的細節,還有立體感強,鮮明有序的音像定位,少不得清晰的音像與能展現良好微動態的實力。重播古典音樂、電影原聲大碟教我聽得樂而忘返。《Mahler Symphony No.4 Genia Kühmeier Valery Gergiev》,率先享受到的是大口徑低音單元的威力,在從容的中低頻強度下,我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牽強、勉力而為,或我們常形容為「谷」出來的低頻,無論是鋼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或定音鼓,呈現的能量、動力、氣勢與感染力也截然不同;場面空間夠闊夠高有深度,低頻層次豐富分明,聲音速度高而沒有切走尾音,音樂氣勢能呈現有震撼感的蔓延力,拉奏擊打等動作分明清晰,台形十足、動作仔細而無銳氣,力度氣勢均令我感覺到飛花摘木也見威力的動感!

金嗓子功放的中低頻段特別刺激,抽鼓動力特別強是不爭的事實。我喜歡的,還有它們合作後呈現的率真無修飾,刺激動態甚至可以用狂野、野獸派特色來形容。管樂無疑是這對拍檔的最強演出,管樂的金屬味道、噴發出來的聲音動力,尤其是大號的動感、氣勢、能量,甚至帶有野獸感的壓力,在無修飾的動感下,在樂團後方發聲,排位清晰不含糊。至於其他金屬管樂細滑無稜角,各組樂器與樂團一體化,又有獨立的細節,小提琴的動作清楚,按壓拉等動作仔細,微弱動作分明!

對號入座

立即尋找EMI出品,《The National Gallery》的布蘭詩歌,這張版權錄音時間為1982 & 1981年,這張專輯並不是一張錄音要求細滑的作品,音樂有強烈火辣味,亦不乏粗糙甚至粗獷感,鑼鈸的金屬感有強勁的烈性,管樂噴射出來也明顯比上一張馬勒No. 4更粗獷更具金屬的激烈味道。相反,音場立體感不及上一張專輯強,合唱團的口形不少,人聲卻細滑流暢,氣勢強而激烈,低頻濃郁。儘管此錄音的舞台感並不鮮明,但各組樂器的音色特性清清楚楚,三角鈴的逼真感強,無修飾,「清罉」味不被掩飾!L800在辨別錄音表現上,也具備分明清晰的分析力!

《John Williams At The Movies》令我繼續享受大場面、大銀幕式音場的聽感盛宴。Track 6《星戰》主題曲,場面氣氛呈現出躍躍欲試的動力,架勢的氣勢、從容動彈力強的定音鼓與大型管樂威猛強大的動力充滿場面感;樂團前方一隻活潑靈敏的軍鼓敲得好力動感活潑,聲音爽快高速,能量噴發不緩慢不納糯,針對樂器的聲音有良好的控制力,大場面中各樂組的分離感強、描述細節能力結實精彩,三角鈴、鑼鈸、管樂的金屬味濃,L800一步到位!

既生瑜,何生亮?!聽畢John Williams,又怎能沒有Hans Zimmer。同樣要描繪銀河系,Hans Zimmer描繪《Man Of Steel》的要求與John Williams截然不同,L800並無掩飾。Hans不追求John的烈性,那份滲透式的能量向外蔓延,能覆蓋既闊又夠深度的音場,營造強盛的音壓、氣勢與迫力,L800這一手無疑為Polk Audio再省招牌。音樂遞進式的音壓層次分明,更重要是這張專輯錄音比John Williams那張細滑,管樂則保持著那份強勁能量。Track 12十鼓齊發,果然,聲音的氣勢、排位的清晰分明毫不含糊,套鼓的烈性有逼真的體現力,雖不可能說是置身現場的能量,但那份按比例、按聆聽空間的音壓在能量與氣勢,確有通過大銀幕看大水壩放水的那份震撼感!

《東邪西毒》電影原聲大碟,張國榮的獨白來至幕後,不潤不特別圓滑,錄音的空間也充滿反射聲。我會說,L800擁抱著一份原始味,或者說,不刻意修飾,環抱著一份率性,就像電影裡的荒漠英雄,披頭散髮,在近乎不修邊幅中體現那肅殺的氣氛。Track 2土黃用事,一系列中樂當然沒有現場聽人吹嗩吶那刺痛皮膚的感覺,卻沒有隱藏樂器必須之烈與狠勁!無疑,L800配金嗓子功放呈現的率直、不修飾、音樂中的粗糙感、大能量、爆炸力教我印象特別深刻!

皇室氣派

可以把L800形容為野獸嗎?只要它遇上Belle,野獸立即變王子,弱音與立體感可以呈現出更精緻的效果,同時來得順滑流暢,絲毫不現粗糙感,恰當比例的音場氣勢,強而仔細的能量表達,音場立體感沒有被削弱兼特別立體,描繪細節有皇室的精緻,聲音場面有皇家氣派,L800的可塑性認真不能小覷!這位Belle,就是Soulution 311立體聲後級。

換上Soulution一套西裝再聽馬勒,喜歡聽華麗古典,甚至是圓舞曲,Soulution錯不了,Mahler No.4與311後級合晒合尺。播《The Choir Of King’s College》,把空氣中的雜質去蕪存菁,聲音的控制力強而精細,高音潤滑有光澤,男童清美純滑的聲音通透入心,合唱團的規模感仔細地呈現出來,聲音在教堂中回盪的空間立體感是我最近頻頻聽此錄音最強的一次,管風琴的能量、動力從容展現,令這張教堂錄音帶來了逼真的現場感!

《Tharaud Plays Rachmaninov》Grand Piano的體形比例恰當,琴鍵起落分明而細滑,用身體力量去壓在琴鍵上的能量能聽得出來,琴後的管弦樂團並沒有被淹沒,大型管樂的噴發力與大型管樂的動感強之中,有細滑流暢的美。重播《Musica Nuda》,我把座位移後約1.1米,獲得準確的音像位置與口形比例,低音提琴得以踏實地豎立在地面上。牛筋的動彈力滿足感十足,女聲的能量感也特別強勁!

如果說金嗓子夾L800有偏野獸派的風味,Soulution則偏向皇家的氣派與精緻,亦具備高水準的音場立體感與音場比例!不諱言,我個人比較喜歡匹配金嗓子那雄赳赳而率真的聲音特色!

強在反映配器、強在場面也強在細節 – 陳海川

真矛盾!如此大件頭的L800,若讚他擺位易搞、靈活,想必已有人會跳掣到土地供應問題上,並斥筆者不知民間疾苦、香港寸金尺土、人均居住面積狹小云云!這些,我全都知曉,Polk Audio亦能應對,同是Legend系,於L800以外實還有規模較細的座地型號,甚或小巧至大約一英呎高、半呎闊、近一呎深的書架喇叭仔L100,以配合不同人使用條件之需要。就是如此,我說L800擺位易搞、靈活之時,無需言明的前提,其實係對有條件(財力、空間、人和)去引入L800之人而言。

可供參考的實例

談到空間與人和,許多時候是個互動關係,舉一個我直接認識主角而又有可供參考的實例,家住居屋的友人,一家四口的他,早陣子就引入了一對L800,在其總面積200方呎左右的客 / 飯廳中,爆個不亦樂乎!四口之家中的200方呎左右的客 / 飯廳,老實講,實際可用空間必談不上大。這事例有兩個重點:其一是,即使沒有如今篇試音場地、本社大Hi-Fi房般四百五十方呎的條件,儘管百多二百方呎的家居環境,L800仍能大顯身手。其二是,他是一家之主!

妥協VS豪花

上述三個條件中,我認為最易搞的是消費,只六萬幾消費,即可換來如此具規模、實力的喇叭,更是旗艦系中的頂級型號,確係划算!未知你可有聽聞過,一流傳已久關於消費態度之說,就是以一筆額定消費,若僅能夠妥協地換來某牌子的入門型號,那倒不如豪花到另一牌子的頂級型號上,只因從頂級型號身上,大都可獲取更高的質素與享受。當然,你要撫心自問,自己是純粹追捧牌子還是求表現?這個,該可套用到L800身上之餘,我認為它划算的理由,小部份在於其規模、確係大件夾抵食。而更大理由是其表現、質素及特異功能。

專業鑑聽器味道

不諱言,首次見無裝上面網的L800,感覺怪怪!上二路四單元的前障板,垂直分中並向左右拗後15度,形成兩幅斜面,加上兩斜面上各有同款的二路單元,形成有多少「面左左」感覺的鏡像對稱效果,甫見之即令我聯想起動漫、動畫裡的雙面人、雙面怪客!一陣子,睇慣後,又反而覺得這造型有點專業鑑聽器味道。

其實,L800造型仍入於傳統,粗壯的長立方體聲箱,下盤有兩大隻垂直排列的10吋口徑低音單元,相當夠照!箱底左右伸出的腳座及釘腳亦夠重型,維穩力、抓地力相當好,好讓兩大隻10吋口徑低音單元及強化Power Port低音負載有效發揮,足以讓我放心轟出大爆棚場面。結合「面左左」的上二路四單元,令我感覺到L800能夠輕鬆地重現出好些昂貴的細節變化,以及在超複雜大場面中,仍能穩定又充份地刻畫內裡細節變化、大小結像、定位及層次之同時,兩碌粗壯的L800卻識趣地消失音場中(即所謂聲音離箱 / 甩箱),令整件事更完滿。

SDA – PRO

L800兩斜面上各有同款的二路單元,那就是其最新一代SDA(Stereo Dimensional Array / 立體聲空間矩陣)技術SDA–PRO的精粹所在,當然還得於背後聯繫兩喇叭的SDA–PRO訊號線,以及喇叭內的被動元件去調整SDA訊號,方能確保左耳或右耳有效接收對口聲道,即兩L800各自內側斜面上(立體聲矩陣 / Stereo Array)單元所發出的聲音之同時,少不免走進耳裡的非對口聲道的聲音,則被各自外側斜面上(空間矩陣 / Dimensional Array)單元發出的反相頻率有效抵消。

簡單講,讓左耳或右耳各自接收到對口聲道的訊息之同時,以經整理的反相訊息抵消非對口聲道訊息,從而消弭串音干擾所引致的失真及音場結像劣化問題,讓大腦只需接收及分析不受污染的左或右聲道訊息。

反覆移動皇帝位

親耳體驗,這樣子下的L800,確實擁一種面對爆棚級複雜大場面依然淡定的能力,一種本要在更高消費又更大型喇叭系統才有的處理能力。

文章劈頭第一句即讚L800擺位易搞、靈活,最顯然易見者是他無背向反射孔,有利靠近後牆擺放、較慳位。更深層的意思是指兩喇叭只需平擺,而無需處理toe-in拗入角度(注意!刻意拗入 / 拗出喇叭勢必影響SDA有效運用)。

其實兩喇叭內側(立體聲矩陣 / Stereo Array)單元前障板已預設15度toe-in。故此,當就著可用空間條件,定下兩喇叭的適當距離後,接著要處理是兩喇叭到皇帝位距離(聽距),通過改變聽距,某程度也就是改變toe-in角度,亦互動地改變兩側牆的第一反射點。空間條件許可的話,建議由等邊三角距離開始,再反覆將皇帝位移前或褪後,以找出最合你心意的最佳聽距。

這下改變聽距動作的效果極明顯,不單音場闊度有變,就連音場內部定位分佈及結像效果都有著互動變化,當中變數之大,令整件事更見玩味。

要說L800之強,強在有效反映配器、強在場面也強在細節!強在能夠清楚反映配上Soulution後級的冷靜分析,又或換上Accuphase 後級的激情。強在處理爆棚級複雜大場面的實力,淡定、有條不紊下,將之寬宏、深縱、有力又踏實地,在我眼前呈現,當中最精彩者是,複雜大場面裡的結像與層次,結像是貼近現實的大、小氣團式,而非一點點的音點,層次距離則由大、小氣團的間距形成,感覺充實而傳神。

妙絕的立體層次

吳懷世指揮馬勒樂團玩〈馬勒第一交響曲〉,該有的火氣、爆發力、速度反應一一不缺,層次感更令我大呼過癮,精緻而不做作,鮮明而不人工化,感覺妙絕的立體層次!Riccardo Chailly指揮萊比錫布業大廳管弦樂團玩《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當中的滿員強音大合奏場面,細節多得很,清晰而不清寡,中低夠厚、夠力。Audio Compass 2016〈即興鼓〉抽鼓的力度、脈沖式勁度俱實在、強弱對比細膩,好一個活力又色彩繽紛、大小鼓比例合度的大畫面。

提鮮及清澈化

大音壓而不惡,充分反映其低失真,定音鼓大大力地被抽動,加上滿員強音大合奏之下,就是一股信心十足又神氣的感覺,亦反映出L800遇強愈強之實力。其雙10吋低音及強化Power Port低音反射孔應記一大功外,SDA–PRO技術令我感受到更充沛的微動態、接收到更仔細變化,延伸感更精細流暢。尤其所謂聲尾、漸弱的訊息更充份之下,確實對每種人聲、每種樂器、每種聲音,都有明顯的提鮮及清澈化作用,有多少似將明礬加入濁水中的淨化效果。

強烈建議

強烈建議你拿自己聽慣聽熟的爆棚級複雜大場面錄音去試試L800,但不要只在意其氣勢有多強,更要著意弱音細節、漸弱的聲尾,SDA–PRO技術的提鮮及清澈化作用,或能令你有重新認識該錄音的回鮮感覺!

口形結像力超卓,低頻雄渾墊底厚 – 何森

未講我對Polk Audio Legend系列旗艦L800揚聲器的聽音效果前,我想先講講立體聲重播的「正中歌者口形結像力」。

眾所周知,以左、右一對揚聲器重播單聲道(Mono)錄音,我們會聽到一堆聲音的發聲位置是集中在左、右揚聲器中間,不可能聽到有聲音只來自左或右聲道揚聲器,偏左或偏右也不正確,這是因為一個聽覺系統正常的人,坐於皇帝位當聽到左、右揚聲器發出「完全相同」的聲音,大腦便覺得聲音是來自左、右揚聲器中間。

以適當的音量重播立體聲(stereo)錄音,能聽到歌者企在左、右揚聲器之間的正中位置,嘴巴離地約5呎,嘴形大小像真人在你面前唱歌,聽到一個有嘴形的單點式發音,從而幻想歌者「真的」在你面前高歌,伴奏的樂器一件一件由左至右橫排,有前有後,是普羅Hi Fi發燒友夢寐以求的高傳真度重播效果,特別是那些喜歡聽歌的樂迷。

以我接觸Hi End音響器材三十多年的經驗,單講小嘴式正中口形結像力,一對優質二路書架式揚聲器放在一個最合適的高度(聽者耳朵離地高度等同高 / 低音單元之間的離地高度),適當地調校toe-in角度,應該不難做到。可是,發燒友不會只聽一把人聲便滿足。1986年1月我認識了雷明,協助他出版本刊,實現了他多年的夢想。想當年,他代理美國Spica TC-50斜面三角形聲箱二路密封書架式揚聲器(俗稱垃圾剷),行家們紛紛派人來我們設於灣仔告士打道基華樓的辦事處提貨!我亦唔執輸買了一對。用它們聽歌真的很好聽,我可以聽到歌者的小嘴口形結像力!當年雷明每聲道用兩隻TC-50頭對頭打斜打孖上以Conrad Johnson巨型膽後級驅策,配每聲道以田字形貼牆角擺放的四隻以獨立晶體管功放驅動的M&K超低音喇叭,低音至超低音要幾多扭幾多,當然沒有低音不足的問題啦!其實我好應該學雷老總加有源超低音去彌補TC-50的低音先天不足(70Hz以下急速滾降),但我走了另一條路,跟三藩市的C. C. Poon玩Magnepan屏風喇叭,由MG 2.5 / 3a / 3.3 R前後玩了6年,曾每聲道加一隻Genesis有源超低音喇叭,雖然由高至低頻全頻響應夠濶,3D音場又濶又高大,但玩來玩去,我用了多年時間換機換線移前移後大屏風,始終也沒法聽到一對TC-50所營造出的穩定小嘴口形結像力!最後我決定放棄前後發聲的屏風喇叭,轉玩口形結像力超卓、每個密封式聲箱裝有兩隻9吋ETON低音的Avalon Radian,不久升級換用Radian HC前後共聽了六年,現在我仍懷念Avalon的人聲結像力與雙ETON低音單元重播勁抽鼓聲的拳拳到肉鼓皮質感。

前後發聲的Magnepan屏風喇叭在200呎聽音室裡沒法做出音場正中位置歌者的小嘴口形,原因是房間內大量雜亂的反射聲干擾令出自左、右屏風大面積發音膜的人聲(直接聲)沒法同步到達我的耳朵,即使是輕微的時間差或音壓差別亦會使大腦沒法判斷直接聲的發音時間與位置,從而劣化口形的結像力,歌者的正中口形無論如何也沒法聚焦為單點式發音。當然不是每個錄音也可以聽到單點發音的口形,試音時必須使用不加人造殘響的參考級試音碟(近期我常用Blue Coast Collection 3)。

我覺得Polk Audio L800的SPA-Pro技術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毋須toe-in,只須平排一對喇叭,已計準toe-in角度(15˚)的內側高/中音單元已可令我聽到音場正中位置歌者的單點式發音口形。試音初期我用Soulution 311功放,聽我常聽的《Blue Coast Collection 3》試音CD,除了track 1的女聲是中間偏右一點外(錄音本身如此),其餘女聲及男聲都可以聽到絕對正中、正確的口形大小及聚焦,單點式發音,不矇不鬆散,人聲飽滿但不過於厚重,清晰自然。我不知道功勞是否來自Polk Audio自家研發的SDA-Pro技術,總言之中間音像的結像力極佳,較不少我聽過同等單元/規模的揚聲器有更聚焦更小的口形結像力,的確值得一讚。

L800的自家製Ring Radiator高音單元發出的高音清晰幼細,不過於光輝,亦絕無半點暗淡,明亮度剛剛好,聽金屬弦結他有足夠的金屬弦質感,敲打hi-hat cymbal亦有足夠的金屬質感,細節豐富,長時間聆聽也不覺耳倦。在今時今日的高清時代,L800的高音分析力絕對可以發揮現代高清錄音的高清音效,我覺得L800不會強調音效如何高清,聽來覺得高清兼自然。試音後期改用Accuphase P-7300功效,取其低頻更雄渾大力。聽過多張不同年代錄音的CD,L800既能表現出現代高清數碼錄音的高純度低失真高像真度樂器音色與質感,重播黃金年代的膽咪錄音亦可以聽出當年的膽咪音色獨有的豐潤味道。雖然96年數碼錄音Bob James彈奏的鋼琴音色與質感明顯較1965年錄音Oscar Peterson彈奏的鋼琴聲有更高的像真度,但Oscar Peterson彈琴的生猛躍動感、十隻手指在琴鍵上跳躍的活潑動感與節奏感,就完勝Bob James!兩張CD同樣是三人爵士組合,論三人夾band的默契和演奏的音樂,我覺得《We Get Requests》更好聽,左、中、右三大件樂器定位明確;音質則是Bob James的《Straight Up》更Hi Fi,鋼琴、套鼓及低音大提琴的質感像真度比The Oscar Peterson Trio更勝一籌,但三件樂器不是左、中、右獨立定位。

L800的雙10吋低音單元(負責重播370Hz以下的頻段)配合Polk Audio獨家研發的底噴式低音反射式設計聲箱,以Accuphase P-7300功放驅動能做到力感、質感與量感俱佳的低音重播效果。重播上述兩張爵士CD十分有利,因為三件大型樂器的件頭感幾乎可做到實物原大的效果。L800的聲箱深和濶都有呎半,入屋指數雖然不高,但假如閣下能取得批文入屋擺放一對L800,恭喜你,因為雙10吋低音單元播大件頭樂器的低頻量感與下潛力必贏同廠的雙8吋。重播《龍鼓》中樂,大鼓定位準,鼓棒落點清晰,鼓皮韌度質感Hi Fi味濃,1吋長1吋強,雙10吋低音單元播勁抽鼓聲的確吸引!聽已有好一段日子沒有聽的美版《The Very Best of Eagles》,band sound清勁明快,低頻墊底夠重厚,我聽得很投入。以價論聲,L800播人聲、結他、彈撥樂器、管樂、敲擊樂、手鼓、大鼓、爵士樂、搖滾樂都應付裕如,在巿場上同價範圍內的揚聲器中,我不知道有哪一款可以全面超越L800,單比低頻下潛力、分析力與量感,L800也許是同價揚聲器中最具吸引力!

中/高音單元toe-in 15º,低音單元全無toe-in

370Hz以下的低頻擴散角度亦會直接影響3D音場撐出聲箱外側的幅度,L800的內側中/高音單元雖然有toe-in 15º(令中間音像更sharp,如不toe-in音場會更闊),但兩隻10吋低音單元則全無toe-in,也許這是我聽到它低音向左、右外側伸延凌舍闊的原因,市上99.99%座地揚聲器也沒法獨立調校中/高音與低音單元的toe-in角度,L800這種獨特設計值得稱讚。

愈複雜,愈醒神!- 陳偉昌

事前,與同文陳海川談及Polk Audio L800時,他分享了自己的聽感,就是面對愈大編制的曲目,就愈感受到這對揚聲器的長處。既然如此,這次試聽的編排,就由一件樂器開始,然後慢慢向交響曲進發,最後以重型搖滾和動作電影配樂作結。

先聽第一個組合,後級用上soulution 311。開場是Alexandre Tharaud的《Autograph》,集合了這位鋼琴家經常用來encore的樂章,全是鋼琴獨奏。鋼琴分量巨大,有種超近距離聆聽的親密感。雖然琴體輪廓不是非常清晰,不過琴槌落點,以及琴腔共鳴變化則非常清楚,感覺新奇。

然後是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與鋼琴家Cedric Tiberghien合作的《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Vol. 2》,是他們在Wigmore Hall演出時的現場錄音。音樂會上鋼琴位於小提琴身後,L800也如實地重現出這個排位。另外,這張專輯把小提琴錄得比鋼琴清晰,現在聽起來亦確是如此。鋼琴和《Autograph》那時聽到的差不多,不過定位退得後一點,分量也稍為清減。小提琴擁有一比一的腔體,絕不瘦削。琴腔共鳴多於擦弦聲,但厚暖之中,亦有這種樂器應有的清麗、秀氣。兩件樂器的泛音多而甜美,層次變化分明。音樂家的力度變化對比也拉得頗大,帶點戲劇效果,增強感染力。

無論是哪一種樂器,起音都需要夠快、夠果斷、夠俐落、夠清晰,就算是哀怨的音樂,起音音量較低,也不可以聽起來含糊不清。L800正好示範甚麼叫果斷。

接下來,樂器增加至五種,這是Artemis Quartet和鋼琴家Jacques Ammon合作的《The Piazzolla Project》。Piazzolla的音樂時而躍動,時而幽怨,拍子變化多。L800不但把音樂播得流暢、動感十足之外,樂團最為動人的默契和交流,都交代得十分完整,不同樂器的對答、和聲、襯托等等,都十分清楚而自然。音像依然夠大,輪廓依然有點寬鬆,木味亦較為明顯,中音甜潤迷人。

五重奏之後,是室樂團與女中音的合作,選來《In War & Peace》(Joyce DiDonato, Il Pomo d’Oro)。以這個樂器數量、編曲規模,L800的音場與結像開始出現明顯變化。音場比之前聽到更加開闊,音像輪廓變得清晰,樂器彼此距離十分清楚,定位準確而安定。L800的強項開始展現了。

音場以外,不得不提是L800的低音那種寬鬆感,令人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那種大口徑低音單元,不過,L800的分析力,以及收結乾淨程度,當然遠高於那些舊世代產物,只是還可以透過它,感受一下當時那種風味。

中音與低音其實有點相似,所以兩者能夠無縫連接。寬鬆、暖和加上厚度,令人聲質感強烈,同時加強了感情起伏。出色的分析力,令Joyce DiDonato極為圓熟的技巧與豐富感情一一展現,尤其是微弱音量的控制力及清晰度,L800完全反映到這位女中音是何等出色。人聲厚,不過提氣時的穿透力和通透感沒有被厚重感拖住,能量與向上延伸沒有何問題。來自胸腔共鳴的圓潤非常討好,清澈、透明,沒有半點刺耳。

來到試音過程中最後一張古典音樂專輯,是內田光子一邊指揮、一邊演奏鋼琴的《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 23 & No.24》。樂團人數增加,L800亦給你聽到當中的氣勢。在L800演繹下,樂師排位不是扇形,而是平排地一層層向後推。聆聽的位置,就有如站在內田的位置,和鋼琴、樂團都非常接近。就算音場前端接近聆聽者也好,還是可以聽到深度十分理想,加上音像飽滿,增強了音場的緊密程度與氣勢。

樂器主體搶鏡,不過其實空間感亦見不俗,可以聽到錄音場地的頭頂空間充裕,堂音清晰而富空氣感,而且有種金黃光澤,只是相對形體夠大的樂團,其他元素安心地襯托音樂主體。

雖然音像較大,不過沒有壓迫感。低音,以至整體氣氛都是寬鬆取向。聲音密度高,尤其是中、低音,適當地承托起高音,使得全頻連貫之餘,質感亦更為真實。

L800力量雄渾,但不是一味展示雄風,只是將強、弱音之間的對比加大。所以,內田的觸鍵力度變化更大、更清楚,亦多一分暗勁,不是死力,因此不失細緻。

L800演繹下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顯得有點沉穩,多一點成熟,鋼琴本身也變得更為厚重,卻沒有令手指頭變得笨拙,快速段落仍然顆粒分明,而且靈巧。

這對揚聲器為錄音場地帶來更多殘響和溫度,帶出有如置身長方形音樂廳的錯覺。

臨場感,以及還原現場氣氛,是L800的強項。無論是古典音樂錄音的廳堂包圍感,還是流行、搖滾演唱會的熱鬧與大場面,都頗為出色。

換上Imagine Dragons的《Night Visions Live》,開場一首“Radioactive",其火熱氣氛非常出色,舞台夠高夠大之外,也同時還原出演出場地的巨大感覺,大場面既闊且深。掌聲質感厚實像真,有點出乎意料。

電子低音在厚實、打心口之外,還擁有一定的擴散,帶出一點彈性。而這種巨大量感,未有干擾到其他頻段。木結他掃chord,每一下起落掃中多少條弦,都聽得清楚。

L800不是一定要開大音量聆聽的揚聲器,它在比平常低一點的音量,亦表現出高度平衡。但當然,你願意扭到比正常更大的音量,在播放搖滾樂時,是百利而無一害!

同樣是搖滾演唱會,MUSE的《HAARP》,錄音質素不及《Night Visions Live》,但場地面積更大,L800如實地反映出來,只是沒有過分挑剔,反而輕手地補救這專輯的弱點,假如把音量扭至比正常聆聽大少許的話,那種熱情、熱血和熱鬧,足以令人忘掉所有音效、瑕疵,純粹地享受音樂的熱力。

最後是同樣適合大音量播放的《Man of Steel》電影原聲大碟,十套鼓的勁力,透過L800的大聲箱、大口徑低音單元,重現出震撼力量,感染力強大,非常熱血。

假如將後級換成Accuphase P-7300的話,低音分量會更多,力度更強,下盤更安穩,也相對soulution後級闊少許,令講夠力水、音效澎湃的音樂,會更加出色。

總代理:Sound United
零售價:HK$68,800(L800)、HK$5,980(附加模組L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