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期《煮酒論英雄》:dCS Rossini APEX Player

一件超出你想像的事情 – 陳海川

買!假設,你已看上了 dCS 的解碼器、播放器,但消費射程跟旗艦 Vivaldi 系統仍有一段距離,不打緊,下一級的 Rossini 系統其實也是個非常要好的選擇,現時更是入手的最佳時間,速買最新 APEX 版 Rossini,早買早享受嘛!

又假設,你正尋找一套靚聲的 CD 及串流播放器,而你的靚聲定義正是生動傳神,分析力強、音樂感染力亦高,架構則是愈簡單愈好,即一件起、兩件止的話,建議你必須將 Rossini APEX Player、或再加個 Rossini Master Clock 放入候選名單,很大機會它就是你的最終選擇。又再假設,如你過去已聽過、試過 dCS Rossini 系統,但那陣子的它未能令你動心。不打緊!請先將舊有印象擱到一旁,然後再重新去聽聽,敢保證 Rossini APEX 版必令你改觀甚至入貨!

升級

Rossini 系於 2015 年面世,是用以取代更早推出的 Pagannini 系。經過七年之癢期後,dCS 於今年 2 月作出公告,Rossini 系終於升級了!

外觀上,並無改變,跟以往一模一樣,但電路則有變,聲音表現更是完全兩樣,故毫無懸念,完全符合「升級」一詞最直白真確的意思。更必須一提,是次 APEX 升級行動,旗艦 Vivaldi 系跟 Rossini 系同步進行,亦即用於旗艦系的新技術,同樣、同步注入消費便宜一大截的 Rossini 系身上,吸引乎?

怕你專心!

武打巨星兼武術家李小龍曾說:「不害怕曾經練過一萬種踢腿的人,但我卻畏懼同一種踢腿練上一萬次的人。」講白了,就是怕你專心!能夠一心一意、持之以恆只做好一件事的人特別厲害!當然,不是指明知無能力駕御仍一頭栽進去的傻瓜,而係指知自己所長兼一心只做好這件事,技術不斷改進、不斷自我超越的強人。

dCS(Data Conversion Systems),直譯即數據轉換系統(包括:編碼 / 解碼 / 傳送),是由 Mr. Mike Story 為首的一群電子工程師於英國劍橋成立。初時,主要業務是為電訊公司及軍事機構,研製高性能模擬→數碼(ADC)及轉換器,提供高精度、高線性度又可靠的先進技術。上世紀 80 年代,dCS 實已在遙感、航空雷達系統及通訊科技領域上相當吃得開,被視為數據轉換科技領域上,領先的專家。

一直處於領先位置

由於 Mike 也是一位音響發燒友,亦有錄音行業的朋友,令他將目光亦投到專業錄音室用數碼轉換器的研發上。後來,憑藉一套原創的全新模擬及數碼轉換技術,並 於1989 年以成品 dCS 900(模擬→數碼)ADC 編碼器,首度將錄音處理技術帶進 24-bit 分辨率領域,並開創出屬於他們的 Ring DAC 時代。

1993 年 dCS 再推出 24-bit 的 dCS 950(數碼→模擬)DAC解碼器,開始吸引到音響發燒友注意。其後,於1995年推出世界第一款 24-bit / 96kHz(數碼→模擬)DAC 解碼器 dCS 952。1997 年推出世界第一款 24-bit / 96kHz(數碼→數碼)升頻轉換器 dCS 972。1999 年,發表主時鐘訊號產生器 dCS 992……。就此逐步打入頂級發燒界後,再推出一件又一件專為家用發燒而開發的產品,更在 PCM 升頻、DSD 以至 DXD 格式的訊號處理技術上不斷推進,並一直處於領先位置。

三十五年來他們就核心技術 Ring DAC 的不斷檢視、自我超越下,至今仍然是公認的 High-End 品質保證,在頂級的數碼音源領域上,亦早已是殿堂級人馬。

適時作出檢示

造型上,從元祖系 900、Elgar(艾爾加)、Purcell(普賽爾)、Delius(戴流士)、Verdi(威爾第)等橫跨專業及 High-End 發燒兩用作品,以至到首套為家用開發的多件頭旗艦系統 Scarlatti(史卡拉第),一直維持一身專業儀器風格。要到 Paganini(帕格尼尼)出現,風格才有明顯轉變,換上令人視覺一新的流動線條造型,Puccini(普契尼)、Debussy(德布西)亦屬帶有這風格之變奏,而現役的 Vivaldi 及 Rossini 等作品,亦全帶著這種 dCS 家族風格之同時,線條愈見精彩、精煉,愈能夠展現如音樂韻律的起伏、流動感,也更襯《Only the Music》這 dCS 理念下的口號。

簡單而精煉的線條,也令產品份外襟睇、耐看,故經歷七年後,即使 Vivaldi 及 Rossini 升級而不換樣,亦叫我無任何看膩了的感覺。又不是潮流產物,根本無需為換而換,除非經過反覆思考研究後,肯定有更好的設計才換也未遲,正如他們就核心技術 Ring DAC 加以改良的可行性研究,在不斷的檢視、研究及測試下,dCS 產品的表現亦隨著 Ring DAC 技術的改良而不斷提升,就如五年前韌體更新後有最新的 Mapping 演算法,而硬件如 Ring DAC 電路的零部件,當然亦會適時作出檢示。

改寫指標、定立新標準

dCS 於今年 2 月那公告的主題,其實非並直指 Vivaldi 及 Rossini 的升級,而係 dCS Ring DAC APEX 硬件技術介紹,並預告將於3月上市。當然,最新升級硬件 Ring DAC APEX 電路版再好,也得放到 Vivaldi 及 Rossini 身上方能發揮、升級發揮!

就在一年多前,dCS 已不斷就 Ring DAC 硬件作定期審查,尤其電路及模擬輸出級,仔細去研究可有再改進之處。當發現原 Ring DAC 現有模擬板的性能、精度、誤差值,實已超出大多數傳統測試設備的檢測能力時,他們就先去設計一系列度身定製的測試設備,務求再於 Ring DAC 身上找碴。簡單講,dCS 的研發目標不單是自我提升,更是一再將技術推前去改寫指標、定立新標準。

話說,當他們對 Ring DAC 就模擬電路作出好些調整去減少內在產生的殘留訊息(鬼影?)時,卻又牽引出一些潛在問題,或有需要重新構想、作進一步改良。就原電路板再進行了多個月的密集試驗,開發出好些電路板來測試,修改後的電路板再經一系列人耳(聆聽)測試,當中包括他們的音樂金耳朵及音響專家,就一系列聽感上的關鍵元素、改善方向提供意見。再經多輪就回饋意見修改、再聆聽;再就回饋意見修改、再聆聽……後,終於找出適用於 dCS Ring DAC 增強版本的新技術 APEX。

參考電源

關於 dCS Ring DAC APEX 的改良,包括就 Ring DAC 電路板的參考電源,作出一些對音響表現有直接影響重大調整。因外來的電波訊號(電磁波)會對參考電壓構成干擾,因此參考供電阻抗愈低,外來的電磁波干擾就愈難透過磁電耦合入侵。務求獲得最佳性能,參考供電將是純直流電壓,不含交流成分及交流電噪。為進一步減低供電電噪耦合到輸出訊號,供電保持低輸出阻抗,將電壓波動降至最低之下,內部電噪音染亦減至新低。

進行強化

由於 Ring DAC 的數碼轉模擬核心,就是其極為繁複又精密的 R2R 網絡,每聲道均用上 48 枚記憶晶片,去將 Mapping 演算法派下來的訊號進行整理 / 轉換,經它們合作轉換的數據 / 訊號,再輸出到運算放大的加法放大級整合,並得在輸出緩衝級前進行濾波,以除去當中的工作高頻、噪音,故也得對濾波及(Summing)加法放大級進行強化,並改善加法放大級對稱性。

線性度提升

審視電容對輸出級構成的負載,這相當於電流消耗,可導至高頻過早滾降,故需要保持低輸出電阻。同樣地,因不同前級 / 放大器的輸入電阻差異可以很大,有可能非常低、需要大電流來驅動,故低輸出阻抗而又可輸出大電流的輸出級更有利匹配,表現更穩定、更有保証。另外,於 Ring DAC 電路板上的晶體管,改用複合對裝晶體管取代先前的單個晶體管,並重新調整 Ring DAC 電路板上的組件佈局。經過這些不同改良及調整後的 Ring DAC APEX 電路板,不單比舊版更低噪,線性度更提升了逾 12dB。

用耳去驗收

為大家爬梳完廠方發佈關於 AEPX 的一堆資料後,內容或太工程佬風格了,不諱言,大家未必有太大感覺!而我個人則對於他們強調,主觀聽力測試在產品開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話,感覺相當強烈,尤其出自一群工程佬、一群掌握頂尖技術及數據的工程佬之口,那就更難能可貴,意味這群工程佬的功力以達至爐火純青的境界,明白儀器、規格數字也有其盲點,故不盲信,當要確認設計、電路修改的方向時,深明主觀聽力測試之重要。同樣地,即使面對數據轉換頂尖高手如dCS又如何!讀畢他們提供的資料後,我仍得用耳去驗收 APEX 版的升級表現。

APEX 版

代理商今回真貼心,一口氣送來三台 Rossini!除主角 Rossini APEX Player(以下簡稱為 APEX 版),再加 Rossini Master Clock 主時鐘訊號產生器外,還有一台舊版的 Rossini Player,供即場 AB 比較。然而,AB 比較本該相當有趣,但是次比較對我而言一陣子就結束了!因有比較下即比對出 APEX 版的率真、生猛才是我口味;有比較下,舊版聲音的交連感較重,人聲也相對較有味道,還是 APEX 版更合我口味!

應該說是非常之啱我胃口,好聽到欲罷不能!過往已領教過 dCS Ring DAC 的升頻能力,乃絕少數有本事升頻(甚至升上 DXD)靚聲過 Native「原生」格式的器材,這個想已是發燒友所周知的事實,故無需我再多說,還是直入主題,講 APEX 版的威力。

一片風光明媚

APEX 版何以令我聽到欲罷不能,只因它既有高分析力亦有強烈音樂感,最重要是兩兼顧之間平衡得極好,無科技冷感、無任何賣弄、炫技,也無刻意求工式匠氣,又或整色整水去假扮音樂感,聽來就是鮮活、有人氣、滿注生命力的聲音,由聲音變化、線條,以至音場、音響畫面結構,一切都來得立體。

若然將 APEX 版所表現出來的效果當成視覺去形容,我會說就似透過德製高質素的低倍數凸透鏡去欣賞風景、事物,即係只一丁點放大之下,景象無明顯變形走樣而又光亮一點,叫眼睛得更舒服之下,令整個畫面睇起來色彩對比更豐富、細節位更清晰、整體更立體,就是一片風光明媚的景象!

好吸引、好享受

播出我已聽過無數次的 Isabelle Faust《JS Bach–Sonatas & Partitas》,由 APEX 版拾訊及解碼,再經過我熟悉的 Soulution 325 加 311 前 / 後級,inakustik Reference NF-1204 AIR 平衡線、Audio Note ISIS LX168 喇叭線,以及 B&W 802 D4 去聽,不單琴音明暗分明、感覺得到運弓推拉之間的動感,又或小提琴似就在我面前拉著那麼簡單、普通,而係首次令我似睇得到 Isabelle 的身體隨著運弓推拉之間在晃動。

第一次的確叫人疑惑!真的嗎?再聽真、再去感受清楚,無懸念!的確虛幻得來感覺真實,經驗告訴我不能單靠我心存幻想就有,仍得重播系統能夠釋放出相關元素才成。真係好吸引、好享受,享受追著 Isabelle 演譯情緒變化去聽的感覺,更無需費勁去豎起耳朵亦能細味箇中細節變化,這就是高分析力跟強烈音樂感,平衡地兼收並蓄的高水平重播。

令我忘憂、愉悅

2L 出品,Nidaros Cathedral 女聲合唱團的 Magnificat「聖母讚主曲」,同樣地 APEX 版讓我輕鬆地聽到合唱該有的細微參差下的立體感,實在加自在,腔口變化前所未有地細膩,最重要是無刻意加工加料的匠氣,就連獨唱女高音的細緻變化、人氣感覺、立體感亦刷新了我的記憶,旋律變化猶如一度流動曲線。由女聲合唱、女高音到管風琴之間,當中細節變化之繁多又自然。更是從音色到音場的透明感皆一流,空間層次鮮明加立體到了一個新高點,合成出一大個寬宏又深縱的音響場景,一場生動自然、令我忘憂、愉悅的精緻演出。

洗盡鉛華

René Marie《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Where Or When〉引子的銅鈸敲擊,鼓棒敲落銅鈸表面,軟硬之間的接觸,硬中帶軟的金屬感,前所未有地像真之同時,絕無人工化刻意誇大的弊病,René Marie 歌聲的細節、空氣、血肉感皆達至一流水平!APEX 版之下,《陪著我走 in Search of Lost Time》中林憶蓮的〈殘夢〉我亦有新體會,憶蓮的嗓子帶著洗盡鉛華的真樸感覺,透出令人在不知不覺間感到揪心、動容的滲透式感染力。

其實無需深究

利用 APEX 版聽 TIDAL 串流一樣出色,以 Isabelle Faust《JS Bach–Sonatas & Partitas》作 A / B 比較,罕有地出現串流音樂檔沒有給實體碟比下去的戰果!即使播出本地廣東歌如岑寧兒的「盡力呼吸」或跟林二汶合唱的「銀髮白」,亦有新聽頭,更令我疑惑究竟係 APEX 版釋放了這些音樂檔的應有水準?抑或是 APEX 版將它們播得更好?其實無需深究,一切以成果為本。總言之,我透過 APEX 版聽其他不同類型音樂的串流,一樣有如先前提到聽 CD 般的,有更傳神更具音樂感染力的美好感覺就是;總言之,即使播舊至 1984 年的非發燒錄音,Phil Collins《Take a Look at Me Now》一樣好聽、動人就是。

一家之言!

說到底,以上也只是我一家之言!一切還看你親往陳列室試聽的個人真實體驗。如有機會 A / B 比較新舊版 Rossini 播放器或解碼器就更佳,說不定你更喜歡舊版,那就可省下好幾萬元,但個人認為,出現這結果的機率不高。亦可比較一下用或不用 Rossini Master Clock 的分別,在我而言,用 Clock 的聲音更精緻、更有光澤、分析力更精微,不用則相對顯得多點粗樸味,個人傾向用 Clock,你亦不妨聽聽可有同感。另外,所有現正使用經由威達公司進口的 dCS Vivaldi 與 Rossini 播放器或 Ring DAC 的玩家們注意,他們亦提供「付費」升級服務,詳情請直接向威達公司查詢。

簡單講多句!我深信,無論你看重音樂感染力或看重分析力,又或兩皆看重,都必須親耳感受一下 dCS APEX 的威力,很可能係一件超出你想像的事情!

令我產生身處錄音現場的幻覺 – 何森

六年前我在本刊大房使用 ModWright Instruments LS 36.5DM 分體式膽前級 + Hegel H30 功放 + Wilson Audio Sasha 揚聲器試聽了 dCS Rossini Player + Rossini Master Clock。今次我用 Accuphase C-3900 前級 + P-7300 功放 + B&W 802D4 揚聲器去試聽 dCS Rossini APEX Player + Rossini Master Clock。威達公司安排了一台 dCS Rossini Player 讓我們 AB 比較,我先用上次試聽 Rossini Player + Rossini Master Clock 使用過的五張 CD 作為今回的 AB 比較。

《Rossini 6 String Sonatas》(Philips 日版孖碟)(1978 年模擬式錄音)是弦樂的考牌 CD。配器與別不同的弦樂四重奏組合有齊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最適合音響發燒友試齊由高至低頻的全頻平衡度,Rossini Player 展示出絕佳的平衡度,高頻延伸力強,低頻墊底足,double bass 具有大型樂器的重量感。Salvatore Accardo 有一段長達 8 分 45 秒的個人表演,鋼琴伴奏,演奏一段羅西尼懷念巴格里尼而寫的短曲,小提琴獨奏的音色靚到出汁,準確交代出每個音每個細節,美妙絕倫的琴音是如假包換的聽出耳油,躍動感、細緻度、柔順度、流暢度和優美悅耳度俱佳,把阿卡度精湛的靈巧幼細變奏技法盡展無遺。低音的控制力良好,一下一下的 double bass 撥弦聲特別清楚,拉 cello 運弓動作讓我聽清楚弦線的張力感,沒有鬆弛與肥大。改聽 Rossini APEX Player,我覺得錄音現場的空間感更強烈,四件弦樂器的件頭感、質感像真度更高。小提琴獨奏的細緻度、柔順度、流暢度皆有提升,音色更優美悅耳。

再聽 Anne-Sophie Mutter Live from Yellow lounge 現場實況錄音。這是一款音質超正的示範級 CD,音樂選段亦普及,單聽小提琴 + 鋼琴伴奏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編號1」的快速拉琴動作,鮮銳但不刺耳的小提琴聲,微弱音消失前的寧靜細緻度,伴奏鋼琴的快速有力結實琴音,動態擺幅的高速起落,Mutter 拉琴的輕重力度與快慢速度控制,就可了解到 Rossini Player + Master Clock 是如何真實感和美感兼得,合二為一,把你帶到去酒廊現場。再聽 Mutter 拉「舒特拉的名單」,味道與 Perlman 拉不同,沒有那麼煽情,但仍然有一股把人深深吸引的哀愁及令人感動的感情力量,令我回想電影裡一幕一幕的黑白畫面,扣人心弦。轉聽 Rossini APEX Player,同樣地我又覺得這個live錄音有更強烈的現場感,無論是 Mutter 個人拉琴 + 鋼琴伴奏,抑或十多人的弦樂群奏,那種與現場聽眾一起在酒廊裡聽音樂演奏的臨場感也感覺是更強烈。活生感強的弦樂、鋼琴聲均有更自然像真的音色。

Rossini Player + Master Clock 播 rock 無難度,扭大聲播耳熟能詳的 Dire Straits《Brothers in arms》SACD/CD,一高一低去得盡,一下一下的鼓聲有勁力,充滿節奏動感,電結他聲的咆哮也是 rock 味十足,絕對不是跌 Watt 的隔夜油條,音響訊息量極豐富,弱音細緻度尤其出色。改用 Rossini APEX Player 聽此碟,活力動感皆有提升。

聽《afQ in concert》antonio forcione 的鋼弦結他聲充滿 metallic 的樂器質感,弱音超幼細,瞬間大力撥弦充滿彈力,dCS 自編程式的 DXD(24bit/352.8KHz)升頻處理把 CD 的音質明顯提升至更通清幼細、音像更立體、動態對比更強的靚聲境界。轉聽 Rossini APEX Player,我覺得這個 live 錄音的臨場感更強烈,結他聲清晰,不銳利,大提琴音色更優美悅耳!

試女聲我選用了《Day by Day》(這是一張必買的超靚聲女聲爵士 CD),唱功有大師風範,但年紀輕輕的 Mayte Alguacil 一把女聲靚到出汁,套鼓勁抽沉實,敲打 cymbal 金屬味十足,質感強烈,加上件頭感十足的鋼琴,爵士樂的自由奔放動感令我樂在其中。轉聽 Rossini APEX Player,女聲更潤滑,鼓聲、節奏感和生動活潑感皆有進步。

AB 比較的結果是新一代用了 Ring DAC APEX 解碼及模擬式輸出級的 Rossini APEX Player,大音量重播時的真實感更強烈,全頻聲音更生動傳神!dCS APEX 依然不是追求最緊張刺激、銳利和帶硬質結實的大鳴大放「Hi Fi 聲」;由高頻至低頻皆沒有硬橋硬馬的霸氣,但感情極豐富,感染力強。dCS 追求的是極級順滑和極級清晰乾淨細緻的靚聲,動態對比自然不誇張,瞬變速度快而準,樂器件頭感絕不單薄瘦削,各種 acoustic 樂器的音色、質感、密度感都明顯高於原來的 Rossini Player。其實不作 AB 比較,首先聽 Rossini Player + Master Clock 已覺得非常靚聲,即使今天聽來也沒有任何不滿,dCS 兼備高分析力與柔順悅耳的靚聲依然是那麼吸引,完全沒有一丁點惡、硬、乾、響、尖、削、薄、冷……等「數碼聲」,是欣賞音樂,尤其是人聲及古典音樂的好聲 CD 機;可是 A B比較最殘酷,Rossini APEX + Master Clock 明顯更真更靚聲,吸引力更強,任何聽力正常的發燒友也可以聽出兩代解碼器的分別。

我搜出一些我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 CD 逐張欣賞。聽某類 / 品牌 CD 機,我多只選每張試音碟其中一、兩段音樂作為試音材料,我聽這套 dCS Rossini APEX Player + Master Clock,我不自覺地每張 CD 由頭聽到尾。這件事反映出我不是在試音,我是在欣賞我喜歡聽的音樂。我覺得它們能夠讓我不捨得按 Stop 掣,自然地一直聽下去,聽畢全碟我才動身去換碟,繼續欣賞另一張專輯,我覺得一台 CD 機能驅使我有這種感覺,它一定是一台非常適合用來欣賞音樂的 CD 機。毫無疑問,dCS Rossini APEX 就是如此吸引我的 CD 機!

聽《Yo-Yo Ma Japanese Melodies》原裝美版 CD(1984),馬友友拉大提琴演奏日本傳統民謠,琴音有張力、有韌力、如歌聲般充滿人性化的強烈感情。伴奏的古鍵琴高音細緻、透明清晰,各種吹、彈、拉、打傳統日本樂器的音色自然,像真度高,錄音現場的音樂廳舞台感強烈,令我產生在現場聽演奏的幻覺!

另一張令我十分感動的 CD 是張日本製作的 MQA-CD,《Jacqueline Du Pré / Elgar Cello Concerto》,第四樂章的鮮烈活生感與動人心弦的迫力、動感皆更勝我的 EMI 原版 CD!上述馬友友拉奏的大提琴音色優雅較內斂;本 MQA-CD Du Pré 拉奏的大提琴聲則熱血沸騰,終章激情爆發力強大,非常好聽的大提琴協奏曲。女高音 Janet Baker 演唱的《Sea Pictures》(5 首),歌聲的優美程度恕我詞窮,美得沒法形容。

《Stokowski / Rhapsodies》美版 CD(93 年印製)是必聽的佳作!Rossini APEX 重播出的管弦樂團規模感、質感、生動感與音色的流暢順滑度,肯定遠勝那些只強調 Hi Fi 音響效果,重播古典音樂欠吸引力的 CD 機,我覺得像聽黑膠碟般自然活生,充滿美感和動感,完全不覺得有數碼味,高音沒有一丁點吱吱聲,細緻、柔順、清晰、優美。平時較少聽 track 5、6 兩段華格納的名曲,今回因為 Rossini APEX 靚聲,我由 track 1 聽到 track 6,享受全長 75 分半鐘音樂。我始終覺得dCS Rossini APEX的強項與吸引力是重播各類型古典音樂,音樂結構越複雜,越能展現其豐富的訊息量。我聽過幾張錄音一般的古典音樂 CD,dCS 像玩魔術般令這些 CD 變得更好聽,我深信這就是 dCS 的吸引力!

細節鋪陳,感染力再下一城 – 鍾一

鍾一上期撰寫的 B&W 802 D4 評論文章,以「今日的我擊敗昨日的我」為題,簡單又直接道出 D3 到 D4,兩代之間聲音表現的差異,是事實,亦難免為舊一代用家「心痛」。自己玩 hi-fi 幾十年,試聽器材、寫評論也有好一段日子,期間類似的「殘酷」實況自是司空見慣。

今個月試聽 dCS 最新推出的 Rossini Player 改良型~Rossini APEX Player(下稱 Rossini APEX),經長時間播放多類型音樂 CD、Hi-Res 檔、以至互聯網串流,它還原音樂的神髓,就如懂變魔法般,將我牢牢地吸引住。恕鍾一語彙匱乏,「今日的我擊敗昨日的我」此一句,套用於今天 Rossini APEX 之上,實是同樣密合恰當;令我更確切此說法原因,是本地代理「威達」將舊 Rossini Player 與新 Rossini APEX 一併送抵試音室,實行來一次即場比試。連同 Rossini Grade 1 主時鐘接駁,播放器原本極低的 jitter 變得更低,聲音更通透自然,更流暢明快。

dCS,作為世上其中名氣最大的超級數碼系統廠家,每有新一代型號發表,必引起業界轟動。今次的 APEX(包括 Vivaldi 和 Rossini 系列),是集中於數碼轉換核心 Ring DAC 獨門技術上,進一步強化改良,同時發展全新模擬輸出放大級,將失真率、噪訊降低,並提升線性特性表現。代理對於 Rossini APEX 聲音上的進步,亦抱十足信心,索性送抵新舊型號,讓本刊一併比試。

Mosaic App

試聽 Rossini Player 已是六年之前,當日同樣連 Rossini Master Clock 接駁;六年之後再聽,相同環境裡,總覺印象更好,音色更覺優美,是配搭的器材系統不同所致?大概是吧。同一部 Player,匹配不同接線、前後級、以至揚聲器,音質各異,絕對不足為奇。

先開聲的是舊型號,Ring DAC 已進化至 2.0 版本,演算法的誤差更低,跟旗艦 Vivaldi DAC 內所使用的完全相同。再說,這場比試,我選擇了 Accuphase C-3900 + P-7300 前後級,B&W 802 D4 揚聲器。還想特別一提,是關於這 Rossini 播放器的操作,雖然已經有一個巨型遙控器(我用它控制 CD 重播),機身面板上亦齊備所有控制按鈕,還有音量掣,但總及不上手拿 iPad 或 Android 手機,使用 dCS Mosaic App 那種方便、簡單和清晰,尤其 set up 部分,安坐皇帝位上,邊聽邊切換不同升頻、不同濾波等選擇設定,確實得心應手。dCS發展的 Control Apps,源遠根深,昔日 dCS 一部機就編寫一個獨立 App,如 Bartok、Rossini、Vivaldi,甚至 Network Bridge,今天一個 Mosaic 已經完全搞掂了。

我 Android pad 上的 Mosaic,在家中聆聽室連上 Network Bridge 聽串流、外接 HDD 聽 Hi-Res,如今試音室中的Rossini Player,不論是新或舊型號,開啟同一個 Mosaic App,它就自動連接(當然先要接好 LAN 線,有 wi-fi 設備),找出你要操控的 dCS 播放系統,手指一點,便立即開聲大吉,好玩又方便。加上 Mosaic 穩定性不俗,選歌操作程序也清晰簡易,檢視音頻取樣率、接收時鐘訊號鎖定等資料同樣一目了然。

舊的 Rossini 已經好聲到極,收晒貨

放上 Duets(Rob Wasserman),這張 CD 已經很熟了,點播「The Moon Is Made Of Gold」和「Ballad Of The Runaway Horse」兩曲,一聽心頭一震,牛筋的低頻與控制力非常好,扣弦質感、彈性、低音往下沉得很自然,一點都不覺誇張、不覺突兀。Rickie Lee Jones 似飲醉酒的歌唱風格,屬自由發揮一類;至於 Jennifer Warnes 沉鬱唱腔,吐字清晰,散發一派迷人特質。人聲結像靚到得人驚,伴奏牛筋的低音甚至有深淺徐疾的線條感,hi-fi 到難以形容,無論如何都是鍾一心中一貫的 dCS 音色底蘊。

之後繼續聽了 Carmen Suite(RCA 名盤,Blue Moon 再版 CD),又快快挑選幾段 Hi-Res(外置 HDD 接 USB 2.0 介面)、重播幾段串流音樂,效果之佳,不諱言,音色精緻,細節鋪陳,可以完全收貨有餘了。此一刻,真不敢預測最新的 Rossini APEX 開聲時會有何結果,差距到底有多厲害。

APEX 有更高層次表現

很心急、又期待的 Rossini APEX 正式開聲了,當然使用的每條接線和所有播放器的設定,是完全相同。再聽 Duets,坦白說,開聲不足 1 分鐘,大抵已心中有數(可想而知分別之明顯),疑團漸消;之後立即再聽大場面交響樂錄音 Carmen Suite,更突顯出 APEX 的改進,主要是中低頻的音色與密度感,更高分析力,和聲音的從容度方面,音場間每厘米都填滿了音符,無疑是絕高層次的表現。除了 CD,Hi-Res 和 Tidal、Qobuz 串流播放,大概情況都十分相近,特別是人聲和大場面錄音,就更容易察覺到兩代之差異。

hi-fi 比試永遠是最「血腥」的,沒有比較,一切相安無事,如之前說「收貨有餘」,一比之下,Rossini Player 鮮豔奪目的高頻音色和音場之立體,依然得分極高,可惜中頻的厚度和中氣便「相對」稍遜一籌,強調,只是兩部 Player 同場、完全相同系統中比試,才得悉這結果。

DXD 升頻聽 CD

聽過多次有發燒友埋怨,Rossini Player 不能播「單層」SACD,覺得是損失,是一大遺憾。新的 Rossini APEX 呢?同一樣採用 Stream Unlimited 的 JPL-2800 CD transport(詳細資料:www.suos-hifi.com),若堅持要聽 SACD,又喜歡 dCS 的話,唯有考慮 Vivaldi。

於鍾一而言,唱不到「單層」SACD,絕非什麼天大憾事,CD + 串流,只要你的播放系統夠班、好聲,太足夠矣!Rossini APEX正正是一部站於發燒用家立場,而花盡心思去設計、去校聲的「一體式」數碼播放器。

dCS 其中最負盛名技術,是 Upsampling,Rossini APEX 將 PCM 訊號,無論是 CD 重播,或音樂串流,一律升頻至 DXD(352.8kHz/24bit)或 DSD(DSD64)、DSDx2(DSD128),用家可自行選擇。dCS 不愧為升頻專家,一直專注相關技術發展;留意,Rossini APEX 是不設 Native 選項,個人經驗,要是 DAC 廠家的升頻技術到家,莫說 CD,Hi-Res、串流統統使用 upsampling,保證有著數。

再說 Rossini APEX 分別提供 PCM mode 和 DSD mode 各 6 個、4 個數碼濾波曲線,讓用家因應自己口味和播放的音樂種類,自行調整設定。試聽過程中,我用上較多時間聽 CD,聽串流比例倒減少了。基本上,選定以 DXD 超取樣,PCM 與 DSD 濾波曲線,都同樣較喜歡F1。至於連接的 Clock,由於選擇 Auto,44.1/48kHz 取樣頻率會自動切換。

中氣十足,有血有肉

要特別彰顯出 Rossini APEX 優點,個人認為重播人聲(尤其男聲)或低頻樂器較多樂段,更能呈現它最優異設計成就。初步了解它聲音個性後,首先便聯想到 RCA 這個 1990 年灌錄的《Forever Plaid》,四把人聲之厚潤,Broadway 式配樂之熱鬧豐富,當年有口皆碑的發燒靚聲CD(年輕一輩發燒友未必認識)。選播 Track 1「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Track 8「Sixteen Tons」兩曲,聲音完全達到試音水平,亦給Rossini APEX「show quali」大好機會,有血有肉、中氣十足的聲線與全副心靈投入的演繹方式,Rossini APEX播得極具感情,極具感染力。

接下來是一張剛上市新 CD《TAS 2022》(精選錄音),一年出一張,今年輯錄曲目好像特別精彩。透過 Rossini APEX播 Peter, Paul and Mary「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選自「紅磚牆」),簡直聽出耳油,剛才用有血有肉形容四把男聲,如今兩男一女歌聲,實是沁人心脾,逼真立體程度勁得人驚。

之後到 Julie London「Cry Me a River」,明白不少發燒友仍視 mono 錄音如「洪水猛獸」,提起就憎厭,那一定是你的損失!話你知,錄得好聲的單聲道作品,人聲質感強烈到有如在音場中凸出來,給人的感覺就像置身錄音現場聽歌者演唱似的。用 Rossini APEX 重播,超高像真度,聲音質感和密度都叫我無可挑剔,伴奏的結他、大牛筋,音樂步伐與節奏均同屬最高水平。

回歸本源,再進一步 – 陳偉昌

dCS 本是專業音樂製作器材公司,在數碼錄音、重播領域非常成功,不但常見於投資金額較大的錄音室,他們的 DAC 亦被發燒友帶回家使用,家用市場能見度,曾經接近 dCS 的家用系列。

後來,dCS 離開專業市場,專注 High End 民用市場,第一代 Vivald 四件頭 SACD / CD 機是里程碑,象徵品牌進入新世代。只不過,有一件事令習慣 dCS 以往聲底的人不太適應,就是取向比過往都要柔和。第一代 Vivaldi 四件頭系統的音質的確超越從前,但方向卻有明顯不同,也許是他們猜想 Hi Fi 發燒友比較喜歡這種聲底,還是有意要一改舊有印象?不知道。

大約到了Rossini 系列面世,以往那種率直的「Pro 味」又回來了,變得可剛可柔,Rock 起來更起勁,同時細緻度又是當時 dCS 那種高水準,既是兩全其美,也是極為全面。

還記得有幾次訪問同時涉足錄音製作與 Hi Fi 的資深玩家,他們都提到,專業設計與 Hi Fi 器材,愈高階就愈相似,有種「萬劍歸宗」的意味。

一直以來接觸到的高級鑑聽器材,都有種感覺,就是「可以當成 Hi Fi 去使用呀」,完全沒有入門器材那種粗糙感,而直說直話的個性,不但不會限制你的音樂口味,反而把各種調聲措施帶來的效果放得更大,即是更易玩,也更好玩。

第一代 Rossini,令人想起 dCS 的原點,也想起了剛剛提到的「萬劍歸宗」。

當然,Rossini 的取向與頂班專業器材有共通點,但使用方面絕對是精品 Hi Fi 級數,不需要專業知識,甚至不熟悉電腦,亦可以憑直覺簡單操作。

dCS 離開專業市場之後,新產品發布速度的確加快了,不過,高級音響品牌普遍縮短產品週期已成趨勢,dCS 卻沒有跟隨,而且每次更新,音質上都有長足進步。故此,Rossini 進化成為 Rossini APEX,對它的期望就十分之高。

代理很有心地將 Rossini Player 與 Rossini APEX Player 一同送來,讓我們比較,顯然對後者的進步幅度非常有信心。

既然代理對它滿有信心,那就不用與他們客氣,把不容易播得好的專輯都拿出來一試。

一來就是《John Williams: The Berlin Concert》,Rossini APEX Player 馬上展現出上一代那種忠直、力量與細緻的控制力。

柏林愛樂是頂尖樂團,他們對音樂有熱誠,演得投入,而且在激烈的段落之中,既會盡力奏得身體也搖擺着,同時又非常整齊一致。線條清晰是柏林愛樂招牌特色之一,尤其是低音線條。另一方面,柏林愛樂廳的低音清晰度,是出奇地優秀,而且拿揑得剛剛好,不會偏瘦。這座音樂廳的音效,與鞋盒型設計完全不同,殘響算得上短。以往有人批評某些錄音,低音提琴弦聲、琴腔那種清楚程度是超現實的,只是在柏林愛樂廳欣賞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又的確聽到這種低音清晰度。

這麼長篇大論回憶柏林愛樂,原因就是 Rossini APEX Player 播放這張專輯,令我憶起往事。

現時在大房聽到的全頻線條,尤其是低音提琴,清楚度十分理想,而樂團那種令人驚嘆的整齊與投入程度,Rossini APEX Player 都全面地重現出來,激昂段落那種幹勁與熱情,正是柏林愛樂出色之處,雖然 John Williams 未能將之驅策得非常賣力,不過仍然足夠令人聽得雀躍。Rossini APEX Player 做到的,就是如實反映,是高水準的重播。

第一代 Rossini 已經是一塊出色的巨型鏡子,如實映照出錄音內容,然而,Rossini APEX 卻更加厲害,尤其是立體感方面。音場比之前更大,音像厚度與輪廓,甚至中央和外圍的漸變,都是令立體感更勝從前的兩項因素。

緊接出場的是《Los Pájaros Perdidos – The South American Project》(L’Arpeggiata),Rossini APEX Player 展現出優秀的動態對比,這種對比不只是拉闊大動態的起伏,更明顯的是中、細微動態的對比加強了,細節都變得更清楚,尤其是樂器演奏的力度變化,以及歌手的聲線控制。

此外,兩位音域與滑溜程度十分接近女性的男歌手,他們比女性大得多的氣量,以及兩人那完全不同的演唱技巧,都被 Rossini APEX Player 放得更大,但不會失去自然,音樂推進仍然十分流暢,播出的不是聲音,而是音樂。

L’Arpeggiata 的錄音場地,大多都有出色堂音,明顯得來又不會過多。Rossini APEX Player 把這個空間瞬間帶到大房,更重要的是把氣氛重現出來,兩者相加幾乎就等於臨場感,而今篇煮酒的主角,正好做到臨場感,令音樂更有感染力,並不是重現高、闊、深度那麼簡單。

接下來是《Tchaikovsky Symphonies》(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Gennady Rozhdestvensky),一張比較舊的錄音,有明顯磁帶「嘶聲」,音色較為飽滿,暖聲取向也比較明顯,當然,樂團本身的音色都傾向濃厚,樂句起落線條夠大,而且充滿戲劇性。Rossini APEX Player 沒有把「嘶聲」增強,音樂一響起,基本上再也不會留意得到,一來它沒有銳化中高音,亦沒有特意挑骨頭,二來 Rossini APEX Player 令音樂變得更加吸引,加強了戲劇效果,又沒有流於誇張,加上先前提到的臨場感,令人專注於音樂本身,不會留意太多微末枝節。 先前提到,上一代 Rossin i可剛可柔,Rossini APEX Player 亦保留了這項優點,令它不但擅長重播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演唱會都同樣熱力四射,把《Tonight, Not Again: Jason Mraz Live at the Eagles Ballroom》播得非常好。與音樂廳不同的現場感,例如沒有太多吸音、混和了 PA 喇叭回音的殘響,都如實重現。而應該結實的低音,比如 Tom tom,以及應該寬鬆的低音,即是專輯內調校得相對低調、音量不大而音域低一點、寬鬆取向的低音電結他,同樣清晰而恰如其分,沒有刻意感,讓聆聽者不會想去分析現在播得是否像真,只因現在聽到的,經已具有足夠說服力,令人聽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