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Dave Ng 精選的十張試音碟

visual voice – Bonnie Koloc

Bonnie Koloc 是 Naim 旗下原創作女歌手,這 CD 大部份都是她自己的作品。她的音樂風格並不單調,在這裏唱出了爵士、民歌、鄉謠、藍調等多種風格來,顯出其多元化歌唱才華。她的音樂有一種淡淡幽情感染力,不急躁不刻意,感情自然流露,自然動人。用來試機,我首播頭 3 首。第 3 首“Two Black Guitars”旋律輕快動聽,兩支結他一左一右彈得輕鬆動聽,音樂充滿民歌風味。在比較下,第 1 、2 首的人聲要比第 3 首人聲錄得更好,是更通透凝聚清新自然。第 1 首是清唱,第 2 首是歌聲加鋼琴,單聽人聲已覺吸引。Naim 的 CD 沒有標榜著用上甚麼超凡錄音技術,而效果卻是非常出色的。聽得 Naim 的 CD 多了,逐漸感覺到其音色有著一層像 Naim 音響器材的柔潤糖衣,是為 Naim 的簽名特色。

鹿回頭 – 香港小交響樂團

這 CD 輯錄了中國作曲家宗江與何東合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鹿回頭傳奇」和「黎家節日」,陳鋼的小提琴協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和王強的大提琴協奏曲「嘎達梅林」,錄於 1999 年,而 CD 則在 2003 年才面世。我聽到後想:如此靚聲的錄音和動聽的曲目應要一早推出與眾同樂。第 2 首「嘎達梅林」是我最多用來試機的片段,內容是描寫蒙古英雄嘎達梅林領導內蒙人民起義的英雄故事,這錄音場面壯闊,空氣感強烈,弦樂群從容優美開揚,主角大提琴活生靈巧有質感有動聽擦弦聲,整體有非常理想的音響平衡度和自然感,亦有顯出史詩式的壯觀場面。這錄音是不易被播得完美的,器材若場面不夠大、空氣感不夠多、弦樂群不夠開揚飄散、深度不夠、分隔度不夠、主角大提琴不夠木味不夠靈巧不夠低頻都很容易被聽出來,所以成為了我的試機良伴。此外,我亦喜愛「黎家節目」,音樂熱鬧動聽。

Sasha – Alexander Sitkovetsky

這 CD 是 A.Sitkovetsky 拉奏多首蘇聯浪漫靚小提琴曲目,被吳名世及劉志剛選為 01 年最佳古典 CD 之一。吳名世話使他有「震撼」甚至「震驚」感覺的,20 年來就祇有 A.Sitkovetsky。劉志剛話:「天才的震撼!他(A.Sitkovetsky)令我想起 Josef Hassid。Sasha 可以以傑出的發音,一口氣(宏觀的)「唱」出整首「莫斯科的回憶」,裏面又有(微觀的)精美的抑揚頓挫和最合音樂邏輯的呼吸,幾乎看見面前有一道宏偉的彩虹橋!」樂評人對他的小提琴技巧讚美是何等崇高的。這錄音表現並不完全一致。我最愛第 8 首和第 9 首,音樂在動聽之餘還有兩種效果,第 8 首錄音較甜潤好昧,第 9 首較清新光亮快勁有火氣,我要求器材明顯地分辨出兩種特性來。第 9 首尤其好聽好用(用來試機),小提琴錄得清亮,高頻處一飛上天,擦弦聲急勁有力充滿活生跳躍感,位置亦相當高企;鋼琴表現得強快凝聚有動感,強力按鍵時低頻落地而來,音色靚。整體效果並不粗豪霸道,是充滿俄羅斯式的浪漫感情;動聽極了!

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

這音樂會被稱為最奢華,皆因全部提琴均用上 Stradivarius。錄音捕捉了豐富的堂音,濶高深亦有理想分隔度的音場,弦樂音色是光潔清亮而非濃溶不能化那種,弦樂的動感變化表現得非常輕快,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舞動跳躍感。我常用第 2 首「海頓大提琴協」來試音;一開聲,器材的空間還原能力、樂器餘響空氣感和速度反應便無所遁形。我當日試聽 Sound Master No.6.2 6C33 單聲道後級,發覺它在播這 CD 時清新脫俗、瀟灑高速、乾淨俐落,如此經濟的一對後級有此威力使我驚為天人。可是,自此之後 Sound Master 再沒有生產這類音響個性的作品來,也許是其擁躉們不喜歡沒多大糖份的聲音;可惜!其實我欣賞這錄音和 No.6.2 一樣,正是貪其少糖,在這種音色下自然可聽多一點沒有化妝的純真漂亮面孔。

Rhapsody – Itzhak Perlman

這 CD 有 12 首精選作品,除第 1 首是新錄音其餘的都是輯錄自其舊作中。第 1 首「Canzonetta from Henry V」非但可聽到小提琴,還有加入了電子合成器效果,場面壯大,可是音質的純度不是最高。用來試音,我還是喜歡聽動聽感人的「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何森話 Perlman 是猶太人,所以由他拉出來的「舒特拉的名單」最是動人的,這曲除了動聽外,小提琴的優美變化又是考機的最好材料,當高頻如泣如訴的向上推進,高頻暗淡無光的器材會使音樂中的感情大打折扣。我用過很多次這錄音來揭發器材在播小提琴的表現,一聽就知,省時有效。這 CD 是精選之作,動聽作品多的是,當中還有跟馬友友的大提琴和 John Williams 的結他合作演出。

I wish you Love – Susan Wong 2

從認識 Susan Wong 的 CD《Close To you》開始,我就非常喜歡她的歌聲。她的歌聲清新甜美,自然而老練,感情表達處自然流露,高頻變化處輕鬆靈巧,在隨隨便便的造句中表現出真摯的感情來。這張接着《Close To you》的《I wish you love》歌聲加多了兩錢肉緊,表現得更激情豪放,有人認為更瀟灑少拘謹,有人認為多了一點刻意。這 CD 的音色稍偏向於清亮,透明度非常高而且少糖份,當播得它好味時其實是器材味濃而矣。據說這 CD 由選曲、編曲、錄音、混音到製作母帶,前後差不多需時一年;而母帶是被運到日本 Sony 製版以確保質素。我覺得第 1、3、9、13 首錄音特別靚,音響畫面非常透明,歌手像真的站在前面演唱。而其中第 9 首結他錄得清脆鏗鏘,第13首樂器多而動態強,是我尤其喜歡用來試音之選。像 Susan Wong 這樣清新自然的歌聲已不常見,值得捧場。

Dave’s Ture Story – Kelly Flint and David Cantor

這把女聲甜潤優美、造句細緻、自然流暢,在豐厚的質感結合下倍覺動聽。音樂的風格多樣化,要聽靜一點的慢歌我喜歡第 1、7、8 首。第一首「Marisa」有靚鋼線結他、充滿肉質與感情的昔士風、沉厚有肉的大牛筋,人聲一出魅力四射,把我深深吸引着。要聽輕鬆好味的中板靚歌,我喜歡第 3、4、5、6 首。第 4 首是不少歌手和樂手都曾演繹過的熱門歌「Fever」,縱是版本眾多,但這裏依然有為歌曲注入使人聽得興奮的新鮮感;當大鼓在音場中左右穿插時,深潛豐厚的低頻便會從不同位置震過來,一來為歌曲帶來新鮮感,二來也提升了聽者的情緒。要更強勁震撼的效果,第 5 首「Joey」可更能滿足你。這裏有左右各一的大鼓打出豐厚沉重的低頻,真的震人心弦,而且音場龐大。這 CD 除了音樂動聽外,還是考驗器材質感、能量、氣勢的好幫手,唯是人聲有着在流行歌曲中常會出現的人造迴響,準確調校的優質器材應有這方面的分析能力。

Paganini 24 Caprices – Michael Rabin

這在 1959 年 9 月灌錄的巴格尼尼 24 首隨想曲,表現出 Rabin 的超凡技巧及強勁豪放,亦作為他被稱為 Paganini 最佳演繹者的一個證明。這錄音雖舊,但音響畫面的通透度,琴音的光潔明亮度卻是充滿現代感,沒有半點含糊、陰暗、高頻受阻等情況。我在試器材時,尤其喜歡用第 5 首。這裏有小提琴的強力擦弦聲、高速反應、高頻層層攀升直飄上天的伸展能力和充沛弱音餘響空氣感。我在去年 7 月號 205 期試聽了 6 款 300B 後級,得這 CD 之助很容易便體會到它們在小提琴高音方面的表現。我覺得第5首的音響表現及個性,跟 Dignity Audio 的 300B 後級幾乎一模一樣,既強勁進取,亦光亮清澈。這錄音使我了解到 Dignity Audio 和 Audio Note Quest Silver 300B 後級同樣具有最出色的高頻伸展力,也知這 Audio Space MP-1B 和 Cayin HA 300B 香港鑑聽版的高頻伸展原來亦能一飛衝天,緊隨其後。

柴可夫斯基 / 孟德爾遜第一鋼協 – 郎朗

這裏兩首鋼琴協奏曲,我多選柴記來試機,取其動態凌勵夠霸氣。雷明話這柴一鋼協是史上最慢之一,第 1 章長 23’04″,比一般 20’左右的慢得多。由 DG 錄音的鋼琴有它的必然威力,是特別鏗鏘明快有力,由 DG 錄製的弦樂亦多少有這傾向,所以我還是喜歡這 CD 的鋼琴效果多於弦樂群。鋼琴錄音是凝聚有力,音符粒粒皆清,器材有無這份琴音還原能力一聽便知。第 1 首若要播得好,一開始時就應有一個寬闊深後立體的空間,鋼琴要有明亮剛勁感,亦要有輕鬆起落動感,在強力按鍵時要有傾瀉而出的餘響,在 6 分鐘左右要彈奏得輕快跳躍,每顆音符都要明亮剛勁結實有力,弦樂群奏要寬闊清亮,不會每下子都鍚住你耳仔。當然,DG 錄音有着其光亮音色,而低頻又會顯得非常凝聚結實,喜歡與否因人而異。

九月的故事 – 黃紅英

這張 xrcd24 非常靚聲,是第一張用上 24bit refined digital 製作的 xrcd24,即唱片公司只要交出數碼母帶給 JVC,無需像以往必需要 analog 母帶,但仍須得到 JVC 工程師的認同後,才可製作出 xrcd24 來。黃紅英的歌聲是大家都不會陌生的了。她的歌聲清亮、甜美、開揚、音域廣闊,在配合這靚錄音下倍覺活潑生動、溫暖動聽。我在試聽各類型器材時播這聽慣聽熟的黃紅英 CD 是可讓我更容易地識別器材的聲音個性,當然黃紅英的歌聲亦有足夠的條件去揭發器材的通透度、高頻伸展、弱音變化與還原度、質感、動態餘度等能力。第 1 首主題曲「九月的故事」是我最常播的。這首錄音厚壯音場大,樂器有質感有力量多細節多空氣,編曲一流,配合低音結他、口琴等樂器使全曲顯得份外精彩。這首錄音本來就是無往而不利的,從一套數萬圓的入門級組合至數 10 萬圓的 Hi-End 組合都表現得無比完美動聽。直至有次我去一大發燒友府上,用他那也許是最有生命力最 analog 的 47Lab CD 轉盤配合頂級 Goldmund 擴音機的百多萬圓超級組合,揭發出在錄音中那些微人工迴響和數碼味。我跟同行的幾個發燒友說不打緊,因在我們的一般數十萬圓組合中是難以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