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ave V110 SE – 顯微鏡式強大分析力

Andreas Hofmann,一位來自德國的深資真空管放大器設計師奇人,主張全新的設計概念與精良的新一代線路,並且非常注重User Friendly及環保節能一環。真空管機的設計,既要環保又要耐用,在音質方面,是完全跳出固有傳統框框的現代演繹,線路不斷精益求精,已完全超越一般傳統的舊設計,叫得自己個品牌名為Octave(八度),高音表現自然是非比尋常。說句實話,多年來我得代理俾面,Octave差不多所有旗下型號產品,無論是前後級、旗艦機、合併機,我都差不多全部試聽過,Octave的膽機,講求高清、動態與分析力,當然亦有走美艷音色的型號,User Friendly方面,所有功放都會有紅、綠、黃LED指示燈,方便用家快速調準Bias,同一部機,可以對應幾款功放管,在機背可以打掣選擇High Power同Low Power就可以,用家可以隨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從而作出調音,非常親切的新一代設計,一機在手,確實有排聽。

Octave V110合併機,我早在2013年7月已經試聽過,新一代的V110加上了SE字尾,承接V80 SE(旗艦合併機)的優點,重點是加入了專利的Octave Dynamic Technologies(ODT)技術,一種「Damping Factor Tuning」的技術,令機種有更大的適應能力。High Power同Low Power,High Power只能對應用KT120管,而Low Power則能對應KT88、6550、KT90、KT100,若果要選擇用EL34,就只能用於阻抗4Ω以上的揚聲器,用家如要換膽校聲,只要跟著LED指示燈調校,就能得到準確的功放管Bias。所謂「Damping Factor Tuning」,是透過V5(說明書上最右面的一支細膽),用以作Low、Med、High三種Setting,對應不同設計的揚聲器,用ECC81(12AT7)是Med Level(Damping Factor 7.2),是為出廠的基本設定,用ECC82(12AU7)是Damp Level Low(Damping Factor 5),用ECC83(12AX7)是Damp Level High(Damping Factor 10)。

試聽V110 SE,當然是設在High Power,Damping Factor Tuning是Med,功率是2 x 110W RMS(4Ω),揚聲器是B&W 802 D3,跟機還附有High Level的12AX7及Low Level的12AU7兩支膽,自然要試一試Low、Med、High的分別,不出所料,最主要是在於中低頻音質方面的改變,Low Level,低頻不夠結實緊湊,High Level,則會過於乾淨拘緊,驅動802 D3,Med Level是剛剛好。翻查Octave官方網頁,就證實了我的聽感是沒有錯,Med Level是對應B&W 800系列揚聲器;High Level是對應靜電喇叭,例如Martin Logan較低阻抗的揚聲器;Low Level會是對應極高效率揚聲器,例如Horn喇叭。

訊源使用AA Drive II+Tube DAC II MK2,V110 SE使用Isoclean Super Focus MK2電源線,作出初步的試聽,V110 SE的Warm Up時間約是半小時左右,全面音色表現就進入穩定狀態,在Warm Up過程中的初步試聽,V110 SE的音質肯定是偏向高分析力的路向,開始試聽,就由一張西班牙Sampler CD,《The Blue Moon Sounds Vol.2》開始,Track 1來自經典The Royal Ballet專輯的「Coppelia Act 1:Prelude – Muzurka」,明顯地,V110 SE有著顯微鏡式的Hi-Res分析力,能力之強,絕對不下於近價位的歐美名牌晶體管合併機,處理大場面方面,聽感上,明顯是超越了三年前我試聽過的V110,整體臨場感與質感,已不可同日而語,各方面都變得更有說服力,對我個人而言,KT120是一款火力頗猛的功放管,不易控制,線路設計上稍一不慎,中頻、人聲就會變得粗糙,就拿Track 6,來自全新再版《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的「Sylvie」,聽此曲,各位都可能有過經驗,Belafonte的歌聲無比嘹亮,氣量驚人,雖然是一首慢歌,但「爆咪」式的唱法,驚人的人聲動態,若果真空管機種的Dynamic Headroom不足,Belafonte的嗓子就會變得惡死能登,V110 SE高清之餘,Belafonte的嗓子,不單止不會惡死,而且是中氣十足,舊錄音的「爆咪」聲明確,但完全不會蓋過Belafonte的感情演繹,沒有多餘修飾,不溫不火,原汁原味,證明V110 SE的人聲頻段是平滑無比,沒有破綻。

再試人聲,今次是試大合唱,我選雨果的LPCD1630《唐詩合唱》,一張令香港人感到驕傲的專輯,Track 1「春曉」,孟浩然的作品,全人類耳熟能詳,「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由香港教育學院賽馬會小學合唱團主唱,跟著再聽Track 2,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田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混聲合唱團主唱,聽過這兩首極高水平的唐詩合唱,腦海中即時浮現出一幕又幕的詩情畫意,不自覺地,一Track又一Track,一直聽下去,100%的投入,100%的陶醉,的確是一個難以自拔的境界,V110 SE展現出美麗、高雅、感性的一面,真空管機音色有著無比的吸引力,在HiFi感方面,V110 SE的堂音延伸及散射能力相當驚人,當我扭大些少音壓去聽,合唱團的數人頭定位及層次感,程度上是有增無減,以膽機而言,播放上述專輯,臨場感之豐富多彩,實在是嚇了我一跳。再試弦樂,選播Sunrise Music CD《Mega Strings極弦》,聽Track 4「Vivaldi:The Four Seasons – Summer」,弦樂群奏有如行雲流水,合拍得天衣無縫,節奏急勁,充滿迫力,Sound Stage延伸凌厲澎湃,演奏廳氣氛盡現,3D立體感精彩,V110 SE處理大場面的能力,的確令我喜出望外。

聽開大場面音樂,當然一定要聽「瑞鳴唱片」最新專輯《神話》,中國古代的山海經,神獸奇人奇物滿天飛,今天,中國文化音樂界三大奇才,葉雲川、張小安及張朝,當代傑出的音樂監製、錄音工程及作曲家聯手,打造出一個萬年的神話世界音樂,由Track 1「盤古開天」去聽,再選「大禹治水」、「戰蚩尤」、「夸父逐日」、「伏羲頌」…. ,數得出的中國樂器都應有盡有,場面、排場、氣勢方面,以4支KT120管Stereo機而言,V110 SE驅動B&W 802D3,其宏偉程度,我認為,已完全達到我過往認知的史無前例,緊湊的節奏速度,扣人心弦的音樂氣氛,結實有力的戰鼓連環重擊,對真空管機來說,會是嚴苛而不易應付的高難度場面重組,V110 SE全部都可以逐一擊破,沒有大難度,不會勉強,從容不迫,低頻表現下潛力強、結實、乾淨俐落,但完全不會有薄弱的感覺,重厚剛勁,《神話》專輯,全無泠場。

試德國機,我例必會試結他歌曲,先來民歌結他,選播「老虎魚」DMM – CD/SACD 《Stockfisch Records Art Of Recording 3》,播放的當然是CD的一層,Track 1 Chris Jones的「Long After You’re Gone」,V110 SE的中低頻表現水平非常高,演繹Chris Jones的歌聲,像真程度,就如他本人親自到場獻唱一樣,聽Track 3 Allan Taylor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伴奏的民歌結他演奏技巧爐火純青,Allan Taylor的歌聲精煉無比,充滿魅力,V110 SE展現出來的男聲,乾淨潤澤,不會出現混濁不清的鼻音、喉音,Chris Jones與Allan Taylor唱出兩首精彩的歌曲,確實好聽到不得了。試Rock & Roll電結他,《Blues Company X – Ray Blues》要出場了,Todor Todorovic,一位德國老前輩級的搖滾樂唱作人,一手出神入化的電結他,加一把沉厚無比的嗓子,「The Blues Been Good To Me」、「If I Only Could」、「You Drive Me Crazy」…,搖滾樂氣氛極度濃厚,曲曲火熱,電結他熱力四射,令人熱血沸騰,Andreas Hofmann充份利用KT120的火力,變成了播放電結他音樂的絕對優勢。再試一試電子音樂,播《Jean – Michel Jarre Electronica 2:The Heart Of Noise》,JMJ夥拍眾多流行音名人聯合演出的超勁電子音樂專輯,Track 8 「EXIT」,JMJ與Edward Snowden合作的一首「膽機殺手」電子音樂,勁到爆的電子低頻,高速得有如子彈火車的電子音效,沉厚而具備強大沖擊力,V110 SE完全通過考驗,差不多聽了半張專輯,音壓在90dB左右,V110 SE應付得綽綽有餘,以價論聲,又是全無破綻。

經過三小時多的試聽,我得出結論,V110 SE不單有著顯微式的強大分析力與現場重組能力,弱音細節無所遁形,並對每一粒音符的反應都極為敏銳,動態對比表現亦遠超一般KT120合併機,因此,對於訊源水平的要求是極高、極高,任何音樂專輯的錄音與製作,若有任何缺點或不足,就會有如被照妖鏡照過一樣,是優是劣,即時現形,我帶去的發燒碟,就有幾張被V110 SE即時Out出局,各位,有沒有信心面對來自V110 SE的聽覺大挑戰!

總代理:新漢建業有限公司

零售價:HK$75,600

文|Thomas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