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鍾一精選的十張試音碟

Percussion Music – The New Jersey Percussion Ensemble(Nonesuch 9 79150-2)

不折不扣,純發燒碟一張,不知多少發燒友手上仍存有此 CD,如果有肯定你們會視之如瑰寶,此舉不難理解,皆因它的音效表現確實已達至匪夷所思,難以超越境地;從未聽過此 CD,很可能你根本就未真正領略過和了解得到何謂爆棚、何謂動態的真義。灌錄年份是 1978 年,莫小覷此廿多年前的鼓敲擊樂錄音,它產生的瞬變速度和龐大得嚇人一跳的衝擊力,會隨時勝過現今以什麼先進數碼制式灌錄的錄音十倍、廿倍⋯⋯。封套是平凡兼毫不起眼,但說到在 Hi Fi 界的評價卻是極高,連續在 TAS 上榜超過 10 年時間,發燒友聽過無不驚嘆不矣,然後發誓非要找回此碟不罷休!大鼓細鼓同一時間敲打,產生極級聽覺刺激之餘,微細音量的金屬敲擊樂器同樣鉅細靡遺地聽得一清二楚,音場感無邊無際,大有破壁而出的 Hi Fi 特質。

Edward Elgar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 Jacqueline du Pre(Cello).LSO.Sir John Barbirolli(EMI 5 56219 2)

同一曲目,筆者擁有不少,但論此碟之音樂味、演出者(du Pre)投入的情感、與樂團的整體配合等,都有著難以取替的地位。有人說:de Pre 太誇張了,我就是偏偏喜歡上她拉奏的抑揚頓挫,起伏跌宕感明顯到極的方式。說到音效表現,此乃如同一面照妖鏡,試器材能否重播出激盪和弱音細節,絕對是一聽就有答案。另外,演譯「味道」方面,那份孤寂,那種蒼涼氣氛,更是難倒了不少音樂味不足,甚至情感表現得冷漠的器材;在器材夠班,喇叭擺位又準又靚時,大提琴在音場間是玲瓏浮突,立體感非凡,在我家聽過此錄音的朋友無不嘖嘖稱奇!我還想強調一點,試音碟除聲效必然出眾之餘,旋律更絕對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方才會被我選作長期參考之用,此 Elgar 大提琴協奏曲就正是此一類靚聲又好聽的錄音。

Wilson Audio Ultimate Reference CD(WA8008)

要選出大小 Hi Fi 店鋪內,最熱門的試音 CD 軟件,相信首選此碟吧。原因?曲目內容豐富,有感性人聲,有細緻弦樂音色,亦有不少爆過天翻地覆,令聆聽室門窗狂振的爆棚樂段;除此之外,一碟在手,就可以試清楚器材重播不同種類曲目的優點和缺點,一樂也!加上此碟之製版混音效果,確實又是極盡出色,不僅是每件樂器質感超凡,低頻下潛能量感更是十足而且緊湊到極,聽 Track 7《Mount St. Helens》火山爆發選段,足足 7 分鐘,由頭爆到落尾,刺激性不用多言,再說器材之質素,稍稍欠佳,就會捱不住而變得手軟腳軟,更甚者會變成聲嘶力竭,慘不忍聽!靜態樂段方面,我會首選 Track 15《Liebesleid》,弦樂煙韌得驚人,韻味盎然,極具說服力;最後值得一提,是此碟之音色,真確到令人無話可說,肯定是一張世間罕有的極品級靚聲精選錄音。

The Tube(TACET 74)

有聽過此錄音 LP 黑膠碟版朋友,這 CD 可能會完全看不上眼,皆因聲效實在是有一段距離;但在沒有即場比較之下,此 CD 的製作音效,足已贏盡不少所謂弦樂天碟了。此碟一開聲,小提琴音色之美已教人高聲讚好,一切用於靚聲小提琴錄音的形容詞,例如松香味、弦聲的煙韌、逼真立體感、輕巧嬌嬈、豐滿圓潤⋯⋯,全部可逐一套用;漏了一項沒有提及,就是錄音中收錄到非常清晰而且真確的現場殘響效果,坐在聆聽室欣賞,就彷如置身於灌錄現場一樣,3D 感一流,測試器材的高/超高頻應延伸絕對是最好的軟件。碟名叫《The Tube》,顧名思義在灌錄過程中就是出動了多支不同聲音,不同型號的「膽咪」收音,小提琴散發出之濃郁松香味,撲面而來,之後同廠再推出類似的弦樂錄音,效果仍屬一流,但相比之下還是這張贏出兩條街!

Cantate Domino – Oscar’s Motel Choir(Proprius XRCD 7762)

發燒友人手一張的天碟錄音「黑教堂」,其實不須再多作介紹,CD 版、LP 版我都擁有,論層次感和清晰度,CD 版稍勝,但論音場的深闊、管風琴的震撼性和高頻延伸,則絕對是 LP 的世界了。剛推出的這張XRCD版,明顯是兼備了 CD 和 LP 的優點,尤其在清晰度及層次感兩大範疇上,已達致無可超越的極級境地,再說高頻空氣感的還原,已跟 LP 平起平坐了,嬌美的女聲細膩別緻,大有不食人間煙火之妙;發燒友最關心的管風琴,放心,是絕對雄偉得驚人,那種莊嚴氣氛更是之前任何版本欠奉的,聽 Track 11《Julsang》(拿起碟必播的一曲),你會很容易就領略得到迄今最高規格的錄音制式,能產生如斯「動人」效果來,每次重播這張 XRCD,我都會當作是全新錄音去欣賞,原因是那種極品級效果,令人產生截然不同的聆聽感受。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 Pink Floyd(EMI 582136 2)

流行樂壇中罕有的靚聲天碟級錄音,灌錄日期惟 1973 年。自有 TAS 天碟榜開始,就一直上榜,從未落過,可想而知此錄音之厲害;此碟版本很多(不計 LP),除了普通版 CD,還有多年前 Mobile Fidelity 推出的金 CD,之後的 20 週年紀念版更誠邀製版大師 Doug Sax 出馬,將母帶重新混音處理,效果之佳足已贏盡任何市面買得到的 CD 版本了。踏入 30 週年,EMI 再接再厲,推出 SACD(multi-ch)紀念版,負責製版的當然仍是 Doug Sax,所謂天外有天,全新版的效果,雖不知會否已是終極,但聲效之突出,發燒友理應人手一張,除充滿著「樂與怒」的勁道與辛辣味道,更有立體得嚇人的音響效果,《Time》鐘鼓齊鳴的一段,是錄音業的一次經典,於發燒友而言亦是測試器材高頻質感和立體感之試金石,此一段用 SACD 機的多聲道系統重播,前後左右有被大包圍感覺,又是過癮到極。

秋思 – 李煒(古箏)(FIM XR24 053)

剛推出不久的錄音,一開聲已叫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並決定選入我的試器材時參考軟件之列。音響界前輩馬濬先生近年創立 FIM,每張推出的錄音都是靚到盡兼極度發燒,加上音樂內容豐富,可聽性之高,在發燒圈備受談論,作品計有《江河水》、《平湖秋月》等,之後再推出這張《秋思》,參與演奏的有李煒(古箏)和宋飛(胡琴),李煒這名字大家不會陌生,他的彈奏技藝出色,加上錄製質素極高,令樂器之質感盡顯無遺,結像和立體感更達天碟級數,難怪乎馬濬先生親口承認,此乃他多年來眾多個人製作之中,最滿意的一個。再說 xrcd24 制式,是去年個人認為最值得發燒友支持的錄音制式,效果確實是精彩得難以用文字去形容。欣賞此碟,除了留意樂器的結像和立體感,還有整體的音樂氣氛,能否營造出一份雅緻閑靜才是最重要。

Recorded Live at Seiji Ozawa Hall – 郎朗(Telarc CD-80524)

這是郎朗的第一個正式錄音,今天的他雖然已改簽 DG 旗下,但在 Telarc 期間確實是留有令人難以忘掉的精彩作品,聽這錄音,真正叫我感受到何謂技驚四座!出生於中國東北的郎朗,灌錄此碟時只得 19 歲,早在 3 歲學習鋼琴,15 歲獲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取錄,及後當然就在美國展開燦爛的演奏生涯。此錄音實在是精彩到極,就算是演奏出名難度極高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奏鳴曲》,他那驚人的「火力」絕對叫人耳前一亮,加上投入琴音中之豐富情感,令整首奏鳴曲猶如添上了生命般,動人心弦。在製作方面,Telarc 亦落足心機,現場錄音採用 DSD 系統之外,更由公司元老級錄音師 Jack Renner 親自主理,效果之準確,音色之平衡與自然,實非一般現場錄音可比擬。閣下器材能否產生「火花」,抑或是平板呆滯,放上此碟一播便知。

Good Vibrations – The King’s Singers(RCA 09026 60938 2)

發燒圈內提及此錄音的人不多,但如果身為發燒友,而從未聽過甚至手上沒有這張 CD 的話,應該要好好的檢討檢討!由 6 位歌藝出眾男聲組成的 The King’s Singers,一向以多聲部清唱(沒有伴奏樂器)形式演譯多種不同類型作品,由於聲音和諧悅耳,旋律更容易被受落,他們推出的錄音不少,但此一張卻是集中最多靚歌好歌於一碟,每次播唱此 CD,都有一種被「冧」到暈的感覺。用來試器材,我最喜歡播 Track 6《Seaside Rendezvous》,這首 Freddie Mercury 作品,經合唱組合演譯,效果是出奇地具新鮮感,編排手法更似乎是專為 Hi Fi 而設,The King’s Sings 不論是合唱抑或獨唱,位置感皆屬頂班,清晰得可以逐個人頭慢慢數,還有人聲夠厚夠潤澤,空氣感又靚,我會用「如在目前,真的一樣」去形容此錄音。

Chopin: Mazurkas – 傅聰(Sony Classic SB2K 53246)

這個可能並不是最佳的「馬祖卡」版本,但我卻是最喜歡。我個人對傅聰的琴音情有獨鍾,更對蕭邦的「馬祖卡」組曲有一份難解情義結。手上有多個不同版本的「馬祖卡」,但播唱得最頻密的,肯定是這套孖碟。蕭邦迷一定理解「馬祖卡」內裡有最典型的蕭邦,透過傅聰心思細密的部署,毫無拘束地將整套組曲完美地演奏出來,他對鍵盤的控制力可算一流。從 Hi Fi 角度去評價此錄音,鋼琴的大小比例尚算不俗,但勝在音色通透,兼且沒有半點多餘的脂肪贅肉,給聆聽者一份清爽輕快,自然閑靜音樂氣氛。差不多每次開機聽音樂,煲機時段都是拿出此碟作整個晚上的「序曲」部份,對它聲音之熟悉不言而喻。另外,每逢接駁好新器材,未正式正襟危坐認真試聲之前,我經常都會先抽幾段播唱一遍,一聽便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