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期 煮酒論英雄:Music Culture﹝MC﹞ Referenz MC 611、 MC 811A

旗艦合體 – 陳海川

上回講到,等候MC旗艦前級Referenz MC 611,確係等到頸都長!離上次測試旗艦單聲道後級MC 811A,距今已十二個月。足足一年,MC旗艦前後級才有機會在此合體,老實講,真係由熱切期待,等到有多少抱著隨緣的心態!這也好事,抱著平常心而不是亢奮的心態去試,態度將更理性、持平!

MC611F

手多多四圍摸

收到Referenz MC 611,即時感覺係靚靚官方相片中的MC 611,原來並無過份PS/美圖,實物之造功的確企理,有質素,見Hi-End氣質亦有見個性。眼睇之餘,當然再手多多四圍摸,即發現MC 611的主機箱……有點怪!表面觸感不冷,輕敲之,反響沉而短促,不帶剛性、非軟糯亦不單薄,該不是金屬,也不似聚合物或塑料,厚厚的鋼琴式焗漆底下究竟是啥?當然要向官方查詢!

MC611 B

木材或金屬

謎底終於解開了!估不到,原來係木材,面板、頂板、兩側板、及消震底座,均採用木材複合金屬物料之結構。機箱用上木材並不罕見,尤其在日系音響上相對普遍,但裝飾成份居多。當然亦有屬聲音、諧震控制上的考慮,不單只木機箱,更深入的例子有,如Audio Note膽前內的部份電路,以特製木板充當電路板,用以控制諧震。

據了解,MC 611的方向亦類近,於不同部位使用木材或金屬,即混合不同物料,再加阻尼物夾層結構,用以控制/調節諧震。物理上,任何物料都有其諧震(共震/共鳴)頻率,如該物料的諧震頻率正是於可聽頻範圍內,又或剛好對電路、儀器的正常運作構成干擾,那就出事了!混合物料的優點在於可做到互調諧震頻率,以避開諧震干擾,劣化音質的情況出現。就是機箱設計都有如此複雜的考慮,更要經過多番研究、試驗,確係Hi-End發燒貨色才有這份執著加傻勁!

猛料、細節

既然攞開料,當然要再追問,可有其他上一回未有向我提及,而又關於MC 611的猛料、細節!

原來,除上一期封面故事中提到的各式用料、規格及格局外,現再進一步了解到,MC 611全機的訊號流程不單以盡短,少經轉截點、接線為大前題,即使要施用接線,主要訊號接線亦選用高質無氧銅/OFC線之同時,再穿上銅網套屏蔽,防止雜訊入侵。各輸入/輸出模組的專屬箱體均選用紅銅製造,表面加以鍍金處理,以提升其接地效能。各電路/模組之間再加以金屬間隔屏蔽,消除相互干擾或外來雜訊入侵。軍用級的四層金電路板,加上獨特的高速接地系統,令訊號傳輸之間的損耗、失真及雜訊,大幅減少。

此外,所有主要的電阻器均為誤差率低於0.5%之發燒級鈦薄膜電阻。負責調節各輸入/輸出電平的可變電阻器,則為特別訂造之Alps產品。至於,猶如糧草支援的供電部份,MC 611可以話既充實又靈活,基本裝備已有兩套獨立的供電模組,即操作與音頻電路各有專屬供電,互不干擾。再進一步就是為輸出級提供專屬供電模組,當遇上爆棚電平的訊號,這負責高倍數放大的一級,即可取得充份支援,更無用爭奪、攤薄其他電路的供電。MC 611最多可裝設兩套輸出級模組之同時,專屬供電模組亦可照跟,即全副武裝上陣的話,MC 611將配備多達四套專屬供電模組。

DSC_0490

各具玩味變數

豐富的內涵,如此重裝備,加上各元件、電路之間必需要有一定空間距離才少干擾、才好聲!也難怪MC 611機箱如此厚大。幸好面板採取弧面設計,加上簡而精的光/啞銀白襯鋼琴黑,睇起來高貴雅緻不少,更是跟MC 811A或快將現身的立體聲後級MC 812A一樣,同樣有著一份充滿力量、份量的動感!

當一大件MC 611加兩更大件MC 811A同場擺開,尤其當兩件MC 811A一左一右擺開,而MC611在後較高處,視覺上,MC 811A就似兩座移動碉堡在前,MC 611在後督師,蓄勢進擊的型格!這型格,某程度上亦反映這一套三件旗艦前後組合的特性,絕不軟弱或帶黏性,但又不是硬梆梆之流。屬快上快落之中帶韌勁,卻不拖泥帶水。更是前級與後級各具玩味變數,可供玩家隨口味、音樂類型或配器,進行切合心意或需要之微調或工作模式切換。

全副武裝上陣

港版之MC 611前級,除包含六組RCA及一組XLR輸入,兩組RCA及一組XLR輸出等基礎設施之外,更已於兩組備用輸入插槽加入RCA(CD直通)及XLR的Line輸入各一組,玩家亦可按個人需要,額外加裝/轉用其他輸入模組(MC / MM唱放、XLR或RCA的Line輸入或其他未來裝置)。至於那套完全模組化格局的輸出級/輸出端子,港版MC 611採取全副武裝上陣,已盡裝兩套輸出模組,每套均有一組XLR及兩組RCA輸出端子,亦可設定一組為不經音控及前級功能的恆定輸出。

DSC_0491

玩味之所在

上述每組輸入均可各自獨立微調衰減(0至-12dB),而左或右聲道輸出亦可獨立調節增益電平(+/-6dB)。

然而,MC 611前級的玩味正正在於此!改動輸入/輸出電平的功用,一般而言,在於配合音源輸出或後級輸入,以避免電平不足或過載。MC 611隆重其事地將輸出/輸入兩套衰減或增益微調電路,各自模組化起來,還將操作旋鈕設於頂板之上,讓用家得以就手又一目了然地進行微調,正正因為這個既是實用功能,更玩味之所在!

此外,MC 811A更以一機之身提供了兩種驅動模式選擇,一是他們稱之為Alpha的「電壓」驅動模式,另一則稱為Beta的「電流」驅動模式。從技術規格層面出發,設「電流」輸出模式的原意,是用以對應靈敏度較低、難推、需索大的大食喇叭。但實際使用層面上,或該說是落到發燒友手上,驅動同一喇叭之下,卻是可幻化出兩種音響特性,相比較之下,Alpha「電壓」驅動模式的聲音來得較細緻、柔潤,而Beta「電流」驅動模式則較剛勁、激昂。故MC 811A的雙驅動模式選擇,跟MC 611的輸入/輸出增益設定一樣,既實用亦見玩味。

得補充,為清楚顯示正使用那一模式,MC 811A面板上那件刻有MC、Alpha及Beta字樣的厚重玻璃牌背後,設有兩色之LED滲光燈,見玻璃牌滲藍光即為Alpha「電壓」驅動模式,若滲紅光則為Beta「電流」驅動模式。

DSC_0494

摸索

MC 611加MC 811A雖已是同門同級配搭,應無輸出/輸入靈敏度不匹配或電平不足等問題,但我通過調節MC 611的輸出電平(左或右聲道輸出可各自獨立調節增益電平於+/-6dB之間),於+/-0db至最多不到+3dB增益之下,又或游走於MC 811A的Alpha「電壓」與Beta「電流」驅動模式之間,就足以令不同類型的音樂重播,來得更傳神、更生猛!

從聽人聲開始摸索,於ALR JORDAN的《The Music -VOICES 1》中,Rebecca Pidgeon所演譯的〈Auld Lang Syne / Bring It On Home To Me〉。先把前級輸入/輸出增益歸零,後級以Alpha「電壓」驅動模式開始。通過B&W 802 D3,我聽見Rebecca Pidgeon的嗓子細緻、柔潤,但粗樸感不彰,及至左手邊的色士風獨奏響起,的確稍欠激情!隨即,一試將MC 811A轉為Beta「電流」驅動模式,人聲及色士風雖即時硬淨、剛性起來,卻未見應有之粗樸,更是多了點無情力!

更傳神、更生猛

帶多少心生不忿之下,再一次回到Alpha「電壓」驅動模式,繼而向MC 611輸入/輸出增益設定埋手。經一輪,反覆試聽、微調,開始有點眉目,匹配上, Accustic Arts TUBE DAC II MK2解碼器的輸出電平已合適,即前級輸入衰減動不得!但在輸出電平於+/-0db至最多不到+3dB增益之下,則有利於今次包括音源、線材以至喇叭的整個配搭,來得更傳神、更生猛。令Alpha「電壓」驅動模式下的Rebecca Pidgeon,既有細膩咬字、舌齒感,亦見粗樸情真再加一點點心火。至於色士風應有的嘹亮與激情嘛?亦一併返來了!

重播K2 HD‧CD版《陳潔儀精選碟》的效果亦差不多,陳潔儀在〈等了又等〉演譯中的細膩深精、心火,又或〈來夜方長〉中陳潔儀充滿喜悅的美聲唱腔,蘇永康肉緊又似不經意的〝冧女〞演譯,都在這增益電平及驅動模式之下展現出來。

DSC_0504

人家只當你呻吟

但同樣以人聲為主的的《點指泰迪羅賓》HQCD卻又不一樣,以〈嘥氣〉為例,後級採用Alpha「電壓」驅動模式之下,即使再進一步增大前級的輸出電平,仍未能營造出泰迪羅賓的勞氣演譯,更是電結他亦略嫌平淡,火氣及逼力未足。改用Beta「電流」驅動模式,但將輸出增益歸零,由人聲到樂器都即時〝叉足電〞般!終於聽得到泰迪羅賓的勞氣唱腔,套鼓亦激昂起來,電結他即時如師傅上身一樣,剛勁、狂性兼而有之,整體該有的高溫、火氣、躁動,一次過歸位!

鍾氏兄弟大碟《極》裡的〈瑪門〉,以Alpha「電壓」驅動模式聆聽,我聽到一種悲情感覺。若再加上前級輸出扭大兩個分貝左右,即由悲情轉為有力的陳述。至於將前級輸出增益歸零,而後級轉到Beta「電流」驅動模式之下,則是一份由心而發的控訴感,即時有力而不粗暴地擲出!喜歡那種重播感覺?悉隨尊便!個人必揀最後一種,因控訴,必需有力擲出!否則,人家只當你呻吟!

DSC_0506

壓場感

單聲道架構之MC 811A,採取A/B類放大架構,功率輸出300瓦(8Ω)/360瓦(4Ω),峰值脈衝輸出1300瓦,峰值電壓輸出72伏特,峰值電流輸出23安培。每台內裡擁有兩份獨立的放大模組,這表示,訊號進入MC 811A之後,(+)正相跟(-)負相訊號即全程分開獨立處理。即不單從一開始即將兩聲道的相互影響、干擾掃除,更以四份獨立放大模組之平衡架構去應對兩聲道的功夫,藉以提升其訊噪比,倍增其動態餘量,對應強大訊號之寬容度,取得穩定、優質而強大之輸出。

這強而有力的條件之下,面對重播大堆頭、大爆棚場面時,當然有心有力!播出阿巴度指揮柏林樂者樂團玩〈馬勒第一交響曲〉,於前級輸出增益扭大將近三個分貝,後級採取Alpha「電壓」驅動模式之下,清楚展示出這套MC旗艦前後級在動與靜、強與弱之間的動態對比,可細膩溫婉,亦可爽直剛勁,場面從容宏闊之間,內部能量踏實又密集。

再來一曲柴利比達慈指揮慕尼黑愛樂者樂團玩〈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於Beta「電流」驅動模式之下,場面確實盛大,尤其進入第四樂章,一陣陣管、絃及敲擊之中,低音提琴及大提在強弱之間游走,還有細膩的雙簧管。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及混聲合唱相繼出現,及至大合唱加上滿員大合奏之下,宏大、激昂的場面,如貫頂的驅動力量,營造出叫人深呼吸的壓場感,一曲告終,就如經過一場音樂按摩般,通體舒暢!

DSC_0498

不甘於⋯⋯

終歸等齊這一套三件的MC旗艦前後級合體!開聲!親手試過、玩過以後即確認,一套玩肯定最有利。尤其不甘於只作小品式欣賞,又或不願面對大場面時感到縛手縛腳,而又有條件盡情、肆意以傳神音量去享用音樂,去發燒之人。此外,我曾於V8 Production親耳聽過MC 811A推天朗Edinburgh HE,確實有料到,大開大合,生猛非常!故,對於正使用Stirling、Turnberry或Canterbury類天朗喇叭者,這套前後級必得一聽。

玩味突出的一套三件MC旗艦前後級,敢說,識玩一定玩全套,更肯定全套玩味十足,可玩空間至寬廣!

輸出級模組
輸出級模組

讓你聽清楚每個錄音的真面目 – 何森

在百花齊放的Hi End音響世界裡,Hi Fi發燒友選購前、後級放大器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品牌,應該是揀膽或石!你可以選擇膽前膽後、石前石後、膽前石後或石前膽後,根據我試聽前、後級三十多年累積的經驗所得,萬變不離其宗:晶體管的聲音特色是快速、結實、有力;真空管的聲音特色是柔美、厚潤、從容。十年前我們拉隊到中環Hi Fi Gallery大房欣賞McIntosh新推出的C1000前級放大器+MC1201單聲道功放推一對定價33萬元的Focal Nova Utopia Be揚聲器。C1000前級最有趣的地方是提供兩台完全獨立的放大器:C1000P是全真空管放大器,C1000T是全晶體管放大器,用家可以買齊一套三件(二十多萬元),亦可以只選用C1000P或C1000T。由於功放與揚聲器不變,我們用多張耳熟能詳的試音CD即時AB比較C1000P與C1000T,結果我認為膽前不可全面贏石前,石前也不能全面擊敗膽前,皆因膽與石聲音各有千秋,各具吸引力。由於C1000P與C1000T皆出自擁有數十年製作膽前級及晶體管前級經驗的麥景圖,這次AB比較的公平性與可信性可謂毋庸置疑。以下是當日我的聽後感,值得再拿出來重溫,我認為已能準確地反映出膽前(C1000T)與石前(C1000P)在聲音個性上的分別。

供電模組
供電模組

「我們先聽《Mission:Impossible》(日版)電影原聲CD的主題音樂試動態。C1000P的聲音緊張又刺激,大上大落、大開大合的動態擺幅大兼充滿勁力,高音細節清晰,低頻收得結實,控制力良好,機動性強,強勁的節拍把Focal Nova Utopia Be推得虎虎生威,孔武有力。C1000T的聲音明顯柔化了這段音樂,令絃樂群奏優美悅耳,音場有更佳深度感,低頻較鬆化,整體原有的緊張刺激感稍降,但樂器的件頭感較豐厚,尤其低音大提琴厚厚的低頻墊底。

供電控制模組
供電控制模組

接着是Dire Straits《Money for nothing》SACD。C1000P再次表現出結實有力的濃厚搖滾樂味道,在高音壓下電結他咆哮一段Solo充滿高潮迫力,像火山快要爆發,樂器與歌手結像玲瓏,定位清晰明確,結實的鼓聲充滿彈力,使我難自禁地身體也隨着音樂的節拍一起搖擺。C1000P絕對是一台可以rock & roll的晶體管前級,全頻聲音公整實淨,硬朗中帶激情,場面熱鬧,隊形完整,重現出的現場氣象相當不俗。轉聽C1000T,搖滾味的尖銳刺激感放緩,豪放感亦明顯收斂了,但Mark Knopfler的人聲則更具血肉感,更具男性魅力,口形較石機大了一些,低頻墊底更厚,結實度明顯不及C1000P,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分隔度也不及C1000P清楚。」

多重屏蔽內部接線
多重屏蔽內部接線

上述的開場白旨在告訴大家,本文的主角:Music Culture MC611前級+MC811a單聲道功放,就是一套能充份發揮出全程全晶體管放大所帶來的聲音特色:通透清晰、快速準確、緊張刺激、結實有力、結像線條輪廓清楚至玲瓏浮凸,全頻均具有乾爽率直的聲底,重播打擊樂器真實感特別強烈,硬木碰擊有強烈的硬木聲質感、敲打金屬製樂器亦有強烈的金屬聲質感,無論手鼓、定音鼓、大鼓或爵士鼓,鼓聲均沒有半點淋或拖着尾巴,收得又緊又快。我全程以+3dB增益輸出及Alpha模式驅動去聆聽,我覺得這套Music Culture旗艦前、後級追求的是高分析力、高精準度與高速反應力,極力排除那些會劣化透明度、精準度與拖慢整體速度而去討好聽眾的「美化、柔化」音色,MC不是追求膽機的柔美浪漫音色或厚潤溫暖的人聲,MC走的是現代化高清高速放大路綫,沒有一種偏柔偏暖的聲底,一切仍是忠於錄音本身:原錄音是乾不會弄濕,爽不會弄黏,應硬就硬,錄音柔便柔。你可以說MC沒有一種與生俱來去討好聽眾的迷人聲底,MC的着眼點不是眼前幾棵大樹,而是要看清看楚整個森林!

平衡輸入級模組
平衡輸入級模組

播著名經典得獎靚錄音《Going Home / The L.A. Four》日版CD,Laurindo Almeida彈的木結他、Ray Brown彈的double bass、Shelly Manne打的套鼓與Bud Shank吹的長笛/高音色士風,每種樂器的音色均有非常高的真實感。結他、double bass的撥弦聲充滿活生生的彈力感,每條弦線清晰得像可看得見。鼓聲乾爽結實,節奏感活潑生動,長笛的吹口動態如目睹般真實,微弱音非常清晰,掃打一串金屬樂器發出的清脆高音具有強烈的金屬質感,1997年的模擬式錄音今天聽來較很多今天的數碼錄音還要高清與真實自然。Laurindo短短一曲結他Solo: Romance de Amor,那種清清楚楚的勾、彈弦聲,不僅具有驚人的像真度,而且能傳達出大師一雙魔術手,技巧超凡不在話下,當中蘊含的感情變化更是令我着迷。

相比之下,《Live in Japan》發燒級CD裡兩支結他就獨沽一味快速與狠勁。一男(Rodrigo Sanchez)一女(Gabriela Quintero)分置一左一右,兩支木結他像機關槍般彈出了快速狂野的音樂迫力與動感,那種不斷重覆的高速狂野結他掃弦聲雖然聽來十分緊張刺激,令我血液沸騰,手指動作雖然快得像裝了摩打,但卻欠缺了旋律的美感,獨沽一味強勁動態。雖然我聽了一曲便吃不消,夠了,但MC前後級卻能藉此show quali,充份展示出其高速、緊緻、結實有力的動感。

DSC_0196

重播大棚嘢敲擊樂才是這套MC前、後級的最強項。聽《敲擊卡門》SACD / CD,75歲的Arthur Fiedler指揮Boston Pops交響樂團演奏卡門芭蕾組曲(全長38分38秒),這個1969年發燒級錄音可說後無來者。47件敲擊樂器的打擊樂聲結實硬朗、斬釘截鐵式果斷有力,音場濶大至令一對B&W 802 D3在大房裡消失,每組樂器有清晰的定位感,音像大小合比例,聚焦銳利。弦樂群奏音色細緻柔順,但當然沒有膽前級添加的膽味,以清晰無添加展現出弦樂的美態。打擊樂器聲那種「實牙實齒」力感強烈,偶爾的猝發式強音亦嚇了我一跳!MC的低頻分析力極高,double bass有充足的低音墊底,低音大鼓擊力強,鼓眼清晰,質感具現場真實感,此碟能展示出MC追求的高速、高透明度、高清、結實有力與明確的動態對比!

聽《Day by Day》主題曲,Mayte Alguacil天賦的靚女聲令我着迷,不是MC添加的味道,而是錄音(天碟級)本身的真面目,溫暖有肉的女聲有一流的唱功,大家不買此碟是重大的損失。伴奏的鋼琴聲與鼓聲質感真實件頭感足,充滿生動活潑的活生感,敲打cymbal有重金屬味又夠高清,double bass夠沉厚撥弦夠彈力,有興趣去試聽這套MC前後級的朋友敬請攜帶此碟,保証有驚喜!

DSC_0366

《馬勒第五/邦士坦/維也納愛樂》西德版CD讓這套MC前後級展示出理性準確的個性。嘹亮的小號聲與銅管樂組光輝明亮的音色是此交響曲的亮點,若然音色暗淡就大煞風景了,MC不僅順利過關,而且取得高分數,銅管樂組的音色具真實感。音樂的起伏與張力感俱佳,MC能表現出大型交響樂的氣魄,定音鼓聲夠真也增添了欣賞此交響曲的現場感,MC表現非凡。

講到Hi Fi發燒友喜歡的Hi Fi音響效果,MC這套德國前、後級亦表現出緊貼歐洲Hi End音響潮流的高清現代化音質。由頭到尾聽一次STS出品的第15張《High End Audiophile Test Demo SACD》(Marantz封面),不同時期的錄音雜錦碟重現出「燕瘦環肥」的不同音響效果,長話短說,要高有高,要低有低,有高清亦有懷舊,一句到尾,夠晒Hi Fi !

聲音魅力十足,越聽越覺味道 -鍾一

今個月《煮酒》試聽的一部前級:Music Culture Technology(下簡稱MC)Referenz MC 611,配合同廠MC 811.a單聲道後級,當熱身過後,聲音很快便進入最佳狀態,這套晶體管擴音機系統,源源不絕的音樂動力,確實令我耳界大開,無疑這是我近期聽過其中最好聲的前後級組合。MC 611+MC 811.a的音色、動感和聲音魅力,確實好到令我有點出乎意料,播放「Chasing the Dragon」示範碟中的幾段弦樂,和Joni James再版名盤錄音之際,總帶有一股自然而悅耳氣息,音樂味濃郁,而聲音平衡度更是無懈可擊。系統重現中頻音樂感的超凡能力,直覺似在聽真空管,相信經驗豐富發燒友都知道,這原來就是膽機強項,然而如今在一套MC前後級中品嘗得到,令我感意外。系統聲音之穩定和操作性能之可靠,更將晶體管設計的優點發揮盡致。

認識的發燒老友當中,有幾位是無膽不歡的膽機擁躉,他們總覺晶體管設計有著「恨鐵不成鋼」之嘆!我作為音響評論員多年,與晶體管機和膽機的接觸從未間斷過,無疑線路設計出色的高級晶體管,通常都具有至佳的低頻控制力,而中高頻的音色與動感亦已好到可以收貨有餘。但於最挑剔的膽迷心中,若將二者同級機種相比,晶體管就是欠缺了一點泛音,欠缺了一些靈氣,空間和立體感也打折扣。如果閣下都是這一類死硬派膽迷,建議你去試聽一下這套MC前後級,可能令你從此對晶體管機印象有所改觀。

說回MC,這個德國品牌,旗下產品分成兩個系列:Reference Line和Elegance Line,今個月《煮酒》試聽的一款MC 611前級,是屬於前者,跟早前推出的MC 811(今次試聽的一部是去年推出的優化版MC 811.a)後級湊成一套完整組合。我個人真正了解MC這個廠牌的產品,要算是2012年中,當時在本刊試聽同屬Reference Line的MC 331座地揚聲器;找出2012年8月號我撰寫的試音報告重溫,被我形容為「中頻迷人至極」,然而,在匹配擴音機方面,卻要倍加注意電壓/電流的輸出,直接點說是較大驅動力會更有著數,當時亦略有提及MC 611和MC 811,可是未能安排同時試聽,實在可惜,結果我揀選一部功率輸出達600Wrms(4歐姆)的Perreaux Prisma 350去接駁MC 331(阻抗4歐姆)開聲,前級是ModWright LS36.5 DM。MC 331的低頻分量極端充裕,重播爆棚樂段及抽鼓,氣勢鋪天蓋地。喇叭聲箱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截背障板以開放式的“open chamber"無屏蔽設計,只以一片薄薄尼龍網遮掩,大幅減低箱體共震,以及提升音場擴散效果。

DSC_0372

湊成一套同廠牌的超級「西裝」組合開聲,會特別好聲兼夾聲,更發揮出獨有聲音魅力,此情況屢見不鮮;今個月試聽MC 611之際,配合MC 811.a,一面聽一面回想起MC 331,如果可以湊成一套,音色會是……往往世事多未如人意,唯有冀望一天整個MC Reference Line可以在試音室開聲。MC 611姍姍來遲,這款系列中剛推出的前級,於廠方網頁裡仍找不到圖片及相關資料;它的機身外觀,用上全黑色調,還有微微弧度的前面板設計,跟MC 811.a如出一轍,襯到絕。近距離細看,用手觸摸機箱,再輕輕扭動右邊的大型音量掣,大家看圖片沒有見到實物,也許沒法想像得到那種無比精美,打磨滑溜無匹,裝嵌工藝一絲不苟的感覺,MC 611機身設計和製作顯現的貴氣,是要親自觀摩過才能了解。

反覆聆聽MC 611的重播效果表現後,明顯的它是一部經過精雕細鏤,細心調聲的前級產品,獨立模組架構帶來優良屏蔽,各級線路互相干擾情況大幅降低。另外,用家更可再增加輸入模組,可謂靈活度十足。前級頂板平面,另外再設每組輸入及輸出電平增益調校(輸入-12至0dB、輸出-6至+6dB),對於接駁不同訊源,又甚至匹配不同後級,聲音會平衡兼準確得多。當然,一般情況下,扭至0位置,有需要時略略微調一下就可以了。試聽過程中,我微微扭動過輸入level,聲音分別是明顯的,但始終0dB聲音是最正路,除了配搭上出現某些極端情況,不然0位置已是正確。而那個廠方特別用全鋁製造的遙控器更是重料製作,極為墜手,性能亦齊全和操作方更,亦令人有心滿意足之感。

正式開聲,MC 611+MC 811.a推動試音室的新參考揚聲器B&W 802 D3,訊源繼續是Accustic Arts Drive II+Tube DAC II mk2,這個德國+英國的配搭,價錢加起來相當可觀,效果表現如何?802 D3已在試音室內煲煉了兩個月,聲音已進入狀態,各頻段更是順暢,音色熱情洋溢,火花四射,而且音場的擴散及規模亦展現得更闊更深,更加開揚,再假以時日,距離巔峰應該不遠矣。接上今次試聽的MC系統組合,初開聲,就拿出Demonstration Reference Disc,播track 1的「火鳥」(Infernal Dance),令我大吃一驚,因為MC組合展現的深闊空間感,低頻宏偉,弦樂音色厚潤而且通透,還加上生動有致的音樂動力,快速瞬變與驚人衝擊力,一切盡是頂班的效果表現;聽罷四分鐘多的樂段後,基本上我是找不到任何可挑剔的地方,當然,有這生猛活潑的色彩效果,802 D3亦功不可沒吧。繼續讓它播track 2 Starker Plays Kodaly,這是一節充滿刺激性的小提及大提琴拉奏,MC組合的詮釋,音色溫厚可人,速度徐緩有致,有點似在聽真空管機的感覺,弦樂泛音十分豐滿,中低頻的控制力優異。

james cook

播過這張考機錄音,我對MC 611的音色表現已有基本概念,是時候聽聽它的人聲效果,先聽一張Blue Moon超好聲「2合1」再版,近日在家中經常播唱的Joni James名盤《Among My Souvenirs》、《100 Strings & Joni in Hollywood》,MC 611播來,音色極端討好,取悅聆聽者彷彿是易如反掌,無論前部分的mono,或後面的stereo,系統表現出的歌聲感情,都滿佈了難以言喻的魅力,聽完Tammy之後,跟住跳去聽Over the Rainbow,忍不住要聽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才肯罷休。

說到真正考機的人聲錄音,當然是Rob Wasserman的《Duets》,首選Ballad of the Runaway Horse,Jennifer Warnes嗓音魅力,透過MC 611播唱,是非凡脫俗,達一等一水平,而且質感強烈,聲線嬌嬈有致,口型大小適中,感情豐富,伴奏的大牛筋低頻一圈一圈從802 D3彈跳而來,豐滿度十足,有質有量,毫不死板呆滯。這一刻我忽然想起MC 811.a特別設計的兩種不同驅動模式,分別是Alpha「電壓」,Beta「電流」,是為應付不同特性揚聲器而設,很想試一下在推動802 D3所產生的分別和變化,我由原先一直在聽的Alpha,按一下後級面板的選擇掣,轉到Beta,告訴大家,這刻聲音的分別實在是明顯,只要聽覺正常的發燒友,一定可說出之間的不同,於推動802 D3而言,選Beta「電流」模式,低頻更為濃密,力水聽不出有怎樣增加,但聲音的速度卻減慢了一點。我心想,除了匹配不同特性的揚聲器之外,MC廠方提供Alpha與Beta切換,相信亦照顧到個別用家的口味,重播出各有特色的效果。

換上「雨果」錄音《响仁和》,再聽一遍Alpha與Beta的效果,沒錯了,我喜歡前者的速度感與爽快聲音氣氛,對於802 D3,以電壓模式驅動肯定比較合適,因此,最終還是選回Alpha。一首「訴說黃土」,連續不斷的大鼓敲擊,產生出驚世駭俗之衝擊力,音響體系任何環節水準欠佳者,會立即露出馬腳,MC 611聯同MC 811.a合作下,雖然未至於把802 D3推到翻轉,但控制力、分析力、衝擊力,卻顯一觸即發之本色,沒有絲毫延遲或怠慢,大鼓、細鼓抽擊,氣勢浩瀚,動感強烈,低音捲滾而來。播我十分喜歡,一直認為絕對可媲美任何天碟錄音的一track「飛星」,MC 611的高頻伸延簡直超班,圓滑細膩的金屬敲擊樂器,吊於半空,此起彼落,像真度一流,遼闊的音場擴散更令人嚇一跳;到狂風巨浪般的敲鼓段落出現,低頻之重量和權威感,實在嘆為聽止。

DSC_0341

整潔亮麗豐盈,展現出音樂的感情 – Thomas Wang

煮酒當日,我大清早就衝進大房,事實上,我對Music Culture的產品沒有太多認識,產品信心,當然是來自德國製造。看到一套三件的MC前後級,外形設計上,已給予我絕佳的好感。MC811a單聲道後級上,有Alpha和Beta兩種不同電力特性揚聲器驅動選擇,主要是用來對應不同種類的揚聲器,驅動B&W 802 D3,何森知我聽音樂的喜好,認為我會偏向選擇Alpha的音色,證明何森的看法,我就用了半小時去作Alpha和Beta的AB比較,802 D3是一對對放大器質素要求高的揚聲器,Alpha和Beta的分別,其實在播第一張CD時已非常明確,只是花多些少時間去證實,我個人的答案,我會更喜歡Alpha的音色,因為更為全面、圓潤、好聽,更為匹配802 D3。

以下的試聽過程,MC811a是全部設在Alpha Mode。不少人認為,德國製造的器材,會偏向乾淨整潔、高度分析力為主,可能會欠缺些少人情味,去過德國旅行的朋友可能會感受到,德國人在看足球比賽、啤酒節的狂歡,甚致是欣賞流行或古典音樂,都是充滿100%投入的熱情,德國絕對不會是一個呆板的國家。

thomas cook

MC811a的功率,不是千瓦大力神推動級,MC611亦非大型分體式前級,設計是中間路線,銷售對像應是中產階層的音樂愛好者,既然如此,我就由女聲開始試聽,先播放Forward CD《Shanti’s Lullaby》,Track 1「Fields of Gold」,Shanti的聲線清純、甜美、迷人,被唱片公司譽為「都市中的Organic Voice」,用過於高清的器材播放,「Fields of Gold」一曲會有冷傲的聽感,因此我多會用此碟來試真空管機,用Beta Mode來聽就有這感覺出現,選回Alpha,Shanti的聲線魅力即時倍增,是Hi-End 100% Pure Class A晶體管放大器的美妙聽感,Track 3「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MC611+MC811a展現出一個全無雜質的晶螢音樂背景,帶給人一份舒懷的情緒,跟著聽「Lullaby(Good Night My Angel)」,不單只鋼琴伴奏優美,Shanti清泉般的聲線,完美表達出甚麼是「Organic Voice」,親切動人,全無瑕疵,再來一首全新編曲的「Wishing On A Star」,較為輕快的節奏,和舞伴跳著慢舞的畫面,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音效絕不Hi Fi。

忽然有種想法,今次試聽,我就不按常規來出牌,來個大兜亂,試完女聲,就立即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聽強勁的電子音樂,播放2005年再版的Yello《Claro Que Si》,是Yello在1981年推出的超強電子跳舞音樂,上榜勁歌,長達5分22秒的「Pinball Cha Cha(12′ mix)」,就收錄在2005年再版 ,由成員之一Boris Blank親自作Re-mastering,比原版及LP版更強更勁,就試Track 15「Pinball Cha Cha(12′ mix)」,德國人給我們作風硬朗的感覺,播此曲,理應會有打心口的聽感,但出乎我意料之外,不但沒有打心口,亦不會霸王硬上弓,但節奏並沒有半點減慢,是德國一級方程式跑車的速度,電子低頻槌擊地板結實有力,低頻波浪在地板上一圈一圈擴散,頻率深潛,份量恰到好處,強烈的火熱聽感,令聽者熱血沸騰,但又不容易疲倦,聽回Track 13「Daily Disco(1985 Version)」,電子音效有如飛機螺旋槳高速轉動,MC611+MC811a+802 D3合作無間,中低頻敏捷無比,電子管風琴製造出風雲變色的氣氛,再來流行音樂,聽MJ的《Dangerous》專輯,Track 1的「Jam」,開首的一下打爛玻璃,鋒利的高頻音效,刺激感十足,跳舞節奏勁,但不會過狠,見好即收,適可而止,耐聽,流行音樂的欣賞價值進一步提高,絕對極限的電子音樂,MC611+MC811a闖關無難度。

DSC_0333

聽過了MC611+MC811a的兩極化表現,在Alpha模式 ,真空管與晶體管放大器的優點同時出現,而且能夠達到我的90分以上。繼續試聽,播放Venus Records Nicki Parrott的《Sentimental Journey》,低音大提琴美人彈得又唱得,女聲當然是魅力十足,我所關心的,就是口形是否會變成大口怪,因為Venus的Hyper Magnum Sound Mastering技術,是不利於某些力士型組合,「件頭」會變得過大,MC611+MC811a對這方面做足準備功夫,Nicki Parrott並沒有化大,嘴形所在位置高企、正中、穩定,無破綻,到Double Bass方面,重現一比一size的低音大提琴,沒有半點難度,大牛筋有壯厚的彈力,低音弦下下清晰,對焦精確無誤,沒有鬼影殘影,沒有拖尾巴,泛音亦不會收得過於拘謹,從容、充滿音樂感。試開低音,當然要試男聲,播放UHQCD版經典TIS名作《Saint Mic》,Track 1「Sound Of Silence」,男音深沉得令人驚嘆,喉底音是清澈的,沒有沙聲,沒有起痰,完全沒有傷風鼻塞,Audiophile男聲,極具LP感,非常有說服力。

最後我再聽多張最新CD《The Absolute Sound TAS 2015》,一張錄音與製作極度認真,極度高水平的試音碟,MC611+MC811a的人性化表現,展現出甚麼是「絕對的聲音」,令我瞬間投入美妙的音樂世界 。MC611+MC811a的音效,並不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而是講求整潔、亮麗、豐盈的音樂內容,不會誇張層層疊的HiFi音場效果,不添加人工色素,實事求是,以展現樂曲、樂章內感情為主,MC611+MC811a的音樂,是一種令人越聽就越會愛不釋手的魅力音樂。

零售價:HK$168,000(MC 611前級)

HK$198,000(MC 811A單聲道功放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