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執着,超高燒|揚帆音響 – Calvin Law
發燒到一定程度,或是經歷了一定日子,總會玩過不少音響附件。線材是音響系統的必需品,自然是最熱門的音響附件。而墊材應是第二熱門了吧?畢竟就算家中容不下音響架、喇叭腳架,都不會玩不了墊材和各種制震產品。
本篇專訪的主角 Calvin Law,專長正正就是線材與墊材,不但熱心鑽研,更將喜好化為事業,雖然過程並不輕鬆,但一想到興趣成為了事業,就覺得十分幸福了。既然興趣即事業,產生的火花與執着,就大大超乎外人想像。尤其是當 Calvin 找到一套方法,將附件的效果量化,再反過來用於產品研發,令出來的成果不但效果穩定、可以量產,而且有一套完善的指引,每個微調都會產生變化,足以滿足一眾自命「爛玩」的發燒友。
因喜愛而入行
訪問地點是揚帆音響九龍灣瑞興中心 801 室,即是他們的陳列室,主力是 CFM(Cables for Music)線材與附件,以及 Duntech 揚聲器。Duntech 其實無需多作介紹,這個澳洲品牌在香港曾經擁有很高知名度,雖然及後闊別香港多年,然後由揚帆把 Duntech 重新引入香港,不過在發燒友、尤其是資深一代的心目中,仍然甚有地位。我們在 390 期《煮酒論英雄》集體評測過 Duntech Princess C5800 Signature,這款揚聲器內部換成了 CFM 線材,可見兩家公司的合作如何緊密。
何森總編與 Calvin 首先談及 Duntech 將會推出新揚聲器,「雖然這對(Princess C5800 Signature)的分音器經已獨立,但仍然掛在背後,而新產品將直接分離。」Calvin 說。
話題一轉,將焦點帶到 Calvin 入行經過,老總問:「你還記得自己何時入行嗎?」
「讓我算一算年分吧……已經是三十四、三十五年前了。」Calvin 於 1988 年加入金絃洋行,「當時我二十多歲,在中環百佳大廈陳列室擔任經理。」
「你當時是否已經是一位發燒友呢?」
「那時候已經很發燒!」Calvin 答曰,「當時後生一輩都喜歡 DIY,因為財力有限,只能玩 DIY 吧。我第一部擴音機,是自己親手製造的,當然,線路不是自己設計,只是參考一些現成設計圖,然後到鴨寮街買材料,自行蝕刻線路板。」
「你有沒有修讀過無線電課程?」
「又沒有這種需要,因為很容易找得到參考書,所以開始自學。在迷上了 Hi Fi 之後,就開始在麗斯大廈流連,接觸黑膠唱片,買入了一部 Technics SL-1401唱盤,一直保留到六、七年前,才送給他人。」
「當時連報紙都有刊載那些線路圖,例如 OCL 擴音機。我還留着那些剪報,只是未試過自己動手而已。」
「我第一部親手製造的就是 OCL 擴音機!」Calvin 說,當時大家之所以喜歡玩 DIY,除了銀根所限之外,亦希望挑戰一下那些音響牌子,試一試自己製作的,與品牌出品的有多少分別。
Duntech 之演變
「你進入金絃,可以親身接觸當年最 High End 的音響,不就開心到暈?」何總編說。
「對呀。」Calvin 回想當年,這分工令他更加高燒,很快就向馬老闆表示,想買一對 Duntech 公主 Princess,亦成為他在金絃購買的第一對揚聲器,「應該是 1990 年吧。」這款當年的暢銷型號,Calvin 說它十分易玩,「那時候我的(聆聽)空間大約十呎乘十呎,只要擺位得當,已經非常好聲。當時整個 Classic Series 都好聲,但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大 Toe-In。《Stereo Sound》有一位主筆曾經向 Dunlavy 提及過大 Toe-In情況,Dunlavy 聽罷有點不太高興,但這是事實,也是品牌特色。」Calvin 說,Dunlavy 解釋過,因為所用的單元直徑差異比較大,指向性各有不同,故此就需要大 Toe-In,令用家聽到較為平直的頻率響應。
Calvin 繼續說:「但是這一代 Princess已經沒有這種限制。」他叫我們留意陳列室那一對 Princess C5800 Signature,是完全平行擺放,沒有半點 Toe-In,「廠方給我們提供相關圖表。」而這些圖表顯示揚聲器的離軸響應,「現時已經做到,就算偏離中軸大約 30 度,(頻率響應)依然平直。最初試過把它 Toe-In,效果正常啦,之後一直試,到完全沒有 Toe-In,原來這樣才是最好聲。概念就等同大家喜歡玩喇叭仔,喇叭仔容易玩,就算平排擺位都有靚音場。但是 Toe-In 愈少,能量密度就分得愈薄,令喇叭仔的音像偏細。換成大喇叭去平排擺放,不但能量夠大,音像不會細,更會得到有好 Panarama(全景)的效果,既有很開闊的音場,又有出色的密度,這就是它(Princess C5800 Signature)的優點。」
從金絃國際到天龍
接下來,話題又回到九十年代 Calvin 在金絃的日子,「不到一年,我就由陳列室升上寫字樓,負責分銷工作。之後金絃在銅鑼灣 Radio City(電業城)開設陳列室,那幾年是金絃的全盛時期。」接下來,金絃被上市公司收購。
「這就成為了『金絃國際』。」總編補充。
「其實這個名字是我提出的!」Calvin 說,他在金絃工作了三年左右,分銷方面最暢銷的品牌是 Mission,其次就是 Micromega。當他離開了金絃,馬上就加入了天龍(Denon),時為 1995 年,「我之所以非常記得這個年分,是因為當年 Windows 95 面世(笑)。」
「那麼你在天龍是負責些甚麼呢?」
「我一進去就是擔任香港區經理,在這個位置工作了十二年,之後五年是總經理,即是前後十七年。」雖然天龍主要業務是家庭影院,並非 Calvin 熱愛的兩聲道音響,不過他表示,即使如此,亦叫做和自己的興趣有所關連,經已十分幸福了。
「還記得那些年, 你家中使用的喇叭是 Avalon Ascent。」有時候不得不佩服總編的記憶力!
「這是我離開金絃的時候向公司購入的。」Calvin 說,這是取代之前一直使用的 Duntech Princess。
創業之路
離開天龍之後,Calvin 在香港 Hi Fi 界輾轉了一段時間,然後就創造了自己品牌,推出 CFM(Cables for Music)線材,並且取得了一些專利。「取得專利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透過相關公司進行申請,首先要能夠將想要註冊的獨家技術,有系統地整理出來,既要可以說明、可測量/量化,亦要可以複製,用 Calvin 的講法,是可以「將物件調控成你希望的那種特性」,並不是一次半次撞手神,亦不是無法具體說明這項技術有何優點、如何獨特,而且無法被完整複製,就不能商品化了。
提到線材,他回憶當初早在金絃工作時,經已 DIY 音響線材,並且將製成品帶給當時老闆馬先生試聽。這是他線材之路的起點。
在 CFM 多款線材取得成功之後,Calvin 未有停下腳步,接下來為線材產品進行升級,包括引入「匯龍」接地系統,更開始向其他附件方面發展。
Calvin 曾經對市場上各種線材進行研究,發現原來屏蔽對線材音色擁有很大影響力,他再進一步發現,可以透過改變屏蔽去改變線材音色、特性,甚至可以達至各種他想要得到的聲音。因為他認為這些「特性」是負面的,不夠中性,所以當他知道這些「特性」從何而來,就開始反過來嘗試怎樣不去產生「特性」。這種技術就是 CFM 線材的基礎,然後去追求盡量中性。
量化指標
本刊同事曾經試聽過「匯龍」接地系統,以及他們當時推出木製墊材。當時,Calvin 已經非常着緊地要我們試一試,他表明圓形木製墊材與線材交疊的方向有輕微改變,聲音都會出現變化。他示範把雙手食指平行地接觸圓形墊材,然後同步地左上右落或是相反,就可以在不改動墊材位置下,改變它的方向。
Calvin 認為每樣器材,以至放置音響系統的地板,都存在方向性,假如能夠理順這些方向,聲音表現就有明顯提升。他在品牌官方網站上載了相關教學,示範如何分辨物件的方向性。
正如之前 Calvin 提到如何可以註冊到專利,除了證明其獨特性,亦要可以測量,又可以複製。他提出的方向性,也合乎這個要求,而可量化的準則是甚麼呢?他說就是音場大小,「假如線材特性(個性)愈強,音場表現就會愈差。」他認為音場的闊、深以及清晰度,就是那音場好壞的準則,也是測量特性多少那一把尺。
他進一步解釋,訊號還原得理想,才會出現開闊、深度出色又清楚的音場,故此音場可以作為線材對訊號劣化程度多少的指標。同樣地,亦可以用來驗証方向性。
方向性
依照 Calvin 的說法,單單尋找到物件方向性,是不能製成產品。要做到可以為物件施加式改變方向性,才是「可以複製、可以調控」。Calvin 最近推出的金屬墊材,就施加了「方向性」,他表示,比起木材這種天然材質,金屬就擁有更高可塑性。
如何為產品施加式改變方向性,自然是商業秘密,而可施加的物件,亦不限於他的金屬墊材、線座,就連熱縮膠套也做得到。他說,線材的方向性最容易找得到,因為順住電流方向就可以了。故此他用兩個熱縮膠套作為示範,先將控制了方向性的膠套,放在線材之上,然後比較膠套與線材同一方向與不同之間的分別,再和未施加方向性的膠套去對比。 至於其他器材,除了用他們官方網站提供的方法去尋找方向性之外,亦可以微調 Calvin 的墊材方向,聽一聽當中分別,可玩性非常非常之高,適合熱愛玩機、玩附件的發燒友。Calvin 說,這些產品無論是墊在器材、揚聲器之下,還是放在它們之上,都會有不同效果,值得多作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