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期《煮酒論英雄》:Magnepan MG 3.7i
想玩大喇叭兼大想頭 – 陳海川
一切消費選擇皆由問問題開始,包括問自己或問別人。想買或換喇叭者,首先必須要問自己的消費預算,而買東西當然也要知價、了解目標商品的市場價格,即使你富有到錢多得不知如何去花,亦要花得其所。另一個問題就是個人口味,包括聲音 / 音樂類型及外型的喜好。還有一個問題則應是使用條件,主要是聆聽空間面積、可供擺開兩喇叭及聽距的限制。
想玩大喇叭兼大想頭
上述基本問題有了初步答案下,假設你的聲音口味是追求音樂化而非音效化,音樂口味傾向古典樂、真音樂器及人聲,聆聽空間面積起碼有二、三百平方呎之餘,兩喇叭之間及聆聽點的距離有條件較寬鬆、較有彈性處理。另外,如你那消費預算上限為六萬元左右之下,你又心思思想玩三路座地大喇叭之同時,更是大想頭得期望該喇叭的表現或部份表現,可抵得上貴幾倍甚至十倍的喇叭的話,今篇主角,來自Magnepan這著名屏風喇叭名門的MG 3.7i,你必須一試!
或得再追加一項關於個人口味、喜好的選擇條件,就是如你對箱喇叭的箱聲甚為敏感,甚或已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這無箱的屏風喇叭,肯定是你的康莊大道。
請對號入座
以上的講法,表面看來似將選擇範圍收窄、甚至框在屏風喇叭一類之上,其實選擇就係通過某些特定條件去篩選、去收窄範圍,直至篩選最適合你的結果。另方面,世上絕大部份產品的設計方向都並非要去討好全世界,而係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下,創出自己的風格並做出成績,消費者自然會依自己的口味及要求、對號入座,相當風格化的屏風喇叭可以話就是一個好例子。當然,有人會覺得它缺少了有箱喇叭的聲音重量,但亦有人就是欣賞它擺脫了箱聲拖累下的自由自在。音響口味無絕對,請大家自行對號入座。
好! 現在就要開始為揀妥座位的你,介紹一下Magnepan,講解一下其獨步武林的屏風喇叭技術及MG 3.7i的設計。
純種屏風喇叭
顧名思義,屏風喇叭就是一塊無聲箱的屏狀揚聲器,既有平板狀亦有呈弧面,Magnepan則從來屬平板式設計!
屏風喇叭所採用的薄膜式振膜,這東西絕非新鮮事物,Peter Walker的Quad ESL靜電屏風乃公認的鼻祖,早於六十年前已揚名世界。但說到非靜電類屏風喇叭,Magnepan就是這方面的老大哥兼原教旨主義者,他們從未試過為著要討好更多的人,而跟動圈單元或任何非鋁帶 / 平面震膜的電聲換能器混血,就似屏風混動圈音盆式輔助低音的Hybrid架構,他們從不沾手,故Magnepan一直是至純種的屏風喇叭。
歷久不墜
Magnepan之所以出現,也是Quad ESL靜電屏風的影響。話說,既為工程師,更是個會落手落腳去DIY音響的發燒友Jim Winey(Magnepan創辦人),只因為五十多年前迷上了Quad ESL, 令他興起研發平面振膜喇叭的念頭。他巧妙地另辟途徑,發展出不需像靜電屏風般必須將輸入訊號升壓,即無用插電的平面振膜喇叭,使用上就如一般無源喇叭方便。這正是其得到市場接受的關鍵,無高壓流過
振膜,亦無懼溫濕度變化,尤其高濕度、相當影響靜電屏風的正常運作。
就在五十多年前,Jim花了將近十年時間在其家的車房內潛心研發,他藉著正職於3M工作所得來的物料知識,多次從失敗中再出發,最終弄通了無源平面振膜的磁驅架構這大難題,再將其他小問題一一解決以後,Magnepan終於正式量產,時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九年之後,Magnepan將總部、生產線一併遷入明尼蘇達州白熊湖的廠房,一直至今,這既是Magnepan的里程碑,更是Magnepan歷久不墜的見證。適時擴充下,時至今日,廠房總面積已超過50,000平方呎。
多年來仍能穩站發燒界,其無可取代的特大發音面積及無箱音染的效果,正是關鍵所在。講到這個,當然要談一談其背後原創的專利技術。
真正鋁帶高音
在開發大面積平面振膜喇叭的路上,Jim最重要的突破在於研創出直列式長條磁體羣架構,以配合垂直排列的「線圈」,由此再引伸出真正鋁帶高音(True Ribbon Tweeter),以及類近鋁帶/平面驅動器(Quasi Ribbon/Planar-Magnetic Driver)之下的中高至低音大面積振膜。就此免去靜電屏風喇叭需要升壓/插電,以及懼怕受潮等麻煩之下,仍有著大面積平面振膜的優勢。
Magnepan那真正鋁帶高音(True Ribbon Tweeter)的構造其實並不複雜,重點在於原創且表現優秀,亦經得起時間考驗。其結構是以一條數十吋長的幼身鋁帶(鋁箔)充當振膜,再於兩旁架有一對差不多長度的幼身磁鐵棒,兩磁鐵棒貼近鋁帶一邊極性必須相反,並將上述部件固定在一前開放且後疏氣的疏孔極片(固定槽)內。雖然是幼幼的一條,但當這幾十吋長的鋁帶隨著磁體極性轉變、隨著音樂訊號而顫動之時,仿如豎琴上的絃線般顫動,所散發的高音量之豐,效率之高,更兼作前後雙極散發下,經驗過的人都認同其效能無出其右。
大家不妨幻想一吓,滿天花雨灑金錢是何等精彩,這數十吋鋁帶高音顫動起來,正正是這場面!
類近鋁帶 / 平面磁驅動器
至於類近鋁帶 / 平面磁驅動器(Quasi Ribbon/Planar-Magnetic Driver)之下的中高至低音大面積振膜,這就複雜得多了。在一幅大面積的疏孔極片上,有規律地垂直排開一羣高度差不多由頂到底的磁鐵棒,當中的規律,包括磁鐵棒之間得保持一定的空隙外,每根磁鐵棒前後的極性,跟排在左或右的磁鐵棒極性,必須180度相反,單單站在一面去睇的話,就如梅花間竹般正、反、正、反;猶如南、北、南、北極性般排開。另一規律是根據負責頻段的高低而採用粗幼有別的磁鐵棒,負責中高頻的明顯比負責中低頻的幼。磁鐵棒排列妥當之後,蓋上厚度只0.0005吋的Mylar聚酯薄膜,再把薄膜四邊拉緊並牢固黏貼於主框架上,形成覆蓋所有磁鐵棒而不緊貼磁鐵棒的狀態,這正是用以鼓動空氣、用以發聲的振膜,但還欠音圈(Voice Coil)。
然後,再於振膜表面,在各磁鐵棒之間的空隙之前,垂直地貼上厚度只0.001吋,功用如音圈(Voice Coil)的鋁帶,並於特定位置上加上共振控制鈕,這就完成了Magnepan獨步武林的專利技術,類近鋁帶/平面磁驅動器(Quasi Ribbon/ Planar-Magnetic Driver)之下的中高至低音大面積振膜。
大面積兼雙極發聲之下,推動空氣面積之大,確叫絕大部份採用動圈單元的喇叭望塵莫及,更是毫無箱音染且驅動感強得來似毫不費勁,有著舉重若輕的輕鬆自在感覺。
都係事實
究竟近鋁帶/平面磁驅動器下的大面積振膜有何優勢?Magnepan之父Jim Winey早已說過,發音面積大,結像、場面也大,更能營造接近真實的音像比例。再加上無聲箱限制,雙極前後發聲,聲音更大比例地從四面八方反射而來,不似傳統動圈單元 / 箱喇叭般以單點 / 單面發聲為主,可以想像成前者所營造的效果更接近現實。
其他優勢還包括無聲箱音染之下,音色更傳神。而大面積分佈的平面磁驅結構,相比起傳統動圈單元集中在中央(近音圈的一圈位置上)出力的結構,鋁帶/平面磁驅動器的驅動力肯定平均得多。再加上,Magnepan那聚酯振膜只有0.0005吋厚,比傳統音盆的質重輕得多,慣性更少之下,起動及制動所需的時間與力量都更短又更少,亦即瞬態反應更快。(我以用家身分告訴你,Jim以上所說的都係事實!)
57 吋長鋁帶高音
至於今回主角MG 3.7i,乃三路、全頻,以足57吋長的真鋁帶高音配類近鋁帶/平面磁驅動器中音及低音的型號。在它之上規模較大的型號MG 20.7及MG 30.7同樣配備真鋁帶高音,而之下規模較小的型號如MG 1.7i、MG .7及MG LRS等,則全為以單一幅類近鋁帶/平面磁驅動器劃分成三路或二路全頻。但有趣的是,Magnepan規模最小的Mini Maggie System桌面喇叭系統,卻跟MG 3.7i一樣擁有真鋁帶高音配類近鋁帶/平面磁驅動器,故有桌面3.7i之外號。
MG 3.7i每塊身高近六呎(71吋)、闊兩呎、厚一吋五分,重量大概五十多磅,廠方稱之為MG 3.7的改良版而非後繼型號(例如MG 3.8)。或因他們以實事求是又謙遜的工程態度去睇,MG 3.7i未算是全新模式,而配上一個i(improved / 經改良)字,就既能表達其明顯改進,亦表現了是由MG 3.7的設計演變過來。
合乎發燒友態度
話題至此,懂Magnepan或已是Magnepan玩家,甚或正是MG 3.7主人最想要知的,肯定是從MG 3.7到MG 3.7i有何改良?對於改良內容,廠方的態度係不願透露,只表示改良的決定是基於聆聽測試,即並非盲目地換上更新或更貴的用料或為改而改。雖然未能得知改良內容,但決定是基於聆聽測試,也總算說出一個合乎發燒友態度的方向,加上他們紀錄一向良好,故我選擇對Magnepan投信任票。而從其他西方音響媒體的評論中,亦已得知MG 3.7i跟MG 3.7在聽覺上的差別、改進均相當明顯。然而,兩者在外觀上的差異則僅得一處,就是印在背部輸入接駁板上的型號、在型號的7字之後多了一個i。
「較生」為佳
正式試音前當然要先處理喇叭擺位,由於Magnepan屏風喇叭為全面前加後(雙極式)發聲,故背牆加側牆反射是其發聲、成像的其中一重要組成部份。故此,屏風喇叭要玩得好聲,房間吸音系數不能太高、反射太少,以有一定反射,即所謂「較生」的房間聲學特性為佳。
依廠方指示,擺位工夫應由處理低音開始,(利用CD或音樂檔)找一段便於不斷重複播放的低音,因Magnepan屏風之上,佔大部分區域都專門用於重播中低音或打下,擺得太近背牆,惟恐低音過多、混濁、劣化音場,故廠方建議由離開背牆三呎起,以6吋為單位試試去移前或移後,反覆試聽,直至取得合乎你口味的低音。
依我經驗,Magnepan屏風當擺得愈近背牆就愈忌與背牆平行擺放,愈容易出現撞聲、不同相的真接聲與反射聲能量互相抵消,甚或出現音場 / 音像不能成形等問題,故我必會將Magnepan屏風toe-in拗入。當然,並沒有一套可涵蓋所有空間大小、形狀、比例或房間聲學特性的Magnepan屏風擺位鐵律,最終都係因地制宜,大家得實地自行發揮。
另外,隨喇叭亦附上兩套用以衰減高音或中音的1Ω電阻器,有需要時,可用以調低高音或中音輸出,例如令高音柔和一點或中音暖一點,以至作為調整全頻平衡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膽或石無妨
有說Magnepan屏風夾膽機最好,亦有說最緊要功率、電流量高,其實兩者並無衝突。雖說Magnepen的振膜較一般音盆輕薄,效率高、反應更快,但不要將之與所需要的功放功率高低劃上等號。經驗告訴我,如果只是人聲、流行曲,膽或石無妨,三、四十瓦的擴音機已經管用。不過,若是古典樂,那三、四十瓦膽機還可以,若是晶體管機的話,如無上百瓦,恐力有不遞。如要重播交響曲,則無上百瓦的膽機,恐怕難以滿足到我!
從容地、舉重若輕地
我今回試Magnepan MG 3.7i的配搭為「全膽宴」,音源有膽整流、膽穩壓及膽模擬放大的純膽CD機Audio Note CD 5.1x,再配Audio Research的LS28 SE膽前級及功率輸出有140瓦的Reference 160S膽後級,簡單講,就係靚聲、生猛、起勁的組合,就是Magnepan屏風之聲!
全頻的連貫性好到不得了,加上MG 3.7i那條足57吋長的真鋁帶高音,高音的質、量與從容度,確實係非一般動圈式半球振膜高音能夠挨近,即使多隻動圈半球高音聯手亦然。其實,連中音、中低音以至低音,亦跟傳統動圈式振膜 / 音盆單元、跟有箱的喇叭,感覺不一樣。互相比較下,傳統動圈單元、有箱喇叭的聲音 / 能量,似帶有一種經加壓的感覺,較擅於表現刺激、激烈的效果。相對地大面積全頻振膜發聲的Magnepan屏風,則從容地、舉重若輕地、以大量弱音細節去令全頻流暢連貫,築構起一個立體的大畫面。情況有點似多隻較小口徑低音跟單一隻大口徑低音之比,即使驅動空氣的面積、下潛力的數字相約,人耳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無得頂的重播
對於聽慣傳統動圈單元、有箱的喇叭的加壓聲音者,肯定需時間去習慣。個人認為,欣賞Magnepan屏風的角度,或可先聚焦去聽,令到其全頻連貫起來的海量零碎、微細訊息作為切入點,你會發現,原來過去聽慣的錄音,當中原來還有這麼多細節,而這些細節就是令到全頻極度流暢連貫起來的細胞。
然後,再抽離、拉闊一點去聽,就會聽到無論強音猝發、弱音起動皆無滯遲,聽到份外傳神,透明、無添加的聲音,細膩的演譯變化。再拉闊去欣賞之下,即可感受一個非常開闊、從容、全面被能量充實的音樂場境,當播出吳懷世指揮「Ensemble Omnia Hong Kong」演奏《馬勒第一交響曲「室樂版」》,我的即時感覺係,簡直係「飲歌」!各式樂器此起彼落,所形成場面空間、間距,被存在於樂器與樂器之間的空氣聯繫起來,再加上所營造出的層次、結像、定位之傳神感覺,確係好到無得頂的重播!
真摰演譯與重播
其實不限於古典樂,即使係流行典,尤其現場音樂會錄音或非錄音室製作,都會令人有意外驚喜、都能夠展現Magnepan屏風的強勢。就如《Jason Mraz’s Beautiful
Mess:Live on Earth》這大型戶外演唱會現場錄音,播出當中的〈Sunshine Song〉, Jason Mraz未出場前,觀眾的歡呼、叫喊、口哨聲此起彼落,一個複雜的現場環境效果。及至Jason Mraz甫出台,那一浸人群歡呼、叫喊聲,聲浪起落有置,如浪湧式的效果,確令我感覺自己亦身處現場。當Jason Mraz的歌聲被Magnepan屏風無添加地重播,就是真樸、開揚、流暢,令我感覺窩心、愉悅的真摰演譯與重播!
一樣好玩
若然你從未聽過屏風喇叭,又如果你很在意喇叭箱聲,我強烈建議必須一試Magnepan,如你一聽便愛上,那就恭喜你!假如聽過以後有所疑惑,還因傳統動圈單元、有箱喇叭的聲音太根深柢固,叫你一時間未能習慣Magnepan屏風無箱的無牽無掛,那就不妨試聽多幾轉,之後再確認都未遲。又或者,你對Magnepan早已感興趣,但亦心知它對空間有一定要求,故未敢貿然入手。若然真係空間問題,其實除MG 3.7i之外,還有規模較小的MG 1.7i或MG .7等選擇,我全都試過、玩過,只要空間合適,一樣好玩!
無論如何也要玩一次!- 何森
一句到尾:只要你不聽日本鬼太鼓座、炎黃第一鼓、Jazz Variants、Coal Train、「火鳥」、「春之祭」的大鼓等炫耀低頻震裂門窗的show quali音響效果,Magnepan MG3.7i的音質絕對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任何比它昂貴一倍的點音源式發音流行品牌座地式揚聲器!
28年前我就是不滿意Magnepan MG3.3R抽鼓的音效而放棄了前後共玩了6年的Magnepan屏風喇叭(3個型號),轉玩有兩隻9吋ETON低音單元的Avalon Radian!今個月我在大房聽ARC前後級+Magnepan MG3.7i大屏風,就好像與一位闊別28年的老朋友重逢般,有說不完的話:播我喜歡聽的音樂,一首接一首,聽至日落西山也捨不得回家!
除了工作需要,今天的我已厭倦了純粹炫技式的Hi Fi音響效果。閒時在家聽音樂,至少有十年以上再沒有聽上述的「乜鼓物鼓」了!今次試聽3.7i使用的十張LP(見附圖),就是部分我經常聽的音樂類型。
MG3.7i在大房開聲,以胆唱放聽LP,最使我感到意外的,不是音場的高度、闊度、深度等空間感效果,這些是意料之中的預設功能!Magnepan MG3.7i使我一聽便愛上的,是高音通透幼細度驚人(最重要的是自然悅耳)和全頻快收快放的瞬變速度驚人!那種生猛活潑的音樂感染力,真的更勝很多很多比它更昂貴的名牌揚聲器!
每對只售HK$62800的MG3.7i是不容易驅動至全面發揮其最dynamic的生猛靚聲效果,Audio Research LS28 SE($80,000)膽前級+Reference 160S($176,000)膽後級是最基本的門當戶對前、後級,我曾使用一台每聲道兩支KT88的VAC Sigma 170i合併機($80,000)驅動,整體聲音也不俗,但聽過ARC前後級推那種高分析力、生猛活潑的音樂節奏感與動感,很難接受音質降級的MG3.7i。因此奉勸各位朋友,MG3.7i雖然超值到離譜,但你必須預留25萬元為它們配搭一套ARC前、後級。其他品牌優質大功率前、後級也可以,話雖如此,其實起步用台VAC Sigma 170i合併機已經可以聽得很過癮了!High End音響的遊戲規則就是如此,往往提升一級音質便須付出幾倍的代價,令我等發燒友又愛又恨!
MG3.7i在大房的最終擺位是離投影幕約7呎,微toe-in 3吋,這樣擺音場最深。左、右屏風底座內側之間距離8呎,鋁帶高音放外側,這樣擺音場最闊而能保持正中間歌者有最佳立體結像力,左、右聲道屏風後面的聲音仍可達至無縫交接,自然連貫為一個高大寬闊的立體音場空間,播《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那種hall effect、舞台感與現場音樂會的真實感與熱鬧氣氛的確更勝比它貴兩倍的有箱喇叭!
《Jazz at the Pawnshop》中的鋼片琴敲擊,從未聽過如此像真!那種實物原大的件頭感與實體感,厚鋼片的金屬質感,加上輕快活潑的節奏感,真的從未如此動聽。還有那支中音色士風,又是實物原大般充滿真實的件頭感、密度感與金屬管樂器的質感。“High Life"結尾一段抽鼓的沉厚結實感亦比想像中更好,快、爽、乾淨,有節奏感、有動感、有鼓皮拉緊的張力與質感,敲擊力度亦合理,絕無「拍、拍」聲的單薄感,我完全收貨。
聽《Way Out West》Sonny Rollins那支次中音色士風簡直生猛到跳出來吹般現場一樣,大師級的吹奏技巧無懈可擊!
講到人聲,MG3.7i亦真到迷死人!Peter,Paul & Mary的三人合唱音色和諧悅耳,有血有肉的歌聲抑揚頓挫,感情豐富,變化幅度大。我是聽到三個人在大房唱歌,那種像真人般站立在屏風位置及後面中間(Mary)的立體感與實體感,絕對是MG3.7i的絕技!被稱為天碟的《Duets》,Jennifer Warnes和其他歌手的人聲雖然厚暖有感情,但仍然是不及《Peter,Paul & Mary》那麼高像真度和生動活潑。1962年的頂級Analog錄音的確不同凡響,Top Music製作的再版紅膠碟亦攪得相當好聲!
飛利浦《Flamenco》原版LP是數碼錄音的最佳示範,原版及其他再版CD根本無得比!MG3.7i的57吋長鋁帶高音展示實力,MG3.7i重現出屏風後有一隻實物原大、有陰影的acoustic結他,彈撥弦線的爽快與彈性也嚇我一跳,輕重力感層次清晰。唱到舞者打圈跳、鞋踭撞擊地板一cut,音場空間感驚人,踏台聲、結他聲、吟唱聲、敲擊樂器聲、掌聲,一切一切都是那麼像真,現場感之佳可說呼之欲出!
說MG3.7i快聲,不得不讚《Mutter Live》這套雙LP,聽CD與串流Qobuz(Hi-Res file)都遠遜於播黑膠碟。破天荒在Club裡拉琴的Mutter運弓速度之快、轉chord手指的靈巧、琴音的實物原大立體感,拉弦聲的真實感與質感,聽過MG3.7i我恐怕再難用其他喇叭再次聽到了。
MG3.7i播鋼琴獨奏又是一絕!播RR,《Nojima Plays Liszt》,一台Hamburg Steinway鋼琴在一對屏風之間後面,聲音開揚甩屏風。重播Track 2《鐘》,Nojima按鍵的琴音粒粒清晰,能反映出琴槌敲擊鋼弦的機械性,低頻沒有混濁感與箱聲(沒有聲箱的好處),琴身共鳴有充足的木頭味!音樂充滿自然流暢的節奏感,絕無半點奀、瘦、乾、響或單薄的不自然硬聲。
壓軸出場是Blue Note出品的《The Royal Ballet》雙LP,不用播炒至逾萬元的原版天碟,聽新製再版碟也是絕佳的聽覺享受。在巨大的3D音場裡,管弦樂團各組樂器的音色高度自然像真,弦樂群奏那種與別不同的高密度感與樂器實物立體感非常迷人,MG3.7i把音樂的舞蹈感完美重現,我閉目傾聽,欣賞着《胡桃夾子》六段優美的芭蕾舞音樂,那種現場感真是極品級聽覺享受。
正使用Accuphase前、後級的朋友請留意,我試過用C3900前級+P7300功放驅動MG3.7i,我覺得非常夾聲,女聲與小提琴聲非常甜美、悅耳動聽;若說ARC全頻從容豐滿,Accuphase則更顯凝聚和結實。MG3.7i能準確地反映出兩套前、後級截然不同的聲音個性。
屏風喇叭的聲音特色與傳統式聲箱喇叭截然不同,那條57吋長的鋁帶高音無疑是MG3.7i的亮點,由於高至低音是前、後發聲,聽者除了聽到屏風的直射聲,還會聽到大量屏風後面與房間產生的反射聲,正中間歌者的口形是較難調校到二路書架喇叭擅長的「櫻桃小嘴」般細小,玩屏風喇叭一定要有這個認識。作為一位有求知慾的Hi Fi發燒友,在漫長的發燒歲月裡,無論如何也要玩一次!
係發燒友都應該玩過,保證你耳界大開 – 鍾一
鍾一家有一對Magnepan MG1.7,今天仍然服役中,它新分配的工作位置,是負責(影音房間)後環繞聲道。四年前,還未搬到現居新屋,當時的影音房間逾300百方呎,比現時的大一倍,房間除放置一幅123吋投影幕,完整多聲道環繞聲喇叭系統,還有該對Magnepan屏風喇叭。
它全不屬於環繞聲系統,而只聽2-ch,且絕大部分時間是聽電台廣播,踏正零時,開著部美國vintage古董膽tuner,收聽RTHK 4新聞報道,之後到戲肉All The Way With Ray,星期一至五,每晚如是。在闊大面積、樓頂又高的聆聽環境中,Magnepan屏風所展現出的人聲效果,簡直立體、逼真到勁得人驚!經大氣電波接收的廣播,頻率響應包含的「空氣」,包圍著Uncle Ray和播放的每首老歌旋律……我對MG1.7一直念念不忘。
說它難玩
MG1.7並不算什麼貴東西,然而,調聲、擺位上,卻給了我很多玩hi-fi的啟發。在大房間中,只要遮擋不到投影幕,基本上是任擺任放,可以拉到很闊,可以推到很前、很後,以CD音源去擺位,不同距離(側牆、背牆)產生出截然不同的結像和音場深闊感。
一點心得:一、由於dipolar前後發聲,如果背離後牆只得10吋?1呎?2呎?好言相勸,請不要玩屏風喇叭了。二、平擺,一定不正確,必須某角度toe-in(角度大小則視乎環境和聆聽距離)。三、高音ribbon向內或向外?二者反覆試過多次,同樣需視乎聆聽面積、皇帝位距離和房間acoustics效應。在闊落空間中,高音向外,體驗到的場面感更佳,off-axis仍然有良好sweet spot結像。四、推動的擴音機,用上高質素、輸出電流夠大,是少不了的,否則有如泥牛入海,什麼power都被「吃掉」,聲音顯得冇厘神氣;一旦換上啱推後級,明顯精神抖擻,當日嘗試多個膽機與原子粒機配搭之,最終用一部美國名牌Class A後級+膽前級,將對MG 1.7推得貼貼服服。
說它易玩
總的來說,玩得好一對Magnepan屏風,大面積間房是首要。值得花那麼多地方、那麼多時間心機做配搭和擺位嗎?我答案:非常值得。當你接觸過屏風喇叭非一般(聲箱喇叭)的重播效果,大概就不能回頭了!鍾一對Magnepan屏風的評價……請看本文章的標題。
今次《煮酒》試聽的這對MG3.7i,坦白說,跟家中的MG1.7基本上是如出一轍,無論聲音特性、擺位、以至所產生出的立體感和深闊場面感等。惟MG3.7i的平面振膜體積更大,另外,Tweeter高音部分採用True Ribbon Planar。本著年來對該牌子產品的了解,在本刊大試音室中,很快便已找出一個大概合適位置,之後再反覆逐少推/拉,反覆嘗試toe-in角度。
眼見MG3.7i身高6呎、橫闊2呎(但厚度只得1.6吋),以為它很重吧。放心,擺位移動喇叭,一個人已可應付。況且,於我而言,它比聲箱喇叭更容易擺出超靚定位;一邊試聽,我不斷的逐毫米作出微調,為它找到一個能夠營造出人聲、樂器結像「觸手可及」、「伸出來」的位置。在本刊寬闊試音室中,一對MG3.7i高音向外,我量度得ribbon到ribbon相距11呎3吋,離後牆6呎11吋,ribbon到皇帝位(耳朵)距離10呎8吋,再說toe-in角度,我建議約於10度開始嘗試。
推動的擴音機系統方面,需匹配三幾十萬元前後級不可?畢竟這款MG3.7i的價錢,非什麼天價產品(而有超級High End音效),配搭的組合理應「門當戶對」。今次準備一套Audio Research LS28SE+Reference 160S膽前後級,未正式開聲之前,心情難免有點忐忑,到底一部140 watts膽後級(每聲道KT150 x 4)可有能耐將這對屏風喇叭「征服」?規格上MG3.7i靈敏度是86dB/500Hz/2.83V,阻抗4Ω。
配膽機是明智
一輪熱身之後,由重播CD開始,首先「奶媽」出場,一開聲,管樂、弦樂已覺虎虎生風,氣勢非凡,音場不斷的向左右兩邊撐開扯闊,兼且弦樂音色靚到令人心醉,midbass中低頻有質亦有足夠量感,這套ARC前後級潛力的確深厚,好一個優美音樂畫面完完整整的呈現「眼前」。
回想起用晶體管機推MG 1.7的日子,沒錯,低頻的速度感和線條都有莫大裨益,但中頻段的舉止表情始終有些過硬跡象,柔韌度稍欠。相信是ARC膽機的音色調整與線路特性使然,推動MG3.7i時展現的速度感,絕對不比晶體管機遜色,聽了二十多分鐘DECCA名盤《園丁的女兒》芭蕾舞劇樂段,不僅顯現驕人的分析力,音色通透度和突發而來的衝擊力(速度感)都令鍾一折服。
繼續放上另一靚聲錄音Midori拉奏Paganini《第一號小提協》(Philips),3分20秒的管弦樂大合奏之後,馬上出現小提琴solo,膽機即是膽機,那種豐滿泛音和柔韌色彩,MG3.7i毫不保留地顯示出來。Midori一支小提琴在音場正中間位置,往前企出來一呎左右,她足足拉了幾分鐘,微微仰頭聆聽,近乎真實尺寸的龐大音像,既立體、音色平衡度又準確。
播古典優為之
鍾一以為自己也是屏風喇叭的擁有者,早就熟悉Magnepan的特性所在,沒想到MG3.7i的磁力平面振膜面積加大(中/低音Quasi Ribbon),高音用上獨立True Ribbon(闊1/4吋、長57吋),產生出的氣勢與能量,及至場面感與低頻響應,相比全Quasi Ribbon Planar的MG 1.7,竟是另一個故事。
說回正在透過MG3.7i聆聽的《第一號小提協》,規模感非常龐大,足以把大面積的試音空間每個角落填得滿滿,管樂、弦樂群組的位置和聲音細節都一清二楚,獨奏小提琴通透且滿布光澤,左手撥弦和炫技顫音、雙泛音就是驚豔連連,力道的輕重快慢亦清晰可辨。
過程中我嘗試將皇帝位往左及右移過一丁點,立時整個音場的延伸發展、完整性變得不一樣了,還是乖乖地坐正中間聽音樂好了。
我認識使用大屏風的發燒友,都是資歷深的前輩,他們還有另一共通點,就是愛好古典音樂、歌劇。據我接觸多款新舊型號,體積不同的Magnepan屏風,無可否認,教我最著迷的,還是大型交響樂錄音,之後再到人聲,舞台上人物走動之活靈活現感覺,一聽難忘。
LP 為訊源
玩屏風喇叭需要一點伎倆,一如之前提到,包括懂得擺位、懂得選擴音機,同時懂得挑選重播的音樂亦非常重要。下下子播勁Rock、重金屬,對不起,它可能會令你少了一些快感,失望了。反之,為自己喜歡的音樂,去選擇一對合適的喇叭,這雖是發燒友的老生常談,卻是顛撲不破。
經常聽到批評:屏風喇叭「冇低音、衝動力唔夠」(不少是道聽塗說,根本沒正式接觸過屏風),他們以動圈聲箱喇叭去比較。在鍾一立場,這批評話未免有點武斷。一般古典音樂重播中,Cello、Double Bass這些低音弦樂器,Timpani、Bass Drum等敲擊樂器,發出的低頻量感,就算是MG 1.7已然有不錯且合理的下潛,說到今次試聽,體積大一個碼的MG3.7i,它由MG 3.7改良過來(廠方清楚敘述the 3.7 became the 3.7i經過),低頻的量感和下潛幅度,在一套ARC組合驅動下,絕對足矣。播放越大型、越複雜多變的交響樂錄音,便越覺樂不可支。再說爆棚樂段,以CD為組合訊源,說句持平話,無爆不歡的hi-fi友可能未必盡興。
之不過,當訊源由CD換上LP,情況又來了一個逆轉。找出多張動態對比非同小可的靚聲黑膠,逐張播放,到底是「盤臂頭」+Zesto Andros Deluxe II唱放的夾聲表現出色兼好聲過人?或是發揮模擬重播之優點?那浩瀚氣勢與氣魄從容的樂聲,瞬間傳進我耳蝸中。還有人說屏風喇叭衝擊力欠奉,就請他聽下這套ARC前後級推MG3.7i,播放《火鳥》和《來自新世界》(McIntosh Audiophile Test Reference),論氣勢,未至於無堅不摧,但已遠遠拋離AA轉盤+解碼營造的效果;論音色,聽Carol Kidd唱「When I Dream」,嬌貴兼又冧到暈得一陣陣,歌聲幼滑可人,肯定令一眾愛聽女聲錄音者垂涎三尺。
Magnepan MG3.7i給我留下無比美好印象,也加強了我一個信念:愛聽古典音樂,逼真人聲,選它保證不會錯。再說有寬闊聆聽空間,懂擺位、懂匹配擴音機、懂選擇重播音樂、懂選擇訊源,需要這麼多條件配合下,有點為難,但鍾一還認為值得之至。
耳聽為實,可以打破不少傳言 – 陳偉昌
Audio Research是市場活躍的Hi Fi品牌,除了工作上經常與之相遇,在不同發燒友家中,能見度亦頗高。這次煮酒另一主角Magnepan,情況就有明顯不同。也許是屏風喇叭本來就是揚聲器之中的小眾,亦可能是用家們都十分低調,也可能只是自己不夠主動去尋找機會,入行超過十年,竟然未曾有機會聆聽Magnepan的揚聲器!
身為音樂愛好者,不可能對Magnepan沒有好奇心,雖然雙極發聲在Hi Fi界不算罕見,但如此徹底地兩極發聲,除了它們,就只剩更少見的靜電揚聲器了。
「佛系」了好一段日子,想不到這次真的「緣份到了」!
其實,對Magnepan的好奇不止因為其發聲原理,還因為玩家之間一直流傳多項對Magnepan的固有印象,例如「走鬼檔」恩物、能夠挑戰價位高一截的揚聲器、播大場面無人能敵、結像巨大、沒有低音等等,這些「特色」令他們的屏風在未有機會親身接觸的發燒友腦海裏,早已建立起鮮明印象。只不過,這些「特色」又有多少真存在,多少只是以訛傳訛呢?一直都希望親耳求證(中學的校訓「求真力行」,實在影響自己一生),今回終於有機會!
試聽其間,同文陳海川先生突然走進大房,將Magnepan 3.7i揚聲器從原先頗前的位置,推回以往試聽一般有聲箱動圈揚聲器的參考擺位,比較兩者分別。過程中發現,Magnepan屏風真是容易「走鬼」,雖然不是十分輕盈,不過比起其他大型揚聲器,已經非常容易移動位置,一個人都可以輕易處理。其底座很淺,推貼牆壁時,佔用空間比不少中型書架連腳架都要小。這種情況下,它的闊度根本不會為收納帶來多少煩惱。
在下正需要玩「走鬼檔」,久而久之會提不起勁開壇,但若然換成Magnepan,開壇意欲就會提高不少。收納時家人投訴機會也會下降,那不過是一對屏風吧!
把主題帶回聲音方面,Magnepan 3.7i那兩個擺位,某程度說明了為何不少Magnepan用家,會傾向將揚聲器放在接近聆聽空間中段位置,因為這種擺位最能夠顯出Magnepan的聲音特質,盡顯它們和有聲箱的動圈揚聲器有甚麼分別。
在慣常參考擺位上,Magnepan 3.7i的聲音相對接近有箱動圈,雖然仍然沒有任何壓迫感,不過音場展現方式不及大幅推前那麼有趣。
推前之後,雖說音像比較大,就像一下子由樓座前沿跳到樓下前列座位,音場前一點,然而深度依然出色。整體聽感和有箱動圈分別巨大,玩得屏風就當然要走不同的路,和一般揚聲器分別愈大、又不遠離現實,才愈有趣吧!
這個擺位的音像相對大、音場最前端走得比較前,低音分量和下潛都不錯,只是完全沒有為聆聽者帶來半點壓迫感,也許主因就是它沒有動圈揚聲器那種衝力,即是「打心口」。
就因為Magnepan不會打心口,所以發燒界就有不少意見,認為這個品牌,以至所有屏風揚聲器,都不適合聽搖滾樂。沒有打心口,的確會減少了一點刺激,不過Magnepan 3.7i播放鼓聲,其實是有形又有質,既有充分低音延伸與量感,又表達到不同鼓的大小、定位、鼓腔壁厚度、鼓皮張力多少、鼓棍打擊點,還有鼓皮餘震,以及不同鼓所推動的空氣分量等等。
誠然,當你聽到Snare的大小、鼓腔共鳴、鼓皮震動變化、響弦的聲音又非常清晰,打擊感也很接近真實,分析力和能量比不少中至大型動圈揚聲器更出色,只不過就是沒有打心口,可能有點超現實了。
純粹沒有打心口這回事,其他播放搖滾所需的元素,包括高音不多作打磨(這樣才可以重播到電結他的尖銳與刺激,一定要有侵略性,要夠尖,才是搖滾樂、尤其是重型搖滾電結他!);不同鼓、不同的低音電結他指法都同樣清楚,沒有把線條收得非常緊,在從容之中帶給你大量層次和清晰的旋律線,不會令你覺得過於工整而失去自然感、音樂氣氛;人聲具穿透力,能量強,有爆發力,各種粗獷的唱法、用力的尖叫,都同樣沒有多加壓抑,傾向「放」而不是「收」。
這些優點,足夠彌補沒有打心口的缺失了吧?!
現在Magnepan 3.7i的聲音瞬變、熱情奔放、動態大、訊息量多、暖聲,很大程度是Audio Research前後級的性格和實力。Audio Research的熱情、活生感,為音樂帶來強大感染力,雖然聲底暖和,但高音一點也不壓抑,而且去得頗盡,而增益似乎比較大,尤其是前級,令他們的器材一向都受到不少愛樂者所喜歡。
這次試音,Audio Research LS28SE、Reference 160S與Magnepan 3.7i,就非常合拍。它們加起來,性格沒有相沖或重疊,而且保持鮮明,可以令你同時聽到它們各自的特色,而這些特色都是討好的,無論播放古典音樂還是重型搖滾,它們的特色同樣正面,為音樂帶來更多動感與痛快。
這套組合,在播放古典音樂時沒有半點粗糙,Rock起上來又有火氣、又刺激。嚴格上它們不是雙重性格,因為熱情外向,還有重「放」少收的性格,一直貫徹整個試聽過程,這些特質就真的切合絕大部分音樂種類與錄音。
要挑骨頭的話,它們在播放錄音室專輯,以及演唱會(絕大部分演唱會,都是多咪多軌錄音,在於後製時重組出各種樂器、歌手定位,與舞台「原貌」不完全相同,最簡單就是Drum set不同部分會拆得更開、彼此距離比現實更大,這樣在大部分系統中聽起來才比較「正常」),如果有樂器、歌手的定位與某一邊揚聲器完全重疊,其形體就會變得巨大,也會脫離音場向前走。但只要錄音是古典音樂,或是沒有音像被定位在揚聲器之上的錄音,剛才提到的情況就完全不會出現,只會給你一個非常綿密、深闊高同樣壯觀的音場,也許用「立體空間」去稱呼比較接近事實。
無論是Audio Research還是Magnepan,它們各自都有鮮明特色,這些特色都非常討人歡心,在其他品牌難以找到類似特性,更重要是加起來有良好化學作用,就讓整個試音過程,變得非常開心,到後來更是單純享受音樂,完全放下了工作心態。
總代理:雅詠音響有限公司
零售價:HK$62,800~HK$6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