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再談音響創業之路|線舖 – Leo Yan

九年前第一次專訪線舖 Leo,他提到音響線材是他的本命,以賣線起家,雖然多年前試過售賣其他類型影音產品,結果成績遠遠比不上賣線,他唯有「認命」。事實上,他曾經提及過,如果連他亦賣不好的線材牌子,其他人想試?難矣。

事隔多年,如果說十年一個世代(事實上,世代交替步伐已愈來愈快),兩次訪問之間就差不多相距一個世代。而香港影音市場,專門賣線的店家就只剩線舖了。Leo 亦在這段時間經歷了重大難關,從中審視了公司與自身的長處……

新形象

在訪問開始之前,Leo 與《Hi Fi 音響》何森總編還未到線舖,就提早到場準備訪問前的拍攝,以及觀察一下場地。線舖在大約一年前完成了大裝修,整個試音房以及陳列空間的天花,都裝上大量克羅地亞 Sonitus Acoustics 的聲學用品。

試音房的七組入牆電源線,換成多個他們代理的品牌,包括來自印尼的 Vermouth Audio。

這時候,房間內唯一的音響系統(Electrocompaniet CD 機、Accuphase E-800 合併機、Bowers & Wilkins 800 D3 揚聲器),播放的不是古典音樂或是老歌,而是多位近年活躍於各大頒獎禮的年輕歌手,顯出線舖並不老派,反而煥發着朝氣。

回看起步時

當 Leo 與總編分別抵達線舖,開始訪問時,總編本想將第一個話題,定於兩次訪問之間的變化。只不過 Leo 卻另有想法,結果話題起點大幅推前至 Leo 進入音響行業時。

「九年前你提及過,自己年輕時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玩音響。」總編笑曰。

「這是真的呀!」Leo 說:「當年我爸爸買了一套我仍然覺得是最靚聲的 Hi Fi。」他表示,那一套雖然是套裝機,但加上回憶和情感之後,在他心中的地位就變得獨特。

「當時大家都在聽張國榮、譚詠麟,我亦聽了不少他們的黑膠唱片。之後家人開始玩環繞聲,我就馬上愛上了這玩意,然後為 AV Amp 加上一台後級,兼玩兩聲道。」

Leo 說,當年他不停從音響雜誌中吸收資訊,「我有讀寫障礙,看書的時候,很難完整看完一句句子。」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不停閱讀音響雜誌,對 Hi Fi 的熱情可見一斑。及後 Leo 在一家音響店開始了銷售工作,明正言順將興趣化為事業。

「可否透露是哪一家公司?」總編問。

「當然可以,就是 Audio Link 嘛。」Leo 說,「那是 1997 年,為何記得這個年分呢?正是因為那家公司名叫『Audio Link 97』,位於中環,因為他們與另一家 Audio Link 分家,所以在公司名加入了『97』。」

第一桶金

「在 Audio Link 97 工作了不久之後,老闆選擇回到正職,所以問我有沒有興趣接手這家公司。雖然我有舊公司裁員時的補償,再加上家人的幫忙,但仍然不足以承接這家公司,還好他們讓我接收存貨,然後分期付款。我就利用兩期供款之間的空檔,將剩下的資金用於進貨。由於資金有限,難以購入器材,只能把眼光放在音響線材方面。」從此,Leo 就與音響線材結下緣分。

「當時很多音響代理,都沒有將所代理的線材批出來給其他店舖售賣,既然有這個空間,不如我就嘗試一下這個方向吧。」因此,當時只有 23 歲的 Leo,就開始聯絡其他音響代理,尋求合作機會。

但因為年輕之餘,又沒有往績關係,一開始受到不少冷待,雖然在 Leo 努力之下,終於能夠引進新貨,「雖然利潤是超級少,但總算能夠起步。」其中一個品牌是 Venture,「當時 Venture 的線材十分美麗。」九年前的訪問,已經知道 Leo 非常重視線材外觀,甚至向品牌反映市場動向時,向他們建議外觀設計,但原來早於創業時經已有此執着。

「最記得 Venture 的 Ultimate Reference 訊號線,售價一萬六千八百,以當時來說已經是頂級,最佳位置是前級去後級,所以我需要尋找 CD 機至前級的訊號線。正好當年 XLO 推出了一款 Limited Edition 訊號線,那麼我就向昇和提出要獨家銷售。」其後 Leo 想要推廣這兩款訊號線,就交給了《Hi Fi 音響》進行試聽。他同時透露,當年由他手上賣出的 XLO Limited Edition 訊號線超過三百對,令他賺到第一桶金。

第一個難關

不久之後,Leo 在中環、北角、旺角分別開設了店舖,看似一切順利之時,卻發生了股權變動,他的合夥人決定退出,Leo 因而需要斥資買下那些股權,故此動用了大量資金。然而,因為他負責營運中環店,因此不知道原來旺角店在拆夥前已經買進了一批貨。直至去到付款期限,他才知道這批交易,結果周轉上出了問題,「這是我人生第一個難關。」事隔多年,Leo 仍然激動,「這次欠債一事,行內所有人都知道,但原因我卻很少向其他人解釋。現在過了這麼多年,可以說一說了。」

接下來,有公司把他告上小額錢債審裁處,「他們將金額分拆成四項,以四宗訴訟來提告。」所以有一天,Leo 身處審裁處連續為四宗案件答辯,為他留下了深刻記憶。

「發生了這件事,全香港都不再有代理會批貨給我。」但錢還是要還,Leo 就努力銷售剩餘存貨。可是賣清存貨之後,仍然不足以還清所有債務。當時他結束了中環業務,收回了店舖按金,加起來就是一萬美元。「那時候是 2003 年,之所以記得這個年分,因為我公公在那一年離開了我們。而為何記得那是一萬美金,原因是我決定放手一搏,飛到 CES 尋找品牌代理權。我向他們承諾了一個銷售額,然後第一次進貨的金額,就是一萬美元。」這一萬美元成本,不但令他引進了德國 Fisch,銷情十分理想,尤其是各款拖板,更令 Leo 順利還清了所有負債,跨越了人生第一個難關。

自此之後,令他決定自己做代理,而且不打算批給其他音響店,只在線舖獨家發售。因為這個不同之處,帶來了一項優勢,「我們直接面對客人,好處就是很快得知市場變化。」所以他們經常為所代理的品牌提供意見,包括功能與外觀,「是我們當年率先建議 GutWire 在插頭伸出一條獨立地線,成為同類設計的始祖。」當然,Leo 當時亦認為,粗壯線身對觀感有加分作用,並有助於銷售。但來到今時今日,他認為粗壯已不合時宜,發燒友亦了解到,原來部分並不粗大的電源線,都非常好氣好力,可用於後級,沒有需要再去加粗線身。

第二次危機

至於 Leo 的第二次重大危機,於近年發生,原因是線舖在短時間內失去了三個主力品牌 GutWire、VooDoo 和 Signal Projects 的代理權,令他感到十分不安。「只不過很快就發現,原來我的客人並不是因為那些牌子而光顧線舖,而是因為我們代理那些牌子。我們引進了新品牌,他們亦很快跟着我轉會。」所以令 Leo 感到不安的日子,只維持了一段短時間,就回復了自信,着手經營新品牌。

線舖現時的主力,包括來自波蘭、何森總編家中亦有使用的 Audiomica。「這個牌子的產品質素很高,而且不算昂貴。」Leo 說,以現時 Hi Fi 物價,他們代理的所有線材,其實都談不上價格高昂。

定位相對較高,是同樣來自波蘭的 KBL,「我們給 KBL 提供不少意見,他們比較固執,最初只是半信半疑,到後來發現有成效,就開始改良其他型號。」Leo 表示,現在 KBL 線材的聲音、外型和造工都十分出色。

線舖代理的波蘭品牌,還有 GigaWatt,令人好奇為何 Leo 引入這麼多波蘭品牌。「波蘭政府正在協助這個行業發展。」他說,相關措施吸引到不少科研人員來到波蘭,令當地音響產業大幅進步,催生出一些價位不高但質素出眾的 Hi Fi 產品。

接下來還有上文提及過、來自印尼的 Vermouth Audio。何總編對於印尼這個產地十分好奇,畢竟甚少聽到有 Hi Fi 產品來自這個國度。Leo 說,Vermouth 十分抵玩,從插頭、導體到造工,都比同價位競爭者更加出色。「最重要是價格不高,很容易令人接受。」而當年令 Leo 度過難關的德國 Fisch,亦重新回到線舖。

線材以外

除了音響線材,線舖亦有代理其他類型的產品,「外面(陳列空間)的 Sonitus Acoustics 產品,背後沒有吸音棉;試音房的天花則有部分設有吸音棉,畢竟吸音程度不能夠太多。現在把(兩個空間之間的)大門打開,經已聽得出分別,假如把房門關上,效果就更加明顯。

「之前我們用 B&W 802 D3,已經到達這個房間的上限。不過現在加入了 Sonitus Acoustics 產品之後,現在用 B&W 800 D3 都沒有問題。 「我們的 Sonitus Acoustics 產品,定價比上一任代理為低,因為我們用船運而不是空運。船運的運費較低,但需時四至五個月,亦不能動輒加單,所以我們每次的訂貨量十分之大。」Leo 說,這樣令他們難以壓縮貨存量,尤其是部分銷售速度比較慢的產品,但他表示,大部分客人都希望買到現貨,沒有現貨的話,他們就會另作他求,並不會耐心等待,故此線舖需要常備現貨,型號亦因此頗為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