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期 煮酒論英雄: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 Mono
擁有極級控制力之餘,聲音逼真,音色圓滑有致 – 鍾一
我為文介紹過很多靚聲好力的擴音機系統,無可否認它們各有賣點和吸引力,但要認真形容為靚聲之餘,連外觀樣貌都靚到令人垂涎三尺者,其中Dan D’Agostino的Momentum單聲道後級則必然入選。或者,這只屬我鍾一個人意見,你不需認同,但若論後級的金工打磨及切割造工,還有面板上的復古錶頭,那樣不惜工本,不妥協、認真的態度,相信沒有發燒友會有異議。2011年9月號《煮酒》評論Momentum Monoblock,對其宏壯氣勢和超強分析力我都讚譽有加。相隔五年,Momentum的旗艦位置沒有被褫奪,而廠方年初正式發表了一個全新的二聲道系列,名為Progression,打頭炮的是一套單聲道後級Mono,亦即是今個月《煮酒》主角。
今天,這個Progression系列暫時只有Mono,照廠方計劃,預期逐一推出的還會有前級、立體聲後級、連接network的Lifestyle播放器。亦由於同系列前級仍未面世,本地代理「樂燊貿易」為今次《煮酒》,一併安排Momentum旗艦Preamplifier送抵本刊。
招牌古董錶頭繼續採用
試聽Progression Mono(下簡稱Mono)過程,我聽完CD又聽LP,真箇開心愉快,這當然是器材體系重播效果超卓,匹配理想,心情也特別開朗。Mono推動的揚聲器,是B&W 800 D3,越長時間聆聽,便越發覺二者(B&W與Dan D’Agostino)原來是天仙配,夾聲到極!訊源部分,除了Accustic Arts轉盤加解碼器播唱CD,再有LP模擬系統Acoustic Signature Thunder+Moerch DP-8+Air Tight PC-1 Supreme;不僅於此,今次另加一隻Air Tight ATH-3升壓牛,令整個駐場模擬體系表現再下一城,加了不少分數(今期另文論述)。
一對Mono各自擺放到Solid Steel單層架上,它每聲道重達150磅,一對即是300磅!而且機身龐大,前後又不設手挽,搬運時記得小心!印象中Momentum Monoblock機身扁平一點,面板亦較窄,上網一看,的確沒錯,而且重量輕得多,只有95磅(其實跟一般後級比,一點都不輕)。用手觸摸機箱,Mono有如一大舊實心鋁磚般,堅硬無倫,兼且每個位置都是冷冰冰的。
每聲道輸出功率500瓦(8Ω)、1,000瓦(4Ω)、2,000瓦(2Ω)的Mono,沒錯,比Momentum Monoblock的400瓦(8Ω)還要大,是目前廠方最大power的功率放大器。Mono每一聲道採用多達48枚高速功率晶體管,一隻超級4,000VA巨大電源環牛,濾波電容總值更高達400,000μF,超強供電效能,難怪乎推動低阻抗揚聲器時之功率可以倍增,絕無偷工減料之嫌,真不愧是Dan D’Agostino !
在Mono前方面板正中位置,廠方的「招牌」功率錶頭繼續裝嵌著,安裝方式是垂直,而非如Momentum般斜向上。點解Dan會用上這個古董味十足錶頭,作為功率顯示?說來有段故事,據一本外國雜誌專訪,Dan原來是機械錶迷,這錶頭靈感源於機械錶宗師Abrham Louis Breguet(他正是「寶璣」的創辦人),錶迷們對這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前級、後級等器材上錶頭的外型和指針,便是啟發自「寶璣」的古董錶。大家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再者,就連所有機箱的每處縫隙,裝嵌準繩度都做到幾乎滴水不漏,Dan對組裝機箱的要求極高,就如同製造防水機械錶的標準。
至於新的Mono功率錶,廠方稱是改良設計,指針的搖晃幅度更大,達270-degree,遇上特大功率需索的一刻,指針仍繼續清晰指示(錶頭內最大功率刻度是600瓦)。試聽過程中,我將前級音量扭到12點位置(刻度50),播「雨果」大鼓抽擊,看著Mono錶頭指針不停晃動,最高還是200瓦多一點,這樣的音壓下(量度最大96dB),Mono和800 D3二者完全面不改色,沒有絲毫壓縮或緊張面容,繼續爆過痛快淋漓;然而我的一雙耳朵已有點吃不消,抵不住了,很難想像飆到更高功率的情況,至少在試音室這樣的面積空間裡是不可能吧。
散熱方面,用的是散熱孔,又非散熱片,Mono沿用上廠方成功的“Venturi"(Venturi effect:意大利物理學家Giovanni Battista Venturi發明)管道設計,散熱效能比傳統鋁質金屬片高91%。基本原理:機身兩旁各裝嵌一塊厚厚鋁板(原本是一件重達22公斤的實心鋁磚),再以電腦車床在鋁板上各開了一行圓孔(共22個孔道),每個圓孔其實都是一條長長的管道(相等機箱高度),孔的上下兩端開口直徑較寬,而向中間部分則漸收窄,空氣由機底進入管道時,會因中間位置收窄而加速流動,往上躋升,空氣不斷循環,達到快速散熱效能。注意:廠方網頁上見到的Mono圖片,每聲道機箱有四行共72個散熱孔,與《煮酒》試聽的一套有明顯分別。
一對Mono由朝早開著直到傍晚,不停以較大音量播放,將手掌壓向機箱每個部位,包括散熱孔,不至於冷冰冰,但幾乎是沒有熱度似的,如斯大功率輸出後級,擁有此等優良散熱效率,實屬罕見,機內線路板及零件壽命亦會更長、表現更穩定。
輸出功率更大,強弱音對比清晰
Dan D’Agostino屬於較傳統舊派設計師,他認為線路板上以“through-hole"結構(意思是穿一個一個細孔),器材才最好聲兼最耐用,因此,放棄今天普遍高級器材產品所使用的SMD(表面黏著線路板)。再者,在音頻訊號路徑上,沒有電容耦合,採用直接交連線路direct coupled。
留意,全平衡線路設計的Mono,背板上只提供一個XLR輸入端,沒有RCA;對下是一對銅車成的喇叭接線柱,扭上去手感一流。主電源開關打掣設於正中位置,靠上還有12 volt trigger同步in/out,和旁邊一個細小Light撥掣,此乃控制面板錶頭綠光的亮度切換或完全關掉。啟動Mono,除了撥背板上主電源打掣,前方還「隱藏」另一開關,手指往錶頭正下方機底一摸,便會感覺到有一粒小小按掣,往上一推,淡淡的綠色光從錶頭發出,表示電源已經開啟,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試聽過程中,我嘗試了多款不同前級→後級、D/A解碼→前級的訊號線,每次換上,反應都極端明顯,視乎個人口味和對聲音的要求,調校出自己喜歡的音色,真是樂趣。以速度感和開闊音場為先,我最終決定,Momentum Preamplifier→Progression Mono,用Kubala-Sosna的Expression,解碼器→前級,用上Signal Projects最新的Avaton,認真大陣仗。
對於試聽大功率輸出後級,我一向都不擔心推動力這個環節,要它們爆過天翻地覆,易哉。更重要者,是要認真豎直雙耳,聽清楚音色之詮釋能力,效果是否夠細緻,樂聲起伏反應是否迅速,力水是否只懂得放而不懂收……
透過播放各類型音樂CD和LP,聲音個性的而且確跟Momentum Monoblock十分接近,尤其低頻分量、密度和下潛能力,還有宏大壯闊的音場效果和驚人像真度,毫無疑問是極品級數的音響產品。說到音色的細緻度,特別是交響樂曲中弱音的捕捉,Mono表現得簡直是出神入化,清晰又細膩,樂器的所在位置交代得非常清楚,而且仍然保持活生的跳躍感,單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比Momentum還要出色半點。
我想用「穩如泰山、輕如鴻毛」來形容此一刻Mono給我的聆聽感受。我用大音量來播Midori/Slatkin/LSO的Paganini《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莊嚴肅穆的快板」,音樂一開始就是弦樂與銅管緊湊的交織,Mono展現出一陣密不透風的演奏台氣氛,我屏氣凝神的聆聽著。穩定的驅動揚聲器力道,緊緊抓住800 D3的單元,完全操控著;不僅可以清晰聽到交響樂團各個聲部的音樂線條,每組樂器群此起彼落,節奏合度,井井有條的彈奏,感覺是又綿又密,強弱音之間的對比一清二楚,一切顯得水乳交融。
苦等多時的Midori終於出現,琴聲響起的一剎那,更令我對Mono重現的婉約美感,佩服不已。Mono即使擁有超大功率輸出,但可不只有一股蠻力,Midori的一段solo,體系毫不費力地表現出小提琴的韻味和美態,而且突顯氣定神閒本色。拉至高音域部分,線條仍然漂亮極了,當然更沒有絲毫挖耳感覺,我閉上眼睛,好好的享受那些弦與弓磨擦而產生的零碎細節,同一時間我亦體會到錄音的空間感和舞台氣氛,Mono巧妙地描繪出闊度和深度,接近23分鐘的樂章,結果我由頭到尾聽完。
Krell年代的Dan D’Agostino,有人問他何解要主力設計大功率輸出的後級?他回答這麼大功率才能輕鬆應付鋼琴錄音重播。此話我鍾一當然舉腳贊成,愛聽鋼琴的發燒友,如我者,經常嫌後級動態對比和速度感不足,高低兩極延伸得不夠盡,用面前的Mono播DG Gilels彈貝多芬《Waldstein》奏鳴曲,絕對屬一流水平的重播,強奏下Mono處理得簡直舉重若輕,絲毫不費力,一面聽我一面稍稍把音量加大,這套Dan前後級體系具備線性反應,不管我怎麼粗暴的對待,控制力依然穩固,音符晶瑩剔透。用它聽鋼琴錄音,人生一大享受。
大power聽敲鼓、聽rock,特別過癮
文章之前都有提及Mono推800 D3播「雨果」抽鼓錄音,前級恣意扭到指針向正12點位置,我相信是我雙耳、甚至是試音室空間的承受極限,我亦可以肯定Mono和800 D3,二者還有大把在手,可以在更大聆聽環境中,扯更大power,更爆!
首選播唱最考後級和揚聲器的「龍騰虎躍」,嘩!大鼓連綿不絕的狂抽,Mono仍然沒有任何壓縮或喘氣跡象,一圈一圈的低頻震到臉頰,震到眼球,震到褲管,後級控制力稍稍出現問題,立即便露出馬腳,抓不住低頻而會令人感覺低音多過籠,潰不成軍。幸而,Mono並非如此,它有足夠能力把800 D3低音推得貼貼服服,浩瀚無邊,分量之大和向下伸延之幅度,肯定會嚇你一跳!
聽完「龍騰虎躍」,貪心地很想再聽「飛星」,同一音量下播放,短而急速的細鼓敲打,雙耳感受到的壓迫感比大鼓更厲害。我想特別強調是體系營造出的逼真和針點式的位置感,叮叮噹噹的金屬敲擊,盡露深闊音場效果,每件鼓、金屬鈴聲響起,殘響餘韻清脆極了,樂器的定位更頓現眼前。我之前稱讚Momentum Monoblock細節及分析力鉅細靡遺,想不到新一代Dan D’Agostino後級,效果表現之佳,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後級功率輸出越大,粗聲粗氣機會亦越大,更遑論細緻的定位感和精妙的樂器音色,然而,Progression Mono卻是例外。
我在試聽Mono期間,除了CD,還播放了一大堆靚聲LP(今次有Air Tight升壓牛之助,簡直如虎添翼),其中「當鋪爵士」、Dire Straits 「Money for Nothing精選」、The Beatles「Love Songs」,人聲和各類型樂聲都逼真無倫,尤以「當鋪爵士」最令我驚訝!當樂隊還未正式彈奏,小餐館裡面細碎的聲響,真實得如同把我帶進時光隧道,置身於錄音現場;昔士風吹起輕鬆的swing旋律,套鼓和大牛筋營造著躍動彈跳的節奏,顫音琴敲起粒粒立體又清晰音符,把整個錄音現場(連帶播唱著LP的本刊試音室)的氣氛帶得熱熾。我再一次閉上眼睛,每件樂器各就各位,那種疑幻疑真的感覺令我一聽上癮。
用500瓦的Mono,推B&W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播放Dire Straits 「Money for Nothing」、「Sultans of Swing」,大家猜想效果會有多震撼?沒錯,低頻力發千鈞,氣勢萬千,中音就是飽滿從容,又夠肉地(800 D3功不可沒),音樂細節更多到聽唔切,這一刻可以肯定Mono推B&W聽Rock,效果勁爆,一絕!在一般幾百平方呎面積的聆聽環境中,也許發揮不到它們五分之一的勁道和爆炸力,我不知道閣下對爆棚的要求有多高,但在一般的家居環境中,Mono坐擁無限量的勁力和潛能,只要把它一兩成的能量抒發出來,就足以令最苛求的爆棚發燒友心滿意足。
Mono的聲底會豪放過籠嗎?正常音量下播唱人聲味道會打折扣?起初我都有點擔心,但聽完The Beatles唱Yesterday、In My Life……Joan Baez唱Diamonds & Rust之後,疑慮已完全消除。人聲魅力十足,惹人好感,質感、音色是既迷人又感動,Diamonds & Rust中勾彈結他細節又多又自然,讓我幾乎忘記自己是來試聽Mono,寫器材評論的,心情都沉浸於這些好歌、好音樂的想像上面。
High End廠家很喜歡用“lifelike"這個形容詞,意謂「逼真」,上面亦反覆描述過,體系要有真正逼真效果,音量必須達到某個程度,器材系統聲音水平是否夠班,很快便會有答案。如果還不太明白,或想親身體會如斯感覺,去代理試音室聽聽Progression Mono示範吧。
有霸氣的生猛立體聲 – 何森
假如閣下有機會跟Dan D’Agostino面對面握手,你就會知道Dan的眼神如何凌厲,目光如炬,握手的力度有多重(接近開始感覺痛楚的臨界點)。我認識Dan差不多25年,每次跟他握手都有上述的感覺。最近一次是五年多前在慕尼黑Hi End音展會場通道上,六十多歲的Dan精神奕奕,雙目炯炯有神,握手力度仍相當重,依然露出微笑,沉默寡言。眼前的Dan D’Agostino,與我在95年11月專訪他的豪宅(影音大廳闊25呎,深38呎,斜屋頂最高點有15呎),聽音樂看電影(當年他用Wilson Audio Grand Slamm)吃晚餐時看到的他沒有甚麼分別,同樣是一位友善、充滿霸氣的強人。
江山易改,品性難移。Dan於2009年不歡而散,離開他一手創辦的Krell,於2011年初CES展出及示範以自己的名字為品牌的Momentum單聲道功放。
記得五年前在大房聽Momentum單聲道功放,在沒有訊號輸入情況下,Momentum通電兩小時後機頂與黃銅板仍冷冰冰;但連續重播音樂一小時後,那些黃銅板的溫度可能高至70度,我的手掌不能放在機頂忍受超過10秒,黃銅板上更不可能超過5秒!否則一定燙傷皮膚。這反映出Momentum不是典型的純A類放大器,但當有訊號輸入時便馬上進入極高電流量的純A類放大工作狀態,我估計頭100瓦功率是純A類放大,這不單是憑其驚人的發熱量去推測,實際上從聲音表現亦反映出Momentum是典型的純A類功放,那種像胆機的溫暖厚潤感,強勁的低頻驅動力,沒有一丁點冷、薄與粗糙,全頻不帶絲毫硬質感的具韌性質感,高頻絕無尖銳菱角,滑溜如上等絲綢的柔順悅耳音色,使我連續聽了五小時仍沒有一丁點倦意。這種聲音個性使我憶起25年前的Threshold SA1、Gryphon DM100,然後是21年前的Accuphase A100,15年前的Gryphon Antileon Signature,近幾年的Pass Labs XA及Accuphase A系列,當然還有歷代的Krell旗艦單聲道功放。
從1980年研製出Krell KSA50首台50瓦純A類功放至今,Dan D’Agostino在功率放大器設計上走了三十多年漫漫長路,放大電路從簡到繁,現在又由繁變簡,五年前的Momentum單聲道功放是Dan回歸簡單就是美的最成熟作品,在強大的驅動力下,音樂分分秒秒均充滿着美感,而不是殺傷力,不追求過山車式大上大落的刺激快感,亦非追求貼地性能極強,瞬間加速率極高的跑車速度感。
今回在大房聽過Momentum前級策動的一對Progression單聲道功放,我發覺我更喜歡Progression,因為我喜歡聽生猛的聲音!毫無疑問,無論欣賞的是古典交響曲、現代爵士樂,抑或大鑼大鼓的中樂,我都可以拍心口說,Progression單聲道功放的聲音一定比Momentum單聲道功放更生猛全頻瞬態響應更快,低頻的控制力更強,速度更快,整體聲音更爽朗明快,但依然能保持肥佬Dan一貫的霸氣和全頻柔順悅耳的音色。若然Momentum功放是重口味的純A聲,Progression便是把它稍作稀釋的AB類快聲。
我們今次煮酒用的B&W 800D3是800系列的新旗艦,雖然售對只比802D3貴數萬港元,但要盡情發揮及百分百操控一左一右800D3共4隻10吋低音單元,你的消費預算可能要撥出多20萬元!一對B&W 802D3在本刊大房已服役大半年,我們用長駐大房的Hegel H30立體聲功放驅動,整體音效表現令我們各主筆均感滿意,雖然802D3不算易服侍,但低音驅動力與控制力、速度感俱佳的Hegel H30是有足夠能力操控着802D3;可是,當我用Hegel H30驅動800D3,在某些時候就明顯出現力有不逮的感覺,極低頻有多少失控,出現多少鬆散的不良效果。若然我只能用Hegel H30,即使800D3與802D3同價,我也會選用802D3。以一對Progression功放驅動的800D3跟用一隻H30推完全是兩回事,完全沒有出現低音失控或鬆散的不良效應。重播雨果錄製的《响仁和》CD中的「龍騰虎躍」,盡情扭大Momentum前級的音量輸出電平,Progression的錶頭指針顯示峯值功率逾200瓦,鍾仔和我都聽到血脈沸騰,心花怒放!錢國偉的排鼓獨奏,加上廖倚苹、李嘉晉的大鼓協奏及中樂樂隊合奏,那種激情與渲染氣勢壯闊的群眾歡騰場面,力量震撼人心的鼓聲,表現出龍騰虎躍、奮勇前進的樂曲主題。如你問我只能以一曲去形容Progression的聲音特色,我認為《响仁和》中的「龍騰虎躍」就最貼切!令一對800D3重播出生猛熱鬧的中樂特色,各種不同種類的鼓聲,無論力感、質感、量感與像真度,都令我和鍾仔拍案叫絕。Progression功放肯定可讓一對B&W 800D3 show盡quali !
買肥佬Dan炮製的大功率monoblock功放,當然是買其柔順悅耳、肉地飽滿的靚音色與聽大場面的宏偉音場氣勢與權威性!聽Otto Klemperer指揮Philharmonia交響樂團演奏「貝九」(1957年11月EMI立體聲錄音,英國版Testament CD / SBT1177)。交響樂團的音場寬宏,The Royal Festival Hall的堂音豐富,由於是live recording,現場感氣氛強烈。這個錄音的定音鼓錄得很乾爽明快(貝九極需要這種快而準的定音鼓聲重播效果),Progression+B&W 800D3能表現出強而有力、乾爽明快的定音鼓聲,我懷疑發熱量極高、Class A份量極重的Momentum單聲道功放重播此CD的定音鼓聲不及發熱量低、Class A成份不高的Progression那麼快而準。Track 5戲肉長23分39秒,陣容龐大的Philharmonia合唱團在一對800D3後面展現出闊宏的音場空間感,站在前排的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及女低音四人有清晰的定位與口形,錄音本身出色,Progression+B&W 800D3的表現同樣出色,令我極度享受這個演錄俱佳的「貝九」錄音。
我再聽《The Blue Moon Sounds Volume 2》CD共16段精彩錄音,音質雖然不及原版Living Stereo CD(92年BMG Classics),但勝在選曲精,我可一次過聽八個經典的RCA Living Stereo靚聲模擬式錄音,有男聲、結他、小提琴、鋼琴及交響樂團,Progression絕對能表現出Living Stereo錄音的「生猛立體聲」效果,把音樂的活生感如實重播出來。單論音樂的活生感,我覺得Progression單聲道功放名符其實是有明顯的「進步」,比Momentum單聲道功放更能重現出錄音裡應有的音樂活生感!而Momentum則更重視低頻的重厚感。即使面對肥佬Dan,我亦敢這樣說!
以Momentum前級+Progression單聲道功放驅動的B&W 800D3,我聽不到任何尖、硬、乾、薄、瘦、寡、澀、壓縮、拘緊、平淡乏味等不快的聲音,其全頻柔順悅耳、生氣勃勃、分析力高和充滿力感與權威性的個性,令音樂的美態與動態能同時展現眼前,Bravo !
驅動800 D3能取得100分滿分! – Thomas Wang
在音響世界之中,擁有力神Hercules推動力的放大器,我相信任何發燒友必定會想到Dan D’Agostino的器材,充滿剛陽霸氣,可以輕易推動任何巨人一族揚聲器,大場面、大氣勢、大排場,全部可以手到拿來,爆個地動山搖、日月無光,絕對無敵,對我個人來說,我雖然喜歡大大聲聽嘢,不過亦不可能由朝「爆」到晚,紓緩減壓的音樂,仍然是必須的,還有,我並非全情投入的古典樂迷,不過,任何古典音樂,都會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聽古典,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B&W的頂班旗艦揚聲器,歷代以來的產品,都是不容易服侍,今次的800 D3亦不例外,據何森所言,Hegel H30原來已經一早出局,勢估不到,可以服侍得Wilson Audio Sasha W/P同B&W 802 D3貼貼服服的H30,驅動800 D3,低頻的操控,竟然被800 D3極速擊倒,全新出品的Progression Mono Block後級,推動力量肯定巨大,但論敏捷度、細緻的刻劃,Progression又會達到那一種境地!
Facebook上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愛好做運動的人,長跑、GYM、游水、越野跑、單車…樣樣皆好,聽音樂,當然會先選豐富節奏感的,熱身階段,當然是由劉志剛監製的《Audio Compass》CD開始,立體聲結像、相位測試當然是全無難度,作為一對精準的Monitor喇叭,800 D3必定會有精彩無比的表現。播放Track 1陳慧嫻的「藍月亮」,最明顯的就是前後層次感,伴奏樂器全部按比例地放在陳慧嫻身後,女聲略帶點柔美化,想必是來自B&W的中音,正正就是英國揚聲器的特色,加上足以亂真的3D立體感,只要閉上眼睛,陳慧嫻唱出「藍月亮」的現場錄音畫面,就會完完整整在腦海中出現,Progression配800 D3,兩者一開始已合拍得天衣無縫。聽到「Drum Improvisation」,即興的鼓樂,強大力量抽擊,鼓棍落點定位準確無誤,不同音調的低頻,清勁凌厲,手起棍落,沒有半點拖泥帶水,焦點式的重擊,快、狠、準,800 D3的兩只10吋Woofer,就被Progression操控得靈巧無比。
800 D3的活動能力,就被Progression完美地掌控,是時候看看Momentum+Progression前後級,在中高頻方面的進步。播放Nano Music最新AQCD Viktoria Tocca EP《Dark Waltz》,Viktoria是一位來自瑞典的女歌手,美妙的聲線,寬闊的音域,Andrew Lloyd Webber經典舞臺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擔正女主角Christine達兩年之久,用她的歌聲去試組合中高頻的純淨程度是最好不過,Track 1「Dark Waltz」,Viktoria以嘹亮歌聲唱出一首迷離意境的歌曲,寬闊音域的高低明暗對比,800 D3的中高音單元當然是實力十足,出乎意料之外,Dan D’Agostino的器材,原來是可以展現出一份,近似Pure Class A的柔情女聲,Viktoria肺部氣能量驚人,每個唱出的音調,都是綿綿不絕,有清泉的歌聲,喉底聲全無半點雜質,Momentum+Progression,在Diamond高音的嚴格測試下,完美無瑕地通關,以Dan D’Agostino的器材聽女聲,重現出無法挑剔的Audiophile Female Voice,我個人而言,實屬首次。
再試聽男聲,播放《Stockfisch Records Art Of Recording 3 DMM-CD/SACD》CD的一層,聽Track 3 Allan Taylor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Allan Taylor充滿磁性魅力的男低音,力量型、低音重厚型的放大器,重組Allan Taylor的歌聲,容易出現濃濃的鼻音,結像、口形亦會因此而化大,不過,現在,Allan Taylor就在我眼前,站在距離我的皇帝位約二十呎前,口形結像高企,聲線沒有傷風鼻塞,更沒有半點繃緊的面孔,沒任何粗糙之感,再試Stockfisch Records皇牌男歌手Chris Jones的歌聲,聽Track 1「Long After You’re Gone」,我認為Chris Jones的聲線比Allan Taylor的還要沉厚,更容易出現「鼻塞」之感,Momentum+Progression依舊從容應付,找不到任何破綻,聽Track 2,Sara K. 加Chris Jones,主音是Sara K. ,由Chris Jones結他伴奏,Sara K. 的沉厚女聲,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男聲女聲輕易過關,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一切來得自然、真實,LP聽感濃厚,盡顯「老虎魚」DMM技術的所有優點。聽開男聲,當然要預本地實力派歌手黃凱芹的一份,最新CD《櫻花之時期 Sakura Season》,集精英錄音師及樂手於一身的重本製作,Momentum+Progression的音色有暖暖的親切感,完全不遜於「老虎魚」的3D感,加上歌曲旋律超好聽,百份百投入,不知不覺地閉上眼睛,十首金曲,就是這樣地聽完,還覺未能盡興呢!
在上述聽「Drum Improvisation」時,Momentum+Progression已暗藏高速低頻的潛力,試低頻速度,我愛用一張《The Best Of FourPlay》,Track 7「Bali Run」,節奏由慢到快,到由快到超快,Bass、電結他、Drum Set、Keyboards,連環不斷地重錘出擊,Drum Set狠狠地抽擊,緊湊而具迫力,Acoustic結他彈撥快如閃電,Bass與Drum的中低頻沈厚有力,結實無比,加上快得驚人的音樂節奏,任何聽者都會不自覺地屏息靜聽,全面爆發的音樂能量,夠刺激,夠過癮,Momentum+Progression的速度提升,完全令我喜出望外。再聽STS Digital的《Circle Percussion》,老外打鬼太鼓,力量絕對是驚天動地,Dan D’Agostino的器材,是「力之霸者」,播此碟的音效絕對是最佳證明,800 D3的10吋Woofers全力開動,各位可以想像得到所產生的能量是如何驚人,今次還有不同之處,就電閃雷擊的速度,是Dan D’Agostino前所未見的「快」,加上音場能產生穿雲破霧的延伸能力,實在令我嘆為觀止。再播放《Symphonic QUEEN The Greatest Hits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Track 1「We Will Rock You」,一開首的大鼓抽擊,已可以振動整個大房的空氣,力量與速度,加宏偉的場面,Momentum+Progression推動800 D3,合拍程度,將會是罕逢敵手。
老實說,Momentum+Progression+800 D3,全面分數之高,我的給分是100分滿分,全無弱點、缺點,再聽下去,我真的要「中毒」了,難以自拔,加上靠得住的AA CD訊源,再來一套大房的LP訊源組合,百萬元的級數,如果自己發了達,這套組合我一定會照單執,因為我想不到現時有任何更佳的百萬元選擇。
不一樣的體會! – 陳海川
一年前!當我選寫旗艦系Momentum合併機的試音報告時,曾形容縱橫高級音響壇三十多年的Dan D’Agostino(港發燒圈暱稱他為〝肥佬Dan〞)依然寶刀未老,Momentum系作品更已上升到藝術品層次。當Momentum合併機在本社大Hi-Fi房,以其4Ω可出400瓦之力推動著Wilson Audio Sasha,展現出一份霸而不蠻又順勢而行的氣度。今回,由旗艦系轉到最新的入門系Progression,一試之下,即發現〝肥佬Dan〞不單寶刀未老,心亦未老!
從Momentum合併機身上,我感受到大師級收放有道的功力加風範,包括韌勁十足之餘霸而不蠻,能量密度高,質感強而不累贅,悅耳之中見精力旺盛亦見震懾力。中低音打下的下盤功夫,表現出實實在在的低重心馬步,穩如盤石的下墜力,播出《畫展‧基輔大門》能營造出一份雄偉感覺,叫人不得不仰視的氣勢!當再聽過這Progression Mono後級以後,有比較下,Momentum無疑代表著爐火純青的成熟風格,相對地,Progression Mono則懷有一股Momentum所沒有的衝勁,更是自身色彩不似Momentum般濃烈或霸氣,亦即調味、校聲的空間較大,只改動前、後級之間的訊號線,於不損那股衝勁之下,至少可玩出兩把截然不同,而又同樣見玩味的聲音。
老實講,未親耳聽見Progression Mono的聲音之前,未有想像過〝肥佬Dan〞的作品仍會有這股衝勁!之所以未有想像過,既因為其大師級身份,更因為Momentum的成熟風格在前,還以為經過幾十年的摸索、驗實與修練,大師級人馬會信心十足又心無旁鶩地,只玩一套風格。但今次在Progression Mono後級身上,同一套後級之上,竟然有得揀又有得玩,確係意外驚喜!
Progression確有別於Momentum,但不是說它的風格跟Momentum完全兩樣!在Progression Mono身上仍可見一定程度的Momentum式霸氣,關鍵在於配線,但霸之同時再加上一份衝勁。另方面,同樣是以配線為手段,亦可令Progression Mono脫去霸氣而換上率性無牽掛之同時,仍保留那份衝勁,敢肯定各有聽頭又各有捧場客!
正所謂有得揀至係老闆,同一套後級可以玩出兩把風格截然不同而同樣有聽頭的聲,確係抵玩又玩味十足!當然,可以想像者是,作為〝肥佬Dan〞出品,同樣十足無欺場的是其驅動力,更是絕對、從來無出現過不足的情況,可謂有寬裕而無缺少或供應緊張。即使他在廿年前的一款的合併機作品,售價只兩萬多,4Ω負載出三百瓦的KAV-300i,亦同樣無手軟!更何況今回主角是一對於4Ω負載下,可輸出上千瓦的單聲道後級。
每部Progression Mono單聲道後級身上,即每聲道背後,坐擁一大隻4000VA環牛加4000,000μF濾波電容陣的強勢供電,驅動級上更動用多達48枚(平衡運作下,即每相24枚)輸出功管。再配合快速導熱加煙囪效應的垂直管道式高效能散熱設計,確係單係睇〝行頭〞都知道,那有驅動力不足之理。當遇上對後級要求甚高的B&W 800 D3,即更顯Progression Mono的強勢與玩味。
在今回煮酒的配搭中,Progression Mono其玩味之關鍵,風格之調節,主要在於前級到後級之間訊號線的選擇,用上一對定價$22,600(1.5m)的Kubala-Sosna Expression平衡線,即有近八成或以上的Momentum式霸氣,再加一份帶衝勁的速度。若換上售價不到三千(1.5m)的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Progression Mono即時變身,脫去霸氣,於率性無牽掛之中見衝勁。
無需亦無法一口咬定那個風格的Progression Mono較好,全繫於重播音樂的類型!當播出古樂團L’Arpeggiata專輯《Mediterraneo》中的〈Are mou Rindineddha〉,在那女主音與起碼唱高八度的男聲之混唱中,配上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之下,Progression Mono即表現出一份率性真樸的唱腔與演譯,細絮的敲擊樂器亦見清雅爽快,弦樂及木管則雅緻輕快,低音提琴彈撥的線條及韌勁更是平衡又傳神,聽得我心情愉悅!
同一錄音,若改以Kubala-Sosna Expression平衡線代替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最明顯的轉變是低音提琴彈撥的琴腔聲與低頻量,即時倍增,或更具觀能刺激,傾Hi-Fi聲,少了一份雅樸味卻多了一份爵士低音效果。
但轉播柴利比達慈指揮柏林愛樂玩《畫展‧基輔大門》的話,毫無疑問,得改用Kubala-Sosna Expression平衡線才過癮,才表現得到那份如巨人踏步的沉重,如君臨天下寬宏氣場,重量十足的下挫力。大鑼大鼓,鐘鼓齊鳴,滿員強音大合奏下,爆棚的場面、霸氣、衝力驟現。如配合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播放,即相對地理性,更帶多少鑑聽味,也爆得起且能放能收,但就是少了那份情緒化的爆炸力,不夠過癮!
最難取捨的或是重播鋼琴,兩線分別介入之下各見優勢,Kubala-Sosna Expression平衡線將Hélène Grimaud《拉赫曼尼洛夫第二鋼琴奏鳴曲》中那台鋼琴,如一比一般份量十足地擺在我面前,動態對比亦強,尤其低頻強音動態的優勢,令一切來得實實在在。若換入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觸鍵之靈巧與氣度,卻又令整件事來得更立體。相比較下,Progression Mono配Kubala-Sosna Expression平衡線的鋼琴見氣勢,Progression Mono配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的演譯則見信心,各有聽頭。播人聲,《Adele 25》中的〈Hello〉,同樣各有聽頭,配Kubala-Sosna Expression平衡線有火,配Dignity Audio Bravo平衡線則見率性,不謀而合的是,兩配搭都必須扭大音量享受才見真章!
如此一大對單聲道後級,更擁有五百至上二千瓦(500 watts@8Ω‧1,000 watts@4Ω‧2,000 watts@2Ω)快且勁的功率在手,確係足以面對絕大部份大食喇叭,再加上其中一段訊號線之變,已可玩出兩種風格迥異的聲音特性,故只需一大對Progression Mono在手,選擇喇叭的空間、彈性即大得很。正是只要你喜歡,像上述般,同時備有貴線、平線各一對已可大大提升玩味,若再試多幾款不同特性的訊號線,定能進一步深挖Progression Mono的潛能。
總言之,一對Progression Mono在手,肯定能為你提供更大發燒樂趣,且可供玩樂的週期亦肯定更長,即更省頻頻玩機的心機、功夫與花費,諗得過!
總代理:樂燊貿易公司
定價:HK$488,000(Momentum前級)、HK$484,000(Progression Mono x2)