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市場變化,依然擇善固執|專訪新和偉音響 – 李英立
《初哥看天下》業界人物專訪計劃,在近期重新展開,不但訪問更多音響從業員,亦再次與當年的受訪者見面,除了延續當年未完的話題,也來個回顧與展望。這次與李老師李英立先生見面,與六年多前第一次專訪時比較,變化實在非常之大,尤其是所屬公司代理的品牌。
以下,就由總編何森先生,與李老師暢談這些年的改變與不變。
突擊訪問
這次專訪,是老總對李老師的突襲(笑)。李老師原先與老總見面的原因,並未包括訪問一事。而事後再問李老師,有否被老總殺個措手不及?他表示,在訪問中回答的內容,只是他平常的想法,無需特別準備,直接我口講我心,因此不覺有何困難。
訪問開始時,總編拿出七年前訪問李老師的《Hi Fi 音響》,大家都面帶驚訝,訝異於時光飛逝速度實在超出預期。
總編道:「上次訪問是 2014 年 7 月,真的差不多七年了,當時你在和偉音響工作。」而訪問地點是柴灣。及後和偉變成了新和偉,他的工作地點亦改為灣仔。「你當時還是電台節目《發燒玩家》客席主持之一。」後來就算 DBC 電台已不復存在,不過節目的話事人何重立先生,現在仍然維持着這個節目。
「當時節目安排得當,每位主持的性格與作用明顯。現在他偶然亦會找我客串,最重要該集節目的主題合適。」李老師曰。
「你由 1992 年開始,為我們《Hi Fi 音響》寫稿,一寫就十五年;後來你在電台開咪;亦於不同音響展內主持示範活動。在各個地方、層面都見到你,曝光率很高呢。」
「應該說,很多不同崗位我都嘗試過。既經營過音響店,也曾經為不同雜誌供稿、當編輯、寫書,亦參與過電台節目,當然還有音響代理員工啦。」
樂於分享所見所識
「為何你如此樂於與他人分享音響這項興趣呢?」總編問曰。
「首先,每個人都應該有嗜好,沒有嗜好的人是很淒慘的。」李老師說,既然有嗜好,就少不免要和同好分享,而他亦喜歡和其他人交流。
「我欣賞你喜歡交流、分享這一點。」更重要是分享正確訊息,這一項更是傳媒的重要守則。「正如雷明先生所言,不少人玩音響,只是『識少少,扮代表』。但我與你認識接近30年,我肯定你的音響知識豐富,稱你為李老師是適合的。」
「這個稱號應該是何重立創作的,我最初有點不習慣。」後來大家都這樣稱呼他為李老師,就不得不習慣吧(笑)。
「就算當上了『老師』,音響世界還有很多事物需要學習吧?」
「我到現在仍然每天學習。」
「但為何學習玩音響這回事,會是這麼困難呢?只計算你為《Hi Fi 音響》寫稿起,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三十年,為何依然未學得足夠呢?」
「只能說,學習日子愈長,學習的範圍就愈來愈狹窄,這是因為你在大海中找到自己想要專注的領域。但收窄範圍後的大海,依然是大海,仍有大量知識需要學習。「音響本身就十分複雜,涉及大量物理知識之餘,亦要考慮如何擴闊自己眼界、學習規律、訓練自己等等。最基本的方法,是直接接觸音響產品,在代理工作就十分方便,可以直接去認識一下那款產品。更重要是親自去『玩一玩』,再將聽到的聲音與技術知識互相引證,才會有所得着。」
真的新不如舊?
「有一派喜歡古董音響器材的發燒友,總是說新不如舊,你又如何看待這種這說法?」總編問了一個不少入門玩家都想知道的問題。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音響是科學,科學是一直向前走的,而且步伐愈來愈快。以前的器材進步比較慢,是因為不似現時這麼多軟件去輔助研發。可以用於測量的工具、認為需要測量的項目,在七十年代開始才加速發展,促進了後來音響器材的進步。有足夠的測量項目,才有充足數據去引證你的設計是否得當。就算是音響品牌,他們也是在聽覺與參數之間的比較中,建立起參考標準,更清晰地分辨好壞。」
「但為何會有人喜歡古董器材,而批評新產品呢?」
「舉個例子,有人喜歡穿裙子,認為裙子才夠端莊,那麼這個人自己會認為穿褲子有失斯文。這是個人偏好的分別。」
「那麼為何有人會喜歡所謂舊聲?它又有甚麼吸引力呢?」
「我想應該是眼界問題,他們認為自己弄出來的聲音已經是『好聲』。他們未必想要高低延伸很出色,但中音一定『好聽』。每個人對音響的要求並不相同,口味、層次都有分別。我們作為音響代理,能夠接觸更多新事物,因此會傾向喜歡科技層次較高的產品。」
相信科技
「信科技會引領音響進步,就像 inakustik,他們沒有特意說要調校出哪一種聲音,他們相信,只要做到各項技術指標都同樣出色,就可以還原到真實。」李老師表示,這也是他的個人取向。
總編道:「你提到 inakustik,我們《Hi Fi 音響》試音室,亦長期使用他們的 NF-1204 Air 平衡線作為其中一款參考線材。而我自己家中,正在使用 LS-1204 AIR 喇叭線負責高音。我也頗為欣賞 AC-2404 AIR 電源線,它早期是採用 Wattgate 插頭,在一年多前開始改用碳纖維插頭,無論是活躍感、分析力、細節還原能力,都比以前更出色,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感覺。我現時用它接 Einstein The Source Ultimate 膽 CD 機,」
「Wattgate 插頭的音色相對上重一點,新插頭就較為中性。就因為更加中性,理論上讓你聽到的細節會更多。」
「一個品牌,無論哪一種線材,都做到如此中性,實在不簡單呢。」
「就正如品牌的宗旨,inakustik 不談神話、不講巫術,只講究科技。隨着技術進步,聲音表現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中性。」
「AIR」是突破點
總編補充曰:「inakustik 最近的突破,就是『AIR』系列的 Air-helix 技術,剛才提到吸引我的線材,都有『AIR』Air-helix 技術。」
「其實『AIR』概念(以空氣作為電介質),早在 502 年代已經應用了。他們特別挑選空氣含量較高的 PE,還在線身中央加入空芯管,就是要令導體接觸更多空氣。」
李老師的同事 Benny 補充,LS-502 喇叭線用雙重 PE 包覆住導體,內層的 PE 密度較低,空氣含量約為 50%。及後開發出 Air-helix 龍骨,是一個重大技術突破,令導體與空氣接觸面積大幅超越從前,廠方認為值得為新產品系列加入「AIR」去強調空氣電介質。
「『AIR』系列的產品,聲音比以前的 inakustik 線材,在中高音方面更柔順、更細緻。導體再也沒有 PE 等物料包裹着,聲音十分自然,空氣感強烈。」李老師表示,以前的 Referenz 級線材,聲音會相對剛勁有力,與最新的「AIR」有明顯分別。有部分發燒友也許會喜歡以前的 inakustik 聲底,所以他們推出了「MICRO AIR」系列,李老師說,這個系列產品的聲音取向與價錢,是舊款與「AIR」之間,讓發燒友有多一個選擇,以及配合不同性格的器材。
「音響線材,無論使用甚麼導體、結構,都會有它的聲音個性,分別只是性格強還是弱。同樣地,其他音響器材都一樣,會有自己個性。」李老師說,既然音響產品不可能完全沒有性格,所以配搭就非常重要。他表示,首先要令系統的聲音平衡,當中涉及器材組合和聆聽空間的相互作用,還需要盡可能減少駐波。當平衡度沒有問題之後,調聲會變得更加容易。
令人快樂的聲音
話題一轉,總編將焦點由線材帶到揚聲器,「七年前,你公司還要未成為 Audiovector 的代理;而現在,你已經和這個品牌接觸了好一段時間,你會如何形容 Audiovector 的聲音呢?」
「Audiovector 的聲音會令人感到開心,我覺得他們的揚聲器完全表達到丹麥人的開朗個性。去過丹麥的人就會知道,他們喜歡曬太陽,喜歡在室外用餐,性格比較寬容。而這種寬容,就是 Audiovector 令人聽得開心的原因之一,為聆聽者帶來喜悅。」
「你說 Audiovector 會令人感到開心,是否播甚麼類型的音樂都有這種感覺?」總編問。
「會的,它會令你聽得舒服,長時間聆聽,都不會令你難受,不會打到你心口腫起。」
「Audiovector 揚聲器不是暴力型。」
「對,但不等於它沒有動態,相反地,它的動態表現很出色。」
「你說 Audiovector 揚聲器令你聽得舒服,那麼分析力又如何?」
「它的分析力很高,原因是速度非常快,所以很多聲音細節都可以表達得到。無論是拉弦樂器的連續聲響,還是瞬間爆發又收得快的樂器,Audiovector 揚聲器都可以重播得理想。」
「我訪問過不少揚聲器設計師,有部分總是對住電腦,只信數據;亦有部分本身喜歡聽音樂,會用耳朵幫助設計揚聲器。Audiovector 的老闆會否屬於後者呢?」
「Audiovector 創辦人和他的兒子(現時的老闆),同樣熱愛音樂,我和他同樣喜歡搖滾,亦會聽爵士樂等其他音樂。所以,他們設計揚聲器,並不是純粹對住電腦而已。當然,電腦(及相關軟件)對於揚聲器設計是必需的環節,聲學軟件的進步與測量參數的增加,加上丹麥是揚聲器大國,不但擁有很多音響品牌,在設計軟件方面亦一直努力鑽研,促進揚聲器進步。只是,Audiovector 設計師也用上大量時間去聆聽,也找來其他朋友一起,在廠房、家居等不同地點去試聽,再因應各種意見去調整。 「例如聲箱內的吸音物,全部貼在聲箱壁內,不會塞滿整個箱體,也是經過試聽、比較後的結果。減少吸音物,甚至箱內不設吸音物料,其實不一定有良好效果,我聽過一些用這種方法的香港本地製作,聲音算是自然,卻有明顯箱聲。Audiovector 就做到自然而沒有箱聲,這就是品牌其中一項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