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叮噹精選的十張試音碟
Dreams and Daggers – Cécile McLorin Salvant(MAC1120)
Salvant 受過正統聲樂訓練,音樂感極強,技巧超班,情感奔放,演繹更是不拘一格、隨心而遊。此碟正是她馳騁於爵士音樂世界的忠實記錄:說它「忠實」,乃因錄音超素顏像真。由一套分析力高、三頻平衡的系統播此碟,你會聽到整體現場感一流;琴音玲瓏,木的暖意和金屬的鏗鏘融和有致;牛筋軟中帶韌勁,彈力強;套鼓尾韻細緻悠長。Salvant 運腔用氣那種無為而為式的起承轉合,音色的強烈變化,情感的千迴百轉,更是一一細膩呈現。此碟曲目主要是現場錄音,間雜 studio 錄音;系統配搭合度的話,應可輕易單從錄音效果(而非配樂、現場觀眾反應)將二者分辨開來:現場錄音的樂器分隔度和定位均更清晰,人聲更埋咪,整體空間感也更立體。
Hope – Hugh Masekela(TRI-CD-82020)
此碟的試音神曲是“Stimela(The Coal Train)”,主要試敲擊的鏗鏘度、速度和強弱對比;人聲血肉感、起沙度、瞬變、動態;柔音號的氣流金屬摩擦感,等等。其編曲演繹,原來與歌詞內容有莫大關係:此曲描述非洲的窮人為謀生而離鄉別井,坐上火車到南非採煤礦,悲慘命運亦由此開始。因此,歌曲開首由弱漸強的密集式敲擊,不僅模仿由遠駛近的火車,也營造了工人離家的催迫不安感;極考機的那幾聲人聲“woo woo”,橫空出世,既是火車氣笛聲,也是工人的催命符;Masekela 滄桑的獨白,是控訴也是哀愁。此碟 SACD 版,樂器形體感較強;普通 CD 的動態較奔放,瞬變較強,竊以為這些效果更能表現歌曲的意境,也更令我感到錐心之痛。建議大家上 Youtube 觀看 Masekela 2009 年於 Lugano 爵士音樂節的現場表演以作比較,他雖年屆七十,依然一人包辦 vocal、敲擊、吹柔音號,心中那團火依然熾熱,叫人感動。
Heartbreak – Elissa Lee Koljonen (violin).Robert Koenig (piano)(SRM037 (SACD))
說來慚愧,初聽此碟,只覺舒服靚聲,但稍嫌 Koljonen 琴拉得平淡,因此不解何以發燒友奉之為試音圭臬。後來多聽各式真 · 靚聲系統,方知問題是以前的系統未夠班。此錄音的信息量和微動態異常豐富,系統分析力夠高的話,不單聽到海量的背景細節、通透亮麗而暖意盈盈的琴音(除了第 7、11、12 軌,似用了弱音器,琴音與其他軌有別)、複雜的琴腔共鳴和擦弦聲,更會聽到 Koljonen 對樂曲的每個細節都用心琢磨:她的弓法、力度和速度變化原來如此細緻精準,音色原來如此瑰麗豐富,情感原來是含蓄而濃郁。此 SACD 版特別考機之處,在於系統的高頻只要稍多,提琴的高把位處即「飆」冇情講;倘若系統三頻平衡加挖掘信息能力高超,聽畢此碟,你必會受其浪漫哀傷之美感動而心碎。
Transcendental: Daniil Trifonov Plays Franz Liszt(00289 479 5529)
這隻 CD 的錄音效果,像極了我在現場聽到的 Trifonov,他那種彈琴彈到好像在與情人繾綣的忘我演繹,如在眼前。特別喜歡以 CD 2 的“La campanella”試音:頭幾粒音是否凝結成珠、玲瓏晶瑩,尾韻是否飄逸?再聽下去,音色是否斑斕多變?觸鍵之間有沒有一種 Trifonov 只此一家的藕斷絲連感?速度是否靈巧?激情處是否夠張力?觸鍵的力度變化是否自然,能量感是否充足?琴音中低音共鳴的木味和金屬味比例是否合度?共鳴的層次刻劃是否清晰?鋼琴的三維立體感可辨識嗎?堂音結構複雜嗎?自己的情緒,有否隨着音樂的推進而愈覺跌宕?以上問題答案皆「是」的話,這套系統的三頻平衡度、細節表現力、空間和形體的塑造力、動態、瞬變速度、能量控制,必屬上品。
Mahler Symphony No.1 – Ivan Fischer.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CCS SA 33112 (SACD))
Mahler 的交響樂,編制大,樂曲結構、層次和配器複雜,音樂張力強,音色變化豐富,要找一個演錄俱佳的版本殊不容易。此碟是我的首選,尤愛以第四樂章挑戰系統的全頻動態、力量感、場面感、空間感、層次感。樂章有「如暴風雨般」的指示,故此一套高質的系統,必須播到磅礡的規模感、暴風雨來臨的壓迫感,以至與之對抗的張力感,具體而言就是:銅鈸、銅管,穿透力爆發力要強;鼓聲要夠厚重有份量;弦樂的此起彼落連綿起伏,層次和線條必須清晰;整體動態要強橫;低頻那源源不絕的力量感,當然不可或缺。音場更是必須深闊恢宏,讓音樂可盡情爆發——系統夠高班的話,你簡直會感覺到強烈的音樂包圍感,產生置身樂團之中的樂師視角!
Celebrating John Williams / Gustavo Dudamel – LA Philharmonic(DG 00289 483 6647)
此碟不單是踢館試機之良伴,更是引人入坑之首選:錄音發燒,Dudamel 和樂團玩得發燒,曲目耳熟能詳,即使對古典音樂興趣不大的朋友,也總可找到一兩首對味的歌曲吧。竊以為最宜毒人自毒兼試機者,當推 “The Imperial March” – 單單開頭那段雄糾糾的三連音節奏,瞬變迅速、節奏鮮明,已成功營造出步步進逼的緊張氣氛;到主旋律響起,音場的深闊盡現,樂器件頭飽滿,樂團強大的能量感洶湧而至,加上凌厲的動態擺幅,那種大軍壓境之勢,叫人聽得興奮剌激!如有幸聽到一套超班系統配以寬敞的聆聽環境,那音場何止穿牆破壁,簡直是深闊無邊,現場即時變成一個浩瀚無垠的宇宙!聽電影配樂聽到有時空轉移的感覺,令人連多巴胺等腦內興奮分泌也不斷湧出,我試過,我真係試過!
富嶽百景 / 鬼太鼓座(GCAC-1023 (UHQCD))
此碟錄音如何發燒,鼓聲如何震撼,鼓皮如何有韌勁,鼓眼如何清晰,鼓皮尾韻如何層次分明⋯⋯相信各位發燒友均體會極深,不用我多費唇舌。上述這些元素,固然是我愛以此碟試機的原因;它另一吸引之處,就是以太鼓結合其他日本傳統樂器,令音樂有旋律、有節奏、有意境,整體音樂元素更豐富,欣賞指數也更高。正因如此,我們以大鼓測試低頻之同時,也可以借第五軌的笛子或者第七軌的三味線測試高頻:如果笛聲的穿透力強到剌耳,三味線的鏗鏘金石味中透出尖硬感,便代表高頻過多或有數碼聲,那麼即使鼓聲更澎湃強勁,系統仍須調校。此碟可謂全方位測試系統的神碟,宜盡情運用。在芸芸版本中,UHQCD 版性價比之高,冠絕同儕,簡直是平民恩物。
Mocca Flor – Quadro Nuevo(FM 223-2)
Quadro Nuevo 是這樣介紹此專輯的:“Music like a cup of mocha coffee”。樂隊以莫卡咖啡的起源和傳播史為主題,選錄了十多首充滿濃濃阿拉伯和歐陸風味的音樂,不單編曲極具特色,樂隊四人的演奏和互動更是神采飛揚。錄音?當然靚,靚在一個「真」字。曾參加一個 Quadro Nuevo 主持的工作坊,聽過他們現場不經擴音器演奏的“Miserlou”,印象深刻,所以極愛以這一軌試音,亦聽過在一些專業系統下,重播效果可以非常接近現場演奏。對系統重播的要求是:一開始的低音單簧管,聲音要夠raw,空氣摩擦感要強,起沙度要高,感覺就像放了一把豆子在單簧管裏,空氣吹進去,豆子在管道內翻滾碰撞─現場聽那支低音單簧管,聲音就是這樣獨特!敲擊的鼓皮,必須夠韌力、爽彈;手風琴的泛音最好多到滿瀉。各件樂器的形體線條,宜似彭于晏式有血有肉真 six-pack,忌王小虎式手繪腹肌。
Live in Japan – Rodrigo y Gabriela(88088-21638-2)
以此碟試系統的瞬變速度、活生躍動感、爆發力、raw 指數,一試即見真章。如果系統重播 Rodrigo 和 Gabriela 的結他竟帶「飯氣攻心」感,抱歉,請你回家睡一覺吧,我不收貨。相反,在配搭合宜的靚聲系統下,兩支尼龍電木結他,速度快如疾風,音色狂野又夠 raw,勾撥琴弦的顆粒性玲瓏立體─上佳的配搭甚至可以辨別出,Rodrigo 用 pick 彈,音色較明亮剛勁,Gabriela 用指頭不加 pick,音色勁中帶豐韌。兩支結他的勁度和爆炸力盡現,但卻是猛而不躁,快而不急,那種火氣,不會令人灼痛難耐,而是剛好燃點起你心中那一團火,令你熱血沸騰,想聞歌起舞!別忘了細聽現場觀眾的拍掌聲和歡呼聲,要有如潮水漲退般的層次感和有血有肉的真實感,方算過關。
三國(瑞鳴音樂 RMCD-G030)
此碟曲目全部源自《三國演義》裏一些膾炙人口的片段,作曲家成功地以旋律、編曲,塑造出極富電影感的音樂畫面;加上眾樂手精彩的演奏、李小沛的發燒錄音,此碟乃成為我中樂試音碟的心頭好。尤喜以「赤壁」一曲測試器材的場面感和力量感,上佳的系統,一開始應該聽到銅管破空而出,鼓聲結實震撼,弦樂群磅礡澎湃,全頻能量源源不絕,大軍對壘氣撼山河之勢,如在眼前。系統若夠聲威力壯、信息量大、瞬變反應敏捷,播「長坂坡」這種故事性強的樂曲,更見功力:琵琶和古箏彈奏時,挺拔鏗鏘,音色隨不同指法而變化多端,力度速度收放自如;加上密集精準的敲擊、穿透力強的銅管、跌宕起伏的弦樂,整體音樂表情豐富,營造出劍拔弩張、你追我逐的緊張氣氛,叫人聽得手心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