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陳海川精選的十張試音碟
Bach:Sonatas & Partitas – Isabelle Faust(Harmonia Mundi HMC 902059)
應該聽到甚麼?單一小提琴加上堂音,拓展出一個超想像的音響空間、有層次的畫面。多次於不同示範會上播出,播畢之後才告知與會者,只係一支小提琴的錄音,感興趣者大都即時有點疑惑,何以一支小提琴下的音響畫面如此豐富且空間寬敞?當然不是將小提琴結像無限放大那家事,而係按比例、有層次地構築出一個合乎常理的音響空間,重點係小提琴自身的結像氣團不大且聲音線條明確,但散出的諧波空氣豐當之餘,更表現出由內而外的動感擴散,再跟堂音耦合之下,拓展出超想像的音響空間。另外,理應踏實地感覺到運弓的動感變化,加上豐富而適量的諧波,散出一室空氣,足以令我猶如置身於一個廣闊的日本禪花園中,恬靜之中四處皆為鮮明、立體又有力之線條。
馬勒第一交響曲室樂版 – Ensemble Omnia Hong Kong.Wilson Ng(MEOSA8001-2 (SACD))
吳懷世指揮「Ensemble Omnia Hong Kong」演奏《馬勒第一交響曲「室樂版」》,第一樂章引子上緩緩奏著的雙簧管、單簧管、長笛、小號 ⋯⋯ 群弦等,足以反映出高音細節變化之仔細程度、延伸力、流暢度,訊息量是否豐盛。第三樂章開首,左後輕輕的定音鼓中間靠左的低音提琴、巴松管等,則足以考驗一套系統中音打下的聲音密度、線條細緻度、演譯的細膩度。如重播系統有水準又正路,聲音該實在得似觸摸得到般,背後傍著的定音鼓則該低調而沉穩。終章一開始即火力十足,雖未算大考驗,亦足夠試出強弱之間動態對比之高低。當平靜過後,臨近結尾,逐步築構出暴烈般地衝著的、燦爛的大高潮,那時才是全頻能量、控制力、瞬變速度,又是否能夠同時兼顧最高強音與最弱音的大考驗。
Brahms: The Symphonies – Gewandhausorchester.Riccardo Chailly(Decca 478 5344)
Riccardo Chailly 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第一及第三交響曲〉。我通常以〈第一交響曲〉試音,第一樂章上磅礡的定音鼓,加上管、弦場面,事必撐得相當寬宏,更要聽到定音鼓一下又一下之間夾雜勁度與韌度,長笛與雙簧管的亮度與潤濕度必須分明、帶出立體對比。群弦大合奏之下,要有如一大幅真絲,既是質感有如絲細滑無縫,亦見絲一般光澤,一大片暖潤、滑溜、光暗對比鮮明的弦樂大海,滿滿的、華美見貴氣的大畫面!從磅礡的定音鼓響起,到管、弦齊鳴大合奏場面,繼而轉到相對靜態的長笛、雙簧管、巴松管,再漸進至滿員大合演的過程,當中的立體對比,弦樂大海效果,聲音的光澤,中低音與大強音控制力等總和,事必引人入勝才算合格!
Audiophile Analog Collection VOL.1(2xHDFTC1143)
播放 Henry Mancini Jazz Ensemble〈Pink Panther〉的要求,既簡單亦不簡單,簡單講就是生猛兼鬼馬、玩味十足、聽得人心情輕鬆愉快!複雜點講就是必須營造得出一個 Big Band Sound 的熱鬧場面,但熱鬧歸熱鬧,決不能粗枝大葉,要優雅中不失鬼馬生猛的動感。音樂、節奏、能量,該足以驅使人隨著音樂搖頭擺腦、搖動身軀、腳踏拍子。引子的三角鐵要有從後而至的深度感,清脆的三角鐵、沉穩的低音、鋼琴,加上高調的色士風,帶出一份引人入勝的神秘感。及至小號、長號群的猝發式大強音出現,加上爵士鼓,再歇地玩出一下又一下如大力踢腳“Bang!Bang!” 的力度與動感,要有力而非死力,一道能放能收的動態能量。
Four Drummers Drumming(FDD-01/2011)
當中的〈Seven Drums In Seven Four〉,一個考驗重播系統控制力、弱音細節營造力、強弱對比、擴散力的錄音與演譯。在兩聲道下,虛擬空間包圍感可伸展到聆聽點左右側,鼓響、各式敲擊,前、後、左、右此起彼落,場面高大又立體,深度十足,虛擬包圍感踏實。當仿如鳥鳴或流水的音效響起,即時將房間幻化成熱帶雨林。不同音高、質感或力度的鼓聲、敲擊,分明、爽勁,亦見有力地下墜的能量,同步傳神地抽送。究竟重播系統能否有條不紊地同步處理不同強度、質感、方位聲響,難度正正在此。這錄音,無論在細至百多方呎或大至四百多方呎的房間中播出,都可以有上述效果。當然,房間愈大,愈能讓音場拓展,虛擬空間拉得愈寬鬆。
Jason Mraz’s Beautiful Mess: Live on Earth(Atlantic 7567-89587-0)
大型戶外演唱會現場錄音,當中的〈Sunshine Song〉,就是 Jason Mraz 出場前觀眾此起彼落的歡呼、叫喊、口哨聲,一個複雜的現場環境效果,無需多聲道環繞聲一樣可以氣氛十足。從不同的兩聲道系統重播出來,單薄的、平面的、吵耳的我都經驗過,而有水準的重播則是歡呼、叫喊、口哨聲此起彼落得分明、有凹凸感,加上人群的雜聲墊底,一個具 3D 感的虛擬空間就在面前。Jason Mraz 甫出台,那下高高低低的人群歡呼、叫喊聲,聽過忽然大細聲或雜亂的重播,更聽過至有水準的聲浪起落有致,如浪湧式的效果。至於 Jason Mraz 的歌聲理應生鮮、開揚、流暢、真樸,就是假音中亦不該帶甜膩。
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 – René Marie(MXJ 116)
說是 Live 現場演譯,最重要者當然係現場活生感,不單在於音場、結像、定位,也在於一份實時即興交流的感覺,只要重播夠水準,其實整張碟都值得欣賞。我最常用作試音的是〈Where Or When〉,以爵士鼓上各式銅鈸作為引子,由右前向右中後擺開、遊走、更描繪出現場空間的金屬顫音,當以高音弱音細節豐富、帶明確變化及活生感為上品,更要有一種亮而不耀的金屬質感。確實不時遇上只表現得出敲打音效,但弱音細節、顫音感覺卻過份收斂的場面,這反映又到了有必要出招校聲的時候。另一重點在於 René Marie 的聲線、唱腔有情而不濫情,有味得來有神采,與左前鋼琴的實時即興交流,既是美妙、流麗的互動,亦起情緒強化作用,帶領聽眾享受到最後一粒音。
Blue Coast Collection 3 – Songs We Love(BCRCD 8011AE)
〈Rolling In The Deep〉是我最常用作試音的一首,音樂開始前的人聲指領,該帶出自在、真樸的空間感及遠近距離感。引子的結他、低音提琴見鮮明線條之同時,亦帶韌勁彈撥動感及味道,小提琴襯托著鼓及敲擊,別有一番韻味之餘,一段粗樸的小提琴獨奏更充當情緒強化器,助情緒進一步升溫。當然,最緊要聽到 Melissa Reese 藍調演譯的玩味,跌宕唱腔與不忿情緒,演譯出似在惋惜中帶點不的挑釁味道,這情緒真係多一點嫌「串嘴!」少一點即不夠力度,就似在展示一種青春的本錢,如聽到太女人味或有懶洋洋感覺,那重播系統的平衡度、速度就有改善空間了!另外,和唱/二部合唱的 Keith Greeninger 則應有成熟、踏實、有力的感覺,跟 Melissa Reese 的歌聲協調中見對比。
陪著我走 – 林憶蓮(Universal Music 8889639)
這專輯中的〈李香蘭〉不單動聽,更是原唱以外的最佳演譯。你必須聽到如歌的大提琴、絲絲入扣的尼龍線結他,大提琴及結他就如在面前對著我演出,乾淨的背景前,憶蓮咬字的力度、大提琴的韌勁、結他的彈動,全都玲瓏浮凸。憶蓮的演譯情緒,沒有竭斯底里,只有冷靜中隱隱透出曾經歷撕心之痛,且餘痛猶在。唱腔似在述說與訴說之間透出暗火,一份抑壓著、舊患隱隱作痛的創痛與無奈。聲音帶一絲恰到好處的潤濕及所謂口水聲,至上乘者,就是表現得出憶蓮的呵氣腔,更不時似跟你耳語的疑幻疑真感覺!〈殘夢〉演譯出濃而不膩的感情,無需藉蜜餞式人聲音染去冧人,不濫情、殺人於不知不覺間的感染力!
Stranger Under My Skin – 陳奕迅(Cinepoly 8899649)
不是所有組合都適合播這唱片,更不是所有組合都能夠播好〈六月飛霜〉,絕對不可重播成舒舒服服的一曲,首先必須能夠扭大音量而無可聞失真,最緊要能夠表現率真、有火氣的重播,將陳奕迅的控訴、悲鳴、情緒化、臨界歇斯底里演譯,結合伴奏音樂的逼力與控訴感,將一份沉重的能量,實實在在地擲到我面前,才有澎湃、叫人情緒高漲的感染力。〈苦瓜〉雖抒情,但絕不能播成滑溜溜、欠質感,否則將不能從陳奕迅細膩的咬字輕重、運力的深淺、唱腔之中,感受到起承轉合間透心、感人的情緒、看透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