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期《煮酒論英雄》:Audio Note CDT Six、The Fifth Element

貴買平用的智慧 – 陳海川

絕對不簡單的加數,CDT Six加The Fifth Element DAC,即〈CD轉盤六〉加〈第五元素解碼器〉,是一條上百及上二百之數,一套四件,重達上百公斤(106kg)、消費上二百萬港紙!更不簡單者,這二百萬只能換來單一味享受,甚麼SACD、CAS、高清音樂檔,就是連升頻、轉換DSD等,一概免問,只聽CD!

音樂庫 / 寶藏

如以最道地的用字、口吻去反應,該就是:「無野呀嘛?二百萬,只係服侍CD呢個三十幾年的軟件制式?」

就是!只專注做好一件事,只講求音樂上,不盲從科技潮流,不盲目追求數字的完美,從來是Audio Note本色!如要談數字,最重要又現實者莫過於,CD仍是現役軟件制式,而過去幾十年間所售出的音樂CD,上千億計,肯定是民間、尤其發燒友之間最大的音樂庫、甚至寶藏。故有必要去服侍之餘,其質素之高與低,全視乎硬件設計者的音樂識見、有多少技術功力、又是否懂得玩靚之。統統具備,即可助你於過去或現在的CD中挖寶,只差你口袋中有多少零用去購買這些採挖及處理設備?一萬?十萬?抑或上百萬?

極致表述

從模擬世界跳入數碼/CD世代之初,發燒友大都感到CD“數碼聲"乾澀不耐聽,更有指CD制式乃早產、不足月的東西,Red Book CD規格的PCM 16-bit / 44.1kHz根本未夠使!故,其後逐步走進解碼電路Bit數或取樣率的數字競賽中,曾幾何時,升頻能力之高與低,等同CD機或解碼器之Hi-End段數。但今時今日,升頻能力、甚至PCM轉DSD功能已走到平民化階段,相當貼地,一萬、幾千的貨式亦已具備。

然而,不盲從數字,有自己風格、自己一套思想的Audio Note,從未加入這數字遊戲中,更深信,罪不在Red Book CD,而在於數碼電路上一些以為必然的不必要設備,亦在於模擬放大的設計功力及選料,更在於從拾訊一刻起的功夫有幾認真。當然,懂得校聲、懂得音樂才是根本。今篇這一套四件的CD轉盤及解碼器,正正是Audio Note對Red Book CD的理解之極致表述!

愈Hi-End愈重秤

一套兩件的CDT Six,由重量近八十磅(36kg)的CD轉盤,以及達22kg重且有名有姓的CDT Six Force電源供應器組成。

兵分三路

剛才說叫價上百萬,實還包括一台CDT Six Force電源供應器。用上Force一字,即時令我聯想起軍力、警力這類充滿力量的字眼!

CDT Six Force電源供應器採取兵分三路去支援CDT Six轉盤,以三條SOGON LX96九十六芯純銀漆皮線充當電源(臍帶),獨立接到CDT Six轉盤。CDT Six Force雖然較轉盤輕,但重量仍近五十磅(22kg),除來自以厚銅板拗成的機箱外,更重要是內裡的重量級供電設備、五牛陣。雙C-core扼流圈(Choke coil)及電源牛,芯片部份以優質的日本製(HiB)高磁感取向矽鋼為材料,以及優質OFC無氧銅線繞製,並使用一貫的純銅安裝架,用以確保不致出現磁化短路現象。拾訊、伺服及操作各有專屬供電牛,再輔以德律風根ECL-82負責強化驅動力、6X5G負責全波整流、Mullard 90C1負責穩壓。

花上好幾百萬英鎊

整流及穩壓的電路板上,除見高燒級的Audio Note鉭膜電阻及Black Gate電容外,在最新一批貨中,兩頂上鑲有AN小金牌的「神秘黑盒子」電容已不見了,由Audio Note自家利器,有名有姓的「快晴」Kaisei電容取代。據講,「快晴」電容乃Audio Note掌門人Peter Qvortrup幾經辛苦、轉截,並花上好幾百萬英鎊,才求得到日本名廠Rubycon應其要求生產之精品。一切皆因Rubycon至靚聲的Blackgate電容於十年前停產,Audio Note雖已一口氣花上幾十萬英鎊,大手買入Blackgate電容作為庫存,但總有一天會耗盡,故不得不央求Rubycon,再以經典用料,依照經典手法,為Audio Note再生產出一批“特性"可媲美最靚聲的Blackgate之Audio Note「快晴」電容。

膽緩衝

CDT Six轉盤或CDT Six Force電源供應器,全以純銀線點對點聯繫,更以最講究的手工搭棚製作。主要電路棄印刷電路板之同時,就連最常用的合成纖維或聚合物電路板亦不合心水,改用經特別處理的實木夾板來充當電路板,這肯定是其校聲、整治諧震的手段!就連由拾訊到數碼輸出電路板之間的訊號線,也動用SOOTTO純銀線。最新一批貨上,伺服電路亦經升級,全改用Blackgate電容。

大家或會發現,於CDT Six轉盤內亦見有膽,這在膽機專家Audio Note的作品上當然係常事,數碼輸出級以一支德律風根ECC 800作為緩衝,再加上特製的純銀線繞輸出牛及Audio Note自家專利的油浸銅箔、純銀引線,兼以厚重銅殼包裹的發燒電容。

世上首家

兩百萬的另一半消費,The Fifth Element解碼器及專屬供電器The Fifth Force,Audio Note的Level Five旗艦作,純A類、零負回輸、單端放大電路、膽整流、頂級材料之參考作品。

繼CDT Six轉盤在數碼輸出級上出動膽緩衝,The Fifth Element解碼器當然亦得睇齊,數碼輸入級上同以EF800膽作緩衝,實屬非常獨特手法之同時,英國Audio Note更是世上首家採取這設計之商業音響公司。

Audio Note確信音樂始終是一串連續訊息,任何升頻、插值、時鐘訊號重塑、噪聲整形、數碼濾波器,都會對訊號、音樂的還原構成干擾!故Audio Note的解碼器只會讓原生訊號直過,採用一枚18Bit的立體聲D/A轉換晶片,Analogue Devices的高級解碼晶片AD1865。他們發現這解碼晶片最好聲,甚至比20Bit版本更好,並以1x超取樣率處裡,亦即讓原生訊號〝掂行掂過〞,不作其他形式等候、打包才發送。原是鐵飯碗的數碼濾波器亦遭Audio Note免職,所有濾波工作留待模擬層面進行,並以極優質的模擬濾波器主。

模擬

The Fifth Element解碼器就是上述反傳統、我自求我道的設計,去保留良好的寬帶相位頻率及一致的動態特性。至於,改在模擬層面上進行濾波的工作,則交由成本比數碼濾波器貴上千萬倍的極優質線圈/變壓器負責,以Audio Note的99.99%純銀線,再配合含55%鎳的mu-metal鋼芯繞製而成。每聲道的濾波器線圈,在全頻率範圍內,相互匹配的誤差低至在0.1dB之內。

模擬放大方面,The Fifth Element採用M9前級的放大電路,純A類、零負回輸、單端放大,雙三極管格局,分別為6189(ECC82 / 12AU7a / 5814a)及6463。再連接到輸出變壓器,出動Audio Note自家的銀牛,以純銀線配合含55%鎳的鋼芯繞製而成之Supa-Perma C-core牛,其降壓比為33:1,不僅具有非常寬闊的頻率響應,還具有絕佳的動態傳輸能力。最後交由單端RCA或平衡XLR端子模擬輸出。

並聯又獨立供電

身為旗艦,供電的安排當然講究非常,於The Fifth Element解碼器之內,有兩大隻電源降壓牛,並輔以大大支、上萬微發拉Cerafine電容、膽整流6X5G,供電予數碼輸入級或解碼電路,並以屏蔽金屬板將解碼器內部劃分成供電、數碼電路、模擬電路三個區域。而模擬放大供電則獨立成一大箱The Fifth Force供電器,更借用M9 Phono前級的Galahad電源技術,膽整流6X5G、膽穩壓6561及膽強化驅動力ECL-82,再輔以一雙C-core扼流圈(Choke coil)、兩大隻電源降壓牛,並以一條SOGON LX96九十六芯純銀漆皮線充當電源(臍帶)跟解碼器接通。

以上解碼器及供電器均要接上市電的並聯又獨立供電安排,不僅為數碼電路跟電源之間提供出色的隔離,還帶來高度隔離、行程盡短的免受干擾模擬訊號通道,為數碼電路或模擬電路帶來極端低噪之供電。

The Fifth Element/The Fifth Force的整個電路上,均用上優質電容,包括Audio Note「快晴」電容、Audio Note專利的油浸銅箔/純銀引線/厚重銅殼電容,以及Black Gate或Cerafine發燒級音頻電容,還有Audio Note鉭膜電阻,內部佈線均採用Audio Note 99.99%純銀線製作,當中包括SOGON LX96純銀電源線。音頻用電路上均採用有校聲、整治諧震功效的經處理實木夾板,取代最常用的合成纖維或聚合物電路板。

一種福氣

當今日大多數轉盤、解碼都同時配備多種(同軸、AES/EBU、光纖、USB或自家的……)數碼接駁介面之際,有性格、有態度的Audio Note則只提供由他們選定,認為至能發揮其作品優勢的RCA同軸S/PDIF。無需要揀倒也是一種福氣,少一點不必要煩惱,就安心去嘆,以兩百萬音源去聽CD的滋味!

CDT Six加The Fifth Element DAC,即〈CD轉盤六〉加〈第五元素解碼器〉,這型號名稱確係形格十足!中國人有五行之說:金、木、水、火、土,西方則先有四元素說:土、氣、水、火,至於第五元素嘛!古希臘之說是乙太,於電影《第五元素》橋段中則說是愛!

以上一段,大家明白與否都不打緊!只係想講,敢用上這名字、擔得上這名號的產品,加上兩百萬消費,確係一回事,真係要認真“紮恆個馬"來聽清楚如何集齊所有元素!

音樂的攝人氣派

我確實感覺到CDT Six加The Fifth Element DAC大把在手,只問你需要啥?怎個玩法?它們都奉陪到底!就是轉換The Fifth Force供電器上的電源線,即改變供電予模擬放大電路的電源線,即見兩種截然不同,但又同樣有聽頭的表現風格。

通過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前級、Progression立體聲後級,以及B&W 802D3去聆聽。先在The Fifth Force供電器插上定價十三萬的Audio Note SOOTTO純銀電源線,聽柴利比達慈指揮慕尼黑愛樂玩拉威爾《Boléro》舞曲,細膩又豐富的音樂交連感中,樂器逐步加入、加上去,音壓逐少逐步爬升,細膩又連貫地逐漸構築出一個四平八穩、宏闊又立體的大場面。沒有激盪的節奏、爆棚級大強音下,仍令我有一種就是巨人、強大暗勁下權威演譯的感覺,說服力、音樂的攝人氣派,叫我屏息靜氣領受!轉以消費三千幾的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電源線接上The Fifth Force供電器,即其他配搭不變,只變換解碼器模擬放大電路的供電器用電源線,整件事即由相對嚴肅,換成輕鬆、活躍,音壓由低至高、樂器從少到多,就似從先前油畫變成以水彩,去描繪演譯與音樂大畫面的構築過程,兩種手法各有欣賞角度、各有聽頭!

細膩又安寧

《Audio Compass 2016》中Nidaros Cathedral女子合唱團演譯〈Magnificat〉選段,採用Power Oval 2電源線之下,聽到大畫面中的質感踏實、細密之餘,女子合唱團唱出神聖的感覺,份外細膩又安寧,有神而色彩豐富又活潑的合唱場面。換回SOOTTO電源線的話,管風管更見權柄感,由上而下、高高在上的神聖感覺更強大。女高音獨唱更如一度細膩、流暢、有力且實在得可用手觸摸的聲音拋物線。

最強烈的一次

繼續玩大場面,Riccardo Chailly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SOOTTO電源線助陣下,一連串低沉有勁的定音鼓,加上高調的弦群,炯炯有神,一如康莊大道上,有一強人正昂首大踏步前行。改用Power Oval 2電源線的話,則變身成一個又充滿活力的年輕紳士,輕快又神氣地闊步前行。

舞台劇《悲慘世界》原裝百老匯陣容錄音的《Highlights from Les Misérables》CD,播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當以SOOTTO電源線支援解碼器模擬放大電路下,見情緒化,更能將獨唱以至合唱上,那份曾被欺怒氣的情緒,有層次地釋放出來,聽完過後,確有一種情緒經發洩的治癒、舒暢感覺,該是令我最有感覺的一次〈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這個不太長亦不太短的測試,足以令我了解到兩件事。首次,巿場上極級的轉盤/解碼我也曾有幸領教好一部份,但要Audio Note CDT Six加The Fifth Element DAC的情緒化及入心入肺式音樂感染力的話,抱歉!別無代替品,即係話只有基本選擇,買或不買!

《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電影原聲CD中的〈Why So Serious〉,SOOTTO電源線確係有力地將那份暗黑的能量推出、展現出來。即時令我聯想到電影中小丑竭斯底里的瘋狂反應,感受到那份浮誇又戲劇性的暗黑與邪惡,到肉、愈聽愈見沉重逼力,入心得令胸口出現翳悶感覺,肯定是我聽這配樂以來感覺最立體、最真實又最強烈的一次!

集齊所有元素及可能

第二,花二百萬買Audio Note CDT Six加The Fifth Element DAC,換來的不是一件武器,而係一套有許多變化、有不同可能的武器,完全睇你如何去耍,隨心意、需要去運用。簡單講,就是大把在手,潛能深不可測,就如集齊所有音樂元素、聲音上的所有可能性,只待你加入不同配搭去運用、去發揮。愈肯花心機去玩,多方面去挖掘其不同面首,即愈襟玩、成本愈低。最終能否應上貴買平用這智慧,全在於擁有它們的玩家肯花多少心機、心思!

千金難買心頭好… 負擔得起就應該買!- 鍾一

鍾一發燒生涯當中,親耳聽過多款靚聲又昂貴的CD重播系統,然而,在本刊試音室初聽Audio Note這套極品級轉盤和解碼器時,它還是給我一個聆聽CD的全新體驗,最主要是它具有巨細無遺的分析力和全無數碼味的音樂重播。或許你會認為這些只不過是貴價數碼器材之一般應有特點,作為今天最尖端的高級器材廠家,Audio Note製作CD轉盤和解碼器,當然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聲音特色,那就是聲底名貴,高頻特別嬌美可人,弦聲與女聲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貴氣息,這是不折不扣的「Audio Note聲」,其他廠家的CD系統無論如何出色,就是造不到這種獨有的嬌貴聲音。

一邊聽著系統重播,一邊在想:有財力的超級富翁發燒友,玩到最盡時究竟會玩什麼機種?假使以越貴越靚聲作為標準,毫無疑問非英國Audio Note莫屬。CDT Six+The Fifth Element(各另有專用的獨立“Force"供電器)為世上最昂貴的膽CD重播系統,已是毋庸爭議的事實。此系統組合推出以來,於世界各地,以至本港都有顧客,而用家都愛之深切,稱嘆真真正正可以用來聽音樂,帶領他們進入音樂的最高境界……那麼,個人覺得這系統的價值,已然如同一件藝術品,非金錢所能衡量,反之,買得起,又買到自己心頭好者,卻覺得物有所值。

窮骨頭一名的鍾一,當然買不起,雖則如此,長時間聆聽過程中,好奇心驅使下,很渴望了解播這類型音樂,會是什麼效果,播那類型音樂,又會是那種音效?越聽心跳便越覺加速……它確實營造出我一生人聽過最富魅力的CD音色和音樂感,把任何錄音徹底昇華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最高境界。

外觀上,對Audio Note機種有認識的發燒友而言,還是四大個四平八穩的機殼,並無什麼新鮮感。如果說Audio Note,Peter Qvortrup是屬於兩聲道的頑固分子,此話絕對真確無誤;即使數碼重播制式幾番更新,技術向前邁進,但是傳統與革新,在音響領域上似乎還不斷拉扯角力。Audio Note生產線上,多年來只推出標準紅皮書規範的44.1 kHz CD播放機、CD轉盤和解碼器。只要你有一定玩音響、聽音樂資歷,收藏量最多的應該還是CD,過去在評論文章中,我多番強調CD的潛能,至今仍有待開發,只要播放機、解碼器製作用心,CD聲音表現之佳,尤其音樂感染力之強大,已然無懈可擊,今次《煮酒》的這套CDT Six+The Fifth Element,就是最好例證。

老友知道我試聽Audio Note極級CD體系,致電問我如果單用The Fifth Element解碼,而接另一高級牌子CD轉盤,會產生出什麼效果?我回答:試過了,或者因為唔夾聲,原有聲底徹底改變,更嚴重者,高低頻彷彿失了控制般,覺得很不和諧、很不悅耳,聽了不足五分鐘,便決定放棄。

作為一部純CD轉盤的CDT Six,定價如斯高昂,裡裡外外當然繼續用足靚料,它特別注重機箱的抑震設施,轉盤主機部分,鋁合金製造機箱重量足足36公斤,單就純CD轉盤而言,這重量確實驚人。跟CDT Four、Five一樣,頂部入碟位置採用金屬推蓋,全手動式推拉,並附原廠clamp;讀碟系統及機械結構,是經廠方摩改的Philips CD Pro2LF,還有一個是為抑震的特別設計,將整個CD基座以獨立彈簧懸吊,手指輕輕壓下,基座就有懸浮感覺,此乃降低內與外部震動干擾設施。內部當然使用Audio Note頂級純銀接線,還有隨處可見現已絕版的Black Gate頂級電容。

至於The Fifth Element,廠方強調沒有oversampling超取樣,沒有jitter reduction時基誤差降低線路,沒有noise shaping,沒有re-clocking,亦即是說,轉盤讀取的數碼訊號,進入The Fifth Element之後,便不會作任何處理程序,直接傳給Analogue Devices AD1865 DAC晶片。說到所有filtering濾波,只在模擬線路部分完成,從DAC晶片轉換後的模擬訊號,傳送到6189(ECC82/12AU7a/5814a)、Telefunken 6463兩支雙三極管放大,作模擬輸出。說回AD1865 DAC晶片,此乃18bit stereo晶片,據Peter Qvortrup稱是他聽過最好聲的解碼晶片(比20bit版本更好)。

理念確實與絕大多數DAC解碼器不同,音樂是連貫的,中途有任何阻礙便難以補救,解釋了沒有超取樣、數碼時鐘鎖定等線路的原因,反而把重點移到真空管、扼流圈、輸出變壓器之上。模擬放大線路是以M9 Phono作藍本,甚至分體電源的膽整流、穩壓等,同樣源於同一頂級唱放前級。

由CDT Six接數碼線到The Fifth Element,只得一個選擇,就是S/PDIF 75Ω RCA同軸輸入,別無其他。模擬輸出方面,則包括單端(兩組RCA)及平衡(一組XLR),輸出電平達3.2V RMS。使用電源線方面,兩個Force獨立供電箱體之外,The Fifth Element主機箱背後,除了一條由The Fifth Force接入的umbilical電源線,還必須另插上一條電源線。試聽初期,我先配電源線,用過幾款靚聲貴線輪流使用,結果發現The Fifth Element主機對不同電源線,引發的反應最是明顯,幾經比較後,還是十三萬元級別的AN-SOOTTO最夾聲、最好聲,聲音穿透力最為驚人。心裡想:買得起CDT Six+The Fifth Element組合的發燒友,又怎會覺得AN-SOOTTO昂貴哩!至於接至前級的訊號線,我選用了SOGON XLR。

為配合今次「富豪級」《煮酒》,我們特別安排一套超高水準表現的前後級作匹配,此乃上期《煮酒》主角Dan D’Agostino的Progression,推動本刊參考揚聲器B&W 802D3。當然,今次訊源位置換上Audio Note,音效會出現某程度改變,是意料中事;Progression前後級推動802D3,之前鍾一讚不絕口是系統的速度感與彈跳力,精彩至極;但告訴大家,今回採用Audio Note兩百萬CD旗艦組合,不僅速度感超強,重播各類型音樂,更添一種難言的魔力,那是一種教人聽到不願離座的獨有魅力,說是動力特別強也好,音樂感特佳也好,總之聲音直接感人肺腑,要你不由自主地聽下去,配合音效特佳的靚聲錄音時,一如Philips一張舊版CD:Szeryng拉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Haitink/Concertgebouw Orchestra),CDT Six+The Fifth Element有能力要你腦海放下一切煩憂,全神貫注於每粒音符,每段旋律之上,就是這樣,鍾一把整整26分鐘的首個樂章「不太快的快板」聽罷。中段部分的華彩樂段,Szeryng的憂鬱獨奏或與樂團合奏,旋律流暢動人,實在精彩絕倫;極強部出現,我以較大音壓重播,仍毫不覺半點過響或刺耳跡象,反之,音色保持絕佳平衡度。接著是一節短而平靜的終曲,及後音樂逐漸增加力量,最後以強奏的主和弦有力結束。CDT Six+The Fifth Element播來又是強弱音起伏清晰分明,具穿透力,兼且色彩感非常強烈,是一次無瑕疵完美播唱。

這麼多年來聆聽此CD,終於找到了我認為聲音質素可與LP媲美,兼令我感動的一次CD重播。我並非講笑,自己心底裡很清楚,一些最高檔的名牌數碼產品,聲音雖好,但總覺欠缺人情味,就像近年聽得最多的一張「Espana」CD,女中音好像始終脫離不了一種機械感似的,尤其是在比較此錄音的LP和CD版本時,此一感覺更為強烈。而今趟用CDT Six+The Fifth Element播唱,在我訓練有素耳朵聽來,首先立時察覺到的,是CD的人聲結像和立體感,原來又絕不比LP輸蝕,聽了幾句之後不禁大叫一聲「正」,此《卡門》CD我聽過何止百遍,但女中音Rosie Middleton的歌聲從未如此逼真,如此夠氣魄。至於伴奏的管絃樂團,音場內每個樂器群組位置清清楚楚,左邊大後方的手搖鈴敲響,金屬鈴聲線條細膩清脆,又是從未如此真實。將第一、二兩段完整播唱,營造的高頻空氣感,又是可媲美高級「盤臂頭」重播的LP效果,音場規模壯碩,音色生動,高音非常充裕,中音密度與質感超凡,而低頻的重量與權威感,更是其他CD組合望塵莫及的。

CDT Six+The Fifth Element的聲音個性強烈嗎?一如文章開始時說過,「Audio Note聲」,你從不會聽到鬆散無力的音樂表現,而是骨架龐大,同時還有血有肉的音樂力道。一些原本覺得好普通的流行錄音,放進系統播放,聽起來卻很發燒,我要承認,我從未聽過如此靚聲的David Gilmour、George Michael錄音。

質感、密度感、親切感像聽LP – 何森

數過去十年我聽過音質表現最超卓的分體CD組合,按時序為2007年5月初於德國慕尼黑Hi End音響展作世界首展的Burmester 069。當年的示範用808MK5前級+2台911MK3功放(各橋接為單聲道輸出770W/4Ω),推同廠一對961MK3揚聲器,播《Jazz Variants》,敲擊樂有嚇人的強橫動態,低頻雄壯結實,以極高音壓狂爆也不散不亂,論爆炸力我認為是全場最火爆,至今仍未被超越,其清勁明快的強勁節拍音響特性,最適合喜歡聽Jazz、Pop、Rock的Hi Fi迷。

2009年3月,我在大房聽過新一代的emmLabs TSD1+DAC2分體式SACD / CD組合,發覺它們重播古典交響曲的音場感與樂器定位感表現非常超卓,尤其重播DSD錄音的SACD,管弦樂團細緻的弱音變化與強音的動態對比皆能準確交代,各組樂器清楚到不得了的定位感交織出一個層次感分明與立體感玲瓏浮凸的3D式音響畫面,令我一聽難忘。其後於2012年9月我又在大房聽過其改良版TSDX+DAC 2X。22個月前我在極品音響又聽到其新一代改良版TX2+DA2,全頻分析力更上一層樓,音響特性不變,樂器的結像力與層次分明的3D音場感依然是其最殺死的強項。

2012年底,我們在大房試聽了一套四件的dCS Vivaldi分體式CD/SACD組合。它們予我的印象並非以高音清、低音勁的Hi Fi音效吸引用家;亦非用刻意磨圓挫滑的悅耳舒服音色去取悅發燒友,Vivaldi的亮點是既有無比通清幼細的高解像度音響畫面,動態對比強烈的音樂動感,同時亦兼備和諧自然、柔順悅耳的迷人音色,使人百聽不厭。近幾年我在威達世貿中心陳列室聽過多款頂級Magico揚聲器,示範都是用一套四件的Vivaldi,它們重播各類型音樂都表現出色,只要錄音好,不管是CD或SACD,其豐富的訊息量、能清晰重現各種各樣的微細弱音,各種樂器聚焦清晰,3D音場的立體感與真實感可說已臻達數碼音響重播的最高境界。

2015年4月29日,我在派斯音響聽到MSB有史以來最好聲的解碼器Select DAC II!從未聽過解碼器直接驅動功率放大器有如此厲害的勁力與生猛躍動迫力感。示範用MSB Signature Universal Media Transport轉盤,Select DAC II解碼直驅Pi Greco旗艦級純A類mono block功放,推Rosso Fiorentino Siena揚聲器,重播聽過N次的《Stimela(Coal Train)》,以極高音壓重播亦無可聞失真,南非黑人歌手Hugh Masekela充滿憤怒與控訴力的歌聲震撼人心,敲擊樂聲的高密度感、快速而力猛的真實感與動感,是我聽此曲多年以來感覺最激動的一次,那種鮮烈感簡直一聽難忘。

今回聽這套期待已久的Audio Note CDT6 CD轉盤+The Fifth Element全膽解碼分體CD組合,感覺與上述的Burmester、emmLabs、dCS與MSB等極品系統截然不同,我越多聽不同的CD,尤其我熟悉的多張古典音樂CD(見附圖),我越覺得這套Audio Note分體CD組合的音質好像聽極品級黑膠重播系統(用了MC升壓牛與膽唱放)。我從沒有這樣去形容上述的Burmester,emmLabs、dCS、MSB極品級CD/SACD組合的聲音,但我深信每個熱愛聽黑膠碟的古典樂迷,如有機會聽到這套Audio Note,都會衝口而出說:「靚聲到好似聽黑膠碟!」

「煮酒」首日,我坐在皇帝位後的中間位,與鍾一一起聽過他自選的九張CD。感覺各種acoustic樂器與人聲的質感與密度感,那種鮮烈的真實自然感,完全不似我們熟習的CD聲,而是接近我們熟悉的黑膠碟聲。我們聽過各類型的音樂,我個人感覺這套Audio Note有其強烈的簽名音色,就是著名的Audio Note純銀線+銀牛+膽前級那種充滿溫暖感、親切感、潤澤感與生動傳神的音樂生命力的膽味!儘管我們用的是全晶體管放大的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前、後級,但我依然清楚聽出Audio Note濃烈的色彩,一種令人着迷的膽聲魅力。假如你喜歡這種膽味,保證你聽過這套Audio Note後再聽Burmester,emmLabs,dCS與MSB都會覺得「無咁好味」,儘管它們也是數碼音響武林中的四大高手,但論重播古典音樂那種靚膽聲的迷人魅力,它們的確欠奉,Audio Note在這方面一枝獨秀,獨領風騷。

Pepe Romero在Rodrigo Concierto De Aranjuez(Philips 1992年Bitstream數碼錄音)結他協奏曲裡彈奏的結他,一勾一彈都充滿豐富情感,快速彈撥時的激情與慢下來抒情地彈奏合成出一個優美的音樂意境,生動自然的結他演奏在同樣生氣勃勃的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室樂團伴奏下,弦樂群奏柔美、銅管樂光輝明亮,令我的全副精神也隨着音樂起伏,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Jacqueline Du Pré在Elgar Cello Concerto(1965年EMI錄音,1986年EMI AAD製版CD)大提琴協奏曲裡拉奏的大提琴,一開聲我已覺得似聽LP,大提琴的質感、密度感與Du Pré拉奏時那種強烈的感情投入感,靚聲程度與音樂的感染力的確具有濃烈的黑膠碟味道!大提琴聲沒有半點薄,也沒有變肥,恰如我在大會堂演奏廳近距離聽cello拉奏那種質感與音色,充滿張力的琴弦,在Du Pré的拉奏下像在訴說一段悲慘故事,令我想起廿年前一齣電影《Hilary and Jackie》裡描述du Pré的一生,這位天才兒童在演奏生涯登上最高峰的26歲(1971)時出現手指失去感覺的病癥,73年確診患上無藥可救的多發性硬化症,從此告別舞台演出,身體也一年比一年差,終於在42歲英年早逝,悲劇收場。我聽此CD近30年,從沒有像聽LP的感覺(LP亦聽了廿多年),今回聽這套Audio Note,首次湧現出如聽LP的激情與感染力、一種強烈令人不安的哀愁!喜見CD科技發展至今已三十多年,竟然還有可聞的進步空間!

這套Audio Note分體CD組合亦充滿霸氣,不是打鑼打鼓那種霸氣,而是音樂裡表現出那種帝皇的霸氣!聽Kissin彈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1988年現場錄音(DG),我便感受到音樂與樂團的霸氣。當年僅17歲的Kissin已具大將風範,錄音師刻意將鋼琴放在樂團的正前方,雖然兩者的音量比例不似聽現場,但卻能凸顯主角Kissin的彈奏技巧。我覺得這套Audio Note有一種魔力能活現音樂演奏家一雙手靈巧活潑的手指動作。上述兩張CD的Pepe Romero與Du Pré均有生動傳神的靈巧手指動作;Kissin十指在琴鍵上的一舉一動亦見龍飛鳳舞,無論力度與速度的控制都信心十足,氣派非凡。鋼琴質感強,能聽到清脆鏗鏘的琴音,亦有充足的琴身共鳴伴隨。充滿人性化的琴音如流水行雲般流暢,激昂時震撼人心。

聽Kissin另一個於1993年的DG 4D數碼錄音,演奏普羅哥菲夫的第三鋼協現場錄音,我聽到與上述CD截然不同的鋼琴聲,琴身共鳴聲少一些,位置不再傾前,尺碼亦小一些,琴音更清晰結實,柏林愛樂團的音色亦變得秀麗一些,豐滿感不及上述的88年DG錄音。Audio Note能清楚分析出4D錄音的清爽明快、結實硬朗的音響特色。

這套Audio Note分體CD組合最迷人的強項必定是重播小提琴。聽已聽過無數次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慕露娃顆拍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1985年數碼錄音(Philips CD),第一樂章中段小提琴獨奏一段,小提琴嬌美細緻的音色拉至最高音仍保持柔韌性,沒有削尖也沒有磨圓,表情豐富變化多端,吸引力強如聽LP。稍稍美化了的琴音聽落更有美感,定音鼓敲擊有力,動態對比極佳,弦樂群奏與管樂的音色華麗堂皇,滿員齊奏時極具皇者氣勢,色彩繽紛。

最後,我聽了久違了的《The Sound of Music》(1987年錄音Telarc CD),此錄音的音質遠勝1965年Julie Andrews的電影原聲大碟。飾演Maria女教師的Frederica von Stade雖然不及當年的Julie年青,其歌劇式唱腔的女中音唱來像一位更成熟穩重的女教師,咬字尾音字正腔圓,中氣十足,有另一番味道。Audio Note播此CD音質美極,溫暖有肉的女聲圓滑有力,抑揚頓挫如履平地,唱至最強音仍能保持不響不叫不惡的美聲境界,伴奏的Cincinnati Pops交響樂團無論音色與動態對比都有五粒星表現,把音樂與歌聲的美感一併奉上。

假如閣下亦愛聽上述的6張靚錄音CD,這套Audio Note分體CD組合必定也是你的夢中情人。

發掘音色以外的感染力來源 – 陳偉昌

常言道,愈高級的音響器材,就會將功能分拆得愈仔細,最後每一個獨立箱體只負責單一功能,以專注、專一去追求極致。Audio Note在這方面是佼佼者,產品級數愈高,單一產品的功能就愈少,甚至比其他Hi-End品牌的同類產品更專注,說的是Audio Note的The Fifth Element解碼器。

信心來自「我做到你做不到的」

只要對Audio Note有一定認識,自然不會期待他們的頂級DAC內加入網路串流功能;沒有Word Clock輸入也在預期之中;沒有USB輸入嘛……他們只在入門級DAC才加入這個介面,而且只對應44.1kHz/48kHz PCM,所以亦不會期待在The Fifth Element解碼器找到這項介面;只有一個數碼輸入,就是Coaxial RCA,多一組都無,好吧,與這台DAC同級的CDT Six也只有Coaxial RCA輸出,沒有AES/EBU、只有一組輸入,也不成問題吧。不過,解碼能力只有18bit,相信連潛在買家看到這個規格,可能會稍為考慮一下?

在這個規格世代,人人都追求可以「看得見」的數字,仍然敢於無視世俗規限,只專注於CD,只因Audio Note有信心,能夠展現其他品牌未發掘到的CD潛力。

減不了的濃情

作為Audio Note旗艦級數碼訊源,品牌一貫的音樂感染力,在旗艦型號上想必推至最高峰。要感受廠方想用家聽到的聲音,配合原廠線材是好主意。如此配搭以及試音重心,一眾同文應有詳細論述,故此,現在嘗試尋找其他配線方式,同時多聽一下它的音效表現。

現在試聽的配搭與同文所聽的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後級,所有電源線和DAC至前級的XLR訊號線,都換成Analysis Plus出品,用以減輕其聲音濃度,可以更清楚地聽到這套Audio Note旗艦級數碼訊源的音效。

只不過,世上哪有這麼多想當然,雖然企圖令它變得冷靜,但其音樂感染力依然非凡,畢竟這屬濃情之極致,就算收起一點柔美,還是非常懂得牽動聽者情緒。

當然,更換配線之後,聲音的確變得清爽,原本中、低音被Dan D’Agostino西裝都主導,Analysis Plus線材對此起着中和作用。再者,Audio Note與Dan D’Agostino,在甜、暖、厚、柔方面皆近似特性,所以無需再作加強,甚至將之減少亦可。

音樂氣氛高雅

這套組合音色高雅,與巴洛克音樂非常契合,光澤迷人而不過火,音場表現與空間感更是喜出望外。播放《Dynastie: Bach Concertos》(Jean Rondeau),無需關燈,亦不需要多作幻想,就能夠讓你聽到一個完整的音場,在泛音、堂音組成的空氣感,更全面將你包圍,所謂臨場感就是如此。

經Audio Note組合重播的弦樂別具吸引力,再細微的顫音、揉弦,無論是小提琴還是低音提琴,都十分清晰。你可以聽到弦線未有拉得繃緊,卻同時聽得到它的直徑、輪廓,如此情況,既是矛盾,又是全面。

近似情況也出現於鼓聲之中,聽聽《Handel goes Wild》(L’Arpeggiata),鼓皮明顯偏向寬鬆,而鼓棍落點、鼓皮回彈至停止之間的變化、鼓腔回響等等,清楚又不留尾巴,以高分析力、快速、活生,營造出自然聽感,音樂活潑生動而非過於刺激,能夠長時間吸引你的注意力,亦可以令你一直聽得舒泰,又是另一個矛盾。

繼續製造矛盾

音樂氣氛出色,微細的動態起伏夠多,弱音清晰又不會搶過旋律本身。那麼大動態又如何?拿出一系列Hans Zimmer的電影配樂作品,包括《Interstellar》、《The Dark Knight Rises》,重塑管風琴深潛與量感完全無難度,氣勢固然出色,只不過聽者感受到的只有張力,不會覺得有壓力。

大音壓之下,複雜場面依然整齊,音像定位與輪廓未見走樣,舒泰感也維持不變,任何情況下都保持低失真。至於火力方面,動態對比、頻寬與起落速度,即是音效啦,Audio Note組合絕對爆得起,電子鼓應有的punchy都難不到它,只是一切都有所節制,沒有半點失儀。

聽電子舞曲、搖滾樂也充滿感染力,只有面對重金屬或是非常硬派的搖滾,才會覺得稍為斯文。假如你愛聽Elvis Presley、Kings of Leon等不太狂野、硬朗的搖滾,活力之強不會令你覺得需要更多火氣。

這套訊源幾乎播甚麼都動聽,不是直話直說的類型,懂得合理地隱惡揚善,不會成為你選擇專輯的限制,就算音質較差的錄音,也會播得好聽,音樂感幾乎取之不盡,就算以往一些音樂出色但錄音不濟的專輯,你以為只有在耳機系統內聆聽才可忘掉其不足之處,Audio Note組合必定可以讓這些專輯從Head-Fi系列重新回到Hi-Fi,令你不再因為音質而錯過好音樂。

CD潛力比想像中更大

今時今日,不少專輯的母帶檔案都已經公開發售,DSD 11.2MHz檔案亦日漸增加,現在依然投入大量金錢去擁抱CD,是否明智?活在規格世代,16bit/44.1kHz PCM似乎沒有多少吸引力,只不過,一來CD仍是世上最巨大的音樂寶庫,專輯數量並無其他載體可以媲美;再者,CD的潛力是否完全被挖盡呢?將近幾年推出的頂班CD機,與它們的上一代作對比,答案就十分明顯,CD潛在實力未見盡頭。

也許在數碼領域內已經接近頂點,不過模擬方面還是大有發展空間。數字是明確的,形象化之餘,亦容易理解,方便討論、溝通和比較,作為賣點也相對地實在。模擬就近乎完全抽象,尤其是訊源,不是輸出電壓大小、電流多少可以介定音質好壞。

各大廠家更樂於將資源投入至數碼領域,抽象、感性、藝術比例較大的模擬方面,願意或是有能力鑽研的品牌相對較少。在這個「被忽略」的層面之中,還有多少進步空間呢?Audio Note用The Fifth Element告訴你,空間多得很呢!

總代理:大象行有限公司 定價:HK$2,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